“韃子撤兵了?”朱由檢簡直難以置信。
“韃子真的撤兵了!”袁崇煥顧不得傷痛,興奮地歡唿雀躍起來,“殿下請看,他們不但退迴營中,就連營寨和帳篷都拆了呢!”
朱由檢向北方極目遠眺,果然見女真人如同潮水般退去,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以下。寧遠以北那蒼茫的東北大地,再次陷入了沉寂之中,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朱由檢不由得心中納悶:今日後金軍全力攻城,雖然傷亡慘重,但也將寧遠的城牆鑿開了幾個大洞。那火炮平射隻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比不上機關槍,不可能將那缺口封住太久。外城一破,城頭上的大炮皆要陷於敵手。內城彈丸之地,就更無法支撐了。
在城牆被鑿開的一刹那,朱由檢甚至有了殺身成仁的念頭,心想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給自己腦袋來一槍,死也死個痛快。
可不知何故,後金軍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全線撤退,放棄了圍攻將近十日的寧遠,空留下滿地的死屍!這不會是在做夢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信王殿下千歲,千千歲!”城頭軍民震耳欲聾的歡唿聲,將朱由檢從沉思中驚醒。望著那一張張喜悅中帶著淚水的臉龐,朱由檢終於意識到,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敵軍確實撤兵了,寧遠守住了!
在這一瞬間,朱由檢如釋重負,積攢了多日的情緒終於徹底爆發。他一麵痛哭流涕,一麵與城頭上的將領和士卒一一擁抱,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此時城頭眾人無論身份尊卑,皆眼含熱淚緊緊相擁。就連戚美鳳和李崇瑤也忘了自己是女兒之身,與周圍的士卒挨個摟抱。這就是最真摯的戰友情誼!這一時刻,也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幸福的時刻!
其實因為對曆史一知半解,朱由檢並不知道:在另一個時空,這場被稱為“寧遠大捷”或“寧遠之戰”的戰役,並非發生在天啟四年,而是在兩年之後的天啟六年。
可因為他的到來,這場永載史冊的戰役被生生提前了兩年,諸多變化和亂局也由此而生!
袁崇煥到底是軍中主官,頭腦也比其他人冷靜得更快一些。他馬上下達了幾道命令:一是派出探馬追蹤後金軍,觀察敵軍動向,以防韃子突然殺個迴馬槍。
二是飛馬向山海關和朝廷奏捷,同時要求盡快派人馬來支援寧遠,最重要的是趕快運進一批糧草。
三是清理戰場,統計戰果。
四是重整城防,準備應對後金軍的下一次進攻。
朱由檢見袁崇煥布置縝密,不由得心中敬服。要是換了他說了算,恐怕就要放假三天,大肆慶祝了。
但他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合眼,此時疲憊至極,就是想折騰也折騰不動了。袁崇煥忙派李崇瑤和戚美鳳將他護送迴李府,這迴這貨終於踏踏實實地關起房門,脫得精赤條條,鑽進被窩美美地睡了一大覺,連個夢都沒做。
過了一日,探馬來報,後金軍果然是真的撤退了。而且不但解除了寧遠之圍,就連在錦州和廣寧都沒有停留,而是直接開向沈陽,動機不明。
朱由檢心中暗忖,這必是後金在後方出了什麽亂子,女真人不得不救。但具體是什麽亂子,那可就一無所知了。
想到這裏,朱由檢不由得感歎:明軍的情報工作也實在是太差勁了!
從這次自己代天子出征,孫承宗督師遼東開始,明軍對敵軍的動向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朝廷先是以為後金軍要從廣寧繼續南下,這才心急火燎地拚湊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風風火火地趕到山海關。結果到了山海關才知道,後金根本就沒來進攻。
這中間又因為朵顏部突然叛亂,朝廷猝不及防,隻得拆東牆補西牆,將勤王兵馬抽走一半至薊鎮。其實朵顏部元氣大傷,短期內已經根本不可能再次組織進攻。
但明廷對這些蒙古部落到底有多少兵力、平時分布在哪,基本上是漠不關心。等敵軍退走了,才想起重兵布防,卻隻是徒糜錢糧,幾萬人對著曠野發呆而已。
在接下來的前屯之變和寧遠之戰中,明軍更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被後金軍折騰得焦頭爛額,險些全軍覆沒。到現在後金軍撤兵了,還是不知道人家為啥撤兵,就連賊酋努爾哈赤到底受沒受傷也搞不清楚。
反觀女真人,在情報方麵就做得極為出色。他們先是策反佟養浩,又將計就計包圍寧遠。一邊圍攻寧遠,一邊還將明軍的糧草基地覺華島給端了。又早在寧遠城內密布奸細,燒光了城內的餘糧。若不是朱由檢冒險實施“斬首行動”,一炮轟塌黃龍帳,現在寧遠全城軍民就真的皆為餓殍了!
又過了半日,督師孫承宗也帶領著一萬步兵以及一部分糧草輜重,浩浩蕩蕩地開進寧遠,算是暫時解決了寧遠的饑餓問題。
他一進城先給朱由檢請罪,說了些“險些失陷藩鎮,罪該萬死”之類的套話。朱由檢既然毫發無傷,當然也不會怪罪孫承宗。眾人這才皆大歡喜,在李府大擺酒宴,慶祝守住寧遠的這場階段性勝利。
在酒席上孫承宗告訴大家,他已經向皇帝上書,詳細奏報了“寧遠大捷”的經過,對作戰出力的將士一一請功。料不出數日,朝廷的聖旨便可傳至寧遠,凡有功之人,必有重重的封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席話說得滿桂、祖大壽等將領全都喜上眉梢,誰不想加官進爵?就連袁崇煥也眉飛色舞,頗為自得,心想正是自己力主在寧遠築城,這次又是自己親自主持守城戰,這第一大功必定會落在自己頭上。從今以後,仕途平步青雲不消細說,早晚入閣拜相,萬世流芳,成就可能還在孫承宗之上!
朱由檢卻一直皺著眉頭冷眼旁觀,見眾人皆有點忘乎所以,忍不住說道:“督師大人,您說咱們這一仗真算是打勝了麽?”
孫承宗有些詫異地笑道:“殿下何出此言?建虜自萬曆四十四年僭號以來,攻無不取,戰無不克,朝廷則是連戰連敗,將開原、鐵嶺、遼陽、沈陽、廣寧這些遼東重鎮一一丟掉。老奴自是以為天下無敵,卻不料此次陳兵十餘萬,終被重挫於寧遠城下,老奴本人生死未卜!如果這還不算大捷的話,那什麽樣的勝仗才算大捷呢?”
朱由檢卻搖搖頭道:“我倒以為,戰爭的勝負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能否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哦?”孫承宗覺得朱由檢這個觀點十分怪異,心想自古以來,打仗不就是為了搶地盤麽?誰把地盤搶到手,便是勝利,否則便是失敗,這還有什麽可多說的?但他身為大學士,涵養極好,並未打斷朱由檢,而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朱由檢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從清點戰場的結果來看,韃子傷亡雖然逾萬,但大部分是漢軍旗的降兵,真正的女真人隻占了不到三成。反觀我方,寧遠城內的軍民傷亡也有六七千,若從守城角度來看,實在是吃虧不小。更何況覺華島全軍覆沒,兩千多條船被燒毀,軍糧和彈藥全都付之一炬,損失實在是太慘重了一點。”
袁崇煥突然插言道:“依殿下之言,此次我軍倒是戰敗了?”
他為人最是性驕氣燥,城府可比孫承宗差遠了。聽朱由檢這麽一說,倒似是要將寧遠之戰全盤否定,當即大為不滿,已經隱隱動了怒氣。
朱由檢苦笑一聲道:“當然也不能這麽說,畢竟韃子沒有把我們圍殲於此,我們也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此時談論勝敗沒有太大的意義,最關鍵的是我們應該想想,下次韃子再來,我們該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袁崇煥不以為然地笑道,“既然我們能守住寧遠一次,自然也能守得住第二次、第三次。朝廷早已定下遼東大計,正欲在寧遠築城,構築關寧防線。如今我們正好在此屯兵,加固城牆,多備火炮彈藥。隻要守住寧遠,山海關自然高枕無憂,萬歲從此也無須東顧了!”
“說得好!”孫承宗適時地發話道,“此次寧遠大捷,袁大人居功至偉,諸將也立下大功,可見之前在山海關所議‘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之計完全可行。老夫必將奏明聖上,由袁大人鎮守寧遠,祖大壽、趙率教、何可綱諸將輔之,徐圖進取錦州。待收複錦州,遼東防線更是固若金湯,老夫也就算不虛此生了!”
他身為督師,這一番話自然是蓋棺定論,不容朱由檢再置喙了。
朱由檢隻得暗氣暗憋,心想這次的所謂“大捷”,實在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很難再次複製。尤其是糧草問題,由於失去了覺華島,更是雪上加霜。
酒席散後,眾將皆喝得酩酊大醉,朱由檢卻心事重重,獨自在李府的後花園散步。望著夜空中濃重的烏雲,他似乎也被壓得透不過氣來。想到今後前途未卜,大明的滅亡也似乎不可避免,他不由得重重地歎了口氣。
“王爺,別人都高高興興的,就你長籲短歎,也太掃興了吧!”李崇瑤突然蹦蹦跳跳地出現在了朱由檢的身旁。
“大小姐,我…”朱由檢欲言又止。他這滿腔的惆悵,又怎能與眼前這天真爛漫的少女訴說?
李崇瑤突然安靜下來,半晌才幽幽地道:“怎麽,你…你要走了麽?”
“韃子真的撤兵了!”袁崇煥顧不得傷痛,興奮地歡唿雀躍起來,“殿下請看,他們不但退迴營中,就連營寨和帳篷都拆了呢!”
朱由檢向北方極目遠眺,果然見女真人如同潮水般退去,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以下。寧遠以北那蒼茫的東北大地,再次陷入了沉寂之中,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朱由檢不由得心中納悶:今日後金軍全力攻城,雖然傷亡慘重,但也將寧遠的城牆鑿開了幾個大洞。那火炮平射隻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比不上機關槍,不可能將那缺口封住太久。外城一破,城頭上的大炮皆要陷於敵手。內城彈丸之地,就更無法支撐了。
在城牆被鑿開的一刹那,朱由檢甚至有了殺身成仁的念頭,心想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自己給自己腦袋來一槍,死也死個痛快。
可不知何故,後金軍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全線撤退,放棄了圍攻將近十日的寧遠,空留下滿地的死屍!這不會是在做夢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信王殿下千歲,千千歲!”城頭軍民震耳欲聾的歡唿聲,將朱由檢從沉思中驚醒。望著那一張張喜悅中帶著淚水的臉龐,朱由檢終於意識到,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敵軍確實撤兵了,寧遠守住了!
在這一瞬間,朱由檢如釋重負,積攢了多日的情緒終於徹底爆發。他一麵痛哭流涕,一麵與城頭上的將領和士卒一一擁抱,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此時城頭眾人無論身份尊卑,皆眼含熱淚緊緊相擁。就連戚美鳳和李崇瑤也忘了自己是女兒之身,與周圍的士卒挨個摟抱。這就是最真摯的戰友情誼!這一時刻,也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幸福的時刻!
其實因為對曆史一知半解,朱由檢並不知道:在另一個時空,這場被稱為“寧遠大捷”或“寧遠之戰”的戰役,並非發生在天啟四年,而是在兩年之後的天啟六年。
可因為他的到來,這場永載史冊的戰役被生生提前了兩年,諸多變化和亂局也由此而生!
袁崇煥到底是軍中主官,頭腦也比其他人冷靜得更快一些。他馬上下達了幾道命令:一是派出探馬追蹤後金軍,觀察敵軍動向,以防韃子突然殺個迴馬槍。
二是飛馬向山海關和朝廷奏捷,同時要求盡快派人馬來支援寧遠,最重要的是趕快運進一批糧草。
三是清理戰場,統計戰果。
四是重整城防,準備應對後金軍的下一次進攻。
朱由檢見袁崇煥布置縝密,不由得心中敬服。要是換了他說了算,恐怕就要放假三天,大肆慶祝了。
但他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合眼,此時疲憊至極,就是想折騰也折騰不動了。袁崇煥忙派李崇瑤和戚美鳳將他護送迴李府,這迴這貨終於踏踏實實地關起房門,脫得精赤條條,鑽進被窩美美地睡了一大覺,連個夢都沒做。
過了一日,探馬來報,後金軍果然是真的撤退了。而且不但解除了寧遠之圍,就連在錦州和廣寧都沒有停留,而是直接開向沈陽,動機不明。
朱由檢心中暗忖,這必是後金在後方出了什麽亂子,女真人不得不救。但具體是什麽亂子,那可就一無所知了。
想到這裏,朱由檢不由得感歎:明軍的情報工作也實在是太差勁了!
從這次自己代天子出征,孫承宗督師遼東開始,明軍對敵軍的動向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朝廷先是以為後金軍要從廣寧繼續南下,這才心急火燎地拚湊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風風火火地趕到山海關。結果到了山海關才知道,後金根本就沒來進攻。
這中間又因為朵顏部突然叛亂,朝廷猝不及防,隻得拆東牆補西牆,將勤王兵馬抽走一半至薊鎮。其實朵顏部元氣大傷,短期內已經根本不可能再次組織進攻。
但明廷對這些蒙古部落到底有多少兵力、平時分布在哪,基本上是漠不關心。等敵軍退走了,才想起重兵布防,卻隻是徒糜錢糧,幾萬人對著曠野發呆而已。
在接下來的前屯之變和寧遠之戰中,明軍更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被後金軍折騰得焦頭爛額,險些全軍覆沒。到現在後金軍撤兵了,還是不知道人家為啥撤兵,就連賊酋努爾哈赤到底受沒受傷也搞不清楚。
反觀女真人,在情報方麵就做得極為出色。他們先是策反佟養浩,又將計就計包圍寧遠。一邊圍攻寧遠,一邊還將明軍的糧草基地覺華島給端了。又早在寧遠城內密布奸細,燒光了城內的餘糧。若不是朱由檢冒險實施“斬首行動”,一炮轟塌黃龍帳,現在寧遠全城軍民就真的皆為餓殍了!
又過了半日,督師孫承宗也帶領著一萬步兵以及一部分糧草輜重,浩浩蕩蕩地開進寧遠,算是暫時解決了寧遠的饑餓問題。
他一進城先給朱由檢請罪,說了些“險些失陷藩鎮,罪該萬死”之類的套話。朱由檢既然毫發無傷,當然也不會怪罪孫承宗。眾人這才皆大歡喜,在李府大擺酒宴,慶祝守住寧遠的這場階段性勝利。
在酒席上孫承宗告訴大家,他已經向皇帝上書,詳細奏報了“寧遠大捷”的經過,對作戰出力的將士一一請功。料不出數日,朝廷的聖旨便可傳至寧遠,凡有功之人,必有重重的封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席話說得滿桂、祖大壽等將領全都喜上眉梢,誰不想加官進爵?就連袁崇煥也眉飛色舞,頗為自得,心想正是自己力主在寧遠築城,這次又是自己親自主持守城戰,這第一大功必定會落在自己頭上。從今以後,仕途平步青雲不消細說,早晚入閣拜相,萬世流芳,成就可能還在孫承宗之上!
朱由檢卻一直皺著眉頭冷眼旁觀,見眾人皆有點忘乎所以,忍不住說道:“督師大人,您說咱們這一仗真算是打勝了麽?”
孫承宗有些詫異地笑道:“殿下何出此言?建虜自萬曆四十四年僭號以來,攻無不取,戰無不克,朝廷則是連戰連敗,將開原、鐵嶺、遼陽、沈陽、廣寧這些遼東重鎮一一丟掉。老奴自是以為天下無敵,卻不料此次陳兵十餘萬,終被重挫於寧遠城下,老奴本人生死未卜!如果這還不算大捷的話,那什麽樣的勝仗才算大捷呢?”
朱由檢卻搖搖頭道:“我倒以為,戰爭的勝負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能否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哦?”孫承宗覺得朱由檢這個觀點十分怪異,心想自古以來,打仗不就是為了搶地盤麽?誰把地盤搶到手,便是勝利,否則便是失敗,這還有什麽可多說的?但他身為大學士,涵養極好,並未打斷朱由檢,而是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朱由檢清了清嗓子接著道:“從清點戰場的結果來看,韃子傷亡雖然逾萬,但大部分是漢軍旗的降兵,真正的女真人隻占了不到三成。反觀我方,寧遠城內的軍民傷亡也有六七千,若從守城角度來看,實在是吃虧不小。更何況覺華島全軍覆沒,兩千多條船被燒毀,軍糧和彈藥全都付之一炬,損失實在是太慘重了一點。”
袁崇煥突然插言道:“依殿下之言,此次我軍倒是戰敗了?”
他為人最是性驕氣燥,城府可比孫承宗差遠了。聽朱由檢這麽一說,倒似是要將寧遠之戰全盤否定,當即大為不滿,已經隱隱動了怒氣。
朱由檢苦笑一聲道:“當然也不能這麽說,畢竟韃子沒有把我們圍殲於此,我們也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此時談論勝敗沒有太大的意義,最關鍵的是我們應該想想,下次韃子再來,我們該怎麽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袁崇煥不以為然地笑道,“既然我們能守住寧遠一次,自然也能守得住第二次、第三次。朝廷早已定下遼東大計,正欲在寧遠築城,構築關寧防線。如今我們正好在此屯兵,加固城牆,多備火炮彈藥。隻要守住寧遠,山海關自然高枕無憂,萬歲從此也無須東顧了!”
“說得好!”孫承宗適時地發話道,“此次寧遠大捷,袁大人居功至偉,諸將也立下大功,可見之前在山海關所議‘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之計完全可行。老夫必將奏明聖上,由袁大人鎮守寧遠,祖大壽、趙率教、何可綱諸將輔之,徐圖進取錦州。待收複錦州,遼東防線更是固若金湯,老夫也就算不虛此生了!”
他身為督師,這一番話自然是蓋棺定論,不容朱由檢再置喙了。
朱由檢隻得暗氣暗憋,心想這次的所謂“大捷”,實在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很難再次複製。尤其是糧草問題,由於失去了覺華島,更是雪上加霜。
酒席散後,眾將皆喝得酩酊大醉,朱由檢卻心事重重,獨自在李府的後花園散步。望著夜空中濃重的烏雲,他似乎也被壓得透不過氣來。想到今後前途未卜,大明的滅亡也似乎不可避免,他不由得重重地歎了口氣。
“王爺,別人都高高興興的,就你長籲短歎,也太掃興了吧!”李崇瑤突然蹦蹦跳跳地出現在了朱由檢的身旁。
“大小姐,我…”朱由檢欲言又止。他這滿腔的惆悵,又怎能與眼前這天真爛漫的少女訴說?
李崇瑤突然安靜下來,半晌才幽幽地道:“怎麽,你…你要走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