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梅爾文伯爵的突然發難,德米特裏怔了一下。
他先是感到警惕——
因為這是毫無意義的挑釁。
假如梅爾文伯爵不將這個情報說出來,還可以理解為他們在收集人口。
梅爾文家族的確需要大量的人口。
因為他們本家其實不剩多少活人了……
根據安南提供的情報,梅爾文家族其實一直都在暗中用神稚子製造“生骸”。
在他們家族,能夠一直活下去的,最終基本都成為了“長老”——就如同蘇馬羅科夫·梅爾文一樣。
這種地位的人,肯定是不會去打工的。然而梅爾文家族是凜冬第三大的家族,他們的領地、產業都需要相當多的人手打理。
這些重要的崗位交給外人肯定不放心,可交給自己人的話……又沒那麽多人。基本上到三十歲之前,就要被做成生骸了,而少年和青年的經驗又不能讓他們照顧好這些產業。
所以梅爾文家族一直都對教育產業很上心。
凜冬有至少八所大學,都是梅爾文家族投資的。而在基礎教育方麵,超過三分之二的教會學校都有梅爾文家族的投資。
凜冬公國是沒有中學的——他們隻分兩種教育,一種是在負責教認字、算數、讀寫、基本法律、以及“規矩傳統”的教會學校;另外一種就是真正教學問的大學。
教會學校不分年齡,隨時都可以去讀。隻要有自己的名字,從個位數的年齡到四五十歲都隨時可以入讀。
按照規矩,教會學校通常不收費。一般由當地的正神教會負責提供資金的大頭。
而教會也會享受福利——在這些教完基礎教育的學生即將畢業的時候,當地主教就可以過來、提前詢問一圈是否有人願意來教會工作。
如果有意向的話,就要通過各地教會傾向不同的考試。
比如說在諾亞就是要會算數、會笑、會聊天,在聯合王國就是有藝術天賦……而在凜冬,就是要對律法有天賦、有調解能力。
最優秀的畢業生優先被教會挑選,其次是投資教會學校的股東們。這些校董也可以派遣自己的公司前來招一波人。
通常這些公司和教會都是供不應求,所以他們可以拉高考核標準,收走最優秀的一批學生。
各國的具體規則不同,而在凜冬的規矩是,其他股東收取的畢業生加起來隻能和教會收取的人才數量一致。也可以視為教會始終占比所有教會學校51%的股份,剩下的才按他們的股份比例分。
而梅爾文家族,一直以來都是教會學校投資的主力。
凜冬公國有三分之二的教會學校裏,有梅爾文家族超過5%的股份。而這些校董中有梅爾文之名的學校中,有接近一半的股份占比超過所有股東的50%——不算教會的50%。
大家通常認為,這是因為梅爾文滿世界找人聯姻、把自己家的孩子全賣出去了的緣故。
其實不然。
那些被“賣出去”的……反而幾乎是最幸運的一批。
德米特裏意識到,蘇馬羅科夫·梅爾文的這段話,其實就是一種試探。
他在試探自己……通過這種近乎挑釁的方式,來試探自己是否知道梅爾文家族少人的真相。
於是德米特裏抬起頭來,深深的望向蘇馬羅科夫·梅爾文。
“梅爾文伯爵,請容我確認一下……”
留著黑色及腰長發,眉頭仿佛無時無刻都在深深緊皺著的男人,發出低沉的、隆隆的聲音:“您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德米特裏的聲音並不算響亮,甚至語氣都可以稱得上是平和。
但他這在喉嚨深處滾動著的聲音,卻震的人心髒嗡嗡的。仿佛是被驚醒的獅子,發出了震撼心髒的低吼。
雖然並非是超凡者,也並不是真正的大公——但他畢竟是一位樞機主教。
德米特裏身上獨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那是對所觸及、所擅長的領域了如指掌的威嚴感——隻是德米特裏所擅長的是治國與政治。
就算蘇馬羅科夫·梅爾文是白銀階的超凡者,也被德米特裏不輕不重的這一眼,瞪到瞳孔顫了一下。
蘇馬羅科夫也不自覺的緊張了起來。
他沉默了一小會,隨後臉上堆出笑容、似乎是退了一步:“您這是哪裏的話……
“在咱們這,孤兒不是最麻煩的群體嗎?我這是主動替您承擔這部分麻煩啊。”
梅爾文伯爵這話其實倒也不假。
在凜冬,嬰幼兒是“不算人”的,隻能算作幼崽、算作一種“獸”。他們將這種孩子叫做“稚子”。這種觀念大致類似於不把雞蛋算作是雞。
必須要孩子能夠自理——具體來說,就是能夠站直、能夠說話、自己會吃飯、自己能穿衣、自己可以把飯弄熟,即使自己一個人在家也不會餓死的情況下,才能算做“一個人”。
通常得到名字的時間,是五六歲。有些時候孩子開竅的早,也可以提前授名。
一些沒有文化的鄉鎮人,甚至將這種傳統倒果為因、認為是“孩子在得到名字之後,才有了屬於人的知性”;而如果始終不在儀式下,給符合標準的孩子授予名字、孩子就會始終是野獸。
因為有些孩子晚開竅,或者就是單純的性格不好,一直到七八歲、甚至八九歲還得不到自己名字。有些時候家長心軟,就會在孩子還沒法自理的時候,就直接給孩子取名字。
但這種孩子通常都會不那麽懂事——具體來說,就是巨嬰。一些老人就認為,這是因為幹涉了神聖的儀式、如同將蝴蝶直接從蛹中取出。
他們認為,那些孤兒之所以不懂禮節、不懂規矩,心狠手辣如同野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長輩授予他們名字。
但實際上,這肯定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們。
不過這種教育倒也不能算錯……因為這實際上,等於是在取名之前、就讓每個家庭都耐心培養自己的孩子,至少要培養到能夠懂事到通過檢查、被族老授予名字的程度。
一般來說,授予名字的時間是生日。各地方的族老,除非身體實在不適、否則一定會出席“稚子”的生日。
如果在生日上表現得好,看上去開了智懂了事、就會被族老授予名字。從這一天開始,他們才能算是一個人。
當然……這種規矩,其實越是上層、越是有文化反而越是開明。
就比如說瑪利亞這個名字,是老祖母起的;而德米特裏則是伊凡取的——當然,也是經過了老祖母的統一。
安南就更厲害了……他的名字實際上是自己取的。
隻是對外宣稱是伊凡大公給他取的,要讓伊凡背這個鍋——畢竟在凜冬公國,“安南”其實是個女孩子的名字。它讀作“安娜”,含義是“仁慈”。
如今,這位名字叫“仁慈”的大公、因為他之前在北地的舉動,已經被全國貴族視為近百年來最大的暴君。
他先是感到警惕——
因為這是毫無意義的挑釁。
假如梅爾文伯爵不將這個情報說出來,還可以理解為他們在收集人口。
梅爾文家族的確需要大量的人口。
因為他們本家其實不剩多少活人了……
根據安南提供的情報,梅爾文家族其實一直都在暗中用神稚子製造“生骸”。
在他們家族,能夠一直活下去的,最終基本都成為了“長老”——就如同蘇馬羅科夫·梅爾文一樣。
這種地位的人,肯定是不會去打工的。然而梅爾文家族是凜冬第三大的家族,他們的領地、產業都需要相當多的人手打理。
這些重要的崗位交給外人肯定不放心,可交給自己人的話……又沒那麽多人。基本上到三十歲之前,就要被做成生骸了,而少年和青年的經驗又不能讓他們照顧好這些產業。
所以梅爾文家族一直都對教育產業很上心。
凜冬有至少八所大學,都是梅爾文家族投資的。而在基礎教育方麵,超過三分之二的教會學校都有梅爾文家族的投資。
凜冬公國是沒有中學的——他們隻分兩種教育,一種是在負責教認字、算數、讀寫、基本法律、以及“規矩傳統”的教會學校;另外一種就是真正教學問的大學。
教會學校不分年齡,隨時都可以去讀。隻要有自己的名字,從個位數的年齡到四五十歲都隨時可以入讀。
按照規矩,教會學校通常不收費。一般由當地的正神教會負責提供資金的大頭。
而教會也會享受福利——在這些教完基礎教育的學生即將畢業的時候,當地主教就可以過來、提前詢問一圈是否有人願意來教會工作。
如果有意向的話,就要通過各地教會傾向不同的考試。
比如說在諾亞就是要會算數、會笑、會聊天,在聯合王國就是有藝術天賦……而在凜冬,就是要對律法有天賦、有調解能力。
最優秀的畢業生優先被教會挑選,其次是投資教會學校的股東們。這些校董也可以派遣自己的公司前來招一波人。
通常這些公司和教會都是供不應求,所以他們可以拉高考核標準,收走最優秀的一批學生。
各國的具體規則不同,而在凜冬的規矩是,其他股東收取的畢業生加起來隻能和教會收取的人才數量一致。也可以視為教會始終占比所有教會學校51%的股份,剩下的才按他們的股份比例分。
而梅爾文家族,一直以來都是教會學校投資的主力。
凜冬公國有三分之二的教會學校裏,有梅爾文家族超過5%的股份。而這些校董中有梅爾文之名的學校中,有接近一半的股份占比超過所有股東的50%——不算教會的50%。
大家通常認為,這是因為梅爾文滿世界找人聯姻、把自己家的孩子全賣出去了的緣故。
其實不然。
那些被“賣出去”的……反而幾乎是最幸運的一批。
德米特裏意識到,蘇馬羅科夫·梅爾文的這段話,其實就是一種試探。
他在試探自己……通過這種近乎挑釁的方式,來試探自己是否知道梅爾文家族少人的真相。
於是德米特裏抬起頭來,深深的望向蘇馬羅科夫·梅爾文。
“梅爾文伯爵,請容我確認一下……”
留著黑色及腰長發,眉頭仿佛無時無刻都在深深緊皺著的男人,發出低沉的、隆隆的聲音:“您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德米特裏的聲音並不算響亮,甚至語氣都可以稱得上是平和。
但他這在喉嚨深處滾動著的聲音,卻震的人心髒嗡嗡的。仿佛是被驚醒的獅子,發出了震撼心髒的低吼。
雖然並非是超凡者,也並不是真正的大公——但他畢竟是一位樞機主教。
德米特裏身上獨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氣質。
那是對所觸及、所擅長的領域了如指掌的威嚴感——隻是德米特裏所擅長的是治國與政治。
就算蘇馬羅科夫·梅爾文是白銀階的超凡者,也被德米特裏不輕不重的這一眼,瞪到瞳孔顫了一下。
蘇馬羅科夫也不自覺的緊張了起來。
他沉默了一小會,隨後臉上堆出笑容、似乎是退了一步:“您這是哪裏的話……
“在咱們這,孤兒不是最麻煩的群體嗎?我這是主動替您承擔這部分麻煩啊。”
梅爾文伯爵這話其實倒也不假。
在凜冬,嬰幼兒是“不算人”的,隻能算作幼崽、算作一種“獸”。他們將這種孩子叫做“稚子”。這種觀念大致類似於不把雞蛋算作是雞。
必須要孩子能夠自理——具體來說,就是能夠站直、能夠說話、自己會吃飯、自己能穿衣、自己可以把飯弄熟,即使自己一個人在家也不會餓死的情況下,才能算做“一個人”。
通常得到名字的時間,是五六歲。有些時候孩子開竅的早,也可以提前授名。
一些沒有文化的鄉鎮人,甚至將這種傳統倒果為因、認為是“孩子在得到名字之後,才有了屬於人的知性”;而如果始終不在儀式下,給符合標準的孩子授予名字、孩子就會始終是野獸。
因為有些孩子晚開竅,或者就是單純的性格不好,一直到七八歲、甚至八九歲還得不到自己名字。有些時候家長心軟,就會在孩子還沒法自理的時候,就直接給孩子取名字。
但這種孩子通常都會不那麽懂事——具體來說,就是巨嬰。一些老人就認為,這是因為幹涉了神聖的儀式、如同將蝴蝶直接從蛹中取出。
他們認為,那些孤兒之所以不懂禮節、不懂規矩,心狠手辣如同野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長輩授予他們名字。
但實際上,這肯定是因為沒有人教育他們。
不過這種教育倒也不能算錯……因為這實際上,等於是在取名之前、就讓每個家庭都耐心培養自己的孩子,至少要培養到能夠懂事到通過檢查、被族老授予名字的程度。
一般來說,授予名字的時間是生日。各地方的族老,除非身體實在不適、否則一定會出席“稚子”的生日。
如果在生日上表現得好,看上去開了智懂了事、就會被族老授予名字。從這一天開始,他們才能算是一個人。
當然……這種規矩,其實越是上層、越是有文化反而越是開明。
就比如說瑪利亞這個名字,是老祖母起的;而德米特裏則是伊凡取的——當然,也是經過了老祖母的統一。
安南就更厲害了……他的名字實際上是自己取的。
隻是對外宣稱是伊凡大公給他取的,要讓伊凡背這個鍋——畢竟在凜冬公國,“安南”其實是個女孩子的名字。它讀作“安娜”,含義是“仁慈”。
如今,這位名字叫“仁慈”的大公、因為他之前在北地的舉動,已經被全國貴族視為近百年來最大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