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穀,真的是一家幹大事的公司。”
“知名”記者武鐳剛踏入豫省,就聽說了嘉穀擾動全省農業的大動作。
不過,嚐到了甜頭的他,恨不得嘉穀的“豐功偉績”更多一些,這樣他的係列報道素材也能更加豐富。
至於同行嘲笑他不過是碰了狗屎運,武鐳付之一笑。他們嘴上這麽說,心中不知道有多羨慕自己成為了嘉穀的“禦用記者”。
唯一讓他煩惱的,就是協調報道的重點。
這不,他在豫省的第一個采訪都還沒有開始呢,牧原股份的秦董事長就匆匆的趕了過來。
他知道牧原是嘉穀體係的關聯合作方,嘉穀係的養豬事業也確實值得大篇幅的報道。可惜,他來晚了。
“武記者,你是說下一個報道主題已經確定好了?”
武鐳就笑,說:“是。”
“主題是什麽?”
“是嘉穀的小麥產業。”
秦董事長盯著他看了片刻,道:“你自己確定的?”
“我哪有資格自個確定啊。”武鐳搖頭笑兩聲,道:“是嘉穀糧油公司力推的,這不是嘉穀的小麥產品線上市了嗎?”
事實上,他的確沒有推脫。
他的係列報道固然得到了嘉穀的全力支持,但反過來,主動權也落到了嘉穀手裏。
嘉穀人又不是傻,哪裏看不到係列報道的宣傳價值,自然會物盡其用了。
而另一邊,嘉穀糧油的名號一抬出,秦董事長的心就涼了幾分。
牧原股份隻能算是與嘉穀搭邊,嘉穀糧油卻是嘉穀的親生兒子,無論怎麽看,都是親兒子優先吧。
想蹭個光怎麽就這麽難呢?
武鐳並不關心失落的男人,得知齊政也在這邊,首先去“拜碼頭”了。
齊政對於武鐳的“中原篇”第一個主題落在小麥產業上,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除了嘉穀糧油的宣傳需要外,雖然嘉穀在豫省的三大產業集群計劃中,最重視的是農服產業群,但最先落成的,是小麥產業群。
這是因為豫省的小麥產業底蘊深厚,雖然之前形成的產業聯合體大多是集而不群,輻射帶動能力不足,但經過嘉穀一串連,很快就形成了優質麥產業集群。
從中種集團、中化集團,再到國糧、五得利、益海嘉裏等小麥加工企業,紛紛與優質麥產業聯合體進行了簽約,進駐了以焦作為中心的優質麥產業集群。
人多力量大,產業集群除了代表行業認認真真的修訂新的優質小麥認定標準、小麥收購檢測流程和規範外,最主要的,還是推動優質小麥品種的培育及種植技術深化。
這其中,又輪到嘉穀大放光彩了。
武鐳一聽就笑了:“嘉穀幫助競爭對手提高種植技術?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點,我想采訪一下他們的基地,您覺得行不?”
齊政聳聳肩,表達了自己的不看好:“我覺得行不行有什麽用,又不是我同意就行了。你可以試試,不過不要抱太大希望。”
因為武鐳表現出了嘉穀媒體界代言人的能力和積極性,齊政對他就多解釋了兩句,道:“你的係列報道人氣是很旺,但他們接受采訪有什麽好處呢?難不成大談特談有多麽需要嘉穀的技術?這就不是宣傳自己而是在為自己招黑了……”
武鐳想想,也不多糾結,能成則好,不成就罷,畢竟他的重點始終是嘉穀。
依然是以小見大,他把切入點放在了一個很厲害的小麥種植技術上——小麥立體勻播技術。
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足以表明了小麥播種技術的重要性。
而小麥立體勻播技術就是一項小麥高產栽培新技術,它打破了小麥行播傳統,改小麥傳統條播為立體勻播,改傳統種子直接順播入土為勻播後再精細覆土,做到整個播幅內種子上麵等深覆土,更利於出苗整齊一致;改傳統條播中旋耕和播種分開作業為一次作業;改傳統條播中播種和鎮壓分開作業為同時完成……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小麥立體勻播技術並不是我們嘉穀最先提出來的,甚至不是最早實踐的。但最成熟應用的,肯定是我們嘉穀。”一位嘉穀農藝師在遇到武鐳采訪時,神采飛揚道:“我們是國內最先聯合改造出立體勻播機的單位,一次性就能完成施肥、旋耕、播種、鎮壓、覆土等7道工序。你看,該機械施肥後,立即旋耕,使肥料均勻分布在土壤中;在旋耕後的土壤中通過排種板均勻撒種,然後鎮壓,確保種子在踏實的同一土層中;然後通過傳送係統在種子上麵均勻精細覆土,最後再進行二次鎮壓,完成全部工序。”
“現在我們嘉穀的小麥基地都在推廣這項技術,同一個品種,小麥立體勻播技術比傳統播種技術至少增產10%,豫省政府也已經將這項技術確定為最值得推廣的小麥良法之一……”
武鐳帶著他的團隊,沒錯,就是團隊——得到了嘉穀和自家公司的雙重關照後,他的團隊中,甚至有一支攝影組跟拍;如果有需要,還能進行航拍,可謂是鳥槍換炮。
武鐳一個要點挨著一個要點的看過去,時不時的問農藝師兩句,試圖了解其中的內涵。
農藝師自然也不厭其煩的解釋。
“你真的看得懂?”攝像師抽空問道,他對武鐳的細致有些不太習慣。
武鐳隻是微微笑,道:“我和你看的不同。”
“哪裏看的不同?”
“你看嘉穀是在種小麥是吧?”
“嗯。”
“我看他們是在‘種’國人餐桌上的幸福感。”
攝像師一臉懵逼。
武鐳笑而不語。
很多媒體,就喜歡挖掘負麵的食品安全問題,潛移默化下,導致消費者將國內產品全部定性為劣質產品,反而給了外國的農產品定義為藍天白雲下的優質產品的機會。
這種消費理念不是短期養成,需要農產品公司,也需要媒體用實際行動來贏迴消費者的信任。
武鐳幹的就是這個工作。相比於揭示陰暗麵,他更喜歡告訴國人,哪些國產食品是安全的,是不遜於國外的,是值得信任的。
從中原大地生發出來的優質小麥,來自當時當地的土壤和氣候,難道不應該比跨洋越海的外國小麥,更契合國人的胃口嗎?
……
“知名”記者武鐳剛踏入豫省,就聽說了嘉穀擾動全省農業的大動作。
不過,嚐到了甜頭的他,恨不得嘉穀的“豐功偉績”更多一些,這樣他的係列報道素材也能更加豐富。
至於同行嘲笑他不過是碰了狗屎運,武鐳付之一笑。他們嘴上這麽說,心中不知道有多羨慕自己成為了嘉穀的“禦用記者”。
唯一讓他煩惱的,就是協調報道的重點。
這不,他在豫省的第一個采訪都還沒有開始呢,牧原股份的秦董事長就匆匆的趕了過來。
他知道牧原是嘉穀體係的關聯合作方,嘉穀係的養豬事業也確實值得大篇幅的報道。可惜,他來晚了。
“武記者,你是說下一個報道主題已經確定好了?”
武鐳就笑,說:“是。”
“主題是什麽?”
“是嘉穀的小麥產業。”
秦董事長盯著他看了片刻,道:“你自己確定的?”
“我哪有資格自個確定啊。”武鐳搖頭笑兩聲,道:“是嘉穀糧油公司力推的,這不是嘉穀的小麥產品線上市了嗎?”
事實上,他的確沒有推脫。
他的係列報道固然得到了嘉穀的全力支持,但反過來,主動權也落到了嘉穀手裏。
嘉穀人又不是傻,哪裏看不到係列報道的宣傳價值,自然會物盡其用了。
而另一邊,嘉穀糧油的名號一抬出,秦董事長的心就涼了幾分。
牧原股份隻能算是與嘉穀搭邊,嘉穀糧油卻是嘉穀的親生兒子,無論怎麽看,都是親兒子優先吧。
想蹭個光怎麽就這麽難呢?
武鐳並不關心失落的男人,得知齊政也在這邊,首先去“拜碼頭”了。
齊政對於武鐳的“中原篇”第一個主題落在小麥產業上,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除了嘉穀糧油的宣傳需要外,雖然嘉穀在豫省的三大產業集群計劃中,最重視的是農服產業群,但最先落成的,是小麥產業群。
這是因為豫省的小麥產業底蘊深厚,雖然之前形成的產業聯合體大多是集而不群,輻射帶動能力不足,但經過嘉穀一串連,很快就形成了優質麥產業集群。
從中種集團、中化集團,再到國糧、五得利、益海嘉裏等小麥加工企業,紛紛與優質麥產業聯合體進行了簽約,進駐了以焦作為中心的優質麥產業集群。
人多力量大,產業集群除了代表行業認認真真的修訂新的優質小麥認定標準、小麥收購檢測流程和規範外,最主要的,還是推動優質小麥品種的培育及種植技術深化。
這其中,又輪到嘉穀大放光彩了。
武鐳一聽就笑了:“嘉穀幫助競爭對手提高種植技術?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點,我想采訪一下他們的基地,您覺得行不?”
齊政聳聳肩,表達了自己的不看好:“我覺得行不行有什麽用,又不是我同意就行了。你可以試試,不過不要抱太大希望。”
因為武鐳表現出了嘉穀媒體界代言人的能力和積極性,齊政對他就多解釋了兩句,道:“你的係列報道人氣是很旺,但他們接受采訪有什麽好處呢?難不成大談特談有多麽需要嘉穀的技術?這就不是宣傳自己而是在為自己招黑了……”
武鐳想想,也不多糾結,能成則好,不成就罷,畢竟他的重點始終是嘉穀。
依然是以小見大,他把切入點放在了一個很厲害的小麥種植技術上——小麥立體勻播技術。
俗話說:“七分種,三分管”,足以表明了小麥播種技術的重要性。
而小麥立體勻播技術就是一項小麥高產栽培新技術,它打破了小麥行播傳統,改小麥傳統條播為立體勻播,改傳統種子直接順播入土為勻播後再精細覆土,做到整個播幅內種子上麵等深覆土,更利於出苗整齊一致;改傳統條播中旋耕和播種分開作業為一次作業;改傳統條播中播種和鎮壓分開作業為同時完成……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小麥立體勻播技術並不是我們嘉穀最先提出來的,甚至不是最早實踐的。但最成熟應用的,肯定是我們嘉穀。”一位嘉穀農藝師在遇到武鐳采訪時,神采飛揚道:“我們是國內最先聯合改造出立體勻播機的單位,一次性就能完成施肥、旋耕、播種、鎮壓、覆土等7道工序。你看,該機械施肥後,立即旋耕,使肥料均勻分布在土壤中;在旋耕後的土壤中通過排種板均勻撒種,然後鎮壓,確保種子在踏實的同一土層中;然後通過傳送係統在種子上麵均勻精細覆土,最後再進行二次鎮壓,完成全部工序。”
“現在我們嘉穀的小麥基地都在推廣這項技術,同一個品種,小麥立體勻播技術比傳統播種技術至少增產10%,豫省政府也已經將這項技術確定為最值得推廣的小麥良法之一……”
武鐳帶著他的團隊,沒錯,就是團隊——得到了嘉穀和自家公司的雙重關照後,他的團隊中,甚至有一支攝影組跟拍;如果有需要,還能進行航拍,可謂是鳥槍換炮。
武鐳一個要點挨著一個要點的看過去,時不時的問農藝師兩句,試圖了解其中的內涵。
農藝師自然也不厭其煩的解釋。
“你真的看得懂?”攝像師抽空問道,他對武鐳的細致有些不太習慣。
武鐳隻是微微笑,道:“我和你看的不同。”
“哪裏看的不同?”
“你看嘉穀是在種小麥是吧?”
“嗯。”
“我看他們是在‘種’國人餐桌上的幸福感。”
攝像師一臉懵逼。
武鐳笑而不語。
很多媒體,就喜歡挖掘負麵的食品安全問題,潛移默化下,導致消費者將國內產品全部定性為劣質產品,反而給了外國的農產品定義為藍天白雲下的優質產品的機會。
這種消費理念不是短期養成,需要農產品公司,也需要媒體用實際行動來贏迴消費者的信任。
武鐳幹的就是這個工作。相比於揭示陰暗麵,他更喜歡告訴國人,哪些國產食品是安全的,是不遜於國外的,是值得信任的。
從中原大地生發出來的優質小麥,來自當時當地的土壤和氣候,難道不應該比跨洋越海的外國小麥,更契合國人的胃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