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危本來以為自己的善舉會讓楊發瑞從此過上正常人的好生活。沒有想到會是另一個結果。


    楊發瑞在張其危,賽吳用,付宜興的幫助下,突然分的了一大筆家產。先是風風光光給父母辦了後事。就在給父母辦後事的時候,有一個幫忙的人給他感覺很好。


    這個幫忙的人十八歲,叫吳世幹。吳世幹和楊發瑞年齡相當,當時楊發瑞請了雎縣最有名的烏音班子給父母坐夜。還有打喪鼓的一套班子。楊發瑞見吳世幹做事機靈,也算踏實,就請他夜晚幫助安排生活,管理一些往來人情招待。


    楊發瑞一場喪事辦下來,就和吳世幹成了好朋友,實際上就是酒肉朋友。


    楊發瑞和父母在蘇杭時,父親由於生意上的需要,有時請客喝花酒,盡管楊啟興到這個時候就支走楊發瑞。但楊發瑞從成人在準備喝花酒之前互相取笑中受到一些啟蒙。現在又成了一個半大的孩子,正是懵懂初開時,對什麽都感興趣。


    吳世幹本來沒有讀什麽書,平時就是一個遊手好閑之人,那裏有婚喪嫁娶就去幫所謂的忙,白天跑跑腿,打打雜,混點賞錢。晚上就在辦事家裏和客人或者幫忙的人聚眾賭博。


    那時雎縣還沒有撲克這種賭具,玩的是上大人牌。這上大人共有九十六張牌。分別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福祿壽。每種牌有四張。起牌時除莊家外,每人起十九張牌。起牌時將牌分為三垛。最先起的一垛牌的最後一張就是經。這個被稱作經的就和上大人中的上一樣,是一根牌。


    打牌時每門牌要成一句話,比如上大人就是一句話。化三千也是一句話。這樣的一句話除有上和經牌外,是沒有和的。如果一種牌有一對,別人出了這種牌,就叫碰牌,算半根。有三張就是一根。如果別人打了三張牌中剩下的一張牌就叫拋牌,有一根半和。假如起牌時這四張牌都被一個人抓起來了,就叫天拋,算兩根。上和經牌就是碰了也隻算本來的三根。拋了也隻算四根。


    一般的規則是手中必須有三根牌才能和牌。


    楊發瑞開始不會玩這種牌。他會推牌九,但雎縣牌九不怎麽流行。吳世幹就教楊發瑞學打上大人。


    打牌屬於娛樂,辦喪事的主家是不能打牌的,打牌會被認為不孝。


    楊發瑞辦父母的喪事時守夜無聊就看他們打牌。吳世幹就手把手教楊發瑞。


    楊發瑞父母的喪事辦完,牌也就學會了。


    雎縣牌桌子上流行一句話,就是學家子火好。楊發瑞才開始打牌時一抓就是一把好牌。小賭小贏,大賭大贏。隨著牌技的提高,火氣就不是那麽好了。經常輸錢。


    楊發瑞除了和吳世幹在一起賭牌以外,也和吳世幹經常光顧青樓妓院。


    楊發瑞沒有從父母那裏學會怎樣做生意,卻跟吳世幹學會了揮霍。偌大的家當被他三下五除二就敗得經常賣房子賣地賣店鋪,最後坐吃山空。


    古時候所說的吃喝嫖賭四大惡習中吃喝嫖還不可怕,最拍的就是賭。吃喝嫖沒有錢了就沒有人給你吃喝嫖了。唯有賭是最害人的。你沒有賭資了有人會借錢給你賭,美其名曰讓你翻本。往往是越翻洞越大。


    楊發瑞吃不消了,吳世幹就告訴他,兩人聯手出千,也就是玩鬼。偷牌,換牌,最後被人當場抓住。賭場出千被抓是要剁手指的。楊發瑞開始被抓還和人歪扯,後來名聲越來越壞,熟悉的人幾乎不和他倆玩牌了。


    他們兩個就又聯合了一個人四處用鬼牌與人賭博。這鬼牌就是在牌上做暗記。


    那個被他們拉進來入夥的人叫辛豔雀。具體操作就是先由吳世幹到一個集鎮將所有的上大人牌買光,然後辛豔雀到那個集鎮去推銷鬼牌。當然,這鬼牌一般人是不認識的。


    當晚,楊發瑞和吳世幹就到這個集鎮邀人豪賭。豪賭前楊發瑞要求換新牌,就是馬上買一副新牌來。


    那天,楊發瑞和吳世幹,辛豔雀竄到老縣鎮,就將老縣鎮的所有牌換成了他們做好暗記的鬼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鳴鳳的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剛強與散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剛強與散淡並收藏鳴鳳的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