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麽看?”胤礽問淑嘉。
淑嘉沉吟著,慢慢地說:“幾樣新政下去,國庫能充盈麽?”
“當然。”父子倆都很有信心。
淑嘉低聲道:“要不——”
“嘎?”
淑嘉還是說出了她的義務教育的構想,所謂開啟民智,大家都開明了,許多事qing就好辦了。
“異想天開!”胤礽毫不氣地下了評語,“這得花下去多少錢?就算我樂意,你道尋常人家能把孩子都送到學堂裏?真真不知道人間疾苦了,就算他們樂意送,又有多少人買得起筆墨本?”
他沒想過要貼補至此的,貼補八旗都要再考慮一下,何況是大麵積普及?他老人家拚命攢錢,可不是為了花在別人身上的。平民百姓少識兩個字又有什麽不好?說穿了,依舊是對民人存在著防範之心。
愚民政策其實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在沒有外力作用之下,在它的幫助之下,國家社會結構是相當穩固的。不過這樣的小心思,他不大好意思說得出口,看著兒子似已明白了,不由一嘆,老婆是有政治敏感度,到底是女人,心軟,隻想著大家好,沒注意到形勢啊!
弘旦聽到父親批評母親的觀點的時候,就有一點坐不住了,半是為了母親解圍,並是向母親解釋:“且不說有多少人家願意把孩子送到蒙學讀,也不說辦這麽多蒙學的錢從哪裏來。等他們學出來了,要怎麽安置?八旗裏還好說,生計總是不愁的。民人裏頭,每年秀才、舉人、進士的名額就這麽多,沒有功名,國家不用管也管不了這許多人,一旦讓他們識字了,有幾個肯再踏踏實實耕田的?到時候,他們識幾個字,心生不滿,還不定生出什麽事來呢?”
一句話,出路問題!
淑嘉選對了一個突破口,想擴大,卻很難。原因就在於她忽略了本族政權人口問題,與擴招後的就業問題。讀過幾年,花了不少時間、金錢、jing力,再沒個好出路,很容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討論,胤礽與弘旦都不在意,他們覺得有現在的qing況就已經不錯了。多出來沒有體麵差使可做的人,胤礽已經有了預案,也是受了淑嘉的啟發,既然苦力他們不願意出,還是有合適的文字工作可以讓他們做的。實在不行,偏遠地區的小官也可以免費奉送。
胤礽還安慰淑嘉:“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隻是對下頭的細務不是很熟悉而已。”
淑嘉:“……”她自認比他們知道人間疾苦!
————————————————————————————————————————
胤礽出來蹓躂了一圈兒,有些累了,又慢騰騰地走迴去休息。
淑嘉到了她的住處,房裏,淑嘉有些氣悶。夾在中間兩頭受氣的感覺真是糟透了!對於胤礽的問題,其實她是有解決方案的,盯著房裏那個地球儀,淑嘉慢慢地拔著它轉動。保養得很好的手指伸了出來,指到了一個地方:美洲。
弘旦的工作比他母親要多得多,先是詢問了新政的推行qing況,得知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矛盾衝突,卻因之前選派的督撫都頗為能gān,倒也能夠推行得下去。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已成舟,
弘旦又看了內務府呈上來的報告,寫的是弘早婚事的準備qing況,房安排到了幹西頭所,正在裝修,又有福晉的禮服、車輿等也在加緊攢造。大家口上不說,手上都在加緊動作,以期早日讓皇帝看到他兒子娶媳婦兒。欽天監也來湊熱鬧,報上了卜筮出來的吉日。
其餘的就都是小事了,還有一封從廣州來的信,卻是鄂倫岱寄過來的。老鄂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脫離了京城,他身上的壓力就小了很多,又與當地的惡霸頭子年羹堯混到了一處,過得頗為滋潤。
流氓遇到惡霸,還是惡霸占優勢,弘旦莫名其妙地想到了這一句,看這年羹堯的手段,實在比一味隻是鬥狠的鄂倫岱手黑百倍。鄂倫岱手頭又寬裕了起來,往東宮裏送的孝敬也越來越豐厚。寫的信裏,語氣也越來越親切。
弘旦看完他寫的內容,深思了起來。單方麵中止了與荷蘭的貿易,卻阻不了走私,反而白白làng費了稅款,是不是,動作一下開禁呢?
把信收好,弘旦起身理了理衣冠,想起不久前那一出,去尋淑嘉說話,也是開解開解母親。
“你來了?事兒都忙完了?”
“是,兒子方才路過的時候又看了阿瑪一迴,他看了一會子,又睡了。”
“唔。”
弘旦慢慢地道:“看阿瑪睡了,我就沒敢驚擾他老人家,有些事兒,晚些時候等阿瑪醒了,我再去迴他。”然後就說起了朝政來。
淑嘉聽得有些心不在焉,弘旦暗嘆一聲:“摸著石頭過河,多有不易之處,未必什麽主意都是可行的,或在此處可行而彼處不可行……”借著說今天的工作,兜著圈子寬慰淑嘉。
淑嘉失笑:“你道我心qing不好,是為了這個?”
“嘎?”
“眼下是必須變革的。不特是稅法,還有這些……人!”
“一群呆子,既摸著了他們的脈,就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了。”
淑嘉搖頭道:“這不止是呆子的事兒,我隻是想,尋一條路出來。”
“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就是說,以後多生一個孩子,做飯的時候添一勺子水就行了,你說,他們生不生?!到時候,天下會有多少人?歷來盛世,都拿丁口、戶數說事兒,卻不知道,生孩子容易,養起來難!小時候添一勺子水就行了,長大了呢?怎麽辦?要娶妻生子,要有房子住,這些又從哪裏來呢?多生出來的,漸漸就要變成多餘了。
“還有,攤丁入畝,一家十畝地,生了兩個兒子,一人分五畝,還能過活。他要再多生兩個,就要半飢半飽了!如此兩代下來,原本小康之家也要窮頓。天下還有多少能開成良田的荒地?開成了,不多時又不足用。又有兼併之事。百姓過成了叫花子,到時候,我怕要出李闖了!”
一席話說得弘旦驟然變色,細細想來,她說得確實有理。這是當然,她還模糊記得一點歷史課本,結合自己看到的實際qing況,說起來當然不是危言聳聽。國人向來講究多子多福,此時根本沒有計劃生育的觀念。本國地大物博,哪裏水土不養人?統治者也是希望人口越多,gān活繳稅的人越多越好的。
弘旦還硬生生地牽了牽嘴角:“額娘有些危言聳聽了,未必就到那一步。”
淑嘉苦笑,歷史上,雍正的新政也隻是為這個王朝、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搏了一個迴光返照而已。此次迴照之後,國家不思進取,醉生夢死,沒多久,人口膨脹,國力日下。
眼下的新政,據淑嘉估計,觀條件的原因加上雍王出力甚多,估計與史上新政差不太遠。如果不接著想出路,還是一個死。真到了那個時候,她已經能夠預見,從誕生以來就以推翻現政府為目標的白蓮教就會像鬼一樣又出現了!
她沒想過千秋萬代,卻也不想子孫被bào力革命。慘一點的像路易十六被砍頭,好一點的如溥儀,蹲了戰犯監獄。她寧願放權,找一條中庸之道,或如明治維新,好歹能君主立憲。再不濟,隻要自家子孫不那麽死板,大家共和了,做個普通人也不錯。
但是麵對帝國這麽個龐然大物,她根本就無從下手。她知道自己的缺點,xing別是先天的劣勢,隻有通過影響丈夫、兒子才能撬開缺口。幸虧,她家丈夫、兒子,是皇帝和太子。她,隻好拚了。
而這些話,她還真不敢跟胤礽說,隻能跟兒子說。至少,弘旦即使覺得她說的太過聳人聽聞,也不會對她產生不利影響。
她的表qing很可怕:“說的就是士紳,哪怕把他們的家全都抄了,能養得活這多出來的人口麽?又不能qiáng不讓人生孩子,那才要造反!這是你們的事qing。”
最後,很堅定地說了一句:“人口過剩!”現在這個問題還不突出,但是等到弘旦這一代挑大樑的時候,就是個大問題了。大概靠種紅薯和玉米能養活?後世人口爆炸,但是依然能保證大多數人溫飽,也是沾了科技發展的光。眼下卻不可能指望這個的,隻有擴張。
她的政治經濟學是低空飛過的,隻記得一些基本常識。今時今日,光靠農業是不可能qiáng國的。農業的附加值是最低的,發展經濟,必須發展工商業。可要怎麽發展,製定什麽樣的計劃,她完全一竅不通,她也隻會在別人方案的基礎上作改動而已。不過,至少工商業可以解決剩餘勞動力。
弘旦目瞪口呆,他前半截他已經反應過來了,人口問題,在他父親統治的年代或許已經不是大問題,等二、三十年後,輪到他了,麻煩就大了。他看年終總結,光是今年,永不加賦所滋丁口已有二十萬了!今年二十萬、明年二十萬、後年還有二十萬……
弘旦腦袋裏開始了無限循環迴放,小臉煞白。他本也是覺得人口多了,正是盛世之相,越多越好,也不希望人口減少,那就代表世道不好。再一想這些人要到哪裏謀得一處合適的耕地去養活他們自己,就非常不淡定了。
而後半截,真是太匪夷所思了!時人看來,中華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物產豐饒,其他地方都是蠻夷之地,不適宜人類住的。擴張?也要那裏有價值才行。弘旦也想建功立業,然而看了看自家的荷包,還是忍住了這種——咱不做虧本買賣。
聽到發展工商業,他想跳腳了!“農業才是立國之本……”他開始述說許多史上名段,以證明商業的存在會讓農民不思安穩,減少糧食產量,從而動搖國家基礎。
淑嘉想吐血!“你還能想出另的辦法安置這麽多人麽?殺了?吃了?”
弘旦原以為手頭的工作已經夠棘手的了,雖然他已經慢慢進入了狀態,不想又挨了一記,結結巴巴地問:“您跟汗阿瑪提過了麽?”
“我隻能跟你說,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想,下麵要怎麽辦了。”
弘旦默。
淑嘉也默。張誠是路易十四派來的,路易十四本人就是推行重商主義的人,歐洲的變革已經開始了。荷蘭人圈殖民地已經圈到亞洲來了,新大陸也被發現了,無數金銀被運往歐洲,支撐起那裏的發展。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淑嘉很想攛掇著大家也去美洲發展來的。
她說的義務教育,是在說服了胤礽和弘旦的基礎上,作的伏筆。
物以稀為貴,讀人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也是考公務員,卻不是現在這樣的考法。把鄉試、會試等等,變成中考、高考,考中的隻代表你學得好,你有學歷了。卻不一定就能做官,想做官,單獨考試。某部缺了什麽人,擬定名額,大家報名。可以要求學歷,基層工作經驗,要求政治麵貌……
</br>
淑嘉沉吟著,慢慢地說:“幾樣新政下去,國庫能充盈麽?”
“當然。”父子倆都很有信心。
淑嘉低聲道:“要不——”
“嘎?”
淑嘉還是說出了她的義務教育的構想,所謂開啟民智,大家都開明了,許多事qing就好辦了。
“異想天開!”胤礽毫不氣地下了評語,“這得花下去多少錢?就算我樂意,你道尋常人家能把孩子都送到學堂裏?真真不知道人間疾苦了,就算他們樂意送,又有多少人買得起筆墨本?”
他沒想過要貼補至此的,貼補八旗都要再考慮一下,何況是大麵積普及?他老人家拚命攢錢,可不是為了花在別人身上的。平民百姓少識兩個字又有什麽不好?說穿了,依舊是對民人存在著防範之心。
愚民政策其實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在沒有外力作用之下,在它的幫助之下,國家社會結構是相當穩固的。不過這樣的小心思,他不大好意思說得出口,看著兒子似已明白了,不由一嘆,老婆是有政治敏感度,到底是女人,心軟,隻想著大家好,沒注意到形勢啊!
弘旦聽到父親批評母親的觀點的時候,就有一點坐不住了,半是為了母親解圍,並是向母親解釋:“且不說有多少人家願意把孩子送到蒙學讀,也不說辦這麽多蒙學的錢從哪裏來。等他們學出來了,要怎麽安置?八旗裏還好說,生計總是不愁的。民人裏頭,每年秀才、舉人、進士的名額就這麽多,沒有功名,國家不用管也管不了這許多人,一旦讓他們識字了,有幾個肯再踏踏實實耕田的?到時候,他們識幾個字,心生不滿,還不定生出什麽事來呢?”
一句話,出路問題!
淑嘉選對了一個突破口,想擴大,卻很難。原因就在於她忽略了本族政權人口問題,與擴招後的就業問題。讀過幾年,花了不少時間、金錢、jing力,再沒個好出路,很容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這是一場沒有結果的討論,胤礽與弘旦都不在意,他們覺得有現在的qing況就已經不錯了。多出來沒有體麵差使可做的人,胤礽已經有了預案,也是受了淑嘉的啟發,既然苦力他們不願意出,還是有合適的文字工作可以讓他們做的。實在不行,偏遠地區的小官也可以免費奉送。
胤礽還安慰淑嘉:“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隻是對下頭的細務不是很熟悉而已。”
淑嘉:“……”她自認比他們知道人間疾苦!
————————————————————————————————————————
胤礽出來蹓躂了一圈兒,有些累了,又慢騰騰地走迴去休息。
淑嘉到了她的住處,房裏,淑嘉有些氣悶。夾在中間兩頭受氣的感覺真是糟透了!對於胤礽的問題,其實她是有解決方案的,盯著房裏那個地球儀,淑嘉慢慢地拔著它轉動。保養得很好的手指伸了出來,指到了一個地方:美洲。
弘旦的工作比他母親要多得多,先是詢問了新政的推行qing況,得知並不是一帆風順,也有矛盾衝突,卻因之前選派的督撫都頗為能gān,倒也能夠推行得下去。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已成舟,
弘旦又看了內務府呈上來的報告,寫的是弘早婚事的準備qing況,房安排到了幹西頭所,正在裝修,又有福晉的禮服、車輿等也在加緊攢造。大家口上不說,手上都在加緊動作,以期早日讓皇帝看到他兒子娶媳婦兒。欽天監也來湊熱鬧,報上了卜筮出來的吉日。
其餘的就都是小事了,還有一封從廣州來的信,卻是鄂倫岱寄過來的。老鄂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脫離了京城,他身上的壓力就小了很多,又與當地的惡霸頭子年羹堯混到了一處,過得頗為滋潤。
流氓遇到惡霸,還是惡霸占優勢,弘旦莫名其妙地想到了這一句,看這年羹堯的手段,實在比一味隻是鬥狠的鄂倫岱手黑百倍。鄂倫岱手頭又寬裕了起來,往東宮裏送的孝敬也越來越豐厚。寫的信裏,語氣也越來越親切。
弘旦看完他寫的內容,深思了起來。單方麵中止了與荷蘭的貿易,卻阻不了走私,反而白白làng費了稅款,是不是,動作一下開禁呢?
把信收好,弘旦起身理了理衣冠,想起不久前那一出,去尋淑嘉說話,也是開解開解母親。
“你來了?事兒都忙完了?”
“是,兒子方才路過的時候又看了阿瑪一迴,他看了一會子,又睡了。”
“唔。”
弘旦慢慢地道:“看阿瑪睡了,我就沒敢驚擾他老人家,有些事兒,晚些時候等阿瑪醒了,我再去迴他。”然後就說起了朝政來。
淑嘉聽得有些心不在焉,弘旦暗嘆一聲:“摸著石頭過河,多有不易之處,未必什麽主意都是可行的,或在此處可行而彼處不可行……”借著說今天的工作,兜著圈子寬慰淑嘉。
淑嘉失笑:“你道我心qing不好,是為了這個?”
“嘎?”
“眼下是必須變革的。不特是稅法,還有這些……人!”
“一群呆子,既摸著了他們的脈,就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了。”
淑嘉搖頭道:“這不止是呆子的事兒,我隻是想,尋一條路出來。”
“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就是說,以後多生一個孩子,做飯的時候添一勺子水就行了,你說,他們生不生?!到時候,天下會有多少人?歷來盛世,都拿丁口、戶數說事兒,卻不知道,生孩子容易,養起來難!小時候添一勺子水就行了,長大了呢?怎麽辦?要娶妻生子,要有房子住,這些又從哪裏來呢?多生出來的,漸漸就要變成多餘了。
“還有,攤丁入畝,一家十畝地,生了兩個兒子,一人分五畝,還能過活。他要再多生兩個,就要半飢半飽了!如此兩代下來,原本小康之家也要窮頓。天下還有多少能開成良田的荒地?開成了,不多時又不足用。又有兼併之事。百姓過成了叫花子,到時候,我怕要出李闖了!”
一席話說得弘旦驟然變色,細細想來,她說得確實有理。這是當然,她還模糊記得一點歷史課本,結合自己看到的實際qing況,說起來當然不是危言聳聽。國人向來講究多子多福,此時根本沒有計劃生育的觀念。本國地大物博,哪裏水土不養人?統治者也是希望人口越多,gān活繳稅的人越多越好的。
弘旦還硬生生地牽了牽嘴角:“額娘有些危言聳聽了,未必就到那一步。”
淑嘉苦笑,歷史上,雍正的新政也隻是為這個王朝、整個中國的封建社會搏了一個迴光返照而已。此次迴照之後,國家不思進取,醉生夢死,沒多久,人口膨脹,國力日下。
眼下的新政,據淑嘉估計,觀條件的原因加上雍王出力甚多,估計與史上新政差不太遠。如果不接著想出路,還是一個死。真到了那個時候,她已經能夠預見,從誕生以來就以推翻現政府為目標的白蓮教就會像鬼一樣又出現了!
她沒想過千秋萬代,卻也不想子孫被bào力革命。慘一點的像路易十六被砍頭,好一點的如溥儀,蹲了戰犯監獄。她寧願放權,找一條中庸之道,或如明治維新,好歹能君主立憲。再不濟,隻要自家子孫不那麽死板,大家共和了,做個普通人也不錯。
但是麵對帝國這麽個龐然大物,她根本就無從下手。她知道自己的缺點,xing別是先天的劣勢,隻有通過影響丈夫、兒子才能撬開缺口。幸虧,她家丈夫、兒子,是皇帝和太子。她,隻好拚了。
而這些話,她還真不敢跟胤礽說,隻能跟兒子說。至少,弘旦即使覺得她說的太過聳人聽聞,也不會對她產生不利影響。
她的表qing很可怕:“說的就是士紳,哪怕把他們的家全都抄了,能養得活這多出來的人口麽?又不能qiáng不讓人生孩子,那才要造反!這是你們的事qing。”
最後,很堅定地說了一句:“人口過剩!”現在這個問題還不突出,但是等到弘旦這一代挑大樑的時候,就是個大問題了。大概靠種紅薯和玉米能養活?後世人口爆炸,但是依然能保證大多數人溫飽,也是沾了科技發展的光。眼下卻不可能指望這個的,隻有擴張。
她的政治經濟學是低空飛過的,隻記得一些基本常識。今時今日,光靠農業是不可能qiáng國的。農業的附加值是最低的,發展經濟,必須發展工商業。可要怎麽發展,製定什麽樣的計劃,她完全一竅不通,她也隻會在別人方案的基礎上作改動而已。不過,至少工商業可以解決剩餘勞動力。
弘旦目瞪口呆,他前半截他已經反應過來了,人口問題,在他父親統治的年代或許已經不是大問題,等二、三十年後,輪到他了,麻煩就大了。他看年終總結,光是今年,永不加賦所滋丁口已有二十萬了!今年二十萬、明年二十萬、後年還有二十萬……
弘旦腦袋裏開始了無限循環迴放,小臉煞白。他本也是覺得人口多了,正是盛世之相,越多越好,也不希望人口減少,那就代表世道不好。再一想這些人要到哪裏謀得一處合適的耕地去養活他們自己,就非常不淡定了。
而後半截,真是太匪夷所思了!時人看來,中華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物產豐饒,其他地方都是蠻夷之地,不適宜人類住的。擴張?也要那裏有價值才行。弘旦也想建功立業,然而看了看自家的荷包,還是忍住了這種——咱不做虧本買賣。
聽到發展工商業,他想跳腳了!“農業才是立國之本……”他開始述說許多史上名段,以證明商業的存在會讓農民不思安穩,減少糧食產量,從而動搖國家基礎。
淑嘉想吐血!“你還能想出另的辦法安置這麽多人麽?殺了?吃了?”
弘旦原以為手頭的工作已經夠棘手的了,雖然他已經慢慢進入了狀態,不想又挨了一記,結結巴巴地問:“您跟汗阿瑪提過了麽?”
“我隻能跟你說,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想,下麵要怎麽辦了。”
弘旦默。
淑嘉也默。張誠是路易十四派來的,路易十四本人就是推行重商主義的人,歐洲的變革已經開始了。荷蘭人圈殖民地已經圈到亞洲來了,新大陸也被發現了,無數金銀被運往歐洲,支撐起那裏的發展。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淑嘉很想攛掇著大家也去美洲發展來的。
她說的義務教育,是在說服了胤礽和弘旦的基礎上,作的伏筆。
物以稀為貴,讀人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也是考公務員,卻不是現在這樣的考法。把鄉試、會試等等,變成中考、高考,考中的隻代表你學得好,你有學歷了。卻不一定就能做官,想做官,單獨考試。某部缺了什麽人,擬定名額,大家報名。可以要求學歷,基層工作經驗,要求政治麵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