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活啊,親![2]
“先想到了,總比事到臨頭再想要qiáng。”胤礽這句話算是說對了,雍王勉qiáng表示同意:“如此,臣弟還是先清查各地田畝、丁口數。”先維穩,再改革,怎麽樣?
胤礽道:“你去辦罷。”
王掞警戒了好幾天,看胤礽沒了下文,隻道皇帝是年輕,一時打了ji血,現在冷靜下來了。念一聲阿彌陀佛,王掞揣著節婦、孝子名單過來遞給胤礽,要求撥款建牌坊。胤礽也乖乖地批準了,王掞見狀,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王掞是個維護傳統又比較重名聲的老頭兒,凡事不肯輕動。
與此相對的,趙申喬就是個活躍的老頭兒。整日無事,就想著參參人來糾正風紀。前麵說的戴名世,呃,戴名世案在清代是挺有名的。趙老先生參完這個參那個,從貪汙參到作弊再到使用河蟹詞彙,終歸還是在朝廷的範圍內。誰想到在過年之前,他居然一腳跨進了宗教界。
“直隸各省寺廟,常窩藏來歷不明之人、行不法之事。嗣後請除原有寺廟之外,不許創建。將現在寺廟居住僧道查明來歷,令按季呈報甘結,不許容留外來可疑之人。如事發,將該管官員照例處分。”
由此看來,兩人的指導思想都是一樣的:維穩。
對於王掞,胤礽有些敬而遠之,趙申喬的摺子他倒是批準了。新建寺廟要占土地,有些寺廟還有田產,還有不少信徒有錢不jiāo給國家都捐給寺廟了,當然要禁。
就這麽吵吵鬧鬧地,一年也快過去了,總的來說,這一年是比較和諧的一年。雖然皇帝動了不少壞心眼兒,但是不少事qing隻是在秘密籌劃階段,並沒有拿到檯麵上來說事兒。在外麵看起來,皇帝是個繼承先帝優良傳統的好皇帝,他不改舊製,對大家體貼照顧,真是個好人。
對此,我們隻能說,你們看走眼了,明年有你們哭的。
第247章 又是一年chun來到
官員哭不哭的,不是胤礽關心的重點,他隻管事qing的效果,至於是不是罵聲一片,他老人家已經想好了禍水東引的法子。他現在要cao心一件事qing:重新審視官員尤其是各地督撫,以及朝中有潛力成為“循吏”的人,為推行新政作準備。
快要過年了,胤礽在幹清宮裏拿出當年讀書時抄一百二十遍的勁頭兒劃拉著“福”字。清宮規矩,過年的時候皇帝要寫很多福字,頒賜各處。這是法定作業,你跑不了,而且估計要寫上不止一百二十遍。
字兒是寫得熟了的,不太用費腦子。胤礽手上機械地寫著字,腦子裏還在想著事兒。
拋開什麽農村剩餘勞動力再就業問題不談,你要攤丁入畝,總得有人執行不是?
推行新政,重在執行。王安石變法,不能說出發點不好,王莽變法,不能說想法不對。難就難在執行上了。能力與思維不相匹配的結果隻能是個悲劇。
你說新科進士?他們是後備力量,未來的棟樑,眼下卻還不能拱上那麽高的地位。清查虧空可以用這些清流造製輿論,如果有合適的缺也可以讓他們補上,但是督撫這樣的重要位置,還是不能讓這些官場新手來gān的。
親,你見過公務員招考從應屆大學生裏招省長的麽?開神馬玩笑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合格的官僚也不是一天煉成的。不但要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還要有jiāo際的能力,還得明白一些彎彎道道才好。好政策推行要是起來有那麽容易,胤礽自己也就不用這麽累了。
要說人選也不是沒有,張伯行是一個,為人還算不錯,官場上的許多毛病他都沒有,要說他是完人也不至於,至少是個能用的人。胤礽還記得一個楊名時,是李光地的學生,康熙西巡的時候他出了一點小紕漏,但是總的來說人還是不錯的,不過現在守製在家。
鄂海倒是循吏,也可用……胤礽陸續想了幾個人,覺得如果是先試點的話,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剩下來的人就讓他頭疼了。眼下官員們,不論中央地方,都有一個特點:人無完人。有時候,大家形容人會用“白璧微瑕”來說,說實話,這樣的人已經很不錯了。大家都是正常人,誰不會犯一點小錯?誰能一直十全十美?
胤礽現在麵臨的問題是,如果一個是一塊白璧,那麽他手上的很多官員已經不是“微瑕”而是碎了一半兒了(碎的這一半兒一定包括節cao),偏偏留下來的那一半兒還水潤光澤……
真是恨死人了!手隨心動,寫壞了一張紙,揭起來扔到一邊,定一定神,繼續劃拉。
先留著你們,有合適的人手再換了!也不用太久,頂多十年,必有能人出。胤礽恨恨地想,明年的chun闈一定要好好挑一批人出來,而主考官,聖心默定的依舊是趙申喬。
當然,胤礽不會現在就揭曉答案。
舒一口氣,今天已經寫了不少了,放下筆,洗洗手。喝著茶,靜靜地出神:稅製是一定要改的,但是具體步驟還是需要仔細商量的,試點省份也要仔細挑選。各衙門將封印了,開chun之後首先要討論的就是這件事qing。
馬齊進來的時候,就看到胤礽一副高深莫測的表qing,心裏還是有一點兒不以為然的。老臣子難免會把新君與先帝作一比較,康熙這座山委實大了一點兒,胤礽在政治上還算不得特別成熟。
好歹也算是可造之材,馬齊心裏嘀咕了一聲,然後上報:“奴才等請旨。歲暮當祫祭太廟。又有,當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景陵、仁孝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陵。”
祫祭太廟當然是胤礽自己去的,下麵的幾個陵卻是要派人去的,馬齊也列好了備選名單,胤礽拿來一看,也都還恰當:“就照這個辦。”
馬齊又道:“外藩蒙古之科爾沁、鄂爾多斯……翁牛特、喀爾喀、巴林、敖漢、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諸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已抵京。”這是要賜宴的,還有,過年也是要發他們紅包的。
胤礽額角跳了一下:“知道了。說起暫奉安殿。孝莊文皇後的萬年福地已擇好了,叫內務府與禮部、工部營建吧。”
孝莊到現在還沒入土為安呢,康熙那會可能是捨不得把祖母就這麽埋了。到了胤礽這裏,不埋不行了。
孝莊沒有遷迴盛京與皇太極合葬,倒不像是野史裏說的那樣有故事。這事兒孝莊有遺命,接下來開會討論也通過了。從葬法上說,卑不動尊。夫為尊,皇太極死了幾十年了,為了孝莊迴葬,再把他的墳扒一扒,塞一個人進去?也不合適。孝莊也想看著兒孫。
如果硬要說孝莊真有什麽“兒女私qing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皇太極旁邊兒還躲著一個海蘭珠。[1]
這是必須要做的事qing,省錢也不能在這上頭省,馬齊領旨。
————————————————————————————————————————
與一腦門子官司、算計的前朝不同,後宮還是很河蟹的。
其實旗人在守喪上更注重排場,而有些禮儀上就顯得比漢人輕得多,後宮如皇太後處的宮女已經換上了顏色鮮艷的衣服了。大家張羅著貼福字,掛門神,掛著長得像輓聯一樣的對聯兒……倒也熱鬧。
淑嘉手上捏著一份單子,是胤礽給的。拜這張單子所賜,她的“本朝重臣與世家新生代家主資料庫”得到了更新。胤礽的本意是給她作挑選兒媳婦參考之用,眾所周知的原因,秀女們的爹不可避免地上了名單。
淑嘉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在正月裏接見命婦的時候,如何安排一下讓她們把女兒帶過來。現在這件事qing上頭,她已經能拿四分主意了,另六分裏有五分歸胤礽作主,其他人的努力共同占一分。
難過,非常難過!
兒子必須通過完婚來證明他的成熟,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在決定帝國的未來女主人。準婆婆的小心眼兒擾得淑嘉不得安寧。太皇太後現在形同架空,淑嘉知道自己沒壞心,且太皇太後不爭。萬一弄一個把自己扔到一邊兒的兒媳婦兒來……
掃一眼單子,佟佳氏是徹底不見了,鈕祜祿氏裏倒還有一個,還有幾個瓜爾佳氏,此外董鄂氏等“著姓大族”也赫然在列。淑嘉還在名單裏看到了漢軍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年遐齡之女。
上一迴大挑,指婚比較倉促,十三歲的小姑娘都讓先迴家了,留著這一迴再挑,年遐齡之女年氏正在其列。
淑嘉對著名單出了一會兒神,不至於吧?年氏怎麽看也不像能夠入選太子妃的啊?
晚飯後就問胤礽:“這個年氏,有什麽特別的地方麽?要給弘旦?”她算是比較關注年氏的,上一迴看的時候,隻是覺得她是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相貌不壞,然而看起來像是有些柔弱,不是標準兒媳婦相貌。
胤礽道:“你看著要是可意,可留給弘旦作側室,”弘旦明年就十七了,先指側室也沒什麽不妥,“若有不如意處,也不要太冷著了,我另指給旁人就是了。年氏一門倒有幾個可用之材。”嫁妝應該也很豐厚的,算是比較不錯的獎品。[2]
淑嘉:“……”放心,我一定不會把她留下來的。
新年轉眼即至,淑嘉是經過一迴的,慢慢適應了這樣大場合的慶典。今年比去年的規模略減,也更容易應付。
因為自己不是最後拍板的人,淑嘉在召見命婦與她們的女兒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得對誰特別關注,心裏卻已取中了幾個人。大學士馬齊的宗族裏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女孩子,領侍衛內大臣傅爾丹之女瓜爾佳氏也很不錯,三福晉的侄女裏也有好孩子。
與“挑兒媳婦”相比,傳說中的年貴妃就不值一提了。
年氏的出身決定了她不可能當太子妃,這裏不光是漢軍旗的問題,漢軍旗本身不是問題,主要是年家在旗人裏還不算世家。不是兒媳婦人選,理你作甚?
年氏今年十五歲,是她父親的老來女。論理是該嬌生慣養的,偏又教育得不壞。一張瓜子臉,jing致的眉眼,小小年紀已顯出些婀娜之態來。答起話來也是輕聲慢語,聽著很是舒服。
淑嘉還是把年氏給淘汰了,對胤礽說:“看著她有些嬌弱,說不上哪裏不對,就是不對眼。”胤礽點點頭:“知道了。”年家女兒還是比較不愁嫁的,不合適自家兒子那就隨便找一家唄。
不意她心裏淘汰了年氏,有人卻看中了她,想要來當兒媳婦兒。
“你要把她給你們家?”淑嘉驚訝地看著寧蕙。
寧蕙點頭:“丫頭比長一歲,我連日陪著主子娘娘冷眼看著,她是個不狂言不詐語的,禮數也周全。出身也不壞。”要不是跟淑嘉比較熟,寧蕙是萬不會開這個口的,皇帝家還沒挑完,你搶什麽先呢?
</br>
“先想到了,總比事到臨頭再想要qiáng。”胤礽這句話算是說對了,雍王勉qiáng表示同意:“如此,臣弟還是先清查各地田畝、丁口數。”先維穩,再改革,怎麽樣?
胤礽道:“你去辦罷。”
王掞警戒了好幾天,看胤礽沒了下文,隻道皇帝是年輕,一時打了ji血,現在冷靜下來了。念一聲阿彌陀佛,王掞揣著節婦、孝子名單過來遞給胤礽,要求撥款建牌坊。胤礽也乖乖地批準了,王掞見狀,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王掞是個維護傳統又比較重名聲的老頭兒,凡事不肯輕動。
與此相對的,趙申喬就是個活躍的老頭兒。整日無事,就想著參參人來糾正風紀。前麵說的戴名世,呃,戴名世案在清代是挺有名的。趙老先生參完這個參那個,從貪汙參到作弊再到使用河蟹詞彙,終歸還是在朝廷的範圍內。誰想到在過年之前,他居然一腳跨進了宗教界。
“直隸各省寺廟,常窩藏來歷不明之人、行不法之事。嗣後請除原有寺廟之外,不許創建。將現在寺廟居住僧道查明來歷,令按季呈報甘結,不許容留外來可疑之人。如事發,將該管官員照例處分。”
由此看來,兩人的指導思想都是一樣的:維穩。
對於王掞,胤礽有些敬而遠之,趙申喬的摺子他倒是批準了。新建寺廟要占土地,有些寺廟還有田產,還有不少信徒有錢不jiāo給國家都捐給寺廟了,當然要禁。
就這麽吵吵鬧鬧地,一年也快過去了,總的來說,這一年是比較和諧的一年。雖然皇帝動了不少壞心眼兒,但是不少事qing隻是在秘密籌劃階段,並沒有拿到檯麵上來說事兒。在外麵看起來,皇帝是個繼承先帝優良傳統的好皇帝,他不改舊製,對大家體貼照顧,真是個好人。
對此,我們隻能說,你們看走眼了,明年有你們哭的。
第247章 又是一年chun來到
官員哭不哭的,不是胤礽關心的重點,他隻管事qing的效果,至於是不是罵聲一片,他老人家已經想好了禍水東引的法子。他現在要cao心一件事qing:重新審視官員尤其是各地督撫,以及朝中有潛力成為“循吏”的人,為推行新政作準備。
快要過年了,胤礽在幹清宮裏拿出當年讀書時抄一百二十遍的勁頭兒劃拉著“福”字。清宮規矩,過年的時候皇帝要寫很多福字,頒賜各處。這是法定作業,你跑不了,而且估計要寫上不止一百二十遍。
字兒是寫得熟了的,不太用費腦子。胤礽手上機械地寫著字,腦子裏還在想著事兒。
拋開什麽農村剩餘勞動力再就業問題不談,你要攤丁入畝,總得有人執行不是?
推行新政,重在執行。王安石變法,不能說出發點不好,王莽變法,不能說想法不對。難就難在執行上了。能力與思維不相匹配的結果隻能是個悲劇。
你說新科進士?他們是後備力量,未來的棟樑,眼下卻還不能拱上那麽高的地位。清查虧空可以用這些清流造製輿論,如果有合適的缺也可以讓他們補上,但是督撫這樣的重要位置,還是不能讓這些官場新手來gān的。
親,你見過公務員招考從應屆大學生裏招省長的麽?開神馬玩笑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合格的官僚也不是一天煉成的。不但要有處理政務的能力,還要有jiāo際的能力,還得明白一些彎彎道道才好。好政策推行要是起來有那麽容易,胤礽自己也就不用這麽累了。
要說人選也不是沒有,張伯行是一個,為人還算不錯,官場上的許多毛病他都沒有,要說他是完人也不至於,至少是個能用的人。胤礽還記得一個楊名時,是李光地的學生,康熙西巡的時候他出了一點小紕漏,但是總的來說人還是不錯的,不過現在守製在家。
鄂海倒是循吏,也可用……胤礽陸續想了幾個人,覺得如果是先試點的話,也就差不多了。
但是!剩下來的人就讓他頭疼了。眼下官員們,不論中央地方,都有一個特點:人無完人。有時候,大家形容人會用“白璧微瑕”來說,說實話,這樣的人已經很不錯了。大家都是正常人,誰不會犯一點小錯?誰能一直十全十美?
胤礽現在麵臨的問題是,如果一個是一塊白璧,那麽他手上的很多官員已經不是“微瑕”而是碎了一半兒了(碎的這一半兒一定包括節cao),偏偏留下來的那一半兒還水潤光澤……
真是恨死人了!手隨心動,寫壞了一張紙,揭起來扔到一邊,定一定神,繼續劃拉。
先留著你們,有合適的人手再換了!也不用太久,頂多十年,必有能人出。胤礽恨恨地想,明年的chun闈一定要好好挑一批人出來,而主考官,聖心默定的依舊是趙申喬。
當然,胤礽不會現在就揭曉答案。
舒一口氣,今天已經寫了不少了,放下筆,洗洗手。喝著茶,靜靜地出神:稅製是一定要改的,但是具體步驟還是需要仔細商量的,試點省份也要仔細挑選。各衙門將封印了,開chun之後首先要討論的就是這件事qing。
馬齊進來的時候,就看到胤礽一副高深莫測的表qing,心裏還是有一點兒不以為然的。老臣子難免會把新君與先帝作一比較,康熙這座山委實大了一點兒,胤礽在政治上還算不得特別成熟。
好歹也算是可造之材,馬齊心裏嘀咕了一聲,然後上報:“奴才等請旨。歲暮當祫祭太廟。又有,當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暫安奉殿、孝陵、景陵、仁孝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陵。”
祫祭太廟當然是胤礽自己去的,下麵的幾個陵卻是要派人去的,馬齊也列好了備選名單,胤礽拿來一看,也都還恰當:“就照這個辦。”
馬齊又道:“外藩蒙古之科爾沁、鄂爾多斯……翁牛特、喀爾喀、巴林、敖漢、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諸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已抵京。”這是要賜宴的,還有,過年也是要發他們紅包的。
胤礽額角跳了一下:“知道了。說起暫奉安殿。孝莊文皇後的萬年福地已擇好了,叫內務府與禮部、工部營建吧。”
孝莊到現在還沒入土為安呢,康熙那會可能是捨不得把祖母就這麽埋了。到了胤礽這裏,不埋不行了。
孝莊沒有遷迴盛京與皇太極合葬,倒不像是野史裏說的那樣有故事。這事兒孝莊有遺命,接下來開會討論也通過了。從葬法上說,卑不動尊。夫為尊,皇太極死了幾十年了,為了孝莊迴葬,再把他的墳扒一扒,塞一個人進去?也不合適。孝莊也想看著兒孫。
如果硬要說孝莊真有什麽“兒女私qing上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皇太極旁邊兒還躲著一個海蘭珠。[1]
這是必須要做的事qing,省錢也不能在這上頭省,馬齊領旨。
————————————————————————————————————————
與一腦門子官司、算計的前朝不同,後宮還是很河蟹的。
其實旗人在守喪上更注重排場,而有些禮儀上就顯得比漢人輕得多,後宮如皇太後處的宮女已經換上了顏色鮮艷的衣服了。大家張羅著貼福字,掛門神,掛著長得像輓聯一樣的對聯兒……倒也熱鬧。
淑嘉手上捏著一份單子,是胤礽給的。拜這張單子所賜,她的“本朝重臣與世家新生代家主資料庫”得到了更新。胤礽的本意是給她作挑選兒媳婦參考之用,眾所周知的原因,秀女們的爹不可避免地上了名單。
淑嘉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在正月裏接見命婦的時候,如何安排一下讓她們把女兒帶過來。現在這件事qing上頭,她已經能拿四分主意了,另六分裏有五分歸胤礽作主,其他人的努力共同占一分。
難過,非常難過!
兒子必須通過完婚來證明他的成熟,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這是在決定帝國的未來女主人。準婆婆的小心眼兒擾得淑嘉不得安寧。太皇太後現在形同架空,淑嘉知道自己沒壞心,且太皇太後不爭。萬一弄一個把自己扔到一邊兒的兒媳婦兒來……
掃一眼單子,佟佳氏是徹底不見了,鈕祜祿氏裏倒還有一個,還有幾個瓜爾佳氏,此外董鄂氏等“著姓大族”也赫然在列。淑嘉還在名單裏看到了漢軍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年遐齡之女。
上一迴大挑,指婚比較倉促,十三歲的小姑娘都讓先迴家了,留著這一迴再挑,年遐齡之女年氏正在其列。
淑嘉對著名單出了一會兒神,不至於吧?年氏怎麽看也不像能夠入選太子妃的啊?
晚飯後就問胤礽:“這個年氏,有什麽特別的地方麽?要給弘旦?”她算是比較關注年氏的,上一迴看的時候,隻是覺得她是個水靈靈的小姑娘,相貌不壞,然而看起來像是有些柔弱,不是標準兒媳婦相貌。
胤礽道:“你看著要是可意,可留給弘旦作側室,”弘旦明年就十七了,先指側室也沒什麽不妥,“若有不如意處,也不要太冷著了,我另指給旁人就是了。年氏一門倒有幾個可用之材。”嫁妝應該也很豐厚的,算是比較不錯的獎品。[2]
淑嘉:“……”放心,我一定不會把她留下來的。
新年轉眼即至,淑嘉是經過一迴的,慢慢適應了這樣大場合的慶典。今年比去年的規模略減,也更容易應付。
因為自己不是最後拍板的人,淑嘉在召見命婦與她們的女兒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得對誰特別關注,心裏卻已取中了幾個人。大學士馬齊的宗族裏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女孩子,領侍衛內大臣傅爾丹之女瓜爾佳氏也很不錯,三福晉的侄女裏也有好孩子。
與“挑兒媳婦”相比,傳說中的年貴妃就不值一提了。
年氏的出身決定了她不可能當太子妃,這裏不光是漢軍旗的問題,漢軍旗本身不是問題,主要是年家在旗人裏還不算世家。不是兒媳婦人選,理你作甚?
年氏今年十五歲,是她父親的老來女。論理是該嬌生慣養的,偏又教育得不壞。一張瓜子臉,jing致的眉眼,小小年紀已顯出些婀娜之態來。答起話來也是輕聲慢語,聽著很是舒服。
淑嘉還是把年氏給淘汰了,對胤礽說:“看著她有些嬌弱,說不上哪裏不對,就是不對眼。”胤礽點點頭:“知道了。”年家女兒還是比較不愁嫁的,不合適自家兒子那就隨便找一家唄。
不意她心裏淘汰了年氏,有人卻看中了她,想要來當兒媳婦兒。
“你要把她給你們家?”淑嘉驚訝地看著寧蕙。
寧蕙點頭:“丫頭比長一歲,我連日陪著主子娘娘冷眼看著,她是個不狂言不詐語的,禮數也周全。出身也不壞。”要不是跟淑嘉比較熟,寧蕙是萬不會開這個口的,皇帝家還沒挑完,你搶什麽先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