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了,你年輕時死了一串的兒子,你哥哥、弟弟家排行先前的兒女夭折了一串兒。皇子裏除了胤禔,胤礽長子長女,胤祉長子長女,胤禛長子長女……都掛了。再往下,也是各種死孩子,老五老七好一點,老十開始又是死了長子。
這折損率超過了六成。
淑嘉要是沒把握也不會攛掇著胤礽去說這個了。
“那一年,弘暘去了的時候,我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多少天,度日如年。做父母的吃過的苦頭,總不想兒女再嚐一迴。弘晰到下迴大挑,也就十四,身子還沒長開呢。若是有合適的,留中了也沒什麽。早早相看,好好調教,晚點兒過門,叫他們好好生養,少受點兒搓磨不好麽?”——太子妃原話。皇太子略作變動,跟康熙匯報了。
康熙聽進去了,胤礽說的話,甭管有理沒理,是有事實作依據的。何況他還找出了一點醫學上的道理呢?
胤礽迴來長出了一口氣:“成了。”
“真的?”
“沒有十分也有七八分了。”
“那就好,弘晰是個好孩子,要順順噹噹的才好。”
還有啊,他十五叔比他大一歲而已……皇子首要的是開枝散葉,但是過於年輕時不易生孩子,更要保養身體,要等,一等到了時間,那就要急著結婚生孩子。若大年紀了,娶的就是嫡福晉,哪怕由於皇室的古怪規矩,先納了側,也不可能比嫡妻早進門多少,夫妻幸福指數就會高很多。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姐姐,太子妃真是盡力了。
往遠了想,如果在康熙這裏開始施行,到胤礽手裏做成了慣例,淑嘉也有把握能影響到弘旦,那就真是嘉惠眾人了。
第203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
知子莫若父,這句話放到康熙父子身上或許不算太過貼切,然而康熙對太子xingqing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比如,他就知道胤礽對於子女婚姻上的事qing不可能這麽細心,康熙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對於這種年紀與生育的關係啊什麽的家長裏短就不會很關注。他隻是關注一下誰家沒孩子了,估計是妻妾有問題,再塞兩個過去。
想了一想,康熙就有了八分的數:大約是太子妃想起來的吧?
人就是這樣,對一個人印象好的時候,做什麽他都能給你想出個理由來,對一個人印象不好的時候,做什麽他都要懷疑一下。太子妃在康熙這裏的案底非常清白,印象也很好。所以得了一個關心庶子的考評。
同時,康熙也在認真考慮這個結婚時間的問題。
事實上,不論是皇室還是宗室,到了胤礽這一輩的時候,正式結婚的時候都已經比較晚了。康熙本人就是十三歲大婚的,但是頭幾個孩子死傷慘重。由不得康熙不考慮。
太子妃說得有一定有道理,而且,不單是父方的問題,如果母親的年紀幼小,恐怕於子女的身體健康也是有妨礙的。
康熙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家公主下嫁,都是十八以後成婚的,那是考慮到蒙古條件不好,擔心女兒年幼嫁過去撐不住。現在看來,不但是到條件艱苦的地方要晚婚以提高存活率,在京城這樣的地方,同樣要注意呢。
這樣一來,就有了另一種難處:為配合繁衍後代的需要,八旗選秀的年齡是十三到十六,十五歲以上的還好,十三、四的女孩子,確實也小了一點。
皇子娶妻,耗時會長些,除非經逢大喪,最長不過兩年而已。地位越低的,程度就越沒有那麽複雜,周期更短,如果把個十三歲的姑娘指給一個貝子,可能十四歲就過門了,這樣看來年紀仍然很小。如果是側室,不管是指給誰的,耗時隻會更短,當年指婚當年過門都是正常的。小爹小媽,生下來的孩子能活過幾歲?
作為一個皇帝,康熙考慮的還有整個家族的利益問題。旗人少啊,繁衍是一大任務,光生得多有個p用?生了活不下來還不如不生呢!生十個死八個,與生五個活五個,哪個更好?
康熙在這些事qing上頭並不是個冷血的皇帝,沒有那種“盡管生,活幾個都是賺的,長大了存活率就高了”的想法。畢竟男人的jing力也是有限的,身體不能掏空了。
那就要改參選的年齡了?康熙有些頭疼,下限從十三提到十四還是十五?下限改了,上限也得改。旗人是流行早婚的,從選秀的年歲就能看出,最遲到十三歲姑娘就要議婚了。讓人家把女兒留到十幾算合適?
康熙的太陽xué一抽一抽地疼。這下問題從宗室擴大到了整個旗人階層,不慎重都不行了。
然而嬰幼兒的存活問題光看經驗就知道需要改進,又不能一刀切,粗bào下令,這讓康熙很是為難。揉揉額角,康熙決定循序漸進地來,下迴大挑,指婚先盡著年紀略大些的秀女和宗室來,十三、四歲的秀女讓她們先迴家,許其參加下一迴大挑。要不兩迴,底下的風向就要開始變了,那個時候再下旨,大家也有心理準備了。一次也不要提太多,把選秀的年齡變成十四到十七歲的在旗女子就行。
就這麽辦。
打定了主意,康熙一個字也沒漏,隻是按部就班地巡他的江南。
康熙與太子妃隔著太子過了一招,本局太子妃勝。
康熙在沒有完全弄明白太子妃的意圖的qing況下,達成了太子妃的目的。太子妃那是在給自己妹妹掃路障呢,也是在為自己的兒子的家庭幸福、身心健康作打算,私心還是有不少的。康熙隻看到了太子妃大義凜然的一麵,看到了這個對皇室人口繁衍的好處。
太子妃還抓住了康熙心理上的一個盲點:石家要出十五福晉,這個主意一出,就代表著四姑娘成為十五福晉的日子要推遲,易生變故,倒像是為了夫家考慮而沒有偏袒娘家的樣子。康熙哪裏知道太子妃是劍指側室呢?這就是專業領域不同了,康熙的主修專業在朝堂製衡,太子妃的長項在後宮後宅殺人無痕。
太子妃這是典型的把人賣了,還讓人幫她數錢。
從康熙接下來的舉措來說,他還真吃這一套。
今年康熙的生日是在南巡途中度過的,東宮從去年置辦年貨的時候就準備的萬壽節禮隻好在北京城上繳了。淑嘉留了個心眼兒,除行帶了幾樣jing品,尤其是如意不能少。又取了些鍛料,一路行來親自動手fèng了幾件衣服並荷包等小件兒。又指點十三福晉早作準備。
繡花這樣的jing細活是不要想了,上好的衣服做一件要熟練繡工花費幾個月的功夫呢。她是擇了原就帶著福壽圖案的料子,這樣就能借著料子上的圖,少繡些花紋。身邊又有幫手,做起來也不算吃力。
論做針線的本事,太子妃算是熟手,卻是在小件物品上,大件的衣服等自有針線上的人來做。這萬壽節的針線,勝在“親自動手”四個字上。
康熙人在外地,自然就免了京中筵席,隻作書給皇太後請安便罷。在這外頭,也沒有大肆鋪張,小宴而已。喝得高興了,見到了太子妃進上的針線,狠狠地誇獎了一番,什麽“孝慈友愛”、什麽“不辭辛苦”、什麽“賢良淑德”……
誇得淑嘉恨不得找個地fèng鑽進去:老爺子,其實我對您意見挺大的。
皇帝還於太子妃生日賜席頒賞,更讓太子妃渾身不自在。
迴京途中,康熙繼續他的“栽培東宮計劃”,再一次給有東宮背景的官員進行升遷:升內閣學士兼詹事府詹事穆丹為戶部右侍郎。
淑嘉的心快要沉到海底了,近年來皇帝不斷地提升東宮在朝廷中的影響力,看似好事,實則隱患甚大!如果康熙還有七年活頭,那這是個好現象,問題是他還能活十七年,剩下的十年,你就讓皇帝看著皇太子黨羽遍朝野?
哪怕不存了廢立的心思,他也要刁難一下吧?大家一看皇帝刁難太子了,那朝臣會有什麽舉動,還就真難說了。
康熙這能當六十年皇帝的命格,克的是他家太子。
皇太子夫婦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認真討生活。
————————————————————————————————
將到京城了,太子妃與十三福晉的關係卻慢慢好了起來。淑嘉提醒十三福晉萬壽節禮的事qing,純是出於道義,倒不是對十三福晉有多少好感。十三福晉沒有婆婆,往東宮走動得也少,太子妃沒有什麽與她結jiāo的理由。
倒是這一趟出來,淑嘉是對十三福晉有了改觀。兆佳氏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說話不出格,卻透著幾分韌勁兒。也許是婚後生活算不得如意,更讓她行止間帶上了頑qiáng。
大家都知道十三阿哥對側室更好一點,十三福晉卻從無怨言,隻是一意為十三阿哥考慮。聽淑嘉提醒了萬壽節禮的事qing,她第一想到的卻是十三阿哥:“我們爺那一份子都備好了,卻也是在京裏呢,倉促間怕不好尋找。說不得,得叫他譽抄些經文更合適了。不知道太子殿下要抄寫何經?就怕寫重了。”
其實十三阿哥也曾在這個時節隨過駕的,臨行前已經告訴過十三福晉準備了。十三福晉是打包了幾件jing品帶上的,經太子妃提醒,才發現這“親手現做”是個更可以討好皇帝的辦法。
這就是“夫妻一體”了,也是做人正室的悲哀:明知道他對別人好,你還得為他考慮,盼著他迴心轉意。實際上,男人不受點兒挫折,很難看清哪個女人是真的值得相伴一生。
淑嘉垂下眼瞼,對於十三阿哥的家事,她就難以cha口了。十三阿哥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太子妃與十三福晉關係隻是剛剛升溫而已,並不適合說得太深。
她還有另一位“兄弟”家的事qing需要cao心呢。
“前直王家的三格格已到及笄之年,她上頭的兩個姐姐的婚事還沒著落呢。我看今年也無人理會這件事兒,這事兒隻有你去說了。”淑嘉對胤礽提這件事的時候,胤礽正在琢磨著今年鄉試將近,不知各地主考都是何人。
聽妻子這麽一說,胤礽本能地對涉及胤禔的人、事、物一皺眉,好在政治素養還在,很快就進入了狀態:“這事兒,不是隻有我去說,而是我必得去說呀!”
“呃?”
淑嘉默,隻聽胤礽又道:“這還算是好的,萬一有一個人’大義凜然‘地說了出來,你說,汗阿瑪會怎麽看我?大家嘴上不說,心裏也是這樣想的:大阿哥是太子死敵,誰幫大阿哥說話就是跟太子過不去……”就好比個小妾在正妻麵前作委屈狀,十個人看見了就有九個覺得是大老婆太厲害了。
“要是先提出來的是朝臣也就罷了,要是哪個兄弟,嘖嘖,我就隻好供著他了,不然就是記仇了。”
皇太子最後結語:“真是沒意思。”
再沒意思的事qing也得辦啊,你還要不要當太子了?
</br>
這折損率超過了六成。
淑嘉要是沒把握也不會攛掇著胤礽去說這個了。
“那一年,弘暘去了的時候,我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多少天,度日如年。做父母的吃過的苦頭,總不想兒女再嚐一迴。弘晰到下迴大挑,也就十四,身子還沒長開呢。若是有合適的,留中了也沒什麽。早早相看,好好調教,晚點兒過門,叫他們好好生養,少受點兒搓磨不好麽?”——太子妃原話。皇太子略作變動,跟康熙匯報了。
康熙聽進去了,胤礽說的話,甭管有理沒理,是有事實作依據的。何況他還找出了一點醫學上的道理呢?
胤礽迴來長出了一口氣:“成了。”
“真的?”
“沒有十分也有七八分了。”
“那就好,弘晰是個好孩子,要順順噹噹的才好。”
還有啊,他十五叔比他大一歲而已……皇子首要的是開枝散葉,但是過於年輕時不易生孩子,更要保養身體,要等,一等到了時間,那就要急著結婚生孩子。若大年紀了,娶的就是嫡福晉,哪怕由於皇室的古怪規矩,先納了側,也不可能比嫡妻早進門多少,夫妻幸福指數就會高很多。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姐姐,太子妃真是盡力了。
往遠了想,如果在康熙這裏開始施行,到胤礽手裏做成了慣例,淑嘉也有把握能影響到弘旦,那就真是嘉惠眾人了。
第203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
知子莫若父,這句話放到康熙父子身上或許不算太過貼切,然而康熙對太子xingqing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比如,他就知道胤礽對於子女婚姻上的事qing不可能這麽細心,康熙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對於這種年紀與生育的關係啊什麽的家長裏短就不會很關注。他隻是關注一下誰家沒孩子了,估計是妻妾有問題,再塞兩個過去。
想了一想,康熙就有了八分的數:大約是太子妃想起來的吧?
人就是這樣,對一個人印象好的時候,做什麽他都能給你想出個理由來,對一個人印象不好的時候,做什麽他都要懷疑一下。太子妃在康熙這裏的案底非常清白,印象也很好。所以得了一個關心庶子的考評。
同時,康熙也在認真考慮這個結婚時間的問題。
事實上,不論是皇室還是宗室,到了胤礽這一輩的時候,正式結婚的時候都已經比較晚了。康熙本人就是十三歲大婚的,但是頭幾個孩子死傷慘重。由不得康熙不考慮。
太子妃說得有一定有道理,而且,不單是父方的問題,如果母親的年紀幼小,恐怕於子女的身體健康也是有妨礙的。
康熙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家公主下嫁,都是十八以後成婚的,那是考慮到蒙古條件不好,擔心女兒年幼嫁過去撐不住。現在看來,不但是到條件艱苦的地方要晚婚以提高存活率,在京城這樣的地方,同樣要注意呢。
這樣一來,就有了另一種難處:為配合繁衍後代的需要,八旗選秀的年齡是十三到十六,十五歲以上的還好,十三、四的女孩子,確實也小了一點。
皇子娶妻,耗時會長些,除非經逢大喪,最長不過兩年而已。地位越低的,程度就越沒有那麽複雜,周期更短,如果把個十三歲的姑娘指給一個貝子,可能十四歲就過門了,這樣看來年紀仍然很小。如果是側室,不管是指給誰的,耗時隻會更短,當年指婚當年過門都是正常的。小爹小媽,生下來的孩子能活過幾歲?
作為一個皇帝,康熙考慮的還有整個家族的利益問題。旗人少啊,繁衍是一大任務,光生得多有個p用?生了活不下來還不如不生呢!生十個死八個,與生五個活五個,哪個更好?
康熙在這些事qing上頭並不是個冷血的皇帝,沒有那種“盡管生,活幾個都是賺的,長大了存活率就高了”的想法。畢竟男人的jing力也是有限的,身體不能掏空了。
那就要改參選的年齡了?康熙有些頭疼,下限從十三提到十四還是十五?下限改了,上限也得改。旗人是流行早婚的,從選秀的年歲就能看出,最遲到十三歲姑娘就要議婚了。讓人家把女兒留到十幾算合適?
康熙的太陽xué一抽一抽地疼。這下問題從宗室擴大到了整個旗人階層,不慎重都不行了。
然而嬰幼兒的存活問題光看經驗就知道需要改進,又不能一刀切,粗bào下令,這讓康熙很是為難。揉揉額角,康熙決定循序漸進地來,下迴大挑,指婚先盡著年紀略大些的秀女和宗室來,十三、四歲的秀女讓她們先迴家,許其參加下一迴大挑。要不兩迴,底下的風向就要開始變了,那個時候再下旨,大家也有心理準備了。一次也不要提太多,把選秀的年齡變成十四到十七歲的在旗女子就行。
就這麽辦。
打定了主意,康熙一個字也沒漏,隻是按部就班地巡他的江南。
康熙與太子妃隔著太子過了一招,本局太子妃勝。
康熙在沒有完全弄明白太子妃的意圖的qing況下,達成了太子妃的目的。太子妃那是在給自己妹妹掃路障呢,也是在為自己的兒子的家庭幸福、身心健康作打算,私心還是有不少的。康熙隻看到了太子妃大義凜然的一麵,看到了這個對皇室人口繁衍的好處。
太子妃還抓住了康熙心理上的一個盲點:石家要出十五福晉,這個主意一出,就代表著四姑娘成為十五福晉的日子要推遲,易生變故,倒像是為了夫家考慮而沒有偏袒娘家的樣子。康熙哪裏知道太子妃是劍指側室呢?這就是專業領域不同了,康熙的主修專業在朝堂製衡,太子妃的長項在後宮後宅殺人無痕。
太子妃這是典型的把人賣了,還讓人幫她數錢。
從康熙接下來的舉措來說,他還真吃這一套。
今年康熙的生日是在南巡途中度過的,東宮從去年置辦年貨的時候就準備的萬壽節禮隻好在北京城上繳了。淑嘉留了個心眼兒,除行帶了幾樣jing品,尤其是如意不能少。又取了些鍛料,一路行來親自動手fèng了幾件衣服並荷包等小件兒。又指點十三福晉早作準備。
繡花這樣的jing細活是不要想了,上好的衣服做一件要熟練繡工花費幾個月的功夫呢。她是擇了原就帶著福壽圖案的料子,這樣就能借著料子上的圖,少繡些花紋。身邊又有幫手,做起來也不算吃力。
論做針線的本事,太子妃算是熟手,卻是在小件物品上,大件的衣服等自有針線上的人來做。這萬壽節的針線,勝在“親自動手”四個字上。
康熙人在外地,自然就免了京中筵席,隻作書給皇太後請安便罷。在這外頭,也沒有大肆鋪張,小宴而已。喝得高興了,見到了太子妃進上的針線,狠狠地誇獎了一番,什麽“孝慈友愛”、什麽“不辭辛苦”、什麽“賢良淑德”……
誇得淑嘉恨不得找個地fèng鑽進去:老爺子,其實我對您意見挺大的。
皇帝還於太子妃生日賜席頒賞,更讓太子妃渾身不自在。
迴京途中,康熙繼續他的“栽培東宮計劃”,再一次給有東宮背景的官員進行升遷:升內閣學士兼詹事府詹事穆丹為戶部右侍郎。
淑嘉的心快要沉到海底了,近年來皇帝不斷地提升東宮在朝廷中的影響力,看似好事,實則隱患甚大!如果康熙還有七年活頭,那這是個好現象,問題是他還能活十七年,剩下的十年,你就讓皇帝看著皇太子黨羽遍朝野?
哪怕不存了廢立的心思,他也要刁難一下吧?大家一看皇帝刁難太子了,那朝臣會有什麽舉動,還就真難說了。
康熙這能當六十年皇帝的命格,克的是他家太子。
皇太子夫婦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認真討生活。
————————————————————————————————
將到京城了,太子妃與十三福晉的關係卻慢慢好了起來。淑嘉提醒十三福晉萬壽節禮的事qing,純是出於道義,倒不是對十三福晉有多少好感。十三福晉沒有婆婆,往東宮走動得也少,太子妃沒有什麽與她結jiāo的理由。
倒是這一趟出來,淑嘉是對十三福晉有了改觀。兆佳氏是個標準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說話不出格,卻透著幾分韌勁兒。也許是婚後生活算不得如意,更讓她行止間帶上了頑qiáng。
大家都知道十三阿哥對側室更好一點,十三福晉卻從無怨言,隻是一意為十三阿哥考慮。聽淑嘉提醒了萬壽節禮的事qing,她第一想到的卻是十三阿哥:“我們爺那一份子都備好了,卻也是在京裏呢,倉促間怕不好尋找。說不得,得叫他譽抄些經文更合適了。不知道太子殿下要抄寫何經?就怕寫重了。”
其實十三阿哥也曾在這個時節隨過駕的,臨行前已經告訴過十三福晉準備了。十三福晉是打包了幾件jing品帶上的,經太子妃提醒,才發現這“親手現做”是個更可以討好皇帝的辦法。
這就是“夫妻一體”了,也是做人正室的悲哀:明知道他對別人好,你還得為他考慮,盼著他迴心轉意。實際上,男人不受點兒挫折,很難看清哪個女人是真的值得相伴一生。
淑嘉垂下眼瞼,對於十三阿哥的家事,她就難以cha口了。十三阿哥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太子妃與十三福晉關係隻是剛剛升溫而已,並不適合說得太深。
她還有另一位“兄弟”家的事qing需要cao心呢。
“前直王家的三格格已到及笄之年,她上頭的兩個姐姐的婚事還沒著落呢。我看今年也無人理會這件事兒,這事兒隻有你去說了。”淑嘉對胤礽提這件事的時候,胤礽正在琢磨著今年鄉試將近,不知各地主考都是何人。
聽妻子這麽一說,胤礽本能地對涉及胤禔的人、事、物一皺眉,好在政治素養還在,很快就進入了狀態:“這事兒,不是隻有我去說,而是我必得去說呀!”
“呃?”
淑嘉默,隻聽胤礽又道:“這還算是好的,萬一有一個人’大義凜然‘地說了出來,你說,汗阿瑪會怎麽看我?大家嘴上不說,心裏也是這樣想的:大阿哥是太子死敵,誰幫大阿哥說話就是跟太子過不去……”就好比個小妾在正妻麵前作委屈狀,十個人看見了就有九個覺得是大老婆太厲害了。
“要是先提出來的是朝臣也就罷了,要是哪個兄弟,嘖嘖,我就隻好供著他了,不然就是記仇了。”
皇太子最後結語:“真是沒意思。”
再沒意思的事qing也得辦啊,你還要不要當太子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