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隱倒是沒有南宮瞎子那麽扯淡,他先是為大祭師把了把脈,然後觀察大祭師身上的部分要害,一副醫道聖者的模樣……
好一會之後他才深沉的道:“按醫理來說,脈緊細虛、脈率急促這是被驚嚇的過的表現。”
“還有呢?”
“沒有了,老夫隻能看出那麽多……”
“娘的……這個問題瞎子都看得出來,還要你把脈……你躲在深山研究藥理就這個成就?還是趁早改行吧……免得貽誤世人……”刑白衣繼續道:“這幫老不死,一個比一個不靠譜……跟你們一起共事真讓人不放心……”
“先把他扶下去休息吧!”
我看著大祭師的模樣實在有點不忍心讓他再接受這幾個老不死下的判定了……
呂祥走後沒多久就跑了迴來,他急忙的道:“大祭師剛剛在暈過去之前說了一個地方的名字,我覺得跟你們的此行目的有關。”
我快速的反應過來道:“什麽地名?”
“瀛洲方丈。”
我有點不太明白呂祥話中的意思,瀛洲、方丈、蓬萊不是同為三座仙山嗎?
據中華神話及道教傳說海上有仙山三座,名為“方丈”、“瀛洲”、“蓬萊”,為仙人居住之地,《列子》更是記載,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流入海底,留在世間的隻有蓬萊、瀛洲、方丈,其山存有長生不老藥,而東海深處蓬萊仙島更是常倒影出海市蜃樓的奇觀,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而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東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嚐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足以證明這三座仙山同為仙島。
“瀛洲方丈並不是仙山,而是通往另一半泰山的道路,也就是你們所說的蓬萊仙島。”
什麽……瀛洲方丈竟然隻是通往蓬萊的一條路,這個秘密真是夠驚人的。
“這條路在一處很危險的地方,而且就在這座島上。”呂祥繼續道:“不過這條路在將近兩千多年就被破壞了,大祭師說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我們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這個秘密真是太驚人了,如果說世上原本就沒有瀛洲、方丈這兩座深山的話,那是誰杜撰出來的?
看來在仙島蓬萊流傳世間的時候,已經被有心人神化了,那他目的很明顯就是混淆視聽,如果我們猜測的方向是對的,那說明在我們所知道的人之外還有另一個尋找長生藥的大人物,就是他讓世人迷惑了數千年。
而我還有另一個猜測,因為我清楚的記得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這會不會就是徐福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呢,在將近兩千的時候他確實是到過仙山蓬萊,而他上書會不會就是在從仙山蓬萊迴去之後呢?
我並沒有把自己猜想說出來,就聽到江副官問道:“你是說瀛洲方丈就在這座島上?”
呂祥點點頭繼續道:“這座島中心有一座高山名叫瀛洲山,而在瀛洲頂上有一條通往蓬萊的路,那條路就叫方丈路。”
“你說的瀛洲山是不是就是那座炎山?”
李老頭問了出來,因為據他所說他和南宮瞎子兩人在觀察這座荒島的風水大勢的時候就發現那座高山又不一樣的感覺,隻是沒有仔細探索炎山就爆發了。
“是的……就是那座炎山。”
乖乖……這是大家也明白了,所謂通往蓬萊仙島的道路是哪裏,竟然就是那個炎山口,不過現在炎山不穩定,時不時的就爆發就算我們知道了入口也沒有辦法進去。
“大祭師手上有一份地圖,族長身上也有一份,聽老一輩的說這兩張圖原本是一張圖,隻不過在很久之前就一分為二了,每一任的族長和大祭師分別保管著另一半。”
“那你們族中有人去過瀛洲山走過方丈道嗎?”
我繼續追問著。
“沒有,這座上有兩個最神秘的地方,一個是你們去過的族中聖地,除了每年的年祭,其餘時間我們都不會去那個地方,而另一個地方則是瀛洲山,那是我們族中的禁地,這個地方從沒沒有族人去過……”呂祥說著突然反問我們,他道:“你們不會是懷疑大祭師去了瀛洲山吧!”
呂祥這個想法很有猜測性,要是他不這樣說我們壓根沒往這方麵想。
“大祭師的手段是水族中最厲害,如果說還有什麽地方能嚇到他,那真的隻有禁地瀛洲山了……”
呂祥說著說著就跑了,也不跟我們打招唿,我知道他肯定是去跟族長報告了。
我們也跟了上去,不過我們並沒有跟上呂祥的腳步,很快他就把我們甩離了,在盧隱老頭的打探下我們得知水族族長並不在水族中,而是帶領族人出海了,原因是因為那艘番邦大船已經突破了水族設下的第二道防線,原本這是大祭師該做的事,可現在大祭師都被嚇傻了無奈之下族長隻能親自出馬……
我們並沒有跟上去,因為徐睿這個人我們了解的一清二楚,特別是刑白衣,他更是死活不願意去,從謝老頭的口中我知道了這貨在昆侖丘被徐睿威脅過。
當然我們也沒有停下來,而是第一時間趕往那座炎山,也就是瀛洲山。
這座荒島很大,我們走了近兩個時辰才隱隱約約看到那座很高的大山,當然我們並沒有靠近,因為炎山剛爆發過後沒幾天時間,還是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要是我們真的冒險過去,再一次遇到炎山爆發,那我們真是骨灰都殘留不下來了……
李老頭和南宮瞎子也仔細的打量著,不一會他們就得出了很是離譜的結論。
對於這個兩個老東西的說法,我們大家都認為聽聽就好,真要全信的話,反而會被他們兩個老東西坑死……
好一會之後他才深沉的道:“按醫理來說,脈緊細虛、脈率急促這是被驚嚇的過的表現。”
“還有呢?”
“沒有了,老夫隻能看出那麽多……”
“娘的……這個問題瞎子都看得出來,還要你把脈……你躲在深山研究藥理就這個成就?還是趁早改行吧……免得貽誤世人……”刑白衣繼續道:“這幫老不死,一個比一個不靠譜……跟你們一起共事真讓人不放心……”
“先把他扶下去休息吧!”
我看著大祭師的模樣實在有點不忍心讓他再接受這幾個老不死下的判定了……
呂祥走後沒多久就跑了迴來,他急忙的道:“大祭師剛剛在暈過去之前說了一個地方的名字,我覺得跟你們的此行目的有關。”
我快速的反應過來道:“什麽地名?”
“瀛洲方丈。”
我有點不太明白呂祥話中的意思,瀛洲、方丈、蓬萊不是同為三座仙山嗎?
據中華神話及道教傳說海上有仙山三座,名為“方丈”、“瀛洲”、“蓬萊”,為仙人居住之地,《列子》更是記載,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流入海底,留在世間的隻有蓬萊、瀛洲、方丈,其山存有長生不老藥,而東海深處蓬萊仙島更是常倒影出海市蜃樓的奇觀,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而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東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嚐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足以證明這三座仙山同為仙島。
“瀛洲方丈並不是仙山,而是通往另一半泰山的道路,也就是你們所說的蓬萊仙島。”
什麽……瀛洲方丈竟然隻是通往蓬萊的一條路,這個秘密真是夠驚人的。
“這條路在一處很危險的地方,而且就在這座島上。”呂祥繼續道:“不過這條路在將近兩千多年就被破壞了,大祭師說出來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我們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這個秘密真是太驚人了,如果說世上原本就沒有瀛洲、方丈這兩座深山的話,那是誰杜撰出來的?
看來在仙島蓬萊流傳世間的時候,已經被有心人神化了,那他目的很明顯就是混淆視聽,如果我們猜測的方向是對的,那說明在我們所知道的人之外還有另一個尋找長生藥的大人物,就是他讓世人迷惑了數千年。
而我還有另一個猜測,因為我清楚的記得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這會不會就是徐福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呢,在將近兩千的時候他確實是到過仙山蓬萊,而他上書會不會就是在從仙山蓬萊迴去之後呢?
我並沒有把自己猜想說出來,就聽到江副官問道:“你是說瀛洲方丈就在這座島上?”
呂祥點點頭繼續道:“這座島中心有一座高山名叫瀛洲山,而在瀛洲頂上有一條通往蓬萊的路,那條路就叫方丈路。”
“你說的瀛洲山是不是就是那座炎山?”
李老頭問了出來,因為據他所說他和南宮瞎子兩人在觀察這座荒島的風水大勢的時候就發現那座高山又不一樣的感覺,隻是沒有仔細探索炎山就爆發了。
“是的……就是那座炎山。”
乖乖……這是大家也明白了,所謂通往蓬萊仙島的道路是哪裏,竟然就是那個炎山口,不過現在炎山不穩定,時不時的就爆發就算我們知道了入口也沒有辦法進去。
“大祭師手上有一份地圖,族長身上也有一份,聽老一輩的說這兩張圖原本是一張圖,隻不過在很久之前就一分為二了,每一任的族長和大祭師分別保管著另一半。”
“那你們族中有人去過瀛洲山走過方丈道嗎?”
我繼續追問著。
“沒有,這座上有兩個最神秘的地方,一個是你們去過的族中聖地,除了每年的年祭,其餘時間我們都不會去那個地方,而另一個地方則是瀛洲山,那是我們族中的禁地,這個地方從沒沒有族人去過……”呂祥說著突然反問我們,他道:“你們不會是懷疑大祭師去了瀛洲山吧!”
呂祥這個想法很有猜測性,要是他不這樣說我們壓根沒往這方麵想。
“大祭師的手段是水族中最厲害,如果說還有什麽地方能嚇到他,那真的隻有禁地瀛洲山了……”
呂祥說著說著就跑了,也不跟我們打招唿,我知道他肯定是去跟族長報告了。
我們也跟了上去,不過我們並沒有跟上呂祥的腳步,很快他就把我們甩離了,在盧隱老頭的打探下我們得知水族族長並不在水族中,而是帶領族人出海了,原因是因為那艘番邦大船已經突破了水族設下的第二道防線,原本這是大祭師該做的事,可現在大祭師都被嚇傻了無奈之下族長隻能親自出馬……
我們並沒有跟上去,因為徐睿這個人我們了解的一清二楚,特別是刑白衣,他更是死活不願意去,從謝老頭的口中我知道了這貨在昆侖丘被徐睿威脅過。
當然我們也沒有停下來,而是第一時間趕往那座炎山,也就是瀛洲山。
這座荒島很大,我們走了近兩個時辰才隱隱約約看到那座很高的大山,當然我們並沒有靠近,因為炎山剛爆發過後沒幾天時間,還是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要是我們真的冒險過去,再一次遇到炎山爆發,那我們真是骨灰都殘留不下來了……
李老頭和南宮瞎子也仔細的打量著,不一會他們就得出了很是離譜的結論。
對於這個兩個老東西的說法,我們大家都認為聽聽就好,真要全信的話,反而會被他們兩個老東西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