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乃雲台二十八將之首,其少與光武帝劉秀結識於太學,二十二歲聞劉秀出撫河北,隻身仗策北渡,投於帳下,立即成為劉秀股肱、謀主。二十三歲以前將軍持節身份,督軍西入關中。二十四歲克定山西,拜三公司徒,封萬戶侯,東漢以來,無人可及。後雖有敗衄,瑕不掩瑜,劉秀將其比作孔子之於顏迴,乃是當之無愧的中興第一功臣。
劉景以世祖劉秀鄴下相逢鄧禹,來形容自己此刻內心的喜悅之情,對諸葛亮期望之高,連諸葛亮本人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雖常自比管仲、樂毅,心懷遠大抱負,但今年畢竟才二十歲,且和鄧禹情況不同,鄧禹投奔劉秀時,雖然才二十出頭,卻已是享譽南陽的名士,而劉秀除了大義名分,幾乎一無所有。相比之下,諸葛亮毫無名聲,劉景則已據有荊南,創下基業。因此,他並沒有奢望一入長沙,就被劉景委以股肱、謀主之任。
不過很顯然,諸葛亮大大低估了自己在劉景心中的地位,其實一直以來,他都能感覺到劉景對他有一種謎一般的自信,沒想到雙方闊別數年,其依然未變。
諸葛亮想到車中的好友徐庶,勉強平複心緒,問道:“仲達,你還記得我之前在信上,和你提到的好友徐元直嗎?”
“自然記得。”劉景聞言心中一動,諸葛亮這番話自然不會無的放矢,莫非徐庶也來了?
諸葛亮又道:“他素聞仲達明智忠信,寬厚愛人,尊賢重士,因此特意隨我南下來投……”
徐庶聽到諸葛亮的介紹,從犢車中行出,對劉景長揖道:“在下潁川徐庶,拜見劉零陵。”
“果然……”
劉景好奇地打量著徐庶,其年約三旬,身長七尺餘,疏巾單衣,腰佩長劍,容貌剛毅。
曆史上的徐庶遠沒有演義中那般神乎其神,卻也是一個人才,諸葛亮評價徐庶、石韜、孟建三位好友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然而這隻是諸葛亮年輕時的觀點,數十年後,其北伐之際,聞徐庶、石韜在曹魏官位不高,感慨曹魏良才這麽多嗎?以致在他眼中的良才不受重用。
二人當初若不北上歸降曹操,而是選擇留下,必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尤其是徐庶,以劉備對他的器重程度,隻要不死,未來鐵定躋身蜀漢的權力核心。未來不說和龐統、法正同傳,至少也可以比肩劉巴、董和之輩。
可惜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老母被曹軍俘虜後,徐庶內心方寸大亂,他做不到像朱靈那樣,麵對敵人以母弟相脅,最終做出舍棄母弟,“破家為國”的“壯舉”。當然也沒有如畢湛那般,全家被張邈俘虜後,表麵向曹操表達忠貞不二的決心,引得梟雄曹操為之落淚,轉頭就秘密出逃。
徐庶當麵向劉備請辭,以手指心,言語之懇切,聞者無不動容,兩人遺憾未能共創王霸之業,卻也留下了一段曆史佳話。
“想必徐庶母親也隨他一起來到長沙了吧……”劉景心裏想道。隨著他崛起於荊南,越來越多的曆史人物命運被他改變。
同時,他心裏亦不免對此刻正在汝南扯曹操後腿的劉備生出幾分憐憫之意,諸葛亮、徐庶、霍峻、黃忠、魏延、馮習、高翔……劉備尚未來到荊州,班底就已經被劉景挖了個底朝天。
“元直不必客氣。”劉景伸出手拉住徐庶的小臂,大笑道:“孔明在信中屢屢誇讚元直之才,稱元直諷《詩》《書》、明《申》《韓》,博通儒、法,乃是不可多得的才俊之士。”說到這裏,劉景頓了一下,又道:“荊南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如今郡縣疲敝,百廢待興,最近我常常向上天祈禱:‘思皇多士,生此王國。’不意今日上天就將兩位世間賢才送到我的麵前。”
徐庶一臉謙虛地道:“在下年長孔明九歲,讀書仍然鈍學累功,務於精熟,而孔明讀書不守章句,獨觀大略而已,卻能明於要義,我不如也。”
諸葛亮在一旁搖頭道:“有人讀書喜精研,有人讀書好博覽,二者並無高下之分。”
“孔明言之有理。”劉景點頭表示認同,又道:“對了,孔明,我聽人匯報,你乃是舉家而來,怎麽不見你的家眷?”
諸葛亮迴道:“此次南下,隨身攜帶資物頗多,特別是書籍,絕非一時半刻能夠搬完,因此留家眷在渡口照看。”諸葛亮在襄陽生活的五年時間裏,書籍是最大的收獲之一,這些年他手抄數百卷書,幾乎無一日停歇。
劉景轉而又問徐庶道:“元直想來也有家眷吧。”
徐庶頷首道:“在下家眷寡少,僅老母、妻而已。”
劉景道:“我這便讓人在郡府附近尋兩棟清靜整潔的宅邸,不過今天恐怕是來不及了,目前郡府丞舍空著,孔明、元直,你們和家眷不妨在丞舍暫住一晚,等到明天你們再搬進新宅。”
徐庶扭頭看向諸葛亮,諸葛亮略作考慮,就點頭同意了。
劉景一手攬著諸葛亮,一手攬著徐庶,返迴便坐內。
諸葛亮未等落座,便開口道:“仲達,我上月中旬從襄陽離開,在邔縣遇到了文朗……”
當初劉瑍放棄江東路線,執意要走荊北路線前往許都,此路線固然省時省力,可他們和劉表乃是死敵關係,一旦被劉表發現,劉瑍必死無疑。如今從諸葛亮口中聽到劉瑍平安無事的消息,劉景心裏稍稍鬆了一口氣。
談完劉瑍,諸葛亮不動聲色地道:“仲達,我見北津渡口車船充塞,民夫往來,繁忙異常,莫非近日將有大戰?”
“沒錯,”劉景頷首道:“你們再晚來一天,就見不到我的麵了。”
諸葛亮問道:“仲達可是要南下與交州牧張津開戰?”
“是。”劉景點頭承認道。
諸葛亮不禁和徐庶相視一眼,撫掌而笑道:“哈哈,我們來的正是時候。”
劉景以世祖劉秀鄴下相逢鄧禹,來形容自己此刻內心的喜悅之情,對諸葛亮期望之高,連諸葛亮本人也感到有些意外。
他雖常自比管仲、樂毅,心懷遠大抱負,但今年畢竟才二十歲,且和鄧禹情況不同,鄧禹投奔劉秀時,雖然才二十出頭,卻已是享譽南陽的名士,而劉秀除了大義名分,幾乎一無所有。相比之下,諸葛亮毫無名聲,劉景則已據有荊南,創下基業。因此,他並沒有奢望一入長沙,就被劉景委以股肱、謀主之任。
不過很顯然,諸葛亮大大低估了自己在劉景心中的地位,其實一直以來,他都能感覺到劉景對他有一種謎一般的自信,沒想到雙方闊別數年,其依然未變。
諸葛亮想到車中的好友徐庶,勉強平複心緒,問道:“仲達,你還記得我之前在信上,和你提到的好友徐元直嗎?”
“自然記得。”劉景聞言心中一動,諸葛亮這番話自然不會無的放矢,莫非徐庶也來了?
諸葛亮又道:“他素聞仲達明智忠信,寬厚愛人,尊賢重士,因此特意隨我南下來投……”
徐庶聽到諸葛亮的介紹,從犢車中行出,對劉景長揖道:“在下潁川徐庶,拜見劉零陵。”
“果然……”
劉景好奇地打量著徐庶,其年約三旬,身長七尺餘,疏巾單衣,腰佩長劍,容貌剛毅。
曆史上的徐庶遠沒有演義中那般神乎其神,卻也是一個人才,諸葛亮評價徐庶、石韜、孟建三位好友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然而這隻是諸葛亮年輕時的觀點,數十年後,其北伐之際,聞徐庶、石韜在曹魏官位不高,感慨曹魏良才這麽多嗎?以致在他眼中的良才不受重用。
二人當初若不北上歸降曹操,而是選擇留下,必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尤其是徐庶,以劉備對他的器重程度,隻要不死,未來鐵定躋身蜀漢的權力核心。未來不說和龐統、法正同傳,至少也可以比肩劉巴、董和之輩。
可惜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老母被曹軍俘虜後,徐庶內心方寸大亂,他做不到像朱靈那樣,麵對敵人以母弟相脅,最終做出舍棄母弟,“破家為國”的“壯舉”。當然也沒有如畢湛那般,全家被張邈俘虜後,表麵向曹操表達忠貞不二的決心,引得梟雄曹操為之落淚,轉頭就秘密出逃。
徐庶當麵向劉備請辭,以手指心,言語之懇切,聞者無不動容,兩人遺憾未能共創王霸之業,卻也留下了一段曆史佳話。
“想必徐庶母親也隨他一起來到長沙了吧……”劉景心裏想道。隨著他崛起於荊南,越來越多的曆史人物命運被他改變。
同時,他心裏亦不免對此刻正在汝南扯曹操後腿的劉備生出幾分憐憫之意,諸葛亮、徐庶、霍峻、黃忠、魏延、馮習、高翔……劉備尚未來到荊州,班底就已經被劉景挖了個底朝天。
“元直不必客氣。”劉景伸出手拉住徐庶的小臂,大笑道:“孔明在信中屢屢誇讚元直之才,稱元直諷《詩》《書》、明《申》《韓》,博通儒、法,乃是不可多得的才俊之士。”說到這裏,劉景頓了一下,又道:“荊南這幾年天災人禍不斷,如今郡縣疲敝,百廢待興,最近我常常向上天祈禱:‘思皇多士,生此王國。’不意今日上天就將兩位世間賢才送到我的麵前。”
徐庶一臉謙虛地道:“在下年長孔明九歲,讀書仍然鈍學累功,務於精熟,而孔明讀書不守章句,獨觀大略而已,卻能明於要義,我不如也。”
諸葛亮在一旁搖頭道:“有人讀書喜精研,有人讀書好博覽,二者並無高下之分。”
“孔明言之有理。”劉景點頭表示認同,又道:“對了,孔明,我聽人匯報,你乃是舉家而來,怎麽不見你的家眷?”
諸葛亮迴道:“此次南下,隨身攜帶資物頗多,特別是書籍,絕非一時半刻能夠搬完,因此留家眷在渡口照看。”諸葛亮在襄陽生活的五年時間裏,書籍是最大的收獲之一,這些年他手抄數百卷書,幾乎無一日停歇。
劉景轉而又問徐庶道:“元直想來也有家眷吧。”
徐庶頷首道:“在下家眷寡少,僅老母、妻而已。”
劉景道:“我這便讓人在郡府附近尋兩棟清靜整潔的宅邸,不過今天恐怕是來不及了,目前郡府丞舍空著,孔明、元直,你們和家眷不妨在丞舍暫住一晚,等到明天你們再搬進新宅。”
徐庶扭頭看向諸葛亮,諸葛亮略作考慮,就點頭同意了。
劉景一手攬著諸葛亮,一手攬著徐庶,返迴便坐內。
諸葛亮未等落座,便開口道:“仲達,我上月中旬從襄陽離開,在邔縣遇到了文朗……”
當初劉瑍放棄江東路線,執意要走荊北路線前往許都,此路線固然省時省力,可他們和劉表乃是死敵關係,一旦被劉表發現,劉瑍必死無疑。如今從諸葛亮口中聽到劉瑍平安無事的消息,劉景心裏稍稍鬆了一口氣。
談完劉瑍,諸葛亮不動聲色地道:“仲達,我見北津渡口車船充塞,民夫往來,繁忙異常,莫非近日將有大戰?”
“沒錯,”劉景頷首道:“你們再晚來一天,就見不到我的麵了。”
諸葛亮問道:“仲達可是要南下與交州牧張津開戰?”
“是。”劉景點頭承認道。
諸葛亮不禁和徐庶相視一眼,撫掌而笑道:“哈哈,我們來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