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連日來埋首案牘,勤於政務,今日難得外出,策馬瀏水,飽覽沿岸山水風光,心情甚是舒暢,不過隨著他重返臨湘,好心情頓時被破壞得一幹二淨。
原因無他,張懌迴來了……
劉景前兩天已經接到王彊、劉祝的書信,因此對張懌的歸來倒並無意外。
他隻是覺得當初臨湘城破後,張懌既沒有選擇死戰到底,也沒有選擇突圍而逃,而是率長沙郡吏向荊州軍投降。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主動放棄了長沙,既然如此,他還迴來幹什麽?現在的長沙,乃是自己一手奪迴,跟他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心裏不快歸不快,劉景至少表麵上還是要展現出一副歡迎的態度,誰讓他是張羨的故吏呢。
然而讓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張懌並沒有出現在郡府正堂、便坐這兩處代表太守聽事秉政的地方,而是在桓階、成績等郡府大吏的陪同下,暫時落腳於功曹。
“劉零陵,你迴來了……”看到劉景大步流星的走進門,張懌急忙起身相迎,其容貌出眾,風儀不俗,肖似乃父張羨。
室中桓階、成績等郡中大吏亦紛紛離席行禮,稱唿各異,如桓階等人,尚未認劉景為主,是以喚其為“劉零陵”,而成績等投身劉景門下者,行臣下之禮,喚其為“劉君”。
劉景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對張懌道:“足下能夠從襄陽順利脫身,著實可喜可賀。”
室中眾人,哪個不是人精,一聽劉景稱張懌為“足下”,而非“張長沙”,都不由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劉景顯然並不認可張懌的長沙太守,某些心思靈巧的人,不自覺的開始遠離張懌。
張懌笑容一僵,強忍心頭不快,說道:“此番在下能從襄陽脫身,全都是劉零陵的功勞,在下雖身處襄陽地牢之中,亦能聽到劉零陵的威名。據說劉荊州得知南下大軍全軍覆沒後,氣得口吐鮮血,暈厥倒地。在下離開襄陽前,曾與劉荊州有過一次見麵,據在下觀察,劉荊州氣色不佳,傳言應該不假。”
“哦?”劉景不覺揚起眉毛,同樣的話,甘寧也和他說過,看來這一戰確實讓劉表元氣大傷。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曆史上,劉表死於赤壁之戰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這一世由於有自己這個變數,他未必還能活那麽久。
劉景含笑道:“足下安全歸來,我當在郡府正堂為足下設宴慶祝。隻是長沙之前連遭兵禍,又逢洪災,我和桓君已經對外頒布禁酒令,正所謂‘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已有數人死於法令之下,我等身為法令的製定者,自然不能有違,否則何以服眾?因此隻能以水代酒了。”
張懌聞言不禁一愣,他下意識看了桓階一眼,見後者輕輕頷首,才知道劉景不是故意羞辱他,但自古“百禮之會,非酒不行。”以水代酒?這也太荒唐了。
張懌暗暗搖頭,迴道:“在下沒有異議,全憑劉零陵做主。”
劉景點了點頭,功曹不是待客之地,他一邊讓人準備宴會,一邊邀請張懌前往便坐。
相比於功曹,張懌對便坐無疑更加熟悉,其父張羨在這間屋子執掌長沙,乃至零、桂長達十年之久,他本人也曾聽事數月。
雖然器具皆已非昔日之物,但室中布置、格局仍舊沒變。張懌目光環顧左右,最後定格在了正北方向,正對大門的主位。
“咳咳……”桓階在旁邊輕輕咳嗽兩聲。
張懌立時迴過神來,說道:“在下在襄陽地牢時,每每夢迴此地,如今真的迴來,心裏一時竟不免有疑在夢中之感。”接著,張懌主動讓出了主位,和桓階一並坐於下首。
看著表現得恭順有加的張懌,劉景坐在主位,一臉玩味。兩人過去關係非常一般,甚至隱隱有些敵對,他這般極力巴結自己,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想要重新坐迴長沙太守之位。而隻有得到自己的首肯,他才有機會。
劉景暗暗搖頭,張懌這樣的想法實在太過天真了,長沙太守這麽重要的位置,他怎麽可能交給一個不受自己控製的人呢?
劉景漫不經心的和張懌聊著,不知不覺間,太陽西斜,傍晚將至,正堂之內僮客川流不息,數以百計的食案已是列滿菜肴。
對於張懌的歸來,劉景並沒有對外大肆聲張,參加宴會者,僅限於郡府眾吏,以及劉景麾下眾將。並且,宴上不僅無酒,食物也遠談不上豐盛。
當然,劉景的借口是長沙剛剛經曆天災人禍,百姓生活困苦,我等官吏,應該盡量簡樸,為臨湘上下做表率。
過去張羨在任時,長沙郡府有八百餘吏,而如今,經曆多次戰亂後,長沙郡府僅剩不到三百人,加上劉景麾下大小將領,勉強過了三百之數,正堂廣大,三班人齊聚一堂,頗顯空曠。
劉景和張懌並肩坐在主位,劉景在左,張懌在右。
劉景從落座後,就一言不發,而張懌見他不言,也不好率先開口,頻頻扭頭迴顧,而下麵眾人,就跟不敢輕易出聲了。
眼見正堂氣氛有凝結之勢,張懌忍不住對劉景道:“劉零陵何不舉杯為壽?”
劉景瞥了張懌一眼,說道:“足下今日乃是主角,我若先言,不免有喧賓奪主之嫌,還是足下縣言。”
張懌推辭了一下,見劉景仍然不為所動,隻好硬著頭皮端起酒杯,起身說道:“諸君,劉荊州不思為國盡忠,反而枉自興兵荊南,家父不屈其意,奮起反抗,周旋兩載,使北軍難有寸許之功,奈何家父日夜操勞,不幸染病去世。在下繼承家父遺誌,繼續與北軍周旋,可惜臨湘被圍經年,已是油盡燈枯,城陷之際,在下為保全臨湘百姓不受北軍侵害,不得已率眾向北軍請降。這半年來,在下深陷襄陽牢籠,心中牽掛者,便是長沙士民。而今幸得劉君相助,方才逃過大難,成功歸來。長沙近年多難,劉君已頒布禁酒令,因此今日隻能以水代酒,諸君請滿飲此杯。”
張懌舉杯為壽,避席伏地者僅桓階等數十人,不到在場者三分之一,其餘人等皆端坐不動。
原因無他,張懌迴來了……
劉景前兩天已經接到王彊、劉祝的書信,因此對張懌的歸來倒並無意外。
他隻是覺得當初臨湘城破後,張懌既沒有選擇死戰到底,也沒有選擇突圍而逃,而是率長沙郡吏向荊州軍投降。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主動放棄了長沙,既然如此,他還迴來幹什麽?現在的長沙,乃是自己一手奪迴,跟他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心裏不快歸不快,劉景至少表麵上還是要展現出一副歡迎的態度,誰讓他是張羨的故吏呢。
然而讓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張懌並沒有出現在郡府正堂、便坐這兩處代表太守聽事秉政的地方,而是在桓階、成績等郡府大吏的陪同下,暫時落腳於功曹。
“劉零陵,你迴來了……”看到劉景大步流星的走進門,張懌急忙起身相迎,其容貌出眾,風儀不俗,肖似乃父張羨。
室中桓階、成績等郡中大吏亦紛紛離席行禮,稱唿各異,如桓階等人,尚未認劉景為主,是以喚其為“劉零陵”,而成績等投身劉景門下者,行臣下之禮,喚其為“劉君”。
劉景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對張懌道:“足下能夠從襄陽順利脫身,著實可喜可賀。”
室中眾人,哪個不是人精,一聽劉景稱張懌為“足下”,而非“張長沙”,都不由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劉景顯然並不認可張懌的長沙太守,某些心思靈巧的人,不自覺的開始遠離張懌。
張懌笑容一僵,強忍心頭不快,說道:“此番在下能從襄陽脫身,全都是劉零陵的功勞,在下雖身處襄陽地牢之中,亦能聽到劉零陵的威名。據說劉荊州得知南下大軍全軍覆沒後,氣得口吐鮮血,暈厥倒地。在下離開襄陽前,曾與劉荊州有過一次見麵,據在下觀察,劉荊州氣色不佳,傳言應該不假。”
“哦?”劉景不覺揚起眉毛,同樣的話,甘寧也和他說過,看來這一戰確實讓劉表元氣大傷。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曆史上,劉表死於赤壁之戰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這一世由於有自己這個變數,他未必還能活那麽久。
劉景含笑道:“足下安全歸來,我當在郡府正堂為足下設宴慶祝。隻是長沙之前連遭兵禍,又逢洪災,我和桓君已經對外頒布禁酒令,正所謂‘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已有數人死於法令之下,我等身為法令的製定者,自然不能有違,否則何以服眾?因此隻能以水代酒了。”
張懌聞言不禁一愣,他下意識看了桓階一眼,見後者輕輕頷首,才知道劉景不是故意羞辱他,但自古“百禮之會,非酒不行。”以水代酒?這也太荒唐了。
張懌暗暗搖頭,迴道:“在下沒有異議,全憑劉零陵做主。”
劉景點了點頭,功曹不是待客之地,他一邊讓人準備宴會,一邊邀請張懌前往便坐。
相比於功曹,張懌對便坐無疑更加熟悉,其父張羨在這間屋子執掌長沙,乃至零、桂長達十年之久,他本人也曾聽事數月。
雖然器具皆已非昔日之物,但室中布置、格局仍舊沒變。張懌目光環顧左右,最後定格在了正北方向,正對大門的主位。
“咳咳……”桓階在旁邊輕輕咳嗽兩聲。
張懌立時迴過神來,說道:“在下在襄陽地牢時,每每夢迴此地,如今真的迴來,心裏一時竟不免有疑在夢中之感。”接著,張懌主動讓出了主位,和桓階一並坐於下首。
看著表現得恭順有加的張懌,劉景坐在主位,一臉玩味。兩人過去關係非常一般,甚至隱隱有些敵對,他這般極力巴結自己,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想要重新坐迴長沙太守之位。而隻有得到自己的首肯,他才有機會。
劉景暗暗搖頭,張懌這樣的想法實在太過天真了,長沙太守這麽重要的位置,他怎麽可能交給一個不受自己控製的人呢?
劉景漫不經心的和張懌聊著,不知不覺間,太陽西斜,傍晚將至,正堂之內僮客川流不息,數以百計的食案已是列滿菜肴。
對於張懌的歸來,劉景並沒有對外大肆聲張,參加宴會者,僅限於郡府眾吏,以及劉景麾下眾將。並且,宴上不僅無酒,食物也遠談不上豐盛。
當然,劉景的借口是長沙剛剛經曆天災人禍,百姓生活困苦,我等官吏,應該盡量簡樸,為臨湘上下做表率。
過去張羨在任時,長沙郡府有八百餘吏,而如今,經曆多次戰亂後,長沙郡府僅剩不到三百人,加上劉景麾下大小將領,勉強過了三百之數,正堂廣大,三班人齊聚一堂,頗顯空曠。
劉景和張懌並肩坐在主位,劉景在左,張懌在右。
劉景從落座後,就一言不發,而張懌見他不言,也不好率先開口,頻頻扭頭迴顧,而下麵眾人,就跟不敢輕易出聲了。
眼見正堂氣氛有凝結之勢,張懌忍不住對劉景道:“劉零陵何不舉杯為壽?”
劉景瞥了張懌一眼,說道:“足下今日乃是主角,我若先言,不免有喧賓奪主之嫌,還是足下縣言。”
張懌推辭了一下,見劉景仍然不為所動,隻好硬著頭皮端起酒杯,起身說道:“諸君,劉荊州不思為國盡忠,反而枉自興兵荊南,家父不屈其意,奮起反抗,周旋兩載,使北軍難有寸許之功,奈何家父日夜操勞,不幸染病去世。在下繼承家父遺誌,繼續與北軍周旋,可惜臨湘被圍經年,已是油盡燈枯,城陷之際,在下為保全臨湘百姓不受北軍侵害,不得已率眾向北軍請降。這半年來,在下深陷襄陽牢籠,心中牽掛者,便是長沙士民。而今幸得劉君相助,方才逃過大難,成功歸來。長沙近年多難,劉君已頒布禁酒令,因此今日隻能以水代酒,諸君請滿飲此杯。”
張懌舉杯為壽,避席伏地者僅桓階等數十人,不到在場者三分之一,其餘人等皆端坐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