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劉備將劉曄打發下去休息後,就又來找我,跟我說曹操要表奏他為荊州牧。我一聽就知道是曹操想借刀殺人,他自己退了兵,就想引個孫權過來繼續打。但如果不接受,劉備就永遠邁不出爭霸天下的第一步。於是我寫字跟劉備說,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先接受下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第二天,孫乾要到曹操那商量用夏侯惇換徐庶的事。我派了五名黑虎衛作為他的隨從一同前去,這五名虎衛中,就有剛剛發掘出來的魏延。臨行前我寫了一封信,叫魏延到了曹操營寨後偷偷拿給徐庶。老羅寫的三國裏說徐庶後來不肯離開曹操迴到劉備處,是因為害怕自己出爾反爾遭天下人恥笑,或許是作者杜撰,試想天下哪有悶著滿肚子墨水又不肯倒出來這樣聰明的傻子。但這裏是古代,徐庶身為古代人是不是這想法,我就很難推斷了。為了保險起見,我寫了封信去開導他,好讓他主觀上同意迴來。
孫乾與劉曄一同來到營寨,麵見曹操。魏延這幾個隨從是不能跟著上堂的,正好給了他機會去找徐庶。
魏延借口與一個守衛搭話,這近乎套著套著就把徐庶的住處給套出來了。然後他又借口說要上茅房,趁著守衛們不注意,一閃躲到一個營蓬後就沒了影。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徐庶住的地方。
徐庶到了曹操帳下後也是鬱鬱寡歡。先前他主動投入劉備帳下,就是因為自己仰慕劉備,才那麽心甘情願地幫他;以至於後來他不得已要離開,臨走前還向劉備推薦了我。離開劉備後,徐庶在心裏罵了曹操無數次,但母親一直被曹操軟禁在許都,他除了感到無可奈何外,也立誓終生不給曹操獻計,白領曹操的俸祿。
這幾天曹操被連敗兩場,兵力損失了一半,正商議著要退兵,徐庶感到很開心,他這時正在自己的營帳內看書,突然見一個彪壯的身影閃了進來。徐庶嚇了一跳,急忙問:“誰?”
閃進徐庶營帳的人,正是魏延。
魏延單膝跪下,抱拳對徐庶說:“在下是劉皇叔帳下諸葛軍師的親信,特來送書給先生。”
徐庶懷疑他是曹操派來試探自己的,假意說:“曹劉兩家開戰,孔明如何會送書給我?你若不速速退下,我可要叫侍衛進來了!”
魏延從懷裏拿出我的信,雙手捧過,說:“我有軍師書信一封,先生請過目。”
徐庶仍然很遲疑,他想了一下,才緩緩接過那封信,拆開一看,果然是我的字跡。草草看完後,急忙將魏延扶起,說:“壯士此來,可有人跟蹤?”
魏延笑著說:“軍師囑咐的大事,在下不敢怠慢。一路小心,不曾有人跟蹤。”
徐庶歎了口氣,說:“想當日曹操囚禁我母,要我投入帳下,並非是要用我的才能,而是不想我為劉皇叔出謀獻策。今日皇叔為了區區徐元直,竟要用曹操大將夏侯惇來換,真不知該說什麽好!”
魏延顧不上徐庶在感慨什麽,隻記得臨行前我交代他的事,問到:“倘若曹操答應劉皇叔所提條件,先生是否願意就此迴到劉皇叔處?”
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徐庶立即堅定地說:“劉皇叔待我恩重如山,曹操挾持我母,我才不得已投入他帳下;如今有機會再為劉皇叔效力,徐元直如何不肯!”
說著,就將我給他的信放在火上燒了,等待曹操放人的決定。
徐庶這邊搞定了,孫乾那邊可沒這麽順利。
曹操聽到孫乾說劉備不僅接受了荊州牧,還得寸進尺的想要迴徐庶,立即氣不打一處來,猛的一拍桌子,起身繞迴後帳去了。孫乾就這樣被晾在了前帳,既然曹操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他惟有在那幹等著。
曹操前腳剛進後帳,賈詡後腳就跟了進來。
看到曹操怒發衝冠的樣子,賈詡上前說:“主公,小不忍則亂大謀。”
曹操狠狠地說:“劉備這貪得無厭的小人,一個州牧都給他了,他竟然還要問我要徐庶!若不出此惡氣,孤枉為大漢丞相!”
賈詡說:“主公息怒。徐庶並非無謀,但他惱主公囚禁其母,自從來到主公帳下後就沒獻過一計,殺之恐人恥笑,留著亦無用。如今夏侯將軍還在劉備手中,舍一不肯獻計的徐庶,而換迴主公得力大將,何其不可?”
聽賈詡這麽一說,曹操理性上覺得這買賣還做得過去,但感情上卻接受不了,他說:“文和之言有理。隻是這口惡氣,叫孤如何能咽得下去!”
賈詡又說:“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主公做大事之人,何必隻爭朝夕之氣?如今成全了劉備,便可使那‘驅虎吞狼’之計。隻等時機成熟,主公再帶領諸將揮師南下,劉備手到擒來,豈不快哉?”
曹操的心結,已經讓善於謀略的賈詡給解開。他一改滿麵怒容,哈哈大笑說:“文和真乃孤之張子房(張良)也!”
曹操轉身又到了前帳,奸詐的他立即換了副嘴臉,嗬嗬地笑著對孫乾說:“公佑遠來答禮,孤適才身體不適,到後帳休息了片刻,讓公佑久等,真是過意不去啊!”
孫乾在前帳等得嗬欠連連,曹操一出來,他立刻集中精神,心裏想著應對之辭,卻沒想到原本怒氣滿身的曹操竟能這麽快地換了表情,雖然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但似乎已經沒有剛才那麽難說話了。
孫乾小心翼翼地說:“在下傳達劉皇叔之意,言語不當之處,還請丞相見諒。”
曹操說:“孤亦知徐元直乃皇叔舊交,日前徐母到舍下做客,孤仰慕徐元直之才,相邀至帳下,使之與其母相聚,孤也好討教一二。既然皇叔想念,這就送迴。隻是徐母遠在許都,要接來恐怕得費些時日。”
孫乾聽曹操這麽說,知道他已應允,心中大喜,但仍然謹慎地拋出幾句話,說:“多謝丞相!劉皇叔對夏侯將軍也甚是仰慕,我迴去告知劉皇叔,請他再向夏侯將軍討教幾日,等待丞相佳音。”
曹操聽了這貌似要挾的話,又要動怒,忽見身邊賈詡不停地使眼色,於是強壓下怒氣,但語氣中已帶有不爽地說:“那就有勞劉皇叔了。”
-
曹操這次可謂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孫乾迴去複命後沒幾日,就拔營北還,隻留了曹仁和五萬兵馬守宛城。徐庶與曹操北還至許都,隻恐夜長夢多,當日便與徐母離開許都,馬不停踢地奔赴襄陽。這一去一迴,不知不覺就過了三個月。終於,徐庶又迴到了劉備帳下。與此同時,朝廷的使者來將荊州牧一職授予劉備,劉備對此位子垂涎已久,真正坐上後便開始大展拳腳,在我的建議下聯合當地各豪族,一同治理襄陽。
但是,劉備雖為荊州牧,實際隻擁有荊州七郡中的襄陽、江陵兩郡,其他五郡分別落在江夏太守劉琦、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零陵太守劉度、桂陽太守趙範的手裏。
(東漢末年荊州七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因本書中多次出現“襄陽”這個地名,因此作者有意將南陽郡、南郡用襄陽郡、江陵郡代替,特此說明。)
除了江夏的其他四郡,在劉表時期早已各自為政,可說是他留下的爛攤子,等劉備實力強盛之後或以計策,或以武力將其收迴便可;我擔心的是江夏的劉琦,自從劉表派他到江夏上任後就一直沒露過麵,隻是在其父劉表病故之時派人前來處理後事,還有劉備被正式授予荊州牧後派人送來過賀禮。我實在有些摸不透這個人,先前見他溫文爾雅,從不理政事,但到了江夏後的表現確實不合常理。隻是劉備剛接手荊州,襄陽作為荊州的治所(即首府),內政方麵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因此隻要其他州郡的太守不公開反對劉備當州牧,我們也就先不管這麽多了。
我的傷勢早已痊愈,我還向黃月英討教了行氣之法。學會行氣之法後,我的潛質終於得到了開發,不會再做出像之前那樣使蠻力以致於傷害自己身體的事。時常與黃月英的對練,使我武藝日漸變強,雖然比起黑虎團裏的魏延還差上那麽一截,但已與黃月英相差無幾。另外在安撫當地豪族方麵,我也經常充當外交官跟他們交涉。我的原則是,隻要這些豪族能在經濟上繼續支持現任政府,他們以往的利益可以完全保留。由於我是黃承彥的女婿,因此各個豪族的宿老都會給上幾分麵子,再加上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因為更換州牧而遭到虧損,因此都非常配合。這樣一來,大家都說劉備是個好官,而我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兼外交第一長官,聲名威信當然也是大漲。
這天,我正在劉府偏廳處理公文,突然有侍衛進來報說劉備請我過去。
劉備這時正背著手在大堂裏來迴度步,似乎遇到了什麽難題,一看見我,原本皺著的眉頭就舒展開了,笑著說:“軍師來了。”
我問:“主公召我來有何事?”
劉備從褐色的茶幾上拿過一個信封,遞給我,說:“大公子來信了。”
我接過信封,封沿處火漆已經被刮開,封麵上寫著“大漢皇叔左將軍領荊州牧玄德劉公親啟”。這麽正式的稱唿,開始我還以為是公文,打開拿出信一瞧,原來是封邀請函。邀請函裏邊說近來江夏不斷有水賊擾境,疑是東吳刺探軍情的水軍偵察部隊,因此邀請劉備到江夏去視察並且商量對策。劉琦還另附了一封類似於家書的信,說自己身為江夏太守,實在走不開,太久沒見劉叔父所以很想念,因此略備了薄酒請劉叔父一定要抽空過去一聚。
劉備待我看完了邀請函,便問:“軍師以為如何?”
我看了看劉備的眼神,心裏猜到了一二,但作為部下不好立即說穿他的心事。於是反問他:“主公又以為如何?”
劉備說:“於公於私,我都應該過去一趟。”
我搖搖頭,說:“主公不可。大公子自從到江夏上任太守後似乎就與外界隔絕,連父親病亡,兄弟繼任家主之位這樣的大事他也不聞不問,如今突然來信請主公過去,恐怕有詐。視察一事,可派請官員前去;赴宴一事,主公亦可推說公務繁忙,抽不開身。他不過是太守,就可以說離不開江夏,主公身為州牧,難道就能隨意離開治所?”
劉備對於自己取代劉表子嗣領了荊州牧一事有些過意不去,畢竟這個時代的官職是世襲製的,州牧這樣的位子,若不是上任州牧親口應允,極少會傳給外人。當年陶謙膝下有二子,卻執意將徐州牧傳給劉備,劉備非常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這倒不是劉備不想要這位子,而是愧疚於陶謙的後人。如今第二次發生這樣的事,劉備過意不去也是正常的。
聽了我的勸諫,劉備仍然堅定地說:“我意已決,還請軍師為我安排一切。大公子為人仁厚,料想他不會借機害我。”
此時我和劉備雖為君臣,但平時卻是無話不談,於是我一著急,便說:“主公,想當日我們為求自保,賺了他家的襄陽城,難保他今日不會因為嫉妒主公州牧之位而心生歹意。”
劉備笑了笑,拍著我的肩膀說:“孔明,我看你是多慮了。我與大公子相交兩年有餘,他的性格跟他父親差不多,料想他不會對我使詐,況且我身為荊州牧,一次也沒到過江夏,這也說不過去啊。”
往往劉備直接稱唿我名字那一刻,是他最有可能說真心話的時候,看來他是鐵了心要去赴宴了。一提起劉表,我又想起將近一年前我和劉備去拜訪劉表時,劉表在劉府後花園涼亭裏對我說的那些話。
不管我和劉備感情怎麽好,這些話我是不可能跟他說的,因此這也就成了我心裏的一個疙瘩。但劉備成了荊州牧後,優秀的個人能力就體現了出來,而且製訂的政策也是以安民為主,我時常微服私訪,聽到的大多是讚頌劉備的話,甚至有人說,左將軍對他們要比從前的劉荊州(劉表)要好。在這個亂世中,能真心對民眾好的官又能有幾個,因此他是不是真的皇叔,我也一點都不在乎了。
看著劉備一副執意要去江夏的樣子,我隻好說:“那麽主公請下令調元直至江陵,將雲長換迴;爾後留子龍守襄陽,讓雲長、翼德與我一同陪主公到江夏赴宴。”
劉備一聽樂了,他笑著說:“如此甚好!自從新野博望一戰後,我們三兄弟就很少有機會在一起了,如今又有孔明相伴,任何難題都可迎刃而解。”
第二天,孫乾要到曹操那商量用夏侯惇換徐庶的事。我派了五名黑虎衛作為他的隨從一同前去,這五名虎衛中,就有剛剛發掘出來的魏延。臨行前我寫了一封信,叫魏延到了曹操營寨後偷偷拿給徐庶。老羅寫的三國裏說徐庶後來不肯離開曹操迴到劉備處,是因為害怕自己出爾反爾遭天下人恥笑,或許是作者杜撰,試想天下哪有悶著滿肚子墨水又不肯倒出來這樣聰明的傻子。但這裏是古代,徐庶身為古代人是不是這想法,我就很難推斷了。為了保險起見,我寫了封信去開導他,好讓他主觀上同意迴來。
孫乾與劉曄一同來到營寨,麵見曹操。魏延這幾個隨從是不能跟著上堂的,正好給了他機會去找徐庶。
魏延借口與一個守衛搭話,這近乎套著套著就把徐庶的住處給套出來了。然後他又借口說要上茅房,趁著守衛們不注意,一閃躲到一個營蓬後就沒了影。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徐庶住的地方。
徐庶到了曹操帳下後也是鬱鬱寡歡。先前他主動投入劉備帳下,就是因為自己仰慕劉備,才那麽心甘情願地幫他;以至於後來他不得已要離開,臨走前還向劉備推薦了我。離開劉備後,徐庶在心裏罵了曹操無數次,但母親一直被曹操軟禁在許都,他除了感到無可奈何外,也立誓終生不給曹操獻計,白領曹操的俸祿。
這幾天曹操被連敗兩場,兵力損失了一半,正商議著要退兵,徐庶感到很開心,他這時正在自己的營帳內看書,突然見一個彪壯的身影閃了進來。徐庶嚇了一跳,急忙問:“誰?”
閃進徐庶營帳的人,正是魏延。
魏延單膝跪下,抱拳對徐庶說:“在下是劉皇叔帳下諸葛軍師的親信,特來送書給先生。”
徐庶懷疑他是曹操派來試探自己的,假意說:“曹劉兩家開戰,孔明如何會送書給我?你若不速速退下,我可要叫侍衛進來了!”
魏延從懷裏拿出我的信,雙手捧過,說:“我有軍師書信一封,先生請過目。”
徐庶仍然很遲疑,他想了一下,才緩緩接過那封信,拆開一看,果然是我的字跡。草草看完後,急忙將魏延扶起,說:“壯士此來,可有人跟蹤?”
魏延笑著說:“軍師囑咐的大事,在下不敢怠慢。一路小心,不曾有人跟蹤。”
徐庶歎了口氣,說:“想當日曹操囚禁我母,要我投入帳下,並非是要用我的才能,而是不想我為劉皇叔出謀獻策。今日皇叔為了區區徐元直,竟要用曹操大將夏侯惇來換,真不知該說什麽好!”
魏延顧不上徐庶在感慨什麽,隻記得臨行前我交代他的事,問到:“倘若曹操答應劉皇叔所提條件,先生是否願意就此迴到劉皇叔處?”
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徐庶立即堅定地說:“劉皇叔待我恩重如山,曹操挾持我母,我才不得已投入他帳下;如今有機會再為劉皇叔效力,徐元直如何不肯!”
說著,就將我給他的信放在火上燒了,等待曹操放人的決定。
徐庶這邊搞定了,孫乾那邊可沒這麽順利。
曹操聽到孫乾說劉備不僅接受了荊州牧,還得寸進尺的想要迴徐庶,立即氣不打一處來,猛的一拍桌子,起身繞迴後帳去了。孫乾就這樣被晾在了前帳,既然曹操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他惟有在那幹等著。
曹操前腳剛進後帳,賈詡後腳就跟了進來。
看到曹操怒發衝冠的樣子,賈詡上前說:“主公,小不忍則亂大謀。”
曹操狠狠地說:“劉備這貪得無厭的小人,一個州牧都給他了,他竟然還要問我要徐庶!若不出此惡氣,孤枉為大漢丞相!”
賈詡說:“主公息怒。徐庶並非無謀,但他惱主公囚禁其母,自從來到主公帳下後就沒獻過一計,殺之恐人恥笑,留著亦無用。如今夏侯將軍還在劉備手中,舍一不肯獻計的徐庶,而換迴主公得力大將,何其不可?”
聽賈詡這麽一說,曹操理性上覺得這買賣還做得過去,但感情上卻接受不了,他說:“文和之言有理。隻是這口惡氣,叫孤如何能咽得下去!”
賈詡又說:“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主公做大事之人,何必隻爭朝夕之氣?如今成全了劉備,便可使那‘驅虎吞狼’之計。隻等時機成熟,主公再帶領諸將揮師南下,劉備手到擒來,豈不快哉?”
曹操的心結,已經讓善於謀略的賈詡給解開。他一改滿麵怒容,哈哈大笑說:“文和真乃孤之張子房(張良)也!”
曹操轉身又到了前帳,奸詐的他立即換了副嘴臉,嗬嗬地笑著對孫乾說:“公佑遠來答禮,孤適才身體不適,到後帳休息了片刻,讓公佑久等,真是過意不去啊!”
孫乾在前帳等得嗬欠連連,曹操一出來,他立刻集中精神,心裏想著應對之辭,卻沒想到原本怒氣滿身的曹操竟能這麽快地換了表情,雖然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但似乎已經沒有剛才那麽難說話了。
孫乾小心翼翼地說:“在下傳達劉皇叔之意,言語不當之處,還請丞相見諒。”
曹操說:“孤亦知徐元直乃皇叔舊交,日前徐母到舍下做客,孤仰慕徐元直之才,相邀至帳下,使之與其母相聚,孤也好討教一二。既然皇叔想念,這就送迴。隻是徐母遠在許都,要接來恐怕得費些時日。”
孫乾聽曹操這麽說,知道他已應允,心中大喜,但仍然謹慎地拋出幾句話,說:“多謝丞相!劉皇叔對夏侯將軍也甚是仰慕,我迴去告知劉皇叔,請他再向夏侯將軍討教幾日,等待丞相佳音。”
曹操聽了這貌似要挾的話,又要動怒,忽見身邊賈詡不停地使眼色,於是強壓下怒氣,但語氣中已帶有不爽地說:“那就有勞劉皇叔了。”
-
曹操這次可謂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孫乾迴去複命後沒幾日,就拔營北還,隻留了曹仁和五萬兵馬守宛城。徐庶與曹操北還至許都,隻恐夜長夢多,當日便與徐母離開許都,馬不停踢地奔赴襄陽。這一去一迴,不知不覺就過了三個月。終於,徐庶又迴到了劉備帳下。與此同時,朝廷的使者來將荊州牧一職授予劉備,劉備對此位子垂涎已久,真正坐上後便開始大展拳腳,在我的建議下聯合當地各豪族,一同治理襄陽。
但是,劉備雖為荊州牧,實際隻擁有荊州七郡中的襄陽、江陵兩郡,其他五郡分別落在江夏太守劉琦、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零陵太守劉度、桂陽太守趙範的手裏。
(東漢末年荊州七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因本書中多次出現“襄陽”這個地名,因此作者有意將南陽郡、南郡用襄陽郡、江陵郡代替,特此說明。)
除了江夏的其他四郡,在劉表時期早已各自為政,可說是他留下的爛攤子,等劉備實力強盛之後或以計策,或以武力將其收迴便可;我擔心的是江夏的劉琦,自從劉表派他到江夏上任後就一直沒露過麵,隻是在其父劉表病故之時派人前來處理後事,還有劉備被正式授予荊州牧後派人送來過賀禮。我實在有些摸不透這個人,先前見他溫文爾雅,從不理政事,但到了江夏後的表現確實不合常理。隻是劉備剛接手荊州,襄陽作為荊州的治所(即首府),內政方麵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因此隻要其他州郡的太守不公開反對劉備當州牧,我們也就先不管這麽多了。
我的傷勢早已痊愈,我還向黃月英討教了行氣之法。學會行氣之法後,我的潛質終於得到了開發,不會再做出像之前那樣使蠻力以致於傷害自己身體的事。時常與黃月英的對練,使我武藝日漸變強,雖然比起黑虎團裏的魏延還差上那麽一截,但已與黃月英相差無幾。另外在安撫當地豪族方麵,我也經常充當外交官跟他們交涉。我的原則是,隻要這些豪族能在經濟上繼續支持現任政府,他們以往的利益可以完全保留。由於我是黃承彥的女婿,因此各個豪族的宿老都會給上幾分麵子,再加上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因為更換州牧而遭到虧損,因此都非常配合。這樣一來,大家都說劉備是個好官,而我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兼外交第一長官,聲名威信當然也是大漲。
這天,我正在劉府偏廳處理公文,突然有侍衛進來報說劉備請我過去。
劉備這時正背著手在大堂裏來迴度步,似乎遇到了什麽難題,一看見我,原本皺著的眉頭就舒展開了,笑著說:“軍師來了。”
我問:“主公召我來有何事?”
劉備從褐色的茶幾上拿過一個信封,遞給我,說:“大公子來信了。”
我接過信封,封沿處火漆已經被刮開,封麵上寫著“大漢皇叔左將軍領荊州牧玄德劉公親啟”。這麽正式的稱唿,開始我還以為是公文,打開拿出信一瞧,原來是封邀請函。邀請函裏邊說近來江夏不斷有水賊擾境,疑是東吳刺探軍情的水軍偵察部隊,因此邀請劉備到江夏去視察並且商量對策。劉琦還另附了一封類似於家書的信,說自己身為江夏太守,實在走不開,太久沒見劉叔父所以很想念,因此略備了薄酒請劉叔父一定要抽空過去一聚。
劉備待我看完了邀請函,便問:“軍師以為如何?”
我看了看劉備的眼神,心裏猜到了一二,但作為部下不好立即說穿他的心事。於是反問他:“主公又以為如何?”
劉備說:“於公於私,我都應該過去一趟。”
我搖搖頭,說:“主公不可。大公子自從到江夏上任太守後似乎就與外界隔絕,連父親病亡,兄弟繼任家主之位這樣的大事他也不聞不問,如今突然來信請主公過去,恐怕有詐。視察一事,可派請官員前去;赴宴一事,主公亦可推說公務繁忙,抽不開身。他不過是太守,就可以說離不開江夏,主公身為州牧,難道就能隨意離開治所?”
劉備對於自己取代劉表子嗣領了荊州牧一事有些過意不去,畢竟這個時代的官職是世襲製的,州牧這樣的位子,若不是上任州牧親口應允,極少會傳給外人。當年陶謙膝下有二子,卻執意將徐州牧傳給劉備,劉備非常勉為其難地接受了。這倒不是劉備不想要這位子,而是愧疚於陶謙的後人。如今第二次發生這樣的事,劉備過意不去也是正常的。
聽了我的勸諫,劉備仍然堅定地說:“我意已決,還請軍師為我安排一切。大公子為人仁厚,料想他不會借機害我。”
此時我和劉備雖為君臣,但平時卻是無話不談,於是我一著急,便說:“主公,想當日我們為求自保,賺了他家的襄陽城,難保他今日不會因為嫉妒主公州牧之位而心生歹意。”
劉備笑了笑,拍著我的肩膀說:“孔明,我看你是多慮了。我與大公子相交兩年有餘,他的性格跟他父親差不多,料想他不會對我使詐,況且我身為荊州牧,一次也沒到過江夏,這也說不過去啊。”
往往劉備直接稱唿我名字那一刻,是他最有可能說真心話的時候,看來他是鐵了心要去赴宴了。一提起劉表,我又想起將近一年前我和劉備去拜訪劉表時,劉表在劉府後花園涼亭裏對我說的那些話。
不管我和劉備感情怎麽好,這些話我是不可能跟他說的,因此這也就成了我心裏的一個疙瘩。但劉備成了荊州牧後,優秀的個人能力就體現了出來,而且製訂的政策也是以安民為主,我時常微服私訪,聽到的大多是讚頌劉備的話,甚至有人說,左將軍對他們要比從前的劉荊州(劉表)要好。在這個亂世中,能真心對民眾好的官又能有幾個,因此他是不是真的皇叔,我也一點都不在乎了。
看著劉備一副執意要去江夏的樣子,我隻好說:“那麽主公請下令調元直至江陵,將雲長換迴;爾後留子龍守襄陽,讓雲長、翼德與我一同陪主公到江夏赴宴。”
劉備一聽樂了,他笑著說:“如此甚好!自從新野博望一戰後,我們三兄弟就很少有機會在一起了,如今又有孔明相伴,任何難題都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