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岸邊的青蔥綠意蜿蜒過灰瓦白牆的流水人家,延伸到高軒敞屋鱗次櫛比的天街禦溝,越過黃瓦紅牆巍峨壯觀的宣德門,在重重宮牆內氤氳開來。
垂拱殿內,一場唇槍舌戰硝煙彌漫,將殿外初顯的春意生生肅殺。中書省、樞密院與三司的長官你來我往,神情激烈,似乎在爭吵著什麽。三相濟濟一堂,這倒是極少見的事。
“以臣所知,安石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公亮已經七十歲了,須發皆白,卻聲音高亢,不似古稀之人。
“曾大人之言,臣不敢苟同。臣曾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所為迂闊,不可大用。”參政知事吳奎六十多歲,一副平和中正的模樣,不溫不火地說道。
曾公亮瞪了吳奎一眼,頂了一句:“安石真有輔相之才,吳奎所言熒惑聖聽。”
吳奎一步不讓,緊跟著說道:“韓琦剛剛離朝,公亮便大力舉薦王安石,不知是何居心。”
曾公亮臉色紅漲,白胡子一根根翹起來,不斷抖動著,卻是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的確別有居心。
皇帝趙頊身著繡著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龍袍,端坐於金裝朱漆河間雲水戲龍屏風的龍床上,靜靜聽著望著眾人。目光在曾公亮的白須上略一停留,又從吳奎的久經宦海滄桑的臉上緩緩掠過,眸中精光一斂。
他雖然年輕,也已經當了一年的皇帝,自然明白執政大臣這些明爭暗鬥的伎倆。
曾公亮與韓琦本來都是宰相,但韓琦太強勢專橫,什麽事都一言決斷,不容置喙,曾公亮不過簽字畫押而已。因為這樣,自己還特地送給了他“伴食宰相”的外號。他雖然無作為之心,但被同為宰相的韓琦壓在底下,心底還是有怨恨的吧!現在,韓琦終於被參離朝了,他又怎能不抓住機會斷了他的後路?可惜,他並不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再召韓琦迴朝了。
趙頊明白曾公亮的私心,卻並不討厭他這麽做。因為曾公亮的舉薦恰恰合了他的心意。他仍舊記得少年時在穎王府初次讀到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萬言書》時的激動與欣喜,即使時至今日,這種欣喜仍未消磨。隻是王安石,為什麽不肯奉召呢?
吳奎是個官場老手,窺見趙頊微皺的眉頭與遊移的眸光,知道年輕的皇帝厭惡這種揭私的爭吵,忙閉口不言。
參知政事唐介發言了:“安石當年任糾察刑獄,爭刑名不當,有旨不降罪,仍不肯入謝。其侮慢輕上,由來已久。這次不肯奉召,乃是故態萌發。”
年輕的皇帝眉頭一跳:“還有這等事?”
三司使韓絳忙站了出來,搶著說道:“那是仁宗嘉佑七年十月間事,王安石糾察在京刑獄時遇到的一件命案。”
韓絳是王安石的好友,他怕唐介出言侮辱王安石,故搶了他的話頭。說了一句,略停一停,看了唐介一眼,才繼續說下去。
垂拱殿內,一場唇槍舌戰硝煙彌漫,將殿外初顯的春意生生肅殺。中書省、樞密院與三司的長官你來我往,神情激烈,似乎在爭吵著什麽。三相濟濟一堂,這倒是極少見的事。
“以臣所知,安石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公亮已經七十歲了,須發皆白,卻聲音高亢,不似古稀之人。
“曾大人之言,臣不敢苟同。臣曾與安石同領群牧,見其所為迂闊,不可大用。”參政知事吳奎六十多歲,一副平和中正的模樣,不溫不火地說道。
曾公亮瞪了吳奎一眼,頂了一句:“安石真有輔相之才,吳奎所言熒惑聖聽。”
吳奎一步不讓,緊跟著說道:“韓琦剛剛離朝,公亮便大力舉薦王安石,不知是何居心。”
曾公亮臉色紅漲,白胡子一根根翹起來,不斷抖動著,卻是說不出話來——因為他的確別有居心。
皇帝趙頊身著繡著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龍袍,端坐於金裝朱漆河間雲水戲龍屏風的龍床上,靜靜聽著望著眾人。目光在曾公亮的白須上略一停留,又從吳奎的久經宦海滄桑的臉上緩緩掠過,眸中精光一斂。
他雖然年輕,也已經當了一年的皇帝,自然明白執政大臣這些明爭暗鬥的伎倆。
曾公亮與韓琦本來都是宰相,但韓琦太強勢專橫,什麽事都一言決斷,不容置喙,曾公亮不過簽字畫押而已。因為這樣,自己還特地送給了他“伴食宰相”的外號。他雖然無作為之心,但被同為宰相的韓琦壓在底下,心底還是有怨恨的吧!現在,韓琦終於被參離朝了,他又怎能不抓住機會斷了他的後路?可惜,他並不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再召韓琦迴朝了。
趙頊明白曾公亮的私心,卻並不討厭他這麽做。因為曾公亮的舉薦恰恰合了他的心意。他仍舊記得少年時在穎王府初次讀到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萬言書》時的激動與欣喜,即使時至今日,這種欣喜仍未消磨。隻是王安石,為什麽不肯奉召呢?
吳奎是個官場老手,窺見趙頊微皺的眉頭與遊移的眸光,知道年輕的皇帝厭惡這種揭私的爭吵,忙閉口不言。
參知政事唐介發言了:“安石當年任糾察刑獄,爭刑名不當,有旨不降罪,仍不肯入謝。其侮慢輕上,由來已久。這次不肯奉召,乃是故態萌發。”
年輕的皇帝眉頭一跳:“還有這等事?”
三司使韓絳忙站了出來,搶著說道:“那是仁宗嘉佑七年十月間事,王安石糾察在京刑獄時遇到的一件命案。”
韓絳是王安石的好友,他怕唐介出言侮辱王安石,故搶了他的話頭。說了一句,略停一停,看了唐介一眼,才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