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中旬,蔡仍親率十萬大軍東進,以嶽飛和韓世忠分別為左右先鋒,目標雲東的儒州和媯州。


    媯州(後世河北懷淶縣),以媯水為名,得媯州。


    媯州的地理位置過於艱險,是鎮守東、南、西、北要道的重中之重。


    媯州以北,另有一巨石稱獨石,獨石之處有一山口,這就是著名的獨石口。


    獨石口處,是燕雲十六州,最靠北的軍事要地,其重要性還在於,它是外族入侵的第二條重要通道——它的北麵,基本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無任何可守的天然屏障,穿過草原可直達漠北。


    正可謂,北上獨石搗黃龍,南下新洲互為唿應,東與儒州隔山遙望,西去雲、代相輔相成,一關獨大北鎮塞上,一水獨寒威震邊關。


    素有媯、儒、新州靈活多變,也能獨來獨往威震一邊。


    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儒州(後世北京延慶)。


    儒州的重要性,已超出了州的重要性,自古以來,僭越於兵家之上的兇險之地。


    丟掉儒州,就等於丟掉了燕雲之首。


    失去儒州,就等於失去戰前優勢、失去了全局主動。


    得到儒州,就等於得到了搏殺的先機。


    儒州關係到整個“燕雲十六州”戰略要隘,左右平衡,前後支撐。


    正可謂,博弈下可先機吞並,衛戍時亦後發先至,實是紐帶上的心跳,虛無戰略上的飄渺。


    又雲,北國之春壩上,南國之俊嶺下,中山之瞿霧裏,獨石之後雨中,晨幕朝陽疊翠,夕印殘陽如血,勃發之地龍行,磐石之狙牢固。


    另外,媯、儒二州還是燕京門戶居庸關的屏障(媯州和蔚州還是紫荊關的屏障。)


    總而言之,媯、儒二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初耶律淳得知蔡仍正在雲西攻城略地,立即派忠於大遼的兩員老將吳庸和馬人望分別駐守兩州,並允許他們自行招募人馬抵抗蔡仍的入侵。


    吳庸和馬人望分別到了二州之後各招募兩三萬忠於大遼的忠臣義士,堅壁清野,焦土抗擊,硬生生的擋住了嶽飛和韓世忠的進攻,讓準備東進的蔡仍在這裏寸步不前,也給日落西山的大遼帝國挽迴了點尊嚴。


    ……


    北遼既有吳庸和馬人望這樣對大遼死忠的人,也有心思靈活為自己打算的人,比如北遼的宰相李處溫。


    當初,趙良嗣還在遼國的時候,跟李處溫的關係就不錯,兩人甚至曾約定共同降宋。


    後來,宋軍北上,北遼形勢糟糕至極之時,李處溫就動了降宋的念頭,甚至還幫著大宋勸耶律淳向大宋稱蕃。


    可以說,李處溫一開始時還是很成功的——在他的暗示下,耶律淳動了向大宋稱蕃的念頭,甚至連使者都派出去了。


    可李處溫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大宋在這個關鍵時刻被蕭幹和耶律大石打得大敗而歸。


    因為蕭幹和耶律大石將宋軍打敗,遼軍上下皆認為宋軍不堪一擊,所以都要求跟宋軍決戰到底。


    另外,漢臣之中,像左企弓等人,也明確表態,寧肯降蔡仍、降金,也決不降宋——他們對大宋一肚子氣憤,認為大宋破壞百年盟約,出爾反爾,很不誠信,耍小心眼,關鍵是武力不行,根本靠不住,不足以拯救大遼。


    不過——


    李處溫並沒有因此就放棄降宋,他主動跟童貫聯係,說要將燕京獻給大宋。


    這使得本來想撤走的童貫和蔡攸,最終選擇留在雄州再看看,然後再做計較。


    李處溫的確是在盡心降宋(降金也行,總之,他認為北遼是不可能獨存了),可他卻苦於他自己手中沒有任何武裝,哪怕他差一點當上了兵馬都元帥。


    這裏順便說一句,耶律淳讓主張降宋的李處溫當兵馬都元帥,有很大可能也是希望李處溫帶著北遼降宋向大宋稱藩。


    遼軍現在被分成了好幾塊。


    除了在儒、媯二州駐紮和防守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等要地的遼軍,其餘遼軍大約分成了四部分。


    一部分掌握在蕭幹手裏,主要駐紮在範村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耶律大石手裏,主要駐紮在新城與白溝河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郭藥師手裏,主要駐紮在涿州一帶。


    還有一部分就是保衛燕京的軍隊,本來掌握在耶律淳手裏,但因為耶律淳病重,實際上掌握在蕭普賢女手裏。


    沒有一點軍隊掌握在李處溫手中。


    而沒有武裝就沒有左右形勢的力量,底氣也就不足。


    李處溫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屬於他自己的武裝,以備不時之需。


    可建立一支武裝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在——


    李處溫手中有一筆錢,那是耶律淳交給他讓他招兵買馬用來抵禦女真人的。


    李處溫準備用這筆錢招募勇士,建立他自己的武裝。


    不久,李處溫便讓他的兒子李奭給童貫寫信,介紹一下燕京這邊的情況,並信誓旦旦的說,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聯合燕京的反遼義士將燕京獻給大宋。


    對李處溫以及燕京的反遼義士,童貫和蔡攸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都認為,用不了多久,燕京一定會發生內變。


    童貫和蔡攸可不是瞎猜,他們的幕僚們早已給他們分析過,耶律淳現在麵臨著很大的壓力,既有來自蔡仍的壓力,也有來自女真人的壓力,現在又加上一重來自他們大宋的壓力,耶律淳一定支撐不了多久。


    而且,馬擴也曾跟童貫和蔡攸說過,耶律淳現在重病纏身臥床不起,估計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所以,童貫和蔡攸最終沒有離開雄州,而是在雄州坐等燕京內部事變的發生。


    果然!


    沒過多久,李奭就給童貫傳來消息說,耶律淳駕崩了,北遼改由蕭普賢女當家,還說,要不是蕭幹提前帶兵入城,他們已經將燕京獻給大宋了。


    童貫和蔡攸得此消息,既大喜,又有些惋惜,他們趕緊在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同時密切關注事情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等李處溫和燕京城中的義士獻出燕京城來。


    可童貫和蔡攸等來等去,卻等來了一個噩耗——李處溫被賜死,李奭被淩遲處斬。


    原來——


    當初跟李處溫和李奭父子一塊擁立耶律淳的李處能,感覺李處溫這種私下通敵的做法太危險了,便躲到寺中剃度為僧,堅決不參與李處溫父子獻城一事。


    李處溫對此怏怏不樂,同時也意識到不能再拖拖拉拉的了,得盡快行動。


    因此,李處溫督促兒子李奭說:“你要抓緊組建軍隊,加快步伐,越早咱們就越主動,越晚咱們就越被動。”


    李奭點頭答應,隨後就召集他的主要幫手耶律策、高勰和馬諤商議。


    耶律策是一名宮城護衛,高勰是一個衙兵都頭,馬諤是一名秘書少監,他們對李處溫父子準備將燕京城獻給大宋一事非常熱衷。


    商量來商量去,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馬諤決定劫持蕭普賢女,然後逼蕭普賢女獻城。


    當然,想劫持蕭普賢女的前題是,他們得有一支自己的武裝。


    於是,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馬諤等人分頭聯絡,秘密以重金招募勇士,準備拉起一支三千人的武裝。


    一切都在悄悄而緊張地進行中。


    這天,也就是耶律淳死後的第七天,涿州留守、常勝軍都管押郭藥師,從涿州來燕京吊唁耶律淳。


    郭藥師是渤海鐵州人。


    六年前,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叛亂,殺死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立為大渤海國皇帝,控製了遼東五十餘州。


    耶律延禧派遣當時的宰相張琳前去討伐。


    結果,張琳在沈州被女真人擊敗。


    後來,耶律延禧又授予當時的燕王耶律淳都元帥之職,令他前去征討高永昌。


    耶律淳在遼東招募饑民,組建了一支軍隊,號稱“怨軍”,意思是抱怨於女真人的軍隊。


    這支隊伍共有兩萬八千多人,分為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和岩州營八個營。


    怨軍成立後,接連發生叛亂,特別是去年正月,怨軍將領董小醜因為征討利州不利,擔心受罰,而發生叛亂,最後被鎮壓處死,其手下將領羅青漢等隨後又率軍叛亂攻打錦州。


    郭藥師看準時機及時出手,將羅青漢等叛亂分子殺死,立功脫穎而出。


    後來,蕭幹和耶律餘睹率軍前來平叛,並受命徹底解決怨軍的叛亂問題。


    耶律餘睹向蕭幹建議,將怨軍全都殺了。


    蕭幹不同意,認為怨軍中還是有些忠義之人的。


    隨後,蕭幹對怨軍進行了大規模整編,隻留下兩千人馬,編為四營,分別由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四人統領,其餘人馬則分散派遣到各路禁軍之中。


    耶律淳稱帝後,蕭幹推薦郭藥師來燕京擔任皇宮殿直,即皇帝的侍從官。


    耶律淳將怨軍改名為常勝軍,擢升郭藥師為衛上將軍、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從郭藥師迅速崛起的情況來看,說蕭幹是郭藥師的恩人並不為過,兩人的關係也不一般。


    蕭幹聽說郭藥師進宮來吊唁耶律淳,便想趁機進一步拉攏郭藥師。


    現在的常勝軍,已被很善於擴張的郭藥師,擴編到了八千多人馬。


    對於兵馬嚴重不足的北遼而言,常勝軍現在已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郭藥師的政治嗅覺很靈敏,他一進宮城,便感覺到了宮中的氣氛很緊張,形勢也很詭秘。


    所以,吊唁活動一結束,郭藥師便立即出宮,然後他連他在燕京的住宅都沒迴,就直接出城,之後迴到涿州。


    蕭幹進宮沒找到郭藥師,便去郭藥師在燕京的家裏去找。


    可郭藥師的家裏隻有幾個隨從,哪有郭藥師?


    蕭幹一來氣,更將郭藥師的隨從叫來一一盤問。


    也是巧了。


    蕭幹相貌猙獰,又威名赫赫,加上沒找到郭藥師心情又不好,所以,在盤問的時候,語氣嚇人了一些,還有些要打要殺之勢。


    郭藥師的一個隨從,名叫傅遵說,害怕蕭幹打他,就檢舉說,“小……小人知道,太尉李處溫曾和大宋宣撫使童貫來迴傳遞密信,李處溫企圖……企圖挾持太後納城投宋。給他們傳遞密信的人是……是趙履仁和劉耀,趙履仁已被大宋授予朝散大夫,劉耀被授予均州團練使,他們現在都在雄州宣撫司等待上任。”


    蕭幹聽罷,大驚,連忙去將此事告訴蕭普賢女。


    蕭普賢女命蕭幹立刻暗中布置人馬,控製住李處溫父子及其同黨,別讓他們出城逃跑了。


    其實——


    這時李處溫父子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李奭甚至已經跟手下人約定好,耶律策負責在宮內挾持蕭普賢女,高勰負責關閉並控製燕京各城門,馬諤負責聯絡勸降眾大臣,李奭負責聯絡宋軍,而宋軍一到,他們立即開城。


    可就在這最後時刻,李處溫父子以及他們的黨羽被蕭幹捉了。


    蕭幹從李處溫家中,共搜出三千付兵甲鞍具等軍隊裝備,錢財七萬餘貫,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以及精美的瓷器玉器。


    人贓俱獲,沒甚麽可說的,蕭普賢女當即就下令:“李處溫曾於國有功,留個全屍,李奭淩遲處斬。”


    得知李處溫父子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童貫和蔡攸惋惜不已,然後趕緊將這個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和王黼。


    趙佶和王黼對李處溫父子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也感到很惋惜。


    (後來,北宋收複燕京後,趙佶下詔追封李處溫為廣陽郡王,李奭為保寧軍節度使,並令燕山府將李處溫本宅改為一座宗廟,以紀念這對父子為大宋收複燕京而做出的犧牲。)


    雖然李處溫父子獻燕京一事沒成,可趙佶君臣通過李處溫父子得知,耶律淳死了,北遼由一介女流之輩掌權,而且燕地人心思宋,內部矛盾重重。


    這讓趙佶君臣又動了派大軍收複燕京的心思。


    其實——


    趙佶不收複燕京也不行——他要是不收複燕京,那蔡仍勢必要去奪取燕京,那樣一來,本來被困在雲地的蔡仍,可就從雲地逃出來了蛟龍入海,到那時,大宋可能就危險了。


    所以,大宋收複燕京勢在必行。


    趙佶很快就向童貫和蔡攸下達禦筆手詔,令他們不用班師迴京,朝廷計劃再出兵二十萬,九月在河北三關會師,這次必須拿下燕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梟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大宋梟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