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吳用搖著羽扇慢悠悠的從裏麵走出來,李綱和李光不約而同暗道:“壞了,又慢了一步!”
李綱和李光想繞過吳用,然後直接進去找蔡仍。
不想,吳用卻攔在二人身前,道:“二位大人是來找侯爺的吧?”
李綱冷冷的說道:“我們不是來找侯爺的,難道還是來找你的?”
作為一個勝利者,這點心胸吳用還是有的,他輕搖羽扇,笑道:“侯爺還未起呢,你們現在就是進去了,也見不到侯爺。”
李綱道:“胡說,侯爺每日都在平旦之時就起,怎會隅中還不起?”
吳用笑嗬嗬的說道:“凡是都有例外,侯爺也是人,自然也有需要休息的時候。”
吳用又道:“不如小可與二位大人聊一會,靜等侯爺起床,如何?”
李光冷冷的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綱也一樣的態度說道:“煩請讓開一條道路,我們有要事要見侯爺。”
吳用聳聳肩,道:“既然二位大人不信我,那就自己去試試看能不能見到侯爺好了。”
李綱和李光厭惡的看了吳用一眼,然後繞過吳用進到裏間。
很快,李綱和李光就看到了甄九娘等蔡仍的女親衛。
李綱和李光也知道甄九娘的身份特殊,所以客氣道:“見過甄統領。”
甄九娘知道蔡仍很器重李綱和李光,尤其是前者,因此,還了一禮,道:“見過二位李大人。”
李綱道:“煩請甄統領稟報一聲,就說我二人有很重要的事想見侯爺。”
甄九娘一聽,有些為難道:“可……侯爺還未起。”
雖說早就知道了,但親耳聽見這話從蔡仍的女親衛口中說出來,還是讓李綱和李光暗自捶胸頓足、愴地唿天!
深吸了一口氣之後,李光說道:“我們有十萬火急之事稟報侯爺,還煩請甄頭領幫我們通報一聲。”
害怕甄九娘不去通報,李綱也道:“我們之事關係到雲地的收複、侯爺的安危,一刻也耽誤不得。”
甄九娘聽言,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那我進去問問看。”
說罷,甄九娘就走了。
不長時間過後,李綱和李光就聽見房中有女人的驚唿聲和哭泣聲傳出來,而且這些女人有時還“嘰裏呱啦”的說著契丹語。
這迴,鐵證如山了,李綱和李光真是一點期望都沒有了,隻能麵對現實。
不久之後,甄九娘就退了出來,然後對李綱和李光說道:“侯爺讓二位大人去前廳等他一會,他馬上就到。”
李綱和李光聽言,立即就去前廳等蔡仍。
然而——
讓李綱和李光沒想到的是,吳用竟然也在這裏。
李綱和李光頓時就像吃了蒼蠅一般惡心!
稍微耿直一些的李綱,“哼”了一聲,然後就同李光一塊找了個地方坐下。
李綱和李光不想搭理吳用,吳用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出個主意什麽的,他還湊合,但要說治理一方,還得李綱、李光他們這些有才能的人。
關鍵是,吳用清楚,蔡仍也極為清楚這一點。
因此,蔡仍是不會不用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的,甚至,如果在他和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中做選擇,蔡仍一定會選擇用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
所以,清楚他們還得在一塊為官的吳用,主動說道:“二位大人還生我氣呢?”
李綱道:“不敢,吳軍師技高一籌,我們輸得心服口服。”
吳用哪會相信李綱和李光輸得心服口服?
甚至,吳用都想到了,今後在李綱和李光等人的嚴防死守下,他再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勝利了。
不過——
吳用已經不在乎了,他隻要能贏這一次就好,他隻要保證蔡仍不反複就可以了,其它的,他全都不在乎,因為有蔡仍在。
吳用甚至覺得他的曆史意義已經完成,今後已經無關緊要了。
這一刻,吳用都有些死而無憾的心境了。
帶著這樣的心境,吳用推心置腹的跟李綱和李光說:“我知道,你們覺得我卑鄙,但這是因為咱們站的角度不同。”
不等李綱和李光接話,吳用就自顧自的說道:“我父親是鄆城很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命我前往京師趕考,我的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為狀元,可有一貪官卻覺得,我的文章是沒說的,可我的眼裏並沒有他,一不去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禦?於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帝認為他“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
李綱和李光不想這其中還有此等原委,同時心道:“難怪他處心積慮要壞大宋江山,原來是為了報仇。”
吳用繼續說道:“我父對皇帝永不錄用我一事,並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我再次應考,我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隻能去曹州躲了三年,三年後,等我迴鄉,我父已經去世,聽說他致死都念念不忘我能高中迴家。”
說到這裏,吳用慘然一笑,道:“可他哪裏知道,我此生不可能高中了。”
李綱聽到這裏,說道:“即便是這樣,你也不能生出此等惡念,你若得了意,將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吳用看了李綱一眼,說道:“李大人以為我是為了一己私利才極力促成此事?”
李綱道:“難道不是?”
吳用笑笑,道:“李大人太小看我了,如果隻是我一人之仇恨,飽讀聖賢書的我,是絕不會動此心思的,最多我也隻會叫矛頭指向那個貪官罷了。”
不等李綱、李光相問,吳用就自己說道:“別告訴我,你們不知道宋江、方臘兩夥起義的真正原因?”
李綱和李光頓時就啞口無言!
他們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趙佶,他們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宋江、方臘兩夥起義的真正原因。
不僅知道,在李彥接替楊戩繼續以西城所的名義收括土地之時以及在趙佶舊態複萌繼續修建艮嶽和讓朱勔父子複職繼續為他搜找花石綱之時,他們都給趙佶上書阻止過。
結果,他們上的奏章,有如石沉大海一般,連個水花都沒有擊起。
吳用又道:“侯爺不久前得到消息,說朝廷又弄出來了一個經撫房,人人都要向它繳納免夫錢,為保證民眾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朝廷還派督查官員下去,對各路府州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與官員的政績和升遷掛鉤,搞得人不堪命,遂皆去為盜,河北、京東等路各地最近相繼爆發了多起抗捐風暴或農民暴動事件,少者百人,多則數千人,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就又會有宋江、方臘站出來。”
說到這裏,吳用看向李綱和李光,說道:“這樣的朝廷,讓我怎麽對它報以希望,如何能不為天下蒼生計深遠?”
經撫房的事,李綱和李光也聽說了,可他們實在是鞭長莫及,根本就無法給朝廷、給趙佶上奏章阻止。
而且,不論是李綱,還是李光,都清楚,朝廷之所以設置經撫房,是為了集錢收複燕雲,他們就是上奏章,恐怕也阻止不了。
這也是當初李綱、李光等人不看好收複燕雲的原因之一。
李光沉默了一會,說道:“事有輕重緩急,若是侯爺和童太師能以雷霆之勢收複燕雲,國內之事,當能安撫下去。”
吳用也沒有揪著這些不放,畢竟,現在經撫房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爆發。
吳用說道:“大人說得不錯,隻要皇帝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什麽時候都不晚,都不困難。”
然而,吳用隨即語氣一轉,又道:“可咱們那位皇帝是親賢臣遠小人的皇帝嗎?”
吳用看著李綱、李光說道:“二位大人,也包括侯爺帶來雲地的其他人,均是有才有識之人,然而,你們這些人,在朝中得到重用了嗎?”
李綱、李光無言以對。
幾年前,京師大水,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被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一幹就是六年。
同一年,李光指責士大夫阿諛奸佞成風,甚至援引荀卿‘有聽從,無諫諍’的話來堵塞言路;又認為怨嗟之氣,聚結為妖氣。王黼厭惡他,令吏部任他為桂州陽朔知縣,也是一幹六年。
要不是蔡仍將李綱和李光要來,他們還不知道得在基層幹多久,才能出頭。
這種情況下,李綱和李光怎麽也談不上受趙佶重用。
不僅李綱和李光如此,其他跟蔡仍來雲地的人也大多都是如此。
而事實已經證明了,他們這些人確實是很有才幹的。
別的不說,隻說應州的仇悆和朔州的郭永,就幹得極好,李綱親眼所見,應州和朔州被他們二人打理得井井有條,那兩個州現在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剛收複的州地。
當然,李綱,也包括李光,很清楚,仇悆和郭永之所以能幹得這麽好,首先要得益於蔡仍領導的好、指定的方針好,其次要得益於蔡仍對他們的信任肯放權給他們讓他們放開手腳幹。
如此一對比,趙佶頓時就被蔡仍給比沒了。
吳用恰到好處的吟道: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李綱和李光如遭重擊,迴想起以前不得誌時的點點滴滴。
沉默了好一會,李光才勉勉強強的反駁了一句:“侯爺也是陛下一手提拔任用的。”
吳用笑笑,沒再跟李綱和李光說什麽,他隻是在心中自顧自的說了一句:“侯爺能出頭,那是因為侯爺不像你們這麽死心眼,他如果也像你們一樣處處都跟那昏君對著幹、總說些難聽的、不懂討那昏君歡喜,哪能有今天?”
就在這時,有人唱道:“侯爺到!”
……
見吳用搖著羽扇慢悠悠的從裏麵走出來,李綱和李光不約而同暗道:“壞了,又慢了一步!”
李綱和李光想繞過吳用,然後直接進去找蔡仍。
不想,吳用卻攔在二人身前,道:“二位大人是來找侯爺的吧?”
李綱冷冷的說道:“我們不是來找侯爺的,難道還是來找你的?”
作為一個勝利者,這點心胸吳用還是有的,他輕搖羽扇,笑道:“侯爺還未起呢,你們現在就是進去了,也見不到侯爺。”
李綱道:“胡說,侯爺每日都在平旦之時就起,怎會隅中還不起?”
吳用笑嗬嗬的說道:“凡是都有例外,侯爺也是人,自然也有需要休息的時候。”
吳用又道:“不如小可與二位大人聊一會,靜等侯爺起床,如何?”
李光冷冷的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綱也一樣的態度說道:“煩請讓開一條道路,我們有要事要見侯爺。”
吳用聳聳肩,道:“既然二位大人不信我,那就自己去試試看能不能見到侯爺好了。”
李綱和李光厭惡的看了吳用一眼,然後繞過吳用進到裏間。
很快,李綱和李光就看到了甄九娘等蔡仍的女親衛。
李綱和李光也知道甄九娘的身份特殊,所以客氣道:“見過甄統領。”
甄九娘知道蔡仍很器重李綱和李光,尤其是前者,因此,還了一禮,道:“見過二位李大人。”
李綱道:“煩請甄統領稟報一聲,就說我二人有很重要的事想見侯爺。”
甄九娘一聽,有些為難道:“可……侯爺還未起。”
雖說早就知道了,但親耳聽見這話從蔡仍的女親衛口中說出來,還是讓李綱和李光暗自捶胸頓足、愴地唿天!
深吸了一口氣之後,李光說道:“我們有十萬火急之事稟報侯爺,還煩請甄頭領幫我們通報一聲。”
害怕甄九娘不去通報,李綱也道:“我們之事關係到雲地的收複、侯爺的安危,一刻也耽誤不得。”
甄九娘聽言,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那我進去問問看。”
說罷,甄九娘就走了。
不長時間過後,李綱和李光就聽見房中有女人的驚唿聲和哭泣聲傳出來,而且這些女人有時還“嘰裏呱啦”的說著契丹語。
這迴,鐵證如山了,李綱和李光真是一點期望都沒有了,隻能麵對現實。
不久之後,甄九娘就退了出來,然後對李綱和李光說道:“侯爺讓二位大人去前廳等他一會,他馬上就到。”
李綱和李光聽言,立即就去前廳等蔡仍。
然而——
讓李綱和李光沒想到的是,吳用竟然也在這裏。
李綱和李光頓時就像吃了蒼蠅一般惡心!
稍微耿直一些的李綱,“哼”了一聲,然後就同李光一塊找了個地方坐下。
李綱和李光不想搭理吳用,吳用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出個主意什麽的,他還湊合,但要說治理一方,還得李綱、李光他們這些有才能的人。
關鍵是,吳用清楚,蔡仍也極為清楚這一點。
因此,蔡仍是不會不用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的,甚至,如果在他和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中做選擇,蔡仍一定會選擇用李綱、李光他們這些人。
所以,清楚他們還得在一塊為官的吳用,主動說道:“二位大人還生我氣呢?”
李綱道:“不敢,吳軍師技高一籌,我們輸得心服口服。”
吳用哪會相信李綱和李光輸得心服口服?
甚至,吳用都想到了,今後在李綱和李光等人的嚴防死守下,他再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勝利了。
不過——
吳用已經不在乎了,他隻要能贏這一次就好,他隻要保證蔡仍不反複就可以了,其它的,他全都不在乎,因為有蔡仍在。
吳用甚至覺得他的曆史意義已經完成,今後已經無關緊要了。
這一刻,吳用都有些死而無憾的心境了。
帶著這樣的心境,吳用推心置腹的跟李綱和李光說:“我知道,你們覺得我卑鄙,但這是因為咱們站的角度不同。”
不等李綱和李光接話,吳用就自顧自的說道:“我父親是鄆城很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命我前往京師趕考,我的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為狀元,可有一貪官卻覺得,我的文章是沒說的,可我的眼裏並沒有他,一不去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禦?於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帝認為他“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
李綱和李光不想這其中還有此等原委,同時心道:“難怪他處心積慮要壞大宋江山,原來是為了報仇。”
吳用繼續說道:“我父對皇帝永不錄用我一事,並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我再次應考,我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隻能去曹州躲了三年,三年後,等我迴鄉,我父已經去世,聽說他致死都念念不忘我能高中迴家。”
說到這裏,吳用慘然一笑,道:“可他哪裏知道,我此生不可能高中了。”
李綱聽到這裏,說道:“即便是這樣,你也不能生出此等惡念,你若得了意,將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吳用看了李綱一眼,說道:“李大人以為我是為了一己私利才極力促成此事?”
李綱道:“難道不是?”
吳用笑笑,道:“李大人太小看我了,如果隻是我一人之仇恨,飽讀聖賢書的我,是絕不會動此心思的,最多我也隻會叫矛頭指向那個貪官罷了。”
不等李綱、李光相問,吳用就自己說道:“別告訴我,你們不知道宋江、方臘兩夥起義的真正原因?”
李綱和李光頓時就啞口無言!
他們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趙佶,他們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宋江、方臘兩夥起義的真正原因。
不僅知道,在李彥接替楊戩繼續以西城所的名義收括土地之時以及在趙佶舊態複萌繼續修建艮嶽和讓朱勔父子複職繼續為他搜找花石綱之時,他們都給趙佶上書阻止過。
結果,他們上的奏章,有如石沉大海一般,連個水花都沒有擊起。
吳用又道:“侯爺不久前得到消息,說朝廷又弄出來了一個經撫房,人人都要向它繳納免夫錢,為保證民眾限期完成免夫錢的征集,朝廷還派督查官員下去,對各路府州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嚴格考核,與官員的政績和升遷掛鉤,搞得人不堪命,遂皆去為盜,河北、京東等路各地最近相繼爆發了多起抗捐風暴或農民暴動事件,少者百人,多則數千人,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就又會有宋江、方臘站出來。”
說到這裏,吳用看向李綱和李光,說道:“這樣的朝廷,讓我怎麽對它報以希望,如何能不為天下蒼生計深遠?”
經撫房的事,李綱和李光也聽說了,可他們實在是鞭長莫及,根本就無法給朝廷、給趙佶上奏章阻止。
而且,不論是李綱,還是李光,都清楚,朝廷之所以設置經撫房,是為了集錢收複燕雲,他們就是上奏章,恐怕也阻止不了。
這也是當初李綱、李光等人不看好收複燕雲的原因之一。
李光沉默了一會,說道:“事有輕重緩急,若是侯爺和童太師能以雷霆之勢收複燕雲,國內之事,當能安撫下去。”
吳用也沒有揪著這些不放,畢竟,現在經撫房的影響還沒有完全爆發。
吳用說道:“大人說得不錯,隻要皇帝勵精圖治、親賢臣遠小人,什麽時候都不晚,都不困難。”
然而,吳用隨即語氣一轉,又道:“可咱們那位皇帝是親賢臣遠小人的皇帝嗎?”
吳用看著李綱、李光說道:“二位大人,也包括侯爺帶來雲地的其他人,均是有才有識之人,然而,你們這些人,在朝中得到重用了嗎?”
李綱、李光無言以對。
幾年前,京師大水,李綱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內憂外患問題,被趙佶認為議論不合時宜,謫監南劍州沙縣稅務,一幹就是六年。
同一年,李光指責士大夫阿諛奸佞成風,甚至援引荀卿‘有聽從,無諫諍’的話來堵塞言路;又認為怨嗟之氣,聚結為妖氣。王黼厭惡他,令吏部任他為桂州陽朔知縣,也是一幹六年。
要不是蔡仍將李綱和李光要來,他們還不知道得在基層幹多久,才能出頭。
這種情況下,李綱和李光怎麽也談不上受趙佶重用。
不僅李綱和李光如此,其他跟蔡仍來雲地的人也大多都是如此。
而事實已經證明了,他們這些人確實是很有才幹的。
別的不說,隻說應州的仇悆和朔州的郭永,就幹得極好,李綱親眼所見,應州和朔州被他們二人打理得井井有條,那兩個州現在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剛收複的州地。
當然,李綱,也包括李光,很清楚,仇悆和郭永之所以能幹得這麽好,首先要得益於蔡仍領導的好、指定的方針好,其次要得益於蔡仍對他們的信任肯放權給他們讓他們放開手腳幹。
如此一對比,趙佶頓時就被蔡仍給比沒了。
吳用恰到好處的吟道: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李綱和李光如遭重擊,迴想起以前不得誌時的點點滴滴。
沉默了好一會,李光才勉勉強強的反駁了一句:“侯爺也是陛下一手提拔任用的。”
吳用笑笑,沒再跟李綱和李光說什麽,他隻是在心中自顧自的說了一句:“侯爺能出頭,那是因為侯爺不像你們這麽死心眼,他如果也像你們一樣處處都跟那昏君對著幹、總說些難聽的、不懂討那昏君歡喜,哪能有今天?”
就在這時,有人唱道:“侯爺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