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日後,神機左軍、折家軍、金吾左軍、陷陣軍前後夾擊靈丘,本就因國破家亡而喪失鬥誌的靈丘守軍,在勉強守了一晝夜之後,就放棄抵抗了。


    兩日後,飛狐守軍,也因為國破家亡而喪失鬥誌,再加上被神機左軍的一窩蜂火箭和沒良心炮一頓亂轟、亂炸,連半日都沒有守上,就開寨門投降了。


    四軍匯合到一起了之後,立即前往蔚州,去攻占蔚州。


    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蔚州城中的漢民,聽聞宋軍先後取了應州、朔州以及靈丘和飛狐馬上就要來攻打蔚州城之後,他們私底下串聯了一番,然後在一個叫“馮從文”的漢官的帶領下,將蔚州城中的契丹人殺得七七八八,尤其是姓耶律的,幾乎是屠戮得一幹二淨,之後就將蔚州城給獻了。


    如此變故,讓韓世忠等人無不愕然,也讓韓世忠等人有些不知所措!


    沒辦法,韓世忠等人隻能先接管蔚州城,然後一邊派人去清理蔚州的其餘縣城和堡寨、一邊派人去向蔡仍請示。


    蔡仍接到了韓世忠等人的捷報之後,也是有些皺眉!


    事實上,蔡仍更希望蔚州城是韓世忠他們打下來的,因為那樣,他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派人去以公審的名義清理阻礙自己頒布新政的固有勢力。


    現在嘛……


    蔡仍也隻能先放一放蔚州城,以稍微柔和一點的手段在蔚州實行新政。


    沒辦法,誰讓蔚州城代表的並不隻是一座城池。


    將來也必然會有人跟蔚州城中的人一樣想要投降自己,如果自己不在蔚州城這裏做好表率,那些人怎麽會開城投降?


    而如果自己想攻打的城池,全都像朔州城那樣抵抗到底,那自己的逐鹿之路,怕就會步步是砍,想要一統天下,一定會是難上加難。


    關鍵是,兩敗俱傷之後,一定會毀了大量的糧草物資,這有可能會導致全麵失敗。


    就以蔚州城為例,如果是強攻下來的,可能其城中近百萬石的糧草,就會被他們一燒而空,然後蔡仍就得想方設法從別的地方給蔚州城中的軍民弄糧食,能弄到還好,萬一弄不到,畢竟就會出現一係列的麻煩,讓蔡仍焦頭爛額,到那時,那還談什麽逐鹿天下?


    (除了近百萬石糧草以外,韓世忠等人還從蔚州還繳獲了戰馬二千百匹、牛五百頭、駱駝一百七十頭、羊七千隻、車輛五十輛(裏麵全是財物),這是截至到目前為止金吾軍繳獲的最大一筆收入。)


    所以,想了想之後,蔡仍將陳康伯派去了蔚州,並囑咐陳康伯要靈活處理蔚州城中的民眾、要靈活推廣新政。


    蔡仍之所以將陳康伯這個名相之才送去蔚州,就是像讓陳康伯走出一條柔和點的道路。


    換而言之,蔡仍是將蔚州當成了一個試點,讓陳康伯去試著走另一道路,看看能不能不用公審這種激進的辦法,也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事實上,蔡仍對陳康伯還是有信心的。


    曆史上,趙構曾稱讚陳康伯“靜重明敏,一語不妄發,真宰相也。”,他是跟趙鼎同列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南宋名相,如果這點事,他都辦不到,那他也太對不起他自己在曆史上的名氣了。


    不過——


    這隻是蔡仍的想法。


    別人則都詫異,蔡仍竟然讓陳康伯這個才剛剛進士及第的新科進士去管理蔚州這個情況如此複雜的大州。


    李光、胡世將、陳公輔都反對陳康伯去擔任蔚州知州,他們都認為陳康伯太年輕也太沒有經驗了,害怕陳康伯難以擔當此大任。


    可蔡仍卻將李光、胡世將、陳公輔全都給駁了迴去,當眾道:“能擔此大任者,非長卿不可。”


    陳康伯什麽都沒有說,隻是衝蔡仍深深一拜,然後就帶著人去蔚州走馬上任去了。


    連下應、朔、蔚三州,可以說,趙宋交給蔡仍的任務,蔡仍已經完成了。


    那……下一步怎麽辦?


    這時蔡仍手下的人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李光、趙良嗣、唐重等文官為首,他們認為,應該遵守與金人的盟約,不能再向前了,要立即派人去與金人溝通下一步怎麽走,甚至趙良嗣還主動請纓要去與金人磋商。


    另一派以牛皋、翟進、關勝等武將為首,他們認為,應該乘勝追擊直接去取雲州,然後橫掃整個雲地,一舉收複雲地,免得等遼人反應過來,派來援軍,那樣就會錯過這大好的機會。


    雙方爭執不休,都認為自己有理。


    蔡仍的心當然是傾向牛皋等人所說的,直接去攻取守衛力量不足的雲地。


    可問題是,蔡仍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幹這麽大的事。


    後來,陳遘提議:“不如請示一朝廷,看看朝廷怎麽說?”


    蔡仍一想有理,便派人快馬加鞭的迴去報捷。


    ……


    其實——


    趙宋朝廷早就知道蔡仍在前方打了大勝仗——早在嶽飛的捷報送到太原城的時候,黃經臣就已經秘密派人去向趙佶報捷了,後來左路先鋒軍的捷報送到太原城之後,黃經臣又給趙佶送去了第二封捷報,甚至就連靈丘和飛狐被攻破,黃經臣都給趙佶送去了捷報,不誇張的說,黃經臣幾乎每天都往趙宋朝廷送信,向趙佶匯報前線的一舉一動。


    與黃經臣不同,雖然一連打了好幾個大勝仗,可蔡仍卻始終都沒有向趙宋朝廷和趙佶報捷,直到整個雲南全都收複了,蔡仍才派人給趙佶送去了捷報。


    而且,與捷報一塊送去的,還有三封請求信。


    第一封,蔡仍請求趙宋朝廷派援兵。


    第二封,蔡仍請求趙宋朝廷允許自己就地招兵。


    第三封,蔡仍請求趙宋朝廷給自己送糧、送物資、送各種支持。


    總而言之就是,蔡仍仗著自己打了一個大勝仗,什麽都跟趙宋朝廷要。


    ……


    這段時間,別提趙佶有多高興了。


    要知道,趙佶可是頂著很大的壓力推行的聯金滅遼收複燕雲這個宏偉的計劃的。


    事實上,反對這件事的聲音從來都沒有消失過。


    如今,蔡仍一去雲地,就連著收複了應、雲、蔚三州,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可以說是首戰告捷。


    這讓那些反對的聲音戛然而止,甚至是從新審視聯金滅遼收複燕雲這件事。


    這其中又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李邦彥轉變得最快,他對趙佶說:“現在陛下連得應、朔、蔚三州,是一件大喜事,臣建議陛下設宴相慶,君臣共歡。”


    趙佶麵帶勝利的微笑接受了李邦彥的提議,隨後就命內侍童師禮去延福宮安排曲宴。


    君臣們一起相聚,飲酒屬對,填詞作詩,唱歌演戲,尋歡作樂,這種事在北宋皇宮裏其實是一件常事,隻不過趙佶似乎更加突出,更加熱衷。


    因為趙佶喜歡舞文弄墨,身上有文人氣息和民主作風,他與王黼、蔡攸、李邦彥等大臣,私下裏交往比較隨便,有時甚至不用行君臣之禮。


    酒宴準備好,趙佶在延福宮睿謨殿設宴招待一眾大臣。


    參加宴會的大臣有,宰相王黼,陝西、河北、河東宣撫使童貫,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內侍梁師成,開府儀同三司太尉高俅,開府儀同三司宣和殿大學士蔡攸,知樞密院事鄭居中,中書侍郎張邦昌,尚書左丞王安中,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右丞李邦彥,中書門下侍郎白時中等。


    無疑,這些人全都屬於朝廷重臣。


    殿外高竹崇檜,林木蓊鬱,殿內觥籌交錯,歡聲笑語。禦宴所用之器皿,瑰麗無比,光彩照人。美酒加佳肴,韶樂配美女,香氣四溢,猶如天境。


    君臣歡聚一堂,其樂何其融融。


    酒過五巡,趙佶忽然產生了藝術衝動,他起身說:“朕忽然想揮毫作書,大家隨朕一同去保和殿。”


    眾臣興高采烈,前唿後擁,沿著一條花徑前往保和殿。


    大家對趙佶的書法藝術都很崇尚,很仰慕,都想親眼目睹一下皇上揮毫潑墨的情景。


    保和殿裏珍藏著數不清的寶玩、古鼎、彝器和玉器,還有大量儒家經典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道家金櫃玉笈之書,這都是趙佶從全國各地收集而來的。


    來到保和殿,趙佶鋪開宣紙,提筆凝神,屏氣片刻,然後輕輕下筆,接著龍飛鳳舞起來,洋洋灑灑的一篇巨幅千字文,竟然一氣嗬成。


    眾臣都被趙佶這幅字驚呆了。


    因為趙佶這次一反常態,不寫他擅長的瘦金體,而是大書狂草,這令眾臣大開眼界。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眾臣望著這幅長達十一米的描金雲龍之作,紛紛讚不絕口。


    王黼說:“陛下的草書,真就像那騰猿過樹,逸虯得水,舒展自如,氣勢宏偉啊。”


    李邦彥說:“陛下的草書,或連或斷,既像綻開的春花,又像散亂的珠玉。”


    蔡攸說:“陛下這幅狂草,跌宕起伏,變幻多姿,恰似行雲流水,又似電閃雷鳴,藝術水平已遠遠超出唐代的張旭和懷素。”


    張邦昌說:“陛下的草書,更像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白時中說:“陛下的草書,像翠鬆臥高嶺,奇石立鴻溝。”


    梁師成朝眾臣掃了一眼,說:“你們呀,都隻看到些皮毛,沒看出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含義。”


    眾臣望著梁師成,等著他繼續說下去。


    梁師成洋洋自得地接著說:“你們看,縱觀全書,飛動若虎踞龍騰,飄然若風雲際會,汪洋恣肆,氣貫長虹,難道你們沒體會出一種勝利的喜悅嗎?”


    眾臣一聽,恍然大悟,隻有童貫沉默不語。


    趙佶點點頭,對梁師成的評價給予了肯定。


    趙佶隨後吩咐下去道:“將朕的這幅字快馬加鞭的給冠軍侯送去。”


    眾人都是人精,一聽趙佶管蔡仍叫“冠軍侯”,而不是管蔡仍叫“冠軍伯”,就知道,趙佶這是晉升蔡仍為侯爵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梟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大宋梟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