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隻金絲雀想飛出去看看外麵的天空過分嗎?


    當然不過分。


    可問題是,這隻金絲雀是當今世上最有權力的人養的,帶她去放風有可能會引火燒身,進而壞了自己的大事。


    更為關鍵的是,這隻金絲雀跟自己毫無關係,自己甚至上手摸一摸、逗一逗都不行。


    這種情況下,自己又何必去幹這費力不討好還有可能讓自己陷進去的事呢?


    所以啊,蔡仍果斷以進為退將李師師這個麻煩甩開,並打定了主意以後盡量不再來樊樓了。


    ……


    次日,蔡仍應邀去李邦彥家拜訪李邦彥。


    鑒於李邦彥本人好玩、好新鮮事物,蔡仍給李邦彥帶去了一隻望遠鏡。


    李邦彥見識到了望遠鏡的神奇之後,對望遠鏡愛不釋手。


    突然!


    李邦彥靈機一動,然後問蔡仍:“子因啊,此物可有別人知曉嗎?”


    蔡仍答道:“除了我金吾軍的將士以外,應該無人知道此物,右丞有所不知,下官發明此物是為了在對敵時占得先機,怎肯輕易泄露給別人?”


    李邦彥一聽,心下就是一喜,道:“子因啊,我想以你之名將此物獻給官家,不知你意下如何?”


    這就是李邦彥這個人的特點了,他特別喜歡給趙佶獻一些小東西。


    就像不久前,李邦彥路過一個名叫“篦子匠莊”的小村莊,見那個村所生產的篦子特別好,於是就將那個村的篦子進獻給了趙佶。


    趙佶用著不錯,下令篦子匠莊的篦子為特供篦子,還獎勵了李邦彥。


    據說,篦子匠莊的村民為了感謝李邦彥,還將他們的村名改為“李邦彥村”。


    事實上,李邦彥官之所以升得這麽快,也跟他這個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如今,讓李邦彥得了望遠鏡這麽神奇的東西,他怎麽可能不想將之獻給趙佶?


    蔡仍大方道:“此事全憑右丞做主。”


    李邦彥笑道:“好好,對了,那個一條鞭法……”


    蔡仍於是繼續昨天的給李邦彥講解一條鞭法……


    ……


    轉天,李邦彥一大早便興高采烈的將蔡仍送給他的那隻望遠鏡獻給了趙佶。


    事情的發展果然跟李邦彥所預料的差不多,趙佶對望遠鏡驚奇不已,也愛不釋手。


    把玩了好久,趙佶才問李邦彥:“李愛卿從何處得到這寶貝的?”


    李邦彥倒也沒有隱瞞望遠鏡的出處,他直說道:“此物乃是濟州觀察使蔡仍所發明,蔡仍跟我說,他上戰場以後,發現料敵機先對於戰果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他才發明了望遠鏡,用以為己軍爭取先機。”


    讓李邦彥詫異的是,趙佶並沒有為大宋得一製勝之寶而欣喜,反而有些膩味道:“又是蔡仍?”


    李邦彥不解,可他又不敢問啊,隻能等趙佶自己說。


    好在,趙佶並沒有賣關子,很快就主動道:“李愛卿跟朕來。”


    說話間,趙佶就將李邦彥引到了一塊一人多高五尺多寬、被一塊黃布罩住的東西前。


    李邦彥不明所以。


    趙佶示意張迪將黃布揭開。


    張迪領命,指揮兩個小太監小心翼翼的將黃布揭開。


    李邦彥很好奇:“什麽東西能讓官家如此小心翼翼?”


    因此,等張迪他們將黃布揭開以後,李邦彥立即就向黃布後麵的東西看去。


    “啊!”


    李邦彥大吃一驚,那黃布後麵竟然有一人!


    李邦彥仔細看看,更驚——那人竟然跟他有些相似!


    趙佶在一旁哈哈大笑,道:“李愛卿第一次這麽清楚的看見自己的相貌吧?”


    李邦彥震驚道:“這裏麵真是臣?這是一麵銅鏡?”


    趙佶道:“這是鏡子不錯,但不是銅鏡,而是琉璃鏡,你應該已經發現了,琉璃鏡比銅鏡清晰多了,它甚至可以完全映照出人物的本相。”


    李邦彥有些難以置信道:“不想世間還有這樣的寶物!”


    趙佶悠悠地說道:“是啊,朕第一次見到琉璃鏡的時候,也被琉璃鏡的神奇震驚到了。”


    李邦彥忍不住問道:“不知官家從何處得到此等寶物的?”


    趙佶不答反道:“你猜。”


    李邦彥何等聰明,他立馬猜道:“是蔡仍獻給官家的?”


    趙佶道:“差不多,是高俅獻給朕的,不過,這琉璃鏡是蔡仍送給高俅的,跟你一樣,高俅也不敢享朕所沒有之寶,便將這琉璃鏡獻給朕了。”


    李邦彥詫異道:“又是蔡仍,他哪裏來得這等寶物?”


    趙佶道:“也是蔡仍發明的,聽高俅說,蔡仍是為自己的侍妾們發明的。”


    李邦彥不無嫉妒道:“天縱奇才啊!”


    不想,趙佶卻道:“現在就說蔡仍天縱奇才,還為時過早。”


    李邦彥瞬間猜到趙佶是什麽意思,他問道:“蔡仍還發明了其它寶物?”


    趙佶道:“愛卿隨朕來。”


    君臣二人離開了垂拱殿,來到了艮嶽,最後兩人到了趙佶最近最喜歡留宿的華陽宮。


    一進入華陽宮,李邦彥就感覺到了華陽宮跟他以往來時不同。


    李邦彥反應很快——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華陽宮比他上次來時明亮了許多。


    李邦彥四下一看,就找到了問題的所在——華陽宮的窗戶竟然沒了!


    仔細看了看,李邦彥很快看出來,並不是華陽宮的窗戶沒了,而是原來的窗紙換成了晶瑩剔透的琉璃。


    李邦彥很詫異道:“琉璃能打磨得這麽均勻剔透嗎?”


    趙佶道:“愛卿一下子就點出了問題的所在。”


    頓了頓,趙佶又道:“朕找磨琉璃的匠人問過,他們說,隻要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合適的原料,他們也能打磨出這樣的琉璃壁來,不過他言之鑿鑿的說,這琉璃壁並不是打磨出來的,而是用其它工藝造出來的,具體什麽工藝,他們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李邦彥問:“這琉璃壁也是蔡仍獻給官家的?”


    趙佶道:“是蔡攸獻給朕的,是蔡仍送給蔡攸的。”


    李邦彥眼珠動了動,道:“官家若想知道這琉璃壁的造法,易也,將蔡仍叫來,一問便知。”


    趙佶搖搖頭,道:“朕怎能與臣子爭利?”


    李邦彥還想再勸,趙佶又道:“況且,蔡仍已經答應,對朝廷敞開了供應這樣的琉璃壁,而且價格非常公道,一塊這麽大的琉璃,隻要三千緡。”


    李邦彥看了一眼那丈許見方的琉璃壁,也覺得三千緡一塊並不貴,進而也就熄了再勸趙佶的心思。


    李邦彥想了想,又道:“之前的琉璃鏡有可能就是用這琉璃壁造的。”


    趙佶道:“愛卿所猜,王黼早就猜到了,他還特意找匠人們試試,看看能不能將琉璃壁變成琉璃鏡,為此他們甚至將高俅獻給朕的一塊琉璃鏡的鏡框打開了。”


    趙佶隨後語氣一轉,有些惋惜道:“隻可惜,他們怎麽試都試不出來將兩者轉換的辦法,他們隻能試出琉璃鏡後麵塗抹的東西中應該有水銀和錫。”


    李邦彥又提議道:“想知道其製作方法,易也,隻需……”


    趙佶李斷李邦彥道:“蔡仍已經答應給朝廷特供琉璃鏡了,像朕的那塊那麽大的,說是不易製作和運輸,價格要貴一些,一半大小的,隻要五千緡一塊。”


    李邦彥頓時就啞口無言了——在他看來,那麽神奇的琉璃鏡,才五千緡一塊,實在是不貴,他甚至都動了要買幾塊的念頭。


    趙佶又領著李邦彥看了幾物,邊看邊介紹道:


    “這是眼鏡,是梁師成獻給朕的,是蔡仍送給梁師成的,戴上它以後,有目疾的人,就可以看清東西了……”


    “這是放大鏡,用它照東西可以放大物體,也可以用它取火,朕猜測你獻給朕的望遠鏡跟這放大鏡之間可能有所聯係,它是吏部侍郎張邦昌獻給朕的,是蔡仍送給張邦昌的……”


    “這是琉璃珠,是兵部尚書薛昂獻給朕的,是蔡仍送給薛昂的……”


    李邦彥聽完,皺眉道:“蔡仍跟這麽多高官都有關係?”


    趙佶沒接李邦彥這個話茬,而是反問李邦彥:“愛卿是怎麽認識蔡仍的?”


    李邦彥立即照實答道:“臣是前日在樊樓與他認識的,臣與他並無深交。”


    聽了李邦彥的答複,趙佶暗道:“跟張邦昌他們的情況差不多,都是蔡仍最近才認識的……蔡仍如此結交權貴,是為自己的仕途鋪路,還是因為朕召他入京又沒有召見他而著急,才想靠朕的近臣接近朕?”


    趙佶又暗道:“不論是哪個原因,都說明蔡仍還不夠穩重,至少是不會壓抑自己的野心,這樣浮躁的心性,還需要好好鍛煉和磨練啊。”


    趙佶是不會去抑製臣子的野心的,因為這是臣子奮鬥的動力,如果朝中的大臣都是那些對權力地位無欲無求的人,他趙佶靠誰來維持他的統治?那些無欲無求的人可是說撂挑子就撂挑子,而且他們滿腦子都是皇權、相權並列,而不是皇權至上。


    至於結黨營私。


    這已經是北宋王朝無法解決的頑疾了。


    再者說,不論哪朝哪代,臣子都會結黨營私,這是人之常性。


    因此,趙佶不會因為蔡仍結黨營私就討厭蔡仍。


    不過——


    雖說如此,可趙佶還是決定要再晾蔡仍一段時間,尤其是在李邦彥跟趙佶講了一條鞭法和這一條鞭法乃是蔡仍首創之後。


    這就是趙佶的帝王之術了。


    蔡仍已經表現出來了自己“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潛質。


    甚至,在趙佶看來,未來的蔡仍,有可能會超越蔡京和蔡卞,成為大宋的頂梁之臣。


    可正是因為如此,趙佶才更得晾著蔡仍,因為他要好好磨練一下蔡仍的性子打磨蔡仍這塊璞玉。


    而且,蔡仍還不到二十歲,進入官場才一年多時間,就已經是正六品的武官了,在趙佶看來,蔡仍走得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必須得打壓一下蔡仍,免得蔡仍滋生出驕縱之心。


    而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趙佶的目的都隻有一個,不想傷仲永……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梟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鳥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鳥飛並收藏大宋梟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