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兵貴神速,可跟已經腐朽了的中央禁軍一塊出動,根本就神速不起來——這場圍剿,並不是金吾軍一家的事,樞密院為了一勞永逸,將宋江一夥剿滅在京西北路,不讓宋江一夥再逃迴水路發達的京東東路,決定動用兩個廂理論上近三萬共六十個指揮的兵力。
這種情況下,可不是金吾軍一家快,就能快得起來的。
另外,趙開準備民夫糧草神臂弓馬匹也需要一些時間。
最後,眾人一商議,定下了,十日後蔡仍率軍出發前往濮州的最終決議。
定好了出兵一事之後,蔡仍並沒有就此返迴金吾軍駐地,而是於次日一早去了東京汴梁城。
現如今,香皂儼然已經成了蔡仍的命脈。
因此,如果香皂出事了,不說會讓蔡仍前功盡棄,但也一定會讓蔡仍元氣大傷,關鍵是蔡仍還得分散精力再去弄其它賺錢的生意。
所以,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刻不容緩!
一路無話。
隻說迴到了汴梁城之後,蔡仍徑直就去了鳴鑾堂。
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底牌,要明白什麽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這樣,才能不將一手好牌打臭。
套用在蔡仍身上就是,截至到目前為止,蔡仍最大的依仗還是來自於蔡家,因此蔡仍必須要維護好自己最大的依仗,所以,蔡仍一迴到汴梁城就來到鳴鑾堂,就來拜見自己的伯父蔡京。
這次,蔡仍不是空手而來,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淘到了一張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的唐代拓版字帖。
雖然隻是拓版,不是真跡,但這也是非常難得的好東西。
以至於,見過好東西之多如蔡京,都不禁多看了幾眼,讚道: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遍觀唐代名家,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佳。
一見蔡京的樣子,蔡仍就知道,自己的禮算是送對了。
蔡仍始終都沒有說話,一直老老實實的在一旁站著。
蔡京欣賞了好一會,才將字帖放下,道:買這字帖花了你不少錢吧?
蔡仍如實答道:是花了些錢,不過小侄最近賣香皂賺了些錢,所以伯父無需為我擔心。
蔡京道:你那香皂,我亦聽說了,雖有厚利,但你不要沉迷其中,人生一世,不能蠅營狗苟,要有一番作為。
蔡仍道:諾,小侄深記伯父的教誨。
蔡京又道:聽說你棄文從武了?
蔡仍道:是,與文途相比,小侄更喜歡武途,況且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小侄竊以為,武人也許能做更多的事。
蔡京道:哦?你為何有此一說?
蔡仍答道:橫山的絕大部分地區已入我大宋之手,不久的將來,宋夏之間必有一場國戰
宋夏兩國間的戰爭,最繞不開的一個焦點便是橫山之爭。
可以說,橫山天都山一線,就是兩國之間相互博弈的命運分界線。
橫山位於後世陝西省北部,橫亙千餘裏,地勢險要,是西夏進攻大宋的最前沿基地。
宋夏兩國以橫山為分界線,大體上,橫山以北,盡為西夏所有,以南則屬於宋界。
自宋真宗將橫山連同靈夏二州給了西夏以後,黨項人其實才真正擁有了立國的根基。
這麽說吧,沒有橫山就沒有西夏。
橫山對於西夏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幾方麵:
一橫山地區不但山勢縱橫,而且水力豐富,無定大理吐延白馬等河流縱橫交錯,使得橫山成為除靈州涼州肅州之外,西夏最肥庶之地,這裏畜牧業和農業十分發達,是西夏進攻大宋最主要的供糧區。
二橫山東部的茶山蕸蘆山是西夏鹽鐵的主要產地,它能為西夏源源不斷的提供兵器。
三世居橫山地區的橫山羌,是西夏兵員的重要來源,其勇悍善戰,冠絕西夏。
四橫山地區,地勢險峻,十分難攻。西夏在宋夏兩國的邊境修建了三百餘處堡寨之後,橫山就成為宋軍北進靈州的第一道同時也是最難以逾越的障礙。而西夏仰仗橫山之險,直接阻隔了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帶的交通線路,同時,西夏軍自橫山聚集之後,漫長的宋夏邊境線隨時隨處都能成為其突破的目標,慶曆大增兵之前,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頭爛額除了因機動性差以外,與西夏占據了橫山這一有利的地勢不無關係。
簡單一點說,橫山對於西夏而言,其重要性就如同燕雲十六州對於遼國一般,進可攻,退可守,同時還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基地。
而失去了橫山的大宋,在戰略上極度被動,鄜延環慶涇原秦隴等州縣時刻處於西夏軍的威脅之下,由於機動性差不利救援,宋朝隻能分兵駐守,這大大增加了大宋的負擔。
如此,又給了西夏軍逐個擊破的機會,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場宋軍的敗仗,無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機動性優勢以多圍寡而導致的。
在進攻上,宋軍的被動更為明顯——失去橫山這個天然的前線補給基地之後,宋軍進攻西夏時隻能靠民夫負糧穿越七百裏瀚海進行補給,一旦後勤接濟不上,便隻能不戰自退。
兩國多年交戰之後,宋朝清楚的認識到了衡山地區的重要性,因此,自仁宗朝始,大宋便開始推行構築堡寨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蠶食衡山地區。
今年年初,在劉法大敗了之後,童貫以種師道劉仲武為將,分率鄜延環慶兩路兵馬出肖關,進擊橫山。
一場曠世大戰之後,西夏軍大敗,野戰精銳被殲滅殆盡,橫山的絕大部分地區也被宋軍奪取。
仁宗時的範仲淹韓琦李憲和章楶他們埋下的種子,終於在徽宗朝時由童貫摘下了果實。
宋朝的橫山攻略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這長達幾十年的戰略演變,每一次完善都是宋軍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而最終也證明了不斷完善之後的橫山攻略,對於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
現在,盡管西夏的核心地區靈夏等地未受損失,但是橫山的丟失已經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的宋軍,隻需再加把勁,就可以兵入興慶府,滅了西夏。
所以,蔡仍說宋夏之間必有一場國戰,雖然是違心之言,卻得到了蔡京的認同。
蔡仍突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又道:馬政等人去金國買馬,金使又來訪宋,小侄如果沒有猜錯,官家應該是準備聯金伐遼了,所以宋遼之間恐怕也會有一戰。
蔡京眼皮一抬,問道:這事你是怎麽知道的?
蔡仍答道:這並不難猜,官家有這個心思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是的。
其實,趙佶早就想要伐遼了。
三年前,趙良嗣(即童貫從遼國認識的馬植)給趙佶獻了聯金滅遼之計以後,趙佶就對收複燕雲開始動了心。
趙佶心想:青唐地區陷入吐蕃已達三百多年,都能出兵收迴,而燕雲落入契丹還不到二百年,趁契丹內亂之機,出兵將其收迴,應該也是能辦到的。
於是,趙佶就將他的兩個重臣蔡京和童貫找來商量此事。
童貫當時的意思是,如果遼國確實如趙良嗣所說,已被女真搞得滅亡在即,那麽大宋單獨出師北伐,一舉收複燕雲,也未嚐不可。
而蔡京當時的態度則比較謹慎,他認為,目前遼國的情況還不是十分清楚明朗,僅憑趙良嗣的一麵之詞,就匆忙決定出兵,有草率之嫌,應令河北河東邊防帥臣進一步探聽遼國的動靜虛實,摸清情況後再做主張。
後來,雄州知州和詵接到趙佶的密旨後揣測,朝廷可能要對燕雲有所圖謀。
於是,和詵不惜重金,多方招納遼國豪俊之士,大力搜集遼國各種情報。
不久,有個遼國商人獻給和詵一張燕山地圖,燕京地區的山巒平原,森林河流,大道小路,城鄉村鎮等,俱在其中。
和詵如獲至寶,親自赴京,將地圖呈給趙佶。
趙佶將這張燕山地圖懸掛在崇政殿裏,時常癡癡地端詳。
這樣一來,收複燕雲故地的願望,便在趙佶心中日益強烈起來。
又過一段時間,趙佶接到河東路代州守臣王機的奏章,說遼國應州知州王師中率領全家來到代州投誠。
趙佶大喜,立刻令王機派人護送王師中一家速來京師赴闕。
也是在延慶殿,趙佶接見了王師中。
問及遼國當時的情況,王師中的說法與趙良嗣基本相同。
趙佶讓王師中談談對聯金滅遼收複燕雲戰略構想的看法。
王師中認為這是一個好戰略,他說:現在遼國已日薄西山,而女真恰好相反,如日出東方。大宋若能抓住遼國內亂的這個時機,收複燕雲易如探囊取物,而聯金滅遼,必將加速這一進程,實乃上策。
後來,遼國易州淶水人董龐兒聚眾起事,攻陷城邑,聲勢浩大。
不久,董龐兒派人來宋,送來降表,表示願意歸順大宋,在降表中,他自稱撫宋破虜大將軍董才,決心攻取燕雲舊地,報效大宋,並請求大宋出兵支持。
當時,蔡京和童貫都建議趙佶接納董龐兒。
蔡京認為,借助於遼人之手收複燕雲,乃是上上之策,董龐兒起事,就是一個絕好機會,不可錯失。
童貫則主張,以支持董龐兒為由,直接出兵北上,收複燕雲。
趙佶於是同意招納董龐兒,並且許諾:如果董龐兒能助大宋收複燕雲,日後可以封其為燕王。
蔡京遂令有關部門,秘密給董龐兒的軍隊製作戰袍冠帶,一旦接收了之後,就將他們納入宋軍的編製。
那些日子,趙佶很興奮,他命令童貫從中央禁軍之中抽調一部分精銳組成前軍,同時,令河北各路做好戰時後勤保障準備,還計劃以換防之名,將西軍主力秘密開往河北邊境集結。
不久,北伐前軍從東京悄悄出發——童貫計劃率北伐中軍於三月上旬出動。
時任知樞密院的鄧洵武,聞訊後,急忙入宮,請求麵聖,還沒等獲準,他便風風火火地直接闖進了崇政殿,將一篇強烈反對伐燕的奏章《北伐問目》直接交給趙佶,並請求趙佶命蔡京前來當麵討論。
鄧洵武的這篇奏章篇幅很長,一共陳述了二十七條有關北伐利害的事項,而且每一條都詳加注釋。
如出師無名這一條,他注釋說:依靠宋遼盟誓,百年以來,兩國之間從沒發生過戰事,現在忽然要出兵伐遼,毀掉盟誓,為什麽呢?用什麽理由來告知天下百姓?又用什麽理由去告知遼國?出師無名。
奏章結尾,鄧洵武深情的寫道:官家,請您審視一下今日之朝廷,謀議之臣,有比得上趙普的嗎?將帥之良,有比得上曹彬和潘美的嗎?甲兵之精,能比得上開國之初嗎?那時,以太宗之神武,趙普之謀略,曹彬潘美之大將,百戰百勝,征伐四方,而唯獨對於燕雲,幾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那時不行,今日就行嗎?且不可輕言出兵。百年盟誓,一朝棄之,誠恐兵革一動,中國昆蟲草木皆不得而休息矣!
看完了鄧洵武的奏章,趙佶不禁動搖了:出兵北伐,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
趙佶又心想:契丹不同於吐蕃,也不同於西夏。契丹是一個草原帝國,它當年橫掃整個草原,所向披靡,一旦他們攻入中原,興許就會踏碎山河啊!
趙佶把他的顧慮跟蔡京說了,並道:違背祖宗盟誓,恐怕要招致不祥,還是停止北伐吧。
趙佶突然決定停止北伐,這讓蔡京大吃一驚,他心想:官家這簡直是在拿打仗當兒戲,哪有兵都已經出了,馬上就要打響國戰了,再臨陣反悔的?
那邊都已經準備開戰了的童貫,也沒想到,趙佶會突然變卦,於是親自快馬加鞭迴到東京汴梁城,勸說趙佶迴心轉意。
可那時,趙佶已經傾向於再等等再看看了。
於是,收複燕雲一事,就被擱置了下來。
說實話,那時北宋如果出兵,機會還是很大的。
因為那時正好是,遼國境內盜匪蜂起之時,金軍也打得遼軍節節敗退,更為關鍵的是,那時北宋的經濟正處於巔峰時期宋軍也可以一戰,經得起一場大戰,哪怕是國戰。
隻可惜,因為趙佶猶豫不決,北宋錯過了一個收複燕雲的好機會。
現如今,隨著遼國的局勢進一步惡化,甚至已經露出了亡國之態,趙佶又動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念頭,並且已經開始跟金國搭上線了。
聯金滅遼一事,是個秘密,但其實隻要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就多少知道一點。
換而言之,這其實已經是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了。
所以,蔡京也沒揪著蔡仍是怎麽知道聯金滅遼的一事不放,而是好似很隨意的問蔡仍道:這事你怎麽看,你同不同意聯金滅遼,收複燕雲十六州?
這種情況下,可不是金吾軍一家快,就能快得起來的。
另外,趙開準備民夫糧草神臂弓馬匹也需要一些時間。
最後,眾人一商議,定下了,十日後蔡仍率軍出發前往濮州的最終決議。
定好了出兵一事之後,蔡仍並沒有就此返迴金吾軍駐地,而是於次日一早去了東京汴梁城。
現如今,香皂儼然已經成了蔡仍的命脈。
因此,如果香皂出事了,不說會讓蔡仍前功盡棄,但也一定會讓蔡仍元氣大傷,關鍵是蔡仍還得分散精力再去弄其它賺錢的生意。
所以,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刻不容緩!
一路無話。
隻說迴到了汴梁城之後,蔡仍徑直就去了鳴鑾堂。
人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底牌,要明白什麽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這樣,才能不將一手好牌打臭。
套用在蔡仍身上就是,截至到目前為止,蔡仍最大的依仗還是來自於蔡家,因此蔡仍必須要維護好自己最大的依仗,所以,蔡仍一迴到汴梁城就來到鳴鑾堂,就來拜見自己的伯父蔡京。
這次,蔡仍不是空手而來,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淘到了一張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的唐代拓版字帖。
雖然隻是拓版,不是真跡,但這也是非常難得的好東西。
以至於,見過好東西之多如蔡京,都不禁多看了幾眼,讚道: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遍觀唐代名家,顏真卿歐陽詢的字最佳。
一見蔡京的樣子,蔡仍就知道,自己的禮算是送對了。
蔡仍始終都沒有說話,一直老老實實的在一旁站著。
蔡京欣賞了好一會,才將字帖放下,道:買這字帖花了你不少錢吧?
蔡仍如實答道:是花了些錢,不過小侄最近賣香皂賺了些錢,所以伯父無需為我擔心。
蔡京道:你那香皂,我亦聽說了,雖有厚利,但你不要沉迷其中,人生一世,不能蠅營狗苟,要有一番作為。
蔡仍道:諾,小侄深記伯父的教誨。
蔡京又道:聽說你棄文從武了?
蔡仍道:是,與文途相比,小侄更喜歡武途,況且如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小侄竊以為,武人也許能做更多的事。
蔡京道:哦?你為何有此一說?
蔡仍答道:橫山的絕大部分地區已入我大宋之手,不久的將來,宋夏之間必有一場國戰
宋夏兩國間的戰爭,最繞不開的一個焦點便是橫山之爭。
可以說,橫山天都山一線,就是兩國之間相互博弈的命運分界線。
橫山位於後世陝西省北部,橫亙千餘裏,地勢險要,是西夏進攻大宋的最前沿基地。
宋夏兩國以橫山為分界線,大體上,橫山以北,盡為西夏所有,以南則屬於宋界。
自宋真宗將橫山連同靈夏二州給了西夏以後,黨項人其實才真正擁有了立國的根基。
這麽說吧,沒有橫山就沒有西夏。
橫山對於西夏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幾方麵:
一橫山地區不但山勢縱橫,而且水力豐富,無定大理吐延白馬等河流縱橫交錯,使得橫山成為除靈州涼州肅州之外,西夏最肥庶之地,這裏畜牧業和農業十分發達,是西夏進攻大宋最主要的供糧區。
二橫山東部的茶山蕸蘆山是西夏鹽鐵的主要產地,它能為西夏源源不斷的提供兵器。
三世居橫山地區的橫山羌,是西夏兵員的重要來源,其勇悍善戰,冠絕西夏。
四橫山地區,地勢險峻,十分難攻。西夏在宋夏兩國的邊境修建了三百餘處堡寨之後,橫山就成為宋軍北進靈州的第一道同時也是最難以逾越的障礙。而西夏仰仗橫山之險,直接阻隔了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帶的交通線路,同時,西夏軍自橫山聚集之後,漫長的宋夏邊境線隨時隨處都能成為其突破的目標,慶曆大增兵之前,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頭爛額除了因機動性差以外,與西夏占據了橫山這一有利的地勢不無關係。
簡單一點說,橫山對於西夏而言,其重要性就如同燕雲十六州對於遼國一般,進可攻,退可守,同時還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基地。
而失去了橫山的大宋,在戰略上極度被動,鄜延環慶涇原秦隴等州縣時刻處於西夏軍的威脅之下,由於機動性差不利救援,宋朝隻能分兵駐守,這大大增加了大宋的負擔。
如此,又給了西夏軍逐個擊破的機會,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場宋軍的敗仗,無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機動性優勢以多圍寡而導致的。
在進攻上,宋軍的被動更為明顯——失去橫山這個天然的前線補給基地之後,宋軍進攻西夏時隻能靠民夫負糧穿越七百裏瀚海進行補給,一旦後勤接濟不上,便隻能不戰自退。
兩國多年交戰之後,宋朝清楚的認識到了衡山地區的重要性,因此,自仁宗朝始,大宋便開始推行構築堡寨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蠶食衡山地區。
今年年初,在劉法大敗了之後,童貫以種師道劉仲武為將,分率鄜延環慶兩路兵馬出肖關,進擊橫山。
一場曠世大戰之後,西夏軍大敗,野戰精銳被殲滅殆盡,橫山的絕大部分地區也被宋軍奪取。
仁宗時的範仲淹韓琦李憲和章楶他們埋下的種子,終於在徽宗朝時由童貫摘下了果實。
宋朝的橫山攻略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這長達幾十年的戰略演變,每一次完善都是宋軍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而最終也證明了不斷完善之後的橫山攻略,對於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
現在,盡管西夏的核心地區靈夏等地未受損失,但是橫山的丟失已經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的宋軍,隻需再加把勁,就可以兵入興慶府,滅了西夏。
所以,蔡仍說宋夏之間必有一場國戰,雖然是違心之言,卻得到了蔡京的認同。
蔡仍突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又道:馬政等人去金國買馬,金使又來訪宋,小侄如果沒有猜錯,官家應該是準備聯金伐遼了,所以宋遼之間恐怕也會有一戰。
蔡京眼皮一抬,問道:這事你是怎麽知道的?
蔡仍答道:這並不難猜,官家有這個心思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是的。
其實,趙佶早就想要伐遼了。
三年前,趙良嗣(即童貫從遼國認識的馬植)給趙佶獻了聯金滅遼之計以後,趙佶就對收複燕雲開始動了心。
趙佶心想:青唐地區陷入吐蕃已達三百多年,都能出兵收迴,而燕雲落入契丹還不到二百年,趁契丹內亂之機,出兵將其收迴,應該也是能辦到的。
於是,趙佶就將他的兩個重臣蔡京和童貫找來商量此事。
童貫當時的意思是,如果遼國確實如趙良嗣所說,已被女真搞得滅亡在即,那麽大宋單獨出師北伐,一舉收複燕雲,也未嚐不可。
而蔡京當時的態度則比較謹慎,他認為,目前遼國的情況還不是十分清楚明朗,僅憑趙良嗣的一麵之詞,就匆忙決定出兵,有草率之嫌,應令河北河東邊防帥臣進一步探聽遼國的動靜虛實,摸清情況後再做主張。
後來,雄州知州和詵接到趙佶的密旨後揣測,朝廷可能要對燕雲有所圖謀。
於是,和詵不惜重金,多方招納遼國豪俊之士,大力搜集遼國各種情報。
不久,有個遼國商人獻給和詵一張燕山地圖,燕京地區的山巒平原,森林河流,大道小路,城鄉村鎮等,俱在其中。
和詵如獲至寶,親自赴京,將地圖呈給趙佶。
趙佶將這張燕山地圖懸掛在崇政殿裏,時常癡癡地端詳。
這樣一來,收複燕雲故地的願望,便在趙佶心中日益強烈起來。
又過一段時間,趙佶接到河東路代州守臣王機的奏章,說遼國應州知州王師中率領全家來到代州投誠。
趙佶大喜,立刻令王機派人護送王師中一家速來京師赴闕。
也是在延慶殿,趙佶接見了王師中。
問及遼國當時的情況,王師中的說法與趙良嗣基本相同。
趙佶讓王師中談談對聯金滅遼收複燕雲戰略構想的看法。
王師中認為這是一個好戰略,他說:現在遼國已日薄西山,而女真恰好相反,如日出東方。大宋若能抓住遼國內亂的這個時機,收複燕雲易如探囊取物,而聯金滅遼,必將加速這一進程,實乃上策。
後來,遼國易州淶水人董龐兒聚眾起事,攻陷城邑,聲勢浩大。
不久,董龐兒派人來宋,送來降表,表示願意歸順大宋,在降表中,他自稱撫宋破虜大將軍董才,決心攻取燕雲舊地,報效大宋,並請求大宋出兵支持。
當時,蔡京和童貫都建議趙佶接納董龐兒。
蔡京認為,借助於遼人之手收複燕雲,乃是上上之策,董龐兒起事,就是一個絕好機會,不可錯失。
童貫則主張,以支持董龐兒為由,直接出兵北上,收複燕雲。
趙佶於是同意招納董龐兒,並且許諾:如果董龐兒能助大宋收複燕雲,日後可以封其為燕王。
蔡京遂令有關部門,秘密給董龐兒的軍隊製作戰袍冠帶,一旦接收了之後,就將他們納入宋軍的編製。
那些日子,趙佶很興奮,他命令童貫從中央禁軍之中抽調一部分精銳組成前軍,同時,令河北各路做好戰時後勤保障準備,還計劃以換防之名,將西軍主力秘密開往河北邊境集結。
不久,北伐前軍從東京悄悄出發——童貫計劃率北伐中軍於三月上旬出動。
時任知樞密院的鄧洵武,聞訊後,急忙入宮,請求麵聖,還沒等獲準,他便風風火火地直接闖進了崇政殿,將一篇強烈反對伐燕的奏章《北伐問目》直接交給趙佶,並請求趙佶命蔡京前來當麵討論。
鄧洵武的這篇奏章篇幅很長,一共陳述了二十七條有關北伐利害的事項,而且每一條都詳加注釋。
如出師無名這一條,他注釋說:依靠宋遼盟誓,百年以來,兩國之間從沒發生過戰事,現在忽然要出兵伐遼,毀掉盟誓,為什麽呢?用什麽理由來告知天下百姓?又用什麽理由去告知遼國?出師無名。
奏章結尾,鄧洵武深情的寫道:官家,請您審視一下今日之朝廷,謀議之臣,有比得上趙普的嗎?將帥之良,有比得上曹彬和潘美的嗎?甲兵之精,能比得上開國之初嗎?那時,以太宗之神武,趙普之謀略,曹彬潘美之大將,百戰百勝,征伐四方,而唯獨對於燕雲,幾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那時不行,今日就行嗎?且不可輕言出兵。百年盟誓,一朝棄之,誠恐兵革一動,中國昆蟲草木皆不得而休息矣!
看完了鄧洵武的奏章,趙佶不禁動搖了:出兵北伐,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
趙佶又心想:契丹不同於吐蕃,也不同於西夏。契丹是一個草原帝國,它當年橫掃整個草原,所向披靡,一旦他們攻入中原,興許就會踏碎山河啊!
趙佶把他的顧慮跟蔡京說了,並道:違背祖宗盟誓,恐怕要招致不祥,還是停止北伐吧。
趙佶突然決定停止北伐,這讓蔡京大吃一驚,他心想:官家這簡直是在拿打仗當兒戲,哪有兵都已經出了,馬上就要打響國戰了,再臨陣反悔的?
那邊都已經準備開戰了的童貫,也沒想到,趙佶會突然變卦,於是親自快馬加鞭迴到東京汴梁城,勸說趙佶迴心轉意。
可那時,趙佶已經傾向於再等等再看看了。
於是,收複燕雲一事,就被擱置了下來。
說實話,那時北宋如果出兵,機會還是很大的。
因為那時正好是,遼國境內盜匪蜂起之時,金軍也打得遼軍節節敗退,更為關鍵的是,那時北宋的經濟正處於巔峰時期宋軍也可以一戰,經得起一場大戰,哪怕是國戰。
隻可惜,因為趙佶猶豫不決,北宋錯過了一個收複燕雲的好機會。
現如今,隨著遼國的局勢進一步惡化,甚至已經露出了亡國之態,趙佶又動了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念頭,並且已經開始跟金國搭上線了。
聯金滅遼一事,是個秘密,但其實隻要地位到了一定程度,就多少知道一點。
換而言之,這其實已經是一個不是秘密的秘密了。
所以,蔡京也沒揪著蔡仍是怎麽知道聯金滅遼的一事不放,而是好似很隨意的問蔡仍道:這事你怎麽看,你同不同意聯金滅遼,收複燕雲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