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霧氣彌漫。


    道觀隱隱約約,如墜山中,有朦朧之感。


    觀中石桌石凳上滿是露珠。


    連地麵上的落葉也濕漉漉的,踩上去靜無聲息。


    林易起床後,先煮了一碗小米粥,配一塊老鹹菜,美滋滋地下肚,而後拿起掃帚,清理庭院。


    庭院中種了七八顆大樹,到秋冬之際,院中滿是落葉。


    一天不掃,就堆積成山。


    掃完地,林易去後院菜園拔了幾顆白菜,剁碎醃製,準備下月食用。


    忙碌著雜活,不知不覺到了晌午。


    三三兩兩的香客開始上門,供奉求神,祈願平安。


    這段時日,拜神的香客穩定下來,每日有兩百左右,林易得到的香火也維持在一百縷出頭,偶爾一日能有兩百縷。


    嚓嚓!


    正殿中,林易拿起拂塵,清掃神像和供桌上的落灰。


    先清理太玄老祖的神像,再清掃山神的神像,最後是龍王神像。


    自從龍王將神像搬來,如今太古觀已有三尊金身神像。


    林易得到的每一縷香火,都比原始增強了三十倍。


    這便是金身神像最大的作用,可倍增香火,發揮太古觀真正的潛能。


    比如一個凡人,在太古觀外誠心參拜龍王的金身神像,龍王得到的隻是普通香火,並無異處,將金身神像搬入太古觀後,凡人再來參拜,香火便增強了三十倍。


    相當於從一根細線,變成一條繩子。


    得到的益處,自不用多言。


    龍王搬來神像後,沒幾天就坐不住了,興高采烈地登門向林易道謝,說幸虧林易不計前嫌,令他得此機遇,妙處無窮。


    龍王也好,山神也罷,他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太古觀的好處,對林易心懷感激。


    林易也拜托他們,幫忙向其他仙人“宣傳宣傳”。


    山神和龍王自然樂意,滿口答應。


    這且不提,如今林易坐擁太古觀,大可“坐享其成”,不用勞心費力。


    每日吃喝玩樂睡便可增長修為,且進境比一般修士更快。


    似乎再無追求。


    其實,林易並非鼠目寸光之徒,很清楚自己的這點成就算不得什麽。


    若想超脫凡境,踏入仙道,單憑幾座金身神像和每日百縷香火是遠遠不夠的。


    何況,林易和太玄老祖有約在先,須得盡心盡力為老祖收納香火,若是林易坐享其成,胡混日子,太玄老祖定會收迴太古觀,到時哭都來不及。


    所以,林易從不敢懈怠。


    一邊享用香火,一邊靠自身修行。


    幾日過去。


    這天,林易打開《符術》秘籍,繼續往下翻看。


    達到換骨境界後,他已可嚐試更高層次的符術。


    先前的“五雷符”有三百二十四筆畫,對換骨境界的林易來說輕而易舉,毫無難度可言。


    下一層次的符則有五百四十筆畫,對境界和法力的要求甚高。


    林易不斷翻看秘籍,想找一種威力更強大的符,代替五雷符。


    可惜,並無收獲。


    五雷符乃至剛至強的攻擊符術,威力非同一般。


    秘籍上記載更高層次的符有火攻符,凝氣符,冰封符等等,威力和五雷符相差不多,沒有作畫的必要。


    另外一些符則沒有攻擊作用,更代替不了五雷符。


    看來,這本符術秘籍記載的也不全麵。


    不奇怪,天下符術千千萬萬,一本秘籍怎麽可能全記載下來!


    翻來找去,半天已過。


    隻有一種符引起了林易的好奇心。


    此符喚作“小隱符”,施展後可隱於無形,肉眼不可察。


    明顯,這是隱身符的一種。


    之所以稱作“小隱符”,因為此符乃最低級的障眼法,限製極大。


    比如隱身的時間極短,且不能動彈。


    一旦有所動作,小隱符就會失效暴露。


    雖有諸多缺點,可此符仍引起林易極大的興趣。


    因為在地球上,無論玄幻魔幻小說,或是科幻神話電影,都有對於隱身的諸多幻想,“隱身”幾乎是人類最喜聞樂見的超能力。


    故而,見到“小隱符”後,林易心潮澎湃,迫不及待一試。


    他打開符術秘籍,先仔細研究了一會,一遍又一遍觀摩,努力記住符上的勾勒筆畫,在腦海中形成淺顯印象。


    而後再拿出筆紙,進行摹寫。


    一筆一畫,形神兼備。


    對於已經掌握幾種符術的林易來說,學習新符並不難,按部就班即可。


    一天功夫,經驗老道的他掌握了大半。


    然後照著符術上的解析和筆畫,一步一步落於符紙,遇到不解之處多加研究,過程十分順利。


    小隱符共有五百四十畫,比五雷符更複雜。


    林易嚐試了數十次,浪費了七八張大紙,終於成功畫完一次,且是一筆到底。


    但見符紙上歪歪扭扭,筆畫奇多,如同無數的小蟲在上麵爬,密密麻麻。


    不懂符的普通人看上一眼就覺眼前昏花,十分難受。


    唯有懂符者才能找到符的首尾,看出其中門道。


    當然,畫出來是一迴事,能成符又是另一迴事。


    之前林易根本沒動用法力,隻是簡單地摹畫,先了解符的“形”。


    想真正成符,需注入靈力,方才有“神”。


    休息一晚。


    翌日。


    林易開始真正嚐試作符。


    這一步的難度,比上一步大十倍。


    林易熟悉了小隱符的筆畫後,又得注靈入筆,將靈力凝於符上,不能有一絲一毫差錯。


    從起筆開始,一筆到底,直至畫完五百四十畫,勾勒出整張符,往往需要五六個時辰。


    對體力和法力的要求,不是一般高。


    盡管林易經驗老道,也無法一蹴而就,隻能循序漸進,不斷改進自己的錯誤,一步一步登階。


    一次。


    兩次。


    三次。


    ……


    畫了七八天,上百次,仍沒畫出一張成功的小隱符。


    還好林易一向有耐心,不急不躁,不慌不忙。


    也不曾放棄。


    又過三日,林易畫廢了近百張符紙。


    符紙和筆墨眼看都要用盡了,這天黃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毫無差錯地完成了一張小隱符。


    畫完最後一筆,林易已疲憊不堪,渾身大汗,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差點虛脫。


    過了會,他才有精力查看剛剛完成的小隱符,見符上筆畫皆完整無缺,靈力充沛。


    他趕忙封上符頭,此符終成。


    不過林易不敢大意,將小隱符放置兩個時辰,發現符上封存的靈力未有絲毫損失,便知再無懸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繼承了一個道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鶴歸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鶴歸雲並收藏繼承了一個道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