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
阿毛帶著哭腔喚道。
這腿腳不便的老婆婆即是阿毛的奶奶。
自從阿毛爹娘死後,祖孫倆相依為命,誰也離不開誰。
“阿毛!阿毛!”
奶奶喜極而泣,將阿毛擁入懷中,“臭小子,你跑哪去了,害奶奶擔心!”
阿毛用腦袋蹭了蹭奶奶的手臂,“奶奶,我去外地要吃的了,給奶奶吃。”
說著,從林易背的麻袋裏拿出幾個饅頭,耀武揚威般地在奶奶麵前炫耀,“奶奶您看,饅頭!”
奶奶伸手摸了摸,枯老的手掌不住顫抖,“好孩子,真是奶奶的好孩子!”
阿毛嘻嘻一笑,牽著林易的手拉到奶奶麵前,“奶奶,饅頭是道士哥哥給的,我去青丘縣迷了路,也是道士哥哥送我迴來。”
奶奶一愣,眯眼盯著林易,渾濁的眼睛有些模糊,隻能看清林易身上的衣衫。
“這位道長是大好人呐,請受一拜。”
奶奶放下拐杖,便要拜地。
林易急忙將其扶住,這禮他可受不起,“婆婆不必客氣,貧道略出綿薄之力,不算什麽。”
“阿毛,快扶奶奶進屋。”
“嗯!”阿毛十分熟練,一手拿起拐杖,一手攙扶著奶奶,緩緩進屋。
屋子的布置十分簡陋,牆壁掉皮發灰,地麵疙疙瘩瘩,擺著一個土炕,一張方木桌,幾個凳子,還有一個灶台。
灶台旁放著兩個木桶,桶內空空,一滴水不剩。
沒辦法,奶奶這腿腳沒法挑水。
水一用完,就無水可喝。
奶奶渴了一天,嘴唇幹裂如樹皮。
幸好阿毛及時迴來了。
“奶奶,我去挑水。”阿毛提起兩個木桶。
奶奶擺擺手,“太晚了,明天再去吧,奶奶不渴。”
“您身體不好,不能受罪,我這就去。”
阿毛很懂事,拿了扁擔挑起兩個木桶往外走。
木桶搖晃,砰砰當當。
像一首樂曲。
“婆婆,貧道有事,先告辭了。”林易微微施禮,說道。
“道長,留下吃頓飯吧,”婆婆連忙挽留,“您幫了阿毛,還給俺家送東西,俺得報答不是。”
這話是客氣話。
如果林易留下,她家真沒什麽能招待的,平時吃飽肚子就謝天謝地了。
“不用,貧道有急事,下次再來。”林易淡笑著拒絕。
隨後和阿毛一起離開村子,準備迴道觀。
他能幫的也就這麽多,別的無能無力。
路上,阿毛感到奇怪,問:“道士哥哥,你不是說來安寧縣有事要辦麽,咋剛到就迴去?”
林易微笑,“我記錯了,要辦的事不在安寧縣。”
阿毛撓撓頭,越發糊塗,“道士哥哥的記性好差呀,還不如我。”
“嗬嗬,是啊。”
二人剛剛走出村口,迎麵碰上一個老頭。
卻是從法壇迴來的老村長。
“村長爺爺好。”阿毛放下扁擔,打招唿。
“是阿毛啊,”老村長一臉愁容,似在發愁什麽事,見到阿毛後陡然轉憂為喜,“阿毛,爺爺問你,想不想老天下雨?”
阿毛搓了搓鼻子,眼睛放光道:“想!做夢都想!”
老村長歎口氣,“你之前看到了,那三位高人要為咱們求雨,隻要成功,很快就會有一場大雨降下。”
阿毛點點頭,麵露喜色。
“阿毛,高人剛才說,明天求雨需要八個童男童女守壇,咱們幾個村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每個村子出一人,”老村長終於說出正題,原來他一臉愁容是為此事,“咱們村的年輕人走得走,逃得逃,沒剩下幾個了。”
阿毛愣了下,旋即恍然大悟,“村長爺爺要我去守壇?”
老村長嚴肅點頭,“阿毛,你是最適合的。”
阿毛倒沒有猶豫,立即開心答應,“我去,隻要能下雨,我肯定去。”
“太好了,”老村長大喜,“孩子,咱們村能不能下雨全靠你了,明天一早來找爺爺。”
“好!”
阿毛沒多想。
能下雨的事,他當然幹。
林易卻覺得不對勁。
因為丘風一行人並沒有求雨的本事,所設法壇隻是為了騙村民的錢財和供物。
可他們為何多此一舉,要選八個孩童守壇?
難道還有其他貓膩?
林易做事一向謹慎,考慮周全,這一想就覺得不對勁。
但他不是神算子,也想不通原由。
一路惴惴不安,直至走到崆河。
石橋上。
阿毛將木桶一一放入河中,各自打了小半桶水。
他不敢打滿,因為挑不動兩桶水。
兩小桶是他的極限。
“道士哥哥,你要迴道觀?”打完水,阿毛依依不舍地看著林易。
林易迴過神,淡淡一笑,“嗯。”
阿毛撓撓頭,臉蛋微紅,“等大旱過去,我就去看道士哥哥,一定去。”
“你認得路?”林易一臉懷疑。
阿毛咧嘴大笑,“嘿嘿,道士哥哥放心,迴來的時候我就記住路了。”
怪不得一路上這小鬼頭探頭探腦地四處看,原來是在記路。
加上林易給的地圖,他記得八九不離十。
“行,哥哥在道觀等你。”
“嗯!”
二人道別。
阿毛將扁擔放在幼小的肩膀上,熟練地挑起兩桶水,嘎吱嘎吱地往南走。
他挑得很穩,身子和肩膀上下顛簸,水桶卻一點不晃,十分穩當。
看得出經常幹這活,熟練得很。
目送阿毛越走越遠,林易未急著迴道觀,而是走到河岸邊的廟宇前。
廟宇的匾額上,依稀可見三個破爛大字:龍王廟。
廟口大張,燭火通明。
盡管是晚上,依然陸陸續續有村民前來參拜,為神像添香。
一般來說,偏僻之地的廟宇,香火不會很好。
這座龍王廟亦如此。
雖在青丘縣境內,可附近百姓很少來此參拜龍王。
香火十分慘淡。
有趣的是,自從安寧縣大旱,這座龍王廟的香火愈加鼎盛。
以前是門可羅雀,如今是門庭若市。
來參拜的都是安寧縣的百姓,為了向龍王祈雨,誠心十足。
估摸著,因為這場大旱,崆河龍王得了不少香火好處。
阿毛帶著哭腔喚道。
這腿腳不便的老婆婆即是阿毛的奶奶。
自從阿毛爹娘死後,祖孫倆相依為命,誰也離不開誰。
“阿毛!阿毛!”
奶奶喜極而泣,將阿毛擁入懷中,“臭小子,你跑哪去了,害奶奶擔心!”
阿毛用腦袋蹭了蹭奶奶的手臂,“奶奶,我去外地要吃的了,給奶奶吃。”
說著,從林易背的麻袋裏拿出幾個饅頭,耀武揚威般地在奶奶麵前炫耀,“奶奶您看,饅頭!”
奶奶伸手摸了摸,枯老的手掌不住顫抖,“好孩子,真是奶奶的好孩子!”
阿毛嘻嘻一笑,牽著林易的手拉到奶奶麵前,“奶奶,饅頭是道士哥哥給的,我去青丘縣迷了路,也是道士哥哥送我迴來。”
奶奶一愣,眯眼盯著林易,渾濁的眼睛有些模糊,隻能看清林易身上的衣衫。
“這位道長是大好人呐,請受一拜。”
奶奶放下拐杖,便要拜地。
林易急忙將其扶住,這禮他可受不起,“婆婆不必客氣,貧道略出綿薄之力,不算什麽。”
“阿毛,快扶奶奶進屋。”
“嗯!”阿毛十分熟練,一手拿起拐杖,一手攙扶著奶奶,緩緩進屋。
屋子的布置十分簡陋,牆壁掉皮發灰,地麵疙疙瘩瘩,擺著一個土炕,一張方木桌,幾個凳子,還有一個灶台。
灶台旁放著兩個木桶,桶內空空,一滴水不剩。
沒辦法,奶奶這腿腳沒法挑水。
水一用完,就無水可喝。
奶奶渴了一天,嘴唇幹裂如樹皮。
幸好阿毛及時迴來了。
“奶奶,我去挑水。”阿毛提起兩個木桶。
奶奶擺擺手,“太晚了,明天再去吧,奶奶不渴。”
“您身體不好,不能受罪,我這就去。”
阿毛很懂事,拿了扁擔挑起兩個木桶往外走。
木桶搖晃,砰砰當當。
像一首樂曲。
“婆婆,貧道有事,先告辭了。”林易微微施禮,說道。
“道長,留下吃頓飯吧,”婆婆連忙挽留,“您幫了阿毛,還給俺家送東西,俺得報答不是。”
這話是客氣話。
如果林易留下,她家真沒什麽能招待的,平時吃飽肚子就謝天謝地了。
“不用,貧道有急事,下次再來。”林易淡笑著拒絕。
隨後和阿毛一起離開村子,準備迴道觀。
他能幫的也就這麽多,別的無能無力。
路上,阿毛感到奇怪,問:“道士哥哥,你不是說來安寧縣有事要辦麽,咋剛到就迴去?”
林易微笑,“我記錯了,要辦的事不在安寧縣。”
阿毛撓撓頭,越發糊塗,“道士哥哥的記性好差呀,還不如我。”
“嗬嗬,是啊。”
二人剛剛走出村口,迎麵碰上一個老頭。
卻是從法壇迴來的老村長。
“村長爺爺好。”阿毛放下扁擔,打招唿。
“是阿毛啊,”老村長一臉愁容,似在發愁什麽事,見到阿毛後陡然轉憂為喜,“阿毛,爺爺問你,想不想老天下雨?”
阿毛搓了搓鼻子,眼睛放光道:“想!做夢都想!”
老村長歎口氣,“你之前看到了,那三位高人要為咱們求雨,隻要成功,很快就會有一場大雨降下。”
阿毛點點頭,麵露喜色。
“阿毛,高人剛才說,明天求雨需要八個童男童女守壇,咱們幾個村子商量了一下,決定每個村子出一人,”老村長終於說出正題,原來他一臉愁容是為此事,“咱們村的年輕人走得走,逃得逃,沒剩下幾個了。”
阿毛愣了下,旋即恍然大悟,“村長爺爺要我去守壇?”
老村長嚴肅點頭,“阿毛,你是最適合的。”
阿毛倒沒有猶豫,立即開心答應,“我去,隻要能下雨,我肯定去。”
“太好了,”老村長大喜,“孩子,咱們村能不能下雨全靠你了,明天一早來找爺爺。”
“好!”
阿毛沒多想。
能下雨的事,他當然幹。
林易卻覺得不對勁。
因為丘風一行人並沒有求雨的本事,所設法壇隻是為了騙村民的錢財和供物。
可他們為何多此一舉,要選八個孩童守壇?
難道還有其他貓膩?
林易做事一向謹慎,考慮周全,這一想就覺得不對勁。
但他不是神算子,也想不通原由。
一路惴惴不安,直至走到崆河。
石橋上。
阿毛將木桶一一放入河中,各自打了小半桶水。
他不敢打滿,因為挑不動兩桶水。
兩小桶是他的極限。
“道士哥哥,你要迴道觀?”打完水,阿毛依依不舍地看著林易。
林易迴過神,淡淡一笑,“嗯。”
阿毛撓撓頭,臉蛋微紅,“等大旱過去,我就去看道士哥哥,一定去。”
“你認得路?”林易一臉懷疑。
阿毛咧嘴大笑,“嘿嘿,道士哥哥放心,迴來的時候我就記住路了。”
怪不得一路上這小鬼頭探頭探腦地四處看,原來是在記路。
加上林易給的地圖,他記得八九不離十。
“行,哥哥在道觀等你。”
“嗯!”
二人道別。
阿毛將扁擔放在幼小的肩膀上,熟練地挑起兩桶水,嘎吱嘎吱地往南走。
他挑得很穩,身子和肩膀上下顛簸,水桶卻一點不晃,十分穩當。
看得出經常幹這活,熟練得很。
目送阿毛越走越遠,林易未急著迴道觀,而是走到河岸邊的廟宇前。
廟宇的匾額上,依稀可見三個破爛大字:龍王廟。
廟口大張,燭火通明。
盡管是晚上,依然陸陸續續有村民前來參拜,為神像添香。
一般來說,偏僻之地的廟宇,香火不會很好。
這座龍王廟亦如此。
雖在青丘縣境內,可附近百姓很少來此參拜龍王。
香火十分慘淡。
有趣的是,自從安寧縣大旱,這座龍王廟的香火愈加鼎盛。
以前是門可羅雀,如今是門庭若市。
來參拜的都是安寧縣的百姓,為了向龍王祈雨,誠心十足。
估摸著,因為這場大旱,崆河龍王得了不少香火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