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
郝爺爺門口的棗樹葉子幾乎掉盡了。家家戶戶門口的棗樹的葉子都幾乎掉盡了。附近山上的林木黃色成了主色調。山腳下的巴茅的長長的葉子幹枯成白色,隻在根部還殘餘一點綠意,透露出它頑強的生命力。門口那幾塊田的禾兜重新長出來的嫩葉被牛兒吃盡了。
這個時候,便要上山放牛了。
周末,大人們總計劃著叫我們去放山牛。
冬天放山牛不同於夏天放牛。夏天放牛總是在早晨和下午進行,上午是不需要的,冬天放山牛可是一整天的事。不過有一點比較好,那就是不需要趕早。吃過早飯,八、九點鍾了,太陽已經有了溫度了,方才慢悠悠的騎著牛兒上山。到了山上,把牛一放,可就閑著了。
稍大一點的,忙著拾撿幹樹枝,計劃著晚邊迴去的時候帶一捆柴火迴去。
那可是要很好的騎牛技術的。將柴火橫架在牛背上,架在你所坐位置的前方,你騎在牛背上一隻手扶著柴火一隻手拽著牛繩趕牛。平路倒不值得一說,問題是上山下上,斜斜的,可難把握了。
上山,若是太斜,你把握不住,說不定會往牛屁股處滑,以至於一下子滑到地上呢。你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柴火也滑下來,正好壓在你身上,你說慘不慘?
若是下山,太斜,人往前傾,把握不住,徑直滑到牛頸脖子處,架在牛角前,上也上不了下也下不了。牛兒乖順,沒啥事,倒好;牛兒脾氣大,你架得它不爽,它昂起頭來,把你挑在空中,那可真慘了。想想都後怕。
這場麵我們可都見過。
我們的父母都不需要我們拾撿柴火。我們隻要能把牛趕到山上,然後能把牛趕迴牛欄就可以了。
閑暇的時間裏,我們打石子(那是一種技巧性遊戲,挑選五個大小一樣的小石子,將一個石子往上拋,之後立即或者一次性一個或一次性兩個拾撿地上剩餘的石子,在上拋的石子掉落時接住即可晉級。級別越高難度越大)。
玩厭了打石子,我們接著玩“跳房間”。
玩厭了“跳房間”我們就去撿鬆脂球。掉在地上的鬆脂球的外皮已經皸裂了,散發出淡淡的鬆脂的芳香。好在沒有一點粘性。我們拿在手上比賽著看誰扔的最遠。可不興拿它打人,砸中了頭痛得你要命。
最高興的當是中午時分了,如果離家近,便派幾個迴家吃,然後給當班的其他人帶飯。大夥兒端著飯盆,嚐嚐你碗裏的菜,又嚐嚐他碗裏的菜,互補著吃,感覺格外香,格外有味。
如果離家遠,就更簡單,帶幾個紅薯就夠了。那藏在窖裏的紅薯生吃特別甜。也可以烤熟了吃。幾個玩得來的湊在一塊,撿幹樹枝的撿幹樹枝,生火的生火,烤的烤。
不用說,郝珺琪當然跟著我。我做什麽她就做什麽。火一時燒不旺,便湊近身去用口對著火吹氣,那煙熏的你眼淚汪汪的,吃不消了,換一個吹,結果,大家都“傷心的落淚”。
但不管怎樣,紅薯總算烤熟了。外皮略略有點焦,香噴噴的,掰開來,用鼻子聞一聞,香氣沁人心脾。吃得可開心了。
……
鄉村的冬天是寂寥的,甚至是死寂的。上了年紀的老人蜷縮著身子端著火筒坐在太陽底下取暖,一動不動,好比一個雕塑。
像我們這些孩子從來沒有冬天,也不知道什麽是寂寥,我們有的是找樂子的法子。
隻要晴個十天半月,看吧,小溪邊的幾塊田就成了我們的運動場(誰叫永泰小學連個操場都沒有呢,正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田裏的泥土已經幹透了,但跑起來還有點滑,不過那不影響我們的熱情。我們在上麵跑,嬉鬧,摔跤,摔倒了都沒關係,反正怎麽磕碰都不疼。
最好玩的是跳高,從小溪邊的籬笆裏抽三根苦竹棍,兩根有枝椏的插在田裏做架子,另一根做橫杆架在那兩根竹棍上,然後大夥排成一排,小跑著往前衝、跳,一個接一個。若是有誰跳過去摔在地上,沒有及時離開,那後續的人使點壞,不避不讓壓過去,可能就要壓成堆哦。
遇上這種情況,郝珺琪總會往旁邊跑開,我們可不管,圖的是熱鬧。那被壓在最底下的哭爹喊娘也沒用。
跳完了一輪,提升橫杆的高度,接著再跳。接著再提升。有好多人被淘汰了。冠軍便決出來了。
夕陽西下,炊煙繚繞,到了迴家的時間了。我們的褲管都粘了泥,迴家等著母親嘮叨好了。
有時我們還會去“燒窯閉炭”。
也是個大晴天,當然是某個下午。太陽曬在身上暖烘烘的。田畈裏安靜寂寥,幾乎不見一個人。水溝裏早就斷流了。
我們找了一個有一定高度的田埂,在田埂壁上離頂部約摸十幾公分的地方往內挖一個洞,即所謂的窯,而後,在頂部打一個小洞做煙囪。做煙囪是技術活。用力過猛整個頂部會塌陷,用力太輕,那小圓洞又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打通。關鍵是頂部的厚度要適當。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著手“燒窯”。
郝珺琪已經撿了一把柴火來了,可全都是田埂上種的大豆兜——大豆主幹的根部及以上五六公分長的那一段。大豆兜不夠幹,不好燒。隻得去找別的幹燥的柴火來。
我們跑到附近山腳下去找。我在一棵鬆樹底下找到了一些鬆樹枝。這下可好了。紅紅的鬆針一點即著。火苗旺旺的。我們忙著將鬆樹枝整成一小段一小段,便於放進窯裏燃燒。鬆樹枝太幹了,整斷它時很有彈性,反彈迴來震痛我們的小手。
窯裏的火越燒越旺。郝珺琪可高興了。有煙從小圓洞裏往上冒了。真的好成功啊。
我們燒了一通火。火的溫度烤的我們的臉滾燙滾燙的。
待我們撿來的柴火燒的差不多了,我們開始“閉炭”。 我們把尚未燒盡的通通撿掉。窯裏剩下一堆火紅火紅的餘燼。郝珺琪自覺得走到一邊,我掏出我的小家夥對著那些餘燼猛澆一氣。你聽見呲呲的響聲。接著灰塵四起。那些灰燼全被澆滅了,留下一塊塊黑乎乎的炭。“閉炭”便成功了。
郝珺琪迴到我身邊。她忽然笑了。
“笑什麽笑什麽?”我莫名其妙。
郝珺琪笑得更歡。她用手指著我的臉,“黑得像包公。”
“哦。”我不自覺地用手摸了摸臉。
郝珺琪笑得更歡了。
“沒抹掉嗎?”我詫異
“抹掉?更黑了。這迴倒像個黑人了。”郝珺琪笑得蹲在地上。
我看了看雙手。手掌上黑乎乎的。我心裏頭起了個壞念頭,趁郝珺琪不注意,在她臉上抹了抹。
“哎呀。”郝珺琪叫起來。
我迅速逃跑。郝珺琪笑著追上來,嘴裏喊著,“壞哥哥,壞哥哥”。
……
既然是冬天,那就離不開雪。最好是下小雪吧。小小的東門受不住大雪。母親說,隻要大雪下個一天一夜,村裏半數人家就睡不著覺了。可不是激動,是憂慮。擔心茅草屋被大雪壓垮了。
印象裏的冬天雪下得勤。
不像如今的江南,孩子們盼望下雪就像盼望放假一樣 。偶爾下一場雪,孩子們還沒玩夠,就全融化了。
那時候,隻要老天沉幾天臉,雪就來了。先是下雪子。雪子落在郝爺爺門前的大樟樹上,嘩嘩啦啦的響。雪子穿過茅草屋頂落到家裏來,在餐桌上、臉盆上跳舞。我們衝出屋,仰頭看著天空,伸出雙手,任雪子落在我們臉上,落在手掌上。不一會兒,雪就下下來啦。雪越下越大,頃刻間到處迷迷茫茫。
第二天早上,我們起床比我們的母親還早。雪已經停了。四處都是白白的雪。地上,棗樹枝上,茅草屋頂上,田野裏,都積了厚厚的一層雪。我們仔細端詳我們的茅草屋,它會不會被大雪壓垮了?我們看了一會兒,它一動不動,應該沒事吧?不管了,那是大人們的事,我們玩我們的去。
我們從郝爺爺砍來的毛柴裏抽出一根小竹枝,一起用勁,將它深深地插進地裏,讓它立在空中,然後忙不迭地在竹枝的各個枝節上粘上大小不一的雪團。郝珺琪不知從哪兒弄來紅紅的小圓果,壓在雪團上,好好看啊。整體看去,就像是一棵果樹,果樹上掛滿了果子。
我們的臉和手都凍得通紅通紅的,趕忙放在嘴裏哈哈氣,小手上下搓個不停,暖和暖和。
“琪琪,你看。”我說。
“什麽?”
“前麵。”
郝珺琪往前看,我趁機將雙手伸進她的頸窩。啊,好暖和。郝珺琪叫起來。我跑。
郝珺琪就站在那裏,“不嘛不嘛。”
我迴到郝珺琪身邊,“來,來。”
郝珺琪把小手伸進我的頸窩。啊,冰!可我讓它冰著。郝珺琪可不是刁蠻的人,她才不會一直冰我呢。
郝爺爺門口的棗樹葉子幾乎掉盡了。家家戶戶門口的棗樹的葉子都幾乎掉盡了。附近山上的林木黃色成了主色調。山腳下的巴茅的長長的葉子幹枯成白色,隻在根部還殘餘一點綠意,透露出它頑強的生命力。門口那幾塊田的禾兜重新長出來的嫩葉被牛兒吃盡了。
這個時候,便要上山放牛了。
周末,大人們總計劃著叫我們去放山牛。
冬天放山牛不同於夏天放牛。夏天放牛總是在早晨和下午進行,上午是不需要的,冬天放山牛可是一整天的事。不過有一點比較好,那就是不需要趕早。吃過早飯,八、九點鍾了,太陽已經有了溫度了,方才慢悠悠的騎著牛兒上山。到了山上,把牛一放,可就閑著了。
稍大一點的,忙著拾撿幹樹枝,計劃著晚邊迴去的時候帶一捆柴火迴去。
那可是要很好的騎牛技術的。將柴火橫架在牛背上,架在你所坐位置的前方,你騎在牛背上一隻手扶著柴火一隻手拽著牛繩趕牛。平路倒不值得一說,問題是上山下上,斜斜的,可難把握了。
上山,若是太斜,你把握不住,說不定會往牛屁股處滑,以至於一下子滑到地上呢。你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柴火也滑下來,正好壓在你身上,你說慘不慘?
若是下山,太斜,人往前傾,把握不住,徑直滑到牛頸脖子處,架在牛角前,上也上不了下也下不了。牛兒乖順,沒啥事,倒好;牛兒脾氣大,你架得它不爽,它昂起頭來,把你挑在空中,那可真慘了。想想都後怕。
這場麵我們可都見過。
我們的父母都不需要我們拾撿柴火。我們隻要能把牛趕到山上,然後能把牛趕迴牛欄就可以了。
閑暇的時間裏,我們打石子(那是一種技巧性遊戲,挑選五個大小一樣的小石子,將一個石子往上拋,之後立即或者一次性一個或一次性兩個拾撿地上剩餘的石子,在上拋的石子掉落時接住即可晉級。級別越高難度越大)。
玩厭了打石子,我們接著玩“跳房間”。
玩厭了“跳房間”我們就去撿鬆脂球。掉在地上的鬆脂球的外皮已經皸裂了,散發出淡淡的鬆脂的芳香。好在沒有一點粘性。我們拿在手上比賽著看誰扔的最遠。可不興拿它打人,砸中了頭痛得你要命。
最高興的當是中午時分了,如果離家近,便派幾個迴家吃,然後給當班的其他人帶飯。大夥兒端著飯盆,嚐嚐你碗裏的菜,又嚐嚐他碗裏的菜,互補著吃,感覺格外香,格外有味。
如果離家遠,就更簡單,帶幾個紅薯就夠了。那藏在窖裏的紅薯生吃特別甜。也可以烤熟了吃。幾個玩得來的湊在一塊,撿幹樹枝的撿幹樹枝,生火的生火,烤的烤。
不用說,郝珺琪當然跟著我。我做什麽她就做什麽。火一時燒不旺,便湊近身去用口對著火吹氣,那煙熏的你眼淚汪汪的,吃不消了,換一個吹,結果,大家都“傷心的落淚”。
但不管怎樣,紅薯總算烤熟了。外皮略略有點焦,香噴噴的,掰開來,用鼻子聞一聞,香氣沁人心脾。吃得可開心了。
……
鄉村的冬天是寂寥的,甚至是死寂的。上了年紀的老人蜷縮著身子端著火筒坐在太陽底下取暖,一動不動,好比一個雕塑。
像我們這些孩子從來沒有冬天,也不知道什麽是寂寥,我們有的是找樂子的法子。
隻要晴個十天半月,看吧,小溪邊的幾塊田就成了我們的運動場(誰叫永泰小學連個操場都沒有呢,正好彌補這方麵的不足)。田裏的泥土已經幹透了,但跑起來還有點滑,不過那不影響我們的熱情。我們在上麵跑,嬉鬧,摔跤,摔倒了都沒關係,反正怎麽磕碰都不疼。
最好玩的是跳高,從小溪邊的籬笆裏抽三根苦竹棍,兩根有枝椏的插在田裏做架子,另一根做橫杆架在那兩根竹棍上,然後大夥排成一排,小跑著往前衝、跳,一個接一個。若是有誰跳過去摔在地上,沒有及時離開,那後續的人使點壞,不避不讓壓過去,可能就要壓成堆哦。
遇上這種情況,郝珺琪總會往旁邊跑開,我們可不管,圖的是熱鬧。那被壓在最底下的哭爹喊娘也沒用。
跳完了一輪,提升橫杆的高度,接著再跳。接著再提升。有好多人被淘汰了。冠軍便決出來了。
夕陽西下,炊煙繚繞,到了迴家的時間了。我們的褲管都粘了泥,迴家等著母親嘮叨好了。
有時我們還會去“燒窯閉炭”。
也是個大晴天,當然是某個下午。太陽曬在身上暖烘烘的。田畈裏安靜寂寥,幾乎不見一個人。水溝裏早就斷流了。
我們找了一個有一定高度的田埂,在田埂壁上離頂部約摸十幾公分的地方往內挖一個洞,即所謂的窯,而後,在頂部打一個小洞做煙囪。做煙囪是技術活。用力過猛整個頂部會塌陷,用力太輕,那小圓洞又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打通。關鍵是頂部的厚度要適當。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著手“燒窯”。
郝珺琪已經撿了一把柴火來了,可全都是田埂上種的大豆兜——大豆主幹的根部及以上五六公分長的那一段。大豆兜不夠幹,不好燒。隻得去找別的幹燥的柴火來。
我們跑到附近山腳下去找。我在一棵鬆樹底下找到了一些鬆樹枝。這下可好了。紅紅的鬆針一點即著。火苗旺旺的。我們忙著將鬆樹枝整成一小段一小段,便於放進窯裏燃燒。鬆樹枝太幹了,整斷它時很有彈性,反彈迴來震痛我們的小手。
窯裏的火越燒越旺。郝珺琪可高興了。有煙從小圓洞裏往上冒了。真的好成功啊。
我們燒了一通火。火的溫度烤的我們的臉滾燙滾燙的。
待我們撿來的柴火燒的差不多了,我們開始“閉炭”。 我們把尚未燒盡的通通撿掉。窯裏剩下一堆火紅火紅的餘燼。郝珺琪自覺得走到一邊,我掏出我的小家夥對著那些餘燼猛澆一氣。你聽見呲呲的響聲。接著灰塵四起。那些灰燼全被澆滅了,留下一塊塊黑乎乎的炭。“閉炭”便成功了。
郝珺琪迴到我身邊。她忽然笑了。
“笑什麽笑什麽?”我莫名其妙。
郝珺琪笑得更歡。她用手指著我的臉,“黑得像包公。”
“哦。”我不自覺地用手摸了摸臉。
郝珺琪笑得更歡了。
“沒抹掉嗎?”我詫異
“抹掉?更黑了。這迴倒像個黑人了。”郝珺琪笑得蹲在地上。
我看了看雙手。手掌上黑乎乎的。我心裏頭起了個壞念頭,趁郝珺琪不注意,在她臉上抹了抹。
“哎呀。”郝珺琪叫起來。
我迅速逃跑。郝珺琪笑著追上來,嘴裏喊著,“壞哥哥,壞哥哥”。
……
既然是冬天,那就離不開雪。最好是下小雪吧。小小的東門受不住大雪。母親說,隻要大雪下個一天一夜,村裏半數人家就睡不著覺了。可不是激動,是憂慮。擔心茅草屋被大雪壓垮了。
印象裏的冬天雪下得勤。
不像如今的江南,孩子們盼望下雪就像盼望放假一樣 。偶爾下一場雪,孩子們還沒玩夠,就全融化了。
那時候,隻要老天沉幾天臉,雪就來了。先是下雪子。雪子落在郝爺爺門前的大樟樹上,嘩嘩啦啦的響。雪子穿過茅草屋頂落到家裏來,在餐桌上、臉盆上跳舞。我們衝出屋,仰頭看著天空,伸出雙手,任雪子落在我們臉上,落在手掌上。不一會兒,雪就下下來啦。雪越下越大,頃刻間到處迷迷茫茫。
第二天早上,我們起床比我們的母親還早。雪已經停了。四處都是白白的雪。地上,棗樹枝上,茅草屋頂上,田野裏,都積了厚厚的一層雪。我們仔細端詳我們的茅草屋,它會不會被大雪壓垮了?我們看了一會兒,它一動不動,應該沒事吧?不管了,那是大人們的事,我們玩我們的去。
我們從郝爺爺砍來的毛柴裏抽出一根小竹枝,一起用勁,將它深深地插進地裏,讓它立在空中,然後忙不迭地在竹枝的各個枝節上粘上大小不一的雪團。郝珺琪不知從哪兒弄來紅紅的小圓果,壓在雪團上,好好看啊。整體看去,就像是一棵果樹,果樹上掛滿了果子。
我們的臉和手都凍得通紅通紅的,趕忙放在嘴裏哈哈氣,小手上下搓個不停,暖和暖和。
“琪琪,你看。”我說。
“什麽?”
“前麵。”
郝珺琪往前看,我趁機將雙手伸進她的頸窩。啊,好暖和。郝珺琪叫起來。我跑。
郝珺琪就站在那裏,“不嘛不嘛。”
我迴到郝珺琪身邊,“來,來。”
郝珺琪把小手伸進我的頸窩。啊,冰!可我讓它冰著。郝珺琪可不是刁蠻的人,她才不會一直冰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