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穿成女主的矮小黑妹妹 作者:老胡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路一通,毛驢和小馬派上用場,大伯架個平板車在後頭,由它們拉著「噠噠噠」的跑,上山下山都省力多了。
生產工具的改進,必定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林大伯真切體會到了交通工具的重要性,靠著馬車驢車,運水運肥啥的,三十分鍾就能跑個來迴,一氣兒可以運幾百斤,抵得上五六個壯漢的勞動量。
下山也不用空車,沿路撿拾些落葉枯枝啥的,燒火做飯都不用單獨耗柴火。
而從此時開始,陳家坪也悄悄發生了某種變化。
2001年4月12號,三分之二的村民聯名要求修公路。
第081章
陳家坪村民要修路, 方圓十公裏都震驚了。
因為整個榮安鎮十七個自然村裏, 除了鄉道周圍的村子, 十三個村沒有公路。這意味著進村隻能靠走, 就算是十萬火急病得隻吊一口氣也隻能走路出村, 頂多有輛摩托車算不錯的。
而一旦修了公路, 進出方便後,村民們的農產品能帶到市場上販賣,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外頭的東西也能進到村子, 譬如鮮肉嫩豆腐嫩豆芽, 都是改善村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
好處誰都知道,可修路不是挖幾鋤頭就行, 開山炸石, 鏟土填河, 都是大工程。一得有錢, 二得有技術, 第三還得有工具。
陳家坪連續開了六次村民大會,技術和工具由林大伯出麵找沈浪, 沈浪請郭老再次伸出援手, 隻收他們工人的基本工資, 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就行。
這一塊林家和張家承包了。
可錢才是最大的難題。全村唯一的共同財產就是白雲山租金, 目前為止算上利息也隻有二十萬, 修一條保守估計十公裏的路……隻能算杯水車薪。
可所有人眼前閃現的都是白雲山的「腰帶」,能推獨輪,可騎摩托, 還能跑馬車驢車,如果陳家坪也能有這麽一條紐帶……光想想就讓人激動。
張靈坤提議,不如上政府民政部門問問,有沒有這方麵的項目資金,即使是無息貸款,村民們也樂意。
村長人老了,這麽多年走山路也習慣了,不愛出這個頭。張靈坤叫上林大伯,和村裏幾個會說話又有意願的年輕人,自己上政府求助。
也算他們運氣好,正趕上縣政府有一批高寒山區基建資金,陳家坪每一項條件都符合,村民們又鍥而不捨,天天上門口守……沒半個月還真守下來了。
整整三十萬,全是政府給的財政支持,不是貸款。聽說是跟全縣一百多個自然村競爭來的,全村歡唿雀躍,恨不得張燈結彩放鞭炮慶祝。
一下子湊出來五十萬,林大伯又號召大家湊人頭,按每人五百塊的標準來,多退少補。
陳家坪是個大村子,全村一百九十多戶人家,總人口達八百九十口之多,除去六十五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共七百五十口。
雖然人頭費太高,有些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得一次性拿五六千出來,但他們看見了林大伯家修路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帶來的利好,所有人卯足了勁,湊!
隻要戶口在陳家坪,就連王亞軍他媽也得湊,不湊也行,以後不能走公路,不能坐車,走一次就給村裏交過路費。
很快,村民們集資的三十七萬到位,開工。
之所以要準備將近九十萬,是因為陳家坪地勢高,必須盡量降低坡度,公路隻能盤山,裏數增加的前提下,還會占用到村民土地,涉及到賠償問題。
一麵挖一麵談,一麵談一麵賠,每天從早七點到晚七點算一個工,中午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全村老少紛紛出動,因為到後期如果錢有剩的話,可以補成工錢給大家。
郭老在前頭測量,挖掘機在後頭開路,村民跟著挖,首先把橫亙在榮安和陳家坪之間的石頭山炸掉,沒半個月就露出一段寬約六米的公路,所有人精神大振。
有了路,可就有了機會,有了錢啊!這半年村裏牆上刷的石灰字都是——「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村民們熱切的內心,可見一斑。
齊心協力,眾誌成城,歷時一年零兩個月,到2002年4月中旬,通往陳家坪的公路終於全線通車!所有在外頭的旅人學生都提前接到消息趕迴來,雨桐和陽子也頭天晚上就趕到家,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事後幾十年迴想,林雨桐都覺著,這一天是陳家坪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不止是集體智慧集體力量的完美體現,還豎起一塊裏程碑——從原始社會正式步入現代社會的裏程碑。
林大伯和張靈坤早三個月前抽空考了駕照,昨天買了一輛麵包車,一輛皮卡,公路一通,就從榮安開迴來,一路暢通無阻開到家門口。
正好趕上櫻桃熟了,幾十畝櫻桃林可不是小打小鬧,光請村民幫摘的工錢都花了三千多,恰好交通工具派上用場,頭三水都是摘了運去市裏,按框賣的「奢侈品」。
經過四年持續不斷的宣傳,白雲山櫻桃已經打出名氣。都說外來和尚好念經,可水果販子從外省運來更大更紅的,也賣不上白雲山的價。
這時候,大家懵懂意識到,「白雲山」似乎成了牌子,有口碑有固定客戶的牌子。
沒賣幾天,後頭幾水產量更大,價格賣不上了,索性也不運出去,讓水果販子自己來摘,摘多少批發多少。大伯和舅舅偶爾騎摩托車巡山,看著別讓他們扯壞樹枝就行。
</br>
生產工具的改進,必定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林大伯真切體會到了交通工具的重要性,靠著馬車驢車,運水運肥啥的,三十分鍾就能跑個來迴,一氣兒可以運幾百斤,抵得上五六個壯漢的勞動量。
下山也不用空車,沿路撿拾些落葉枯枝啥的,燒火做飯都不用單獨耗柴火。
而從此時開始,陳家坪也悄悄發生了某種變化。
2001年4月12號,三分之二的村民聯名要求修公路。
第081章
陳家坪村民要修路, 方圓十公裏都震驚了。
因為整個榮安鎮十七個自然村裏, 除了鄉道周圍的村子, 十三個村沒有公路。這意味著進村隻能靠走, 就算是十萬火急病得隻吊一口氣也隻能走路出村, 頂多有輛摩托車算不錯的。
而一旦修了公路, 進出方便後,村民們的農產品能帶到市場上販賣,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外頭的東西也能進到村子, 譬如鮮肉嫩豆腐嫩豆芽, 都是改善村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
好處誰都知道,可修路不是挖幾鋤頭就行, 開山炸石, 鏟土填河, 都是大工程。一得有錢, 二得有技術, 第三還得有工具。
陳家坪連續開了六次村民大會,技術和工具由林大伯出麵找沈浪, 沈浪請郭老再次伸出援手, 隻收他們工人的基本工資, 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就行。
這一塊林家和張家承包了。
可錢才是最大的難題。全村唯一的共同財產就是白雲山租金, 目前為止算上利息也隻有二十萬, 修一條保守估計十公裏的路……隻能算杯水車薪。
可所有人眼前閃現的都是白雲山的「腰帶」,能推獨輪,可騎摩托, 還能跑馬車驢車,如果陳家坪也能有這麽一條紐帶……光想想就讓人激動。
張靈坤提議,不如上政府民政部門問問,有沒有這方麵的項目資金,即使是無息貸款,村民們也樂意。
村長人老了,這麽多年走山路也習慣了,不愛出這個頭。張靈坤叫上林大伯,和村裏幾個會說話又有意願的年輕人,自己上政府求助。
也算他們運氣好,正趕上縣政府有一批高寒山區基建資金,陳家坪每一項條件都符合,村民們又鍥而不捨,天天上門口守……沒半個月還真守下來了。
整整三十萬,全是政府給的財政支持,不是貸款。聽說是跟全縣一百多個自然村競爭來的,全村歡唿雀躍,恨不得張燈結彩放鞭炮慶祝。
一下子湊出來五十萬,林大伯又號召大家湊人頭,按每人五百塊的標準來,多退少補。
陳家坪是個大村子,全村一百九十多戶人家,總人口達八百九十口之多,除去六十五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共七百五十口。
雖然人頭費太高,有些人口眾多的大家庭得一次性拿五六千出來,但他們看見了林大伯家修路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帶來的利好,所有人卯足了勁,湊!
隻要戶口在陳家坪,就連王亞軍他媽也得湊,不湊也行,以後不能走公路,不能坐車,走一次就給村裏交過路費。
很快,村民們集資的三十七萬到位,開工。
之所以要準備將近九十萬,是因為陳家坪地勢高,必須盡量降低坡度,公路隻能盤山,裏數增加的前提下,還會占用到村民土地,涉及到賠償問題。
一麵挖一麵談,一麵談一麵賠,每天從早七點到晚七點算一個工,中午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全村老少紛紛出動,因為到後期如果錢有剩的話,可以補成工錢給大家。
郭老在前頭測量,挖掘機在後頭開路,村民跟著挖,首先把橫亙在榮安和陳家坪之間的石頭山炸掉,沒半個月就露出一段寬約六米的公路,所有人精神大振。
有了路,可就有了機會,有了錢啊!這半年村裏牆上刷的石灰字都是——「要致富,先修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村民們熱切的內心,可見一斑。
齊心協力,眾誌成城,歷時一年零兩個月,到2002年4月中旬,通往陳家坪的公路終於全線通車!所有在外頭的旅人學生都提前接到消息趕迴來,雨桐和陽子也頭天晚上就趕到家,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事後幾十年迴想,林雨桐都覺著,這一天是陳家坪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不止是集體智慧集體力量的完美體現,還豎起一塊裏程碑——從原始社會正式步入現代社會的裏程碑。
林大伯和張靈坤早三個月前抽空考了駕照,昨天買了一輛麵包車,一輛皮卡,公路一通,就從榮安開迴來,一路暢通無阻開到家門口。
正好趕上櫻桃熟了,幾十畝櫻桃林可不是小打小鬧,光請村民幫摘的工錢都花了三千多,恰好交通工具派上用場,頭三水都是摘了運去市裏,按框賣的「奢侈品」。
經過四年持續不斷的宣傳,白雲山櫻桃已經打出名氣。都說外來和尚好念經,可水果販子從外省運來更大更紅的,也賣不上白雲山的價。
這時候,大家懵懂意識到,「白雲山」似乎成了牌子,有口碑有固定客戶的牌子。
沒賣幾天,後頭幾水產量更大,價格賣不上了,索性也不運出去,讓水果販子自己來摘,摘多少批發多少。大伯和舅舅偶爾騎摩托車巡山,看著別讓他們扯壞樹枝就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