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番說過,研究曆史決不能完全聽信史書,因為史書是後世為前朝所寫,難免抹黑前朝的嫌疑。


    正如李唐當政之後,便要抹黑隋帝,可所謂的貞觀之治,所謂的大唐盛世,沒有隋朝開皇的家底,能達到這樣的輝煌?


    人人都說隋煬帝昏庸,可隋煬帝鑿運河,開科舉,征高麗,哪一件不是大事好事?


    勞民傷財確實不假,可大運河直到千年之後,仍舊在發揮作用不是?


    一個個說科舉製度八股製度誤國誤民,可曆史上的名臣,哪個不是科舉製度提拔出來的?


    沒有科舉製度,寒門士子無法出人頭地,權力全都掌控在利益階級的手中,世道豈非更加黑暗?


    後世一些個自詡憤青的人,隻知道噴這個噴那個,其實隻不過是人雲亦雲,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思考。


    都說明朝黑暗,昏君奸臣,可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不需要研究史料,也能夠想到的事情。


    比如萬曆皇帝,他是不上朝,卻不代表他不理朝政,若他果真是昏庸無能,他能在位四十八年?


    明史是清人寫的,但要知道,清朝的康乾盛世,人口和經濟都要趕不上他們口中最昏聵的萬曆朝!


    軍事上就更不用說了,明朝的火器領先世界,而清朝卻棄之不用,到了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仍舊還有民間武裝用的是明朝留下來的火器,而這些火器所取得的戰功,比那些個八旗軍的效果還要好,裏頭的東西也就可想而知了。


    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引出一個問題來,後世的朝鮮半島,將李舜臣敬若神明,甚至很多電視電影,將李舜臣和當時的李朝政府塑造得英明神武,而來自大明的援軍則窩囊無用,這是極其讓人憤慨的。


    並不是質疑李舜臣的個人品質,也不是詆毀他的曆史功績,而是想思考一番,在這場戰爭之中,明朝援軍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否真的沒有大明援軍,朝鮮也能打贏日本人?


    這個並不需要看甚麽明史,隻消看看朝鮮人自己寫的《宣祖實錄》也就清楚了。


    《宣祖實錄》是記載李朝皇帝言行決策的史料,是朝鮮人自己寫的,相信沒有誰會在曆史上給自己抹黑吧?


    即便再不懂曆史的人,稍微分析一下也就明白過來了。


    明朝沒有出兵之前,日本人第一軍團小西行長和第二軍團加藤清正等,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把朝鮮打得落花流水,全境八道就隻剩下個全羅道。


    宣祖都說要內附大明,放棄所有領土,到大明境內來避難,幾百年之後的所謂曆史學者卻跟我說,沒有明軍他們一樣能打贏,這不是放屁麽!


    再看看明朝出兵之後的情況,就更是清楚了。


    太祖朱元璋是造反當的皇帝,所以他必須防備別人造他的反,搶他的帝國,所以在軍事製度上麵下足了功夫,想要調兵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尤其出兵朝鮮這種境外作戰的策略,就更是需要時間,兵力也不可能太多。


    可大明朝出兵之後,短短半年時間,日本人就被打跑了!


    別的也不去提,隻說李如鬆,名將李成梁的兒子,那是聲名赫赫的。


    李如鬆的師父是誰?那是堪稱大明第一幕僚,有名的才子,詩書畫兵“四絕”的徐渭啊!


    更何況大明朝還有各種火器,有子母銃,有虎蹲炮,陳璘的水師更有後世*的雛形,火器火龍出水!


    這火龍出水一般是用木筒或者竹筒來製作,能夠在水麵上滑行,攻擊敵方戰艦,根本就是那時候的黑科技!


    所以,想要抹滅大明朝在朝鮮戰場上的功績,根本就是不客觀的。


    龜船之類的,確實是李舜臣的創舉和功績,但這場戰爭並非隻有海戰,陸地上的戰役占據多數,李舜臣雖然在海麵上贏了,但最終不也沒能改變陸地陷落的事實麽?


    有人說,李舜臣犧牲之後,他的侄兒李莞穿上了李舜臣的鎧甲,冒充李舜臣,為的是穩定軍心,最終取得了勝利。


    但李秘知道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李莞此時就在說這個事情!


    李莞若不把當時的情況說清楚,守陵人是根本不會放他離開的,而李秘也需要知道真相!


    因為這已經不單單是李舜臣的死亡之謎,同樣涉及到了我大明朝鄧子龍將軍的死因!


    若果真有人暗中謀害了鄧子龍將軍,漫說顧全朝鮮大局之類的傻話,李秘勢必要讓這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莞的臉上滿是痛苦和糾結,他抱著腦袋,拚命地搖頭,否認了一切陰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應得的。


    但李秘知道,這不是一個問心無愧之人所該有的表現!


    李秘拎起李莞來,朝老頭兒問道:“李將軍的墓葬在哪裏?”


    老頭兒和守陵人相視一眼,最終還是打起燈籠來,帶著李秘來到了李舜臣的墓葬邊上。


    李舜臣的墓葬並不闊氣,墓旁有座小廟,應該是供人燒香拜祭和歇腳的。


    這小廟也是別出心裁,因為小廟是照著龜船的模樣來修建的,也算是對李舜臣將軍的一種紀念。


    見到李舜臣的墓葬之後,李莞整個人都有些慌亂起來。


    李舜臣所在的德水李氏乃是高門大閥,甚至有著王室的血脈,按說墓葬不該是這樣的規製,更不應該沒人來灑掃和拜祭。


    可李秘從山下走來,山路都荒廢了,可見這幾年間除了這些守陵人和這對老夫婦,根本就沒人來過這裏!


    以朝鮮百姓對李舜臣的崇敬,不可能不來拜祭,隻能說有人刻意阻攔,甚至禁止拜祭李舜臣!


    李秘將李莞丟在地上,朝他冷冷地說道:“我也不想知道這其中有甚麽故事,你隻消說出一個名字來,我便放過你。”


    聽得李秘此言,李莞也是陡然抬起頭來,他的眸光已經出賣了他,因為李秘如此表態,說明李秘已經認定了此事必有蹊蹺,而李莞也並未否認!


    然而李莞卻又搖頭,有些顫抖著站了起來,瞬間便抽出自己的長刀來,指著李秘道:“名字?哈哈哈!我不明白你說甚麽,我現在是光海君的侍衛,往後他登基為王,我就是內衛長,誰敢委屈我!”


    李莞答非所問,但他的話卻又帶來了一個答案,無論背後是誰,這件事絕對與光海君脫不了幹係!


    李秘早就知道,朝鮮內鬥慘烈血腥,便是王族成員之間,也都充滿了陰謀與殺戮,官員們就更不用說了。


    從最早的“東人黨”和“西人黨”,到如今南北兩派,朝鮮國內的政治鬥爭從未停歇過。


    然而李秘終究是低估了這幫人的好鬥之心,更沒想到會以犧牲前線將士作為鬥爭的代價!


    光海君之所以能夠上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這場戰爭之中的功績,若李舜臣沒有死,他的光輝必然被掩蓋絕大部分!


    李舜臣和鄧子龍等人都死得莫名其妙,甚至於臨海君與順和君等人被倭奴所俘虜,所有的一切,衍生出來的好處,最終都落在了光海君的身上!


    如今李秘不斷逼問,李莞最終還是提到光海君的名字,李秘又該如何去想?


    李秘並沒有動手,隻是長身而立,朝李莞道:“不要逼我出手,否則你的榮華富貴,乃至於性命生死,也不過在我的一念之間罷了,你是知道的。”


    眼神足以說明一切,李莞看著雲淡風輕的李秘,卻是噴著口水崩潰道。


    “不!沒有誰能奪走我的一切!”


    “為了今時今日,我背棄了太多,背負了太多,爾等又豈能設想!某著實不服!不服!”


    李莞揮舞長刀,便要衝突出去,守陵人也是雙眸放光,一個個圍攏起來!


    雖然他們手無寸鐵,但眸光卻銳利如刀!


    眼看著李莞就要衝突出去,李秘卻突然動了!


    他的腳步實在太快,一個箭步上前,便抓住了李莞的後肩,後者轉身便是反手一刀!


    然而隻是叮當一聲脆響,他的刀頭已經飛了出去!


    老夫婦根本就沒看到李秘如何出手,便是這些守陵人,也隻看到李秘收刀入鞘,卻並未看清楚李秘是如何出刀的!


    “名字。”


    李秘盯著驚駭萬分的李莞,仍舊平淡如常地說出這兩個字來。


    李莞癱坐餘地,朝李秘道:“你鬥不過他的……”


    “名字。”


    這已經是李秘最後的底限,若李莞不說,他不介意將此人交給守陵人,親自去光海君那裏問一問!


    然而李莞到底還是妥協了。


    他滿臉羞愧,嗚嗚哭了起來,眼淚鼻涕糊了一臉,最終還是開口說出了兩個字來。


    “周……瑜!”


    周瑜當時是神機新營的提督內臣,無論是大明還是朝鮮,隻要參加了那場戰爭,是不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的。


    隻是誰都沒想到,周瑜竟然會跟李舜臣和鄧子龍的死有關!


    而李秘心裏也更加清楚,難怪光海君會不惜冒著得罪李秘,甚至與李秘作對的風險,也要收留周瑜和張角!


    見得李莞終於承認,守陵人都落下悲憤的熱淚,紛紛圍了過來,眼看著就要把李莞給生撕了!


    然而李秘所想卻又是另一件事,他攔在了李莞的前麵,朝守陵人道。


    “冤有頭債有主,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們想報仇的話,跟我來便是。”


    守陵人看了看李莞,又看了看李秘,終於還是默默地朝李秘低下了頭,而後齊刷刷給李秘跪了下來!


    他們無法說話,但他們的行動已經告訴李秘,隻要能報仇,他們願意追隨李秘!


    李秘也終於明白,左黯為何要讓他來拜祭李舜臣,終於知道所謂的百萬陰兵,到底在哪裏!


    隻是這十幾個守陵人,雖然都是武藝高強,視死如歸的百戰悍卒,但到底差距太遠,說好的可是百萬陰兵啊!


    “人還是太少啊……”李秘也是下意識低聲說了這麽一句,不過一直在旁邊看著的老頭子,此時卻是走到李秘的麵前來,朝李秘道。


    “你想要多少人?”


    李秘看著老頭兒,也如實道:“實不相瞞,周瑜和張角得了光海君的保護,我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去報仇,人手自是多多益善……”


    老頭兒歎了口氣,而後取出一個陶笛來,嗚嗚吹響,那笛聲便如百鬼也哭。


    而整座山林之中,開始窸窸窣窣響起輕微的腳步聲,無數的守陵人如同一個個遊魂野鬼一般,從黑暗的山林之中,顯露出身影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推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離人望左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離人望左岸並收藏推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