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沒過幾天,劉啟便等來了他要等的人。
袁盎求見。
消息是竇嬰帶來的,袁盎聽說了晁錯要抓他的消息,就匆忙去找了竇嬰,說自己知道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稟報給陛下。竇嬰請示了劉啟,劉啟正在等他,自然馬上就召見了。
王致都不知道她啟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他召見袁盎的時候,晁錯就在他身邊同他商討征討叛軍的事宜。
她前些日子聽說了袁盎這個人,想起《史記》裏太史公是把他和晁錯放在一起講的,心裏就很好奇。劉啟對此態度倒是很隨便,昨天晚上就對她說今天會招袁盎覲見,如果好奇袁盎的應對,就躲在後麵看著就是。
劉啟先是問了袁盎對當前局勢的看法,又問了他所了解到的吳國的情況,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轉向晁錯問他:“你覺得呢?”
晁錯從袁盎進來之後表情就不太自然,但是袁盎說了半天的話,此時他也調整過來了,依然很沉穩地迴稟道:“臣認為袁盎所言有理。”
“恩。”劉啟應了一聲,繼續對袁盎道,“那依你之見,應該怎麽化解這次的叛亂呢?”
袁盎抬起頭,直視著劉啟道:“此事非同小可,請陛下屏退左右。”
劉啟頷首,對左右侍從道:“你們都下去吧。”
一時間屋子裏隻剩下劉啟、晁錯、袁盎三個人和藏在後麵的王致。
王致突發奇想,心道這還真是男女比例三比一,一對夫妻一對基。
然後自己抽了自己一下,心說啟哥他們談正事呢,關乎國家危亡,自己瞎想什麽呢。
袁盎卻低著頭,依然不說話。
王致心想這位袁盎先生應該不知道自己藏在這裏吧?
劉啟卻看出他的意思,沒怎麽猶豫,便對晁錯道:“晁大人,你也暫且下去。”
晁錯眼皮微微一跳,但還是起身行禮離開。
晁錯如今在朝廷內位極人臣,勢不可擋,但他自己也明白皇帝才是他最大的依仗,是以上位三年來對待劉啟從來都是恭恭敬敬,事事聽從,很少有所違逆。
等到晁錯離開半晌,袁盎突然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吳王反叛,打出的旗號便是‘清君側,誅晁錯’。他說是‘漢有賊臣,無功天下,侵奪諸侯地’,這明晃晃就是指向晁大人而來,為今之計,隻有斬殺晁錯,才能平息諸侯的憤怒,繼而平息叛亂。”
劉啟微微地勾起唇角,笑了一下。袁盎一直跪伏在地上,自然沒有看見,躲在後麵的王致卻從側後麵正看得一清二楚。
然後她啟哥又恢複了極為哀痛憂慮的表情,目光沉重地看向了袁盎,道:“袁卿請起,不知道可還有其他辦法?晁大人一直陪伴左右,勞苦功高,我不願意犧牲他,但如果因為憐惜一個臣子就讓天下陷入戰亂,我也是不忍心的。”
袁盎也是一臉沉痛地看著劉啟:“臣笨拙,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計策了。”
君臣兩人一時相顧無言。
王致好怕他們太入戲以致於為了晁錯抱頭痛哭。明明在場兩個沒一個想讓晁大人活著。
她盤算著如果啟哥真的哭出來了今晚上就不讓他上床睡覺了,真是太做作太丟人了。
還好最終劉啟也隻是沉痛地歎了一口氣,道:“卿家暫且退下吧,容朕再想想。”
袁盎就一臉憂國憂民地告退了。
憂國憂民應該是真的,想按死晁錯的心情應該也是真的。
這已經超出自己所理解的相愛相殺的範疇了,王致滿腦子胡思亂想,覺得非把這倆人湊一塊寫的司馬老爺子一定是個be愛好者。
劉啟表麵戲很足,總說著“容朕再想想”“唉,這怎麽可以呢”,實際上卻半點都和優柔寡斷扯不上關係。
他前腳送走了袁盎,接下來又若無其事地召迴了晁錯,和他討論起軍糧調度問題。
兩人商討了約莫一個時辰,敲定了若幹細節,王致悄悄睡了一覺之後,晁錯退下,劉啟馬上召見了新任丞相陶青,向他交待了誅殺晁錯的各項布置。
王致全程圍觀自家丈夫辦公一天,目瞪口呆,內心欽佩地無與倫比,心說這才是做大事的人啊,和不同大臣在一塊討論不同的事情就跟進不同的片場似的,現代演員們的演技和啟哥一比真的太弱了。
同時又不禁覺得背後有點涼。啟哥他賞一個人,不代表真的欣賞喜愛這個人;他罰一個人,也不代表真的痛恨厭惡這個人;隻有他要殺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才是真的想讓這個人去死。召見陶青之前他還先和晁錯依然君臣相得地商討政事,晁大人能想到這個把自己一手提拔上來、言笑晏晏的男人那時候正在盤算著要如何給自己定罪,如何誅殺自己嗎?
天色漸漸昏暗,未央宮內已經燃起了燈火。
終於,塵埃落定,一切事宜都已經布置下去。
劉啟也終於鬆懈下來,也沒叫侍從,隻歪在一邊坐著,口中喚道:“致兒,出來吧。”
王致輕輕走了出來,劉啟一臉倦色,看見他就招招手,道:“過來,給我抱一會兒。”
王致就安靜地走過去,坐在旁邊主動伸手輕輕環住劉啟的腰。
劉啟把她抱起來,放在自己腿上,伏在她耳邊道:“怎麽了?今天這麽乖?累了?還是害怕了?”
王致抽抽鼻子,很老實地說:“害怕了。”
劉啟黑眸垂了下去,輕聲道:“多大的人了,怕什麽。你這樣怎麽保護徹兒和平兒?在孩子能保護你之前,你可得保護他們啊。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怎麽行?”
被啟哥不輕不重地說了幾句,王致也隻有呐呐地應了。
心說我這也不叫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我這叫沒見識啊,實話說這些詞都離她這種生活在太平時代,平時遵紀守法的小老百姓太遠了,上輩子真的沒這麽近距離接觸過像晁大人這樣的中央大員好端端的、除了嘚瑟好像也沒犯啥事、說被斬就要被斬的事情。
政治太可怕了,你們這些古代權貴太可怕了。
但是我兒子就是皇帝的親兒子,我丈夫就是皇帝,按照曆史的進程我兒子會成長為一個比他爹更可怕的連自己大老婆小老婆都一言不和就賜死的皇帝,所以我也沒啥選擇隻能和你們站一隊了。
唯一的欣慰就是隻要她成為了太後,權力欲不太重,不自己作死,就基本可以安度晚年沒啥危險了。
但是王致又一想,她要成為太後豈不是意味著她啟哥已經駕鶴西去?
那不要,她舍不得。
看了看劉啟的臉,王致情真意切地把他抱的更緊了。自從穿越過來,有他才有家,她早已經把對方當成了最親近的親人,想一想就舍不得。
劉啟吐出一口氣,仿佛恢複了昔日年輕時往往拿身邊人無可奈何的樣子,無奈道:“又撒嬌,又撒嬌。好了,放手,別勒著我,不逼你,反正有我在一天就沒人敢動你們……王致你要再不放手我就叫侍衛了!”
王致終於放手了。
劉啟揉揉自己的腰,嘟囔著:“你這是想謀殺親夫,好早日當太後找麵首吧。”
王致道:“我哪兒敢。啟哥,你、我、女兒、兒子,咱們四個可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條船上的人,雖然最近兩年我逐漸發現你其實不是什麽好人,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什麽辦法也隻能和你綁定不離不棄了。”
劉啟居然笑了,道:“話糙理不糙,你明白就好。”
————————
不過數日,丞相陶青便與中尉陳嘉、廷尉張歐共同上書,彈劾晁錯,稱其“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亡臣子禮,大逆無道,當斬”。
劉啟隻說了一個字,他說:“可。”
於是當即派中尉逮捕晁錯,當朝禦史大夫甚至還穿著上朝穿的衣冠,就被壓往東市,當即被斬。
有傳言說,旨意頒布之後晁錯喊的第一句話也是唯一一句話就是:“我要見陛下。”而隨後就被塞住了嘴。功過一生,卻再說不出一個字。
他的是非對錯,隻能留給後人評說。
即使早已知曉這個消息,但是事情真的發生,王致還是忍不住感到震驚,且心懷敬畏。
她還記得當年還在做太子家令的晁錯,總是有很多想法,能夠得到劉啟的賞識和認可便很興奮,能夠滔滔不絕地在室內說一下午,陳說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抱負。她也能迴憶起啟哥登基後接連升遷的晁錯,誌得意滿,一展宏圖,嘴邊的笑內斂又張揚。
她還記得劉啟笑著說過,“致兒,你的反應總在我的意料之外。”,那麽晁錯、袁盎那些人呢?他們的反應、變化都在啟哥的意料之內嗎?
他早料到袁盎要來,甚至可能料到了袁盎要提的對策。她甚至還記得那天啟哥問袁盎是否還有別的對策,袁盎垂著眼,說別無他策的樣子。
啟哥他登基之初,一手將晁錯提拔上去,借著他的口和手推行改革,一力削藩,打壓申屠嘉等老臣的勢力,把晁錯推到風口浪尖;然後借著袁盎的提議,以天下安危為名,再將已經完成使命且漸漸不好控製了的晁錯除去,讓諸侯王出師無名。
而他永遠站在九五之尊之位,手操公理和正義。
這是一盤不知道下了多久的棋,王致也不知道她的夫君的下一個子是誰,要下在哪裏。
而她始終站在後麵看著,看著而已。
人們常說要用曆史的眼光看問題,那麽無論得失對錯,我都會站在這裏,一直看著你,陪著你而已。
她是這個時代的旁觀者,隻是貿然地參與進了一個人的生命。她是這樣給自己定位的。
劉啟穿了一身月白色的長袍,頭戴玉冠,獨自站在院子裏,麵容平靜,無悲無喜。
王致屏退了宮人,獨自向他走過去。
夜晚的未央宮依然恢弘、壯麗、且寧靜。
它和它的主人一樣,永遠沉靜地俯瞰著這朝堂內外,生生死死而又生生不息。
劉啟如常一般問了她一雙兒女的情況,又伸手摸了摸她身上的衣物。夜晚有風,一陣勝似一陣的寒涼。
劉啟另一隻手上握著一隻酒杯,他揚手將杯中酒灑向地麵,將剩下的一點一飲而盡,而後目視前方輕聲道:“我來送晁大人最後一程。”
他笑了笑,把酒杯扔下,伸手攬過王致:“好了,走吧。”
劉啟說,他會封袁盎為使臣,去向吳王勸降,帶去晁錯已死的消息。
他沒說的,是早已經和周亞夫商定好戰術,等待時機,領軍東進。
袁盎求見。
消息是竇嬰帶來的,袁盎聽說了晁錯要抓他的消息,就匆忙去找了竇嬰,說自己知道吳王反叛的原因,希望能稟報給陛下。竇嬰請示了劉啟,劉啟正在等他,自然馬上就召見了。
王致都不知道她啟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他召見袁盎的時候,晁錯就在他身邊同他商討征討叛軍的事宜。
她前些日子聽說了袁盎這個人,想起《史記》裏太史公是把他和晁錯放在一起講的,心裏就很好奇。劉啟對此態度倒是很隨便,昨天晚上就對她說今天會招袁盎覲見,如果好奇袁盎的應對,就躲在後麵看著就是。
劉啟先是問了袁盎對當前局勢的看法,又問了他所了解到的吳國的情況,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轉向晁錯問他:“你覺得呢?”
晁錯從袁盎進來之後表情就不太自然,但是袁盎說了半天的話,此時他也調整過來了,依然很沉穩地迴稟道:“臣認為袁盎所言有理。”
“恩。”劉啟應了一聲,繼續對袁盎道,“那依你之見,應該怎麽化解這次的叛亂呢?”
袁盎抬起頭,直視著劉啟道:“此事非同小可,請陛下屏退左右。”
劉啟頷首,對左右侍從道:“你們都下去吧。”
一時間屋子裏隻剩下劉啟、晁錯、袁盎三個人和藏在後麵的王致。
王致突發奇想,心道這還真是男女比例三比一,一對夫妻一對基。
然後自己抽了自己一下,心說啟哥他們談正事呢,關乎國家危亡,自己瞎想什麽呢。
袁盎卻低著頭,依然不說話。
王致心想這位袁盎先生應該不知道自己藏在這裏吧?
劉啟卻看出他的意思,沒怎麽猶豫,便對晁錯道:“晁大人,你也暫且下去。”
晁錯眼皮微微一跳,但還是起身行禮離開。
晁錯如今在朝廷內位極人臣,勢不可擋,但他自己也明白皇帝才是他最大的依仗,是以上位三年來對待劉啟從來都是恭恭敬敬,事事聽從,很少有所違逆。
等到晁錯離開半晌,袁盎突然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吳王反叛,打出的旗號便是‘清君側,誅晁錯’。他說是‘漢有賊臣,無功天下,侵奪諸侯地’,這明晃晃就是指向晁大人而來,為今之計,隻有斬殺晁錯,才能平息諸侯的憤怒,繼而平息叛亂。”
劉啟微微地勾起唇角,笑了一下。袁盎一直跪伏在地上,自然沒有看見,躲在後麵的王致卻從側後麵正看得一清二楚。
然後她啟哥又恢複了極為哀痛憂慮的表情,目光沉重地看向了袁盎,道:“袁卿請起,不知道可還有其他辦法?晁大人一直陪伴左右,勞苦功高,我不願意犧牲他,但如果因為憐惜一個臣子就讓天下陷入戰亂,我也是不忍心的。”
袁盎也是一臉沉痛地看著劉啟:“臣笨拙,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計策了。”
君臣兩人一時相顧無言。
王致好怕他們太入戲以致於為了晁錯抱頭痛哭。明明在場兩個沒一個想讓晁大人活著。
她盤算著如果啟哥真的哭出來了今晚上就不讓他上床睡覺了,真是太做作太丟人了。
還好最終劉啟也隻是沉痛地歎了一口氣,道:“卿家暫且退下吧,容朕再想想。”
袁盎就一臉憂國憂民地告退了。
憂國憂民應該是真的,想按死晁錯的心情應該也是真的。
這已經超出自己所理解的相愛相殺的範疇了,王致滿腦子胡思亂想,覺得非把這倆人湊一塊寫的司馬老爺子一定是個be愛好者。
劉啟表麵戲很足,總說著“容朕再想想”“唉,這怎麽可以呢”,實際上卻半點都和優柔寡斷扯不上關係。
他前腳送走了袁盎,接下來又若無其事地召迴了晁錯,和他討論起軍糧調度問題。
兩人商討了約莫一個時辰,敲定了若幹細節,王致悄悄睡了一覺之後,晁錯退下,劉啟馬上召見了新任丞相陶青,向他交待了誅殺晁錯的各項布置。
王致全程圍觀自家丈夫辦公一天,目瞪口呆,內心欽佩地無與倫比,心說這才是做大事的人啊,和不同大臣在一塊討論不同的事情就跟進不同的片場似的,現代演員們的演技和啟哥一比真的太弱了。
同時又不禁覺得背後有點涼。啟哥他賞一個人,不代表真的欣賞喜愛這個人;他罰一個人,也不代表真的痛恨厭惡這個人;隻有他要殺一個人的時候,或許才是真的想讓這個人去死。召見陶青之前他還先和晁錯依然君臣相得地商討政事,晁大人能想到這個把自己一手提拔上來、言笑晏晏的男人那時候正在盤算著要如何給自己定罪,如何誅殺自己嗎?
天色漸漸昏暗,未央宮內已經燃起了燈火。
終於,塵埃落定,一切事宜都已經布置下去。
劉啟也終於鬆懈下來,也沒叫侍從,隻歪在一邊坐著,口中喚道:“致兒,出來吧。”
王致輕輕走了出來,劉啟一臉倦色,看見他就招招手,道:“過來,給我抱一會兒。”
王致就安靜地走過去,坐在旁邊主動伸手輕輕環住劉啟的腰。
劉啟把她抱起來,放在自己腿上,伏在她耳邊道:“怎麽了?今天這麽乖?累了?還是害怕了?”
王致抽抽鼻子,很老實地說:“害怕了。”
劉啟黑眸垂了下去,輕聲道:“多大的人了,怕什麽。你這樣怎麽保護徹兒和平兒?在孩子能保護你之前,你可得保護他們啊。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怎麽行?”
被啟哥不輕不重地說了幾句,王致也隻有呐呐地應了。
心說我這也不叫心慈手軟婦人之仁,我這叫沒見識啊,實話說這些詞都離她這種生活在太平時代,平時遵紀守法的小老百姓太遠了,上輩子真的沒這麽近距離接觸過像晁大人這樣的中央大員好端端的、除了嘚瑟好像也沒犯啥事、說被斬就要被斬的事情。
政治太可怕了,你們這些古代權貴太可怕了。
但是我兒子就是皇帝的親兒子,我丈夫就是皇帝,按照曆史的進程我兒子會成長為一個比他爹更可怕的連自己大老婆小老婆都一言不和就賜死的皇帝,所以我也沒啥選擇隻能和你們站一隊了。
唯一的欣慰就是隻要她成為了太後,權力欲不太重,不自己作死,就基本可以安度晚年沒啥危險了。
但是王致又一想,她要成為太後豈不是意味著她啟哥已經駕鶴西去?
那不要,她舍不得。
看了看劉啟的臉,王致情真意切地把他抱的更緊了。自從穿越過來,有他才有家,她早已經把對方當成了最親近的親人,想一想就舍不得。
劉啟吐出一口氣,仿佛恢複了昔日年輕時往往拿身邊人無可奈何的樣子,無奈道:“又撒嬌,又撒嬌。好了,放手,別勒著我,不逼你,反正有我在一天就沒人敢動你們……王致你要再不放手我就叫侍衛了!”
王致終於放手了。
劉啟揉揉自己的腰,嘟囔著:“你這是想謀殺親夫,好早日當太後找麵首吧。”
王致道:“我哪兒敢。啟哥,你、我、女兒、兒子,咱們四個可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條船上的人,雖然最近兩年我逐漸發現你其實不是什麽好人,但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沒什麽辦法也隻能和你綁定不離不棄了。”
劉啟居然笑了,道:“話糙理不糙,你明白就好。”
————————
不過數日,丞相陶青便與中尉陳嘉、廷尉張歐共同上書,彈劾晁錯,稱其“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亡臣子禮,大逆無道,當斬”。
劉啟隻說了一個字,他說:“可。”
於是當即派中尉逮捕晁錯,當朝禦史大夫甚至還穿著上朝穿的衣冠,就被壓往東市,當即被斬。
有傳言說,旨意頒布之後晁錯喊的第一句話也是唯一一句話就是:“我要見陛下。”而隨後就被塞住了嘴。功過一生,卻再說不出一個字。
他的是非對錯,隻能留給後人評說。
即使早已知曉這個消息,但是事情真的發生,王致還是忍不住感到震驚,且心懷敬畏。
她還記得當年還在做太子家令的晁錯,總是有很多想法,能夠得到劉啟的賞識和認可便很興奮,能夠滔滔不絕地在室內說一下午,陳說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抱負。她也能迴憶起啟哥登基後接連升遷的晁錯,誌得意滿,一展宏圖,嘴邊的笑內斂又張揚。
她還記得劉啟笑著說過,“致兒,你的反應總在我的意料之外。”,那麽晁錯、袁盎那些人呢?他們的反應、變化都在啟哥的意料之內嗎?
他早料到袁盎要來,甚至可能料到了袁盎要提的對策。她甚至還記得那天啟哥問袁盎是否還有別的對策,袁盎垂著眼,說別無他策的樣子。
啟哥他登基之初,一手將晁錯提拔上去,借著他的口和手推行改革,一力削藩,打壓申屠嘉等老臣的勢力,把晁錯推到風口浪尖;然後借著袁盎的提議,以天下安危為名,再將已經完成使命且漸漸不好控製了的晁錯除去,讓諸侯王出師無名。
而他永遠站在九五之尊之位,手操公理和正義。
這是一盤不知道下了多久的棋,王致也不知道她的夫君的下一個子是誰,要下在哪裏。
而她始終站在後麵看著,看著而已。
人們常說要用曆史的眼光看問題,那麽無論得失對錯,我都會站在這裏,一直看著你,陪著你而已。
她是這個時代的旁觀者,隻是貿然地參與進了一個人的生命。她是這樣給自己定位的。
劉啟穿了一身月白色的長袍,頭戴玉冠,獨自站在院子裏,麵容平靜,無悲無喜。
王致屏退了宮人,獨自向他走過去。
夜晚的未央宮依然恢弘、壯麗、且寧靜。
它和它的主人一樣,永遠沉靜地俯瞰著這朝堂內外,生生死死而又生生不息。
劉啟如常一般問了她一雙兒女的情況,又伸手摸了摸她身上的衣物。夜晚有風,一陣勝似一陣的寒涼。
劉啟另一隻手上握著一隻酒杯,他揚手將杯中酒灑向地麵,將剩下的一點一飲而盡,而後目視前方輕聲道:“我來送晁大人最後一程。”
他笑了笑,把酒杯扔下,伸手攬過王致:“好了,走吧。”
劉啟說,他會封袁盎為使臣,去向吳王勸降,帶去晁錯已死的消息。
他沒說的,是早已經和周亞夫商定好戰術,等待時機,領軍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