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修率軍離去之後,張遼將那些原本在窪地之中作為誘餌的數千軍士全部召了迴來,和他一同的那密林之中設伏,他相信,劉封一定會圖謀這些器械的,這不但是張遼作為一個行軍多年的將領對形勢的判斷,更是他對劉封行事的分析所得出的結果。
雖然士卒疲憊,但是張遼卻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終於,在楊修率軍離去後的一個多時辰,西麵的遠處好似傳來了星星點點的火光,雖然微弱,但卻難以逃過張遼如同獵鷹一樣的雙眼,他叫過一名自己的侍衛,在他的耳邊叮囑一番後,那侍衛翻身上馬,向著好似有火光的方向查探去了。
不出一會,那軍士滿麵興奮之色的歸來,還未到張遼身前便高聲道:“果然是有人馬向我等所在的方向而來,隻不過目前距離尚遠,具體不知道其人數到底如何,但保守估計,不比我軍在此處的兵力少……”
說到這裏,那侍衛停頓一下,看了看張遼麵上的神情。顯然是心中害怕之前楊修對張遼的態度讓張遼心中憤怒。
張遼此時伸手止住了他的話語,而後轉過身來麵對著自己身後剩餘的那一萬五千左右的步卒,之前一直在林中歇息的眾人,此時也都因為這名侍衛所帶迴來的消息而清醒了過來,他們的麵上幾乎沒有什麽懼怕的神色,反而是有些興奮之情,他們也都是在魏國身經百戰的戰士,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自曹操在位之時就參了軍,但是像這一次出征南陽這樣窩囊的戰役,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還是第一次經曆。
並且通過之前楊修的表現和一個時辰之前楊修與張遼之間的分歧,他們的心中都是更加的傾向於和張遼並肩作戰,而不是屢戰屢敗,隻能被敵人追著打的楊修。
所以當聽到遠處果然如同張遼之前一口咬定的那樣有敵軍前來的時候,士兵們眼中滿是熱切,他們太需要一次正確的判斷,一個成功的計策,一次至少和敵軍傷亡相當的戰鬥了,不然就算他們能夠活著迴到魏國,這一次出征荊州的經曆也會成為他們這一生戰鬥生涯之中的汙點。
他們眼中的神情,張遼此時盡收眼底,他知道,再有不長時間,宛城的軍隊就會趕到這裏,而雖然自己在暗處埋伏,極有可能可以打宛城的軍隊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他也知道,劉封雖然敢於用兵,擅於冒險,但是他是絕對不會無畏的冒險的,所以以自己手中的一萬多魏軍,幾乎肯定會少於宛城前來的軍士。
張遼看著此時站在自己身前的這些魏軍,銀牙一咬,高聲喝道:“若是我等此時退去,當可以避免此戰,但我魏國大軍,向來在中原上所向披靡,又怎能臨陣退縮?故而此戰,乃是我等在荊州大地之上的正名之戰,要讓前來的荊州之兵知道,我魏國之兵並非是他們予取予求之人,今日就算是全部戰死在這裏,也要讓宛城守軍留下一萬五千具屍體方可罷休,諸位可否與我同心?”
相比於楊修的巧舌如簧,張遼此時真正的真情流露更加能夠獲取士兵們的認同,加上張遼原本在軍中就是個以身作則之人,魏軍對於張遼的認同感十分之強。
張遼話音未落,身前的魏軍們已經是全部齊齊的站起身來,將手中的兵器高高舉起,口中一同喊道:“我等願與將軍同生共死,保全我魏國之尊嚴!”此時沒有一人想要避開這一場可能會產生十分之大傷亡的戰鬥,這充分的證明了,士兵是沒有真正好壞之分的,左右戰局的,大部分還是要應在主帥的身上。
唿喊之聲在林中此起彼伏,一掃之前眾軍的困意,將這一萬多魏軍的士氣在頃刻之間就提升到了頂峰,這是在楊修的治下從未出現過的情況,要是楊修在此觀察,隻怕多半會又是一口老血噴出。
氣勢已經起來,張遼心中也是熱血沸騰,雖然兵少,但是沒了楊修的掣肘,他將利用自己所有的經驗和頭腦,盡可能的利用這一萬多魏軍對宛城守軍製造殺傷,若能迴到洛陽,見到自己的主公曹植,張遼也算是用自己的行動守住了魏國軍隊最後的榮光,若是戰死在這裏,那在他的心中也算是死得其所。
在張遼的布置下,這些魏軍將自己的身形很好的隱藏在了密林之中,手中緊緊的握著兵器,盯著那窪地之中的攻城器械,等待著敵軍的到來。張遼已經下令,一旦敵軍想要搬運那些器械,則要等待他們開始搬運後或是發覺那器械有異樣之後才能出手,隻有這樣,才能打宛城守軍一個真正的措手不及。
此時的劉封,的確並沒有想到在那窪地旁邊的密林之中還有一隊人馬在等候著自己,因為馬超吸引著的乃是楊修率領的十數萬大軍,所以劉封心中還是有些急切的,他害怕萬一自己在此地耽擱了一些時間導致馬超被楊修的大軍圍困,那對他來說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在趕往那窪地的路上,劉封已經安排完畢,由之前出力較小的趙雲率領著他麾下的那些人負責搬運窪地之中的器械,那器械每一個都十分之大,豎立起來足足有城門那麽高,沒有許多人眾是無法將其搬運迴宛城城內的,加之軍士搬運這些器械的時候需要脫掉鎧甲和武器輕裝上陣,所以劉封為防萬一,決定自己的魏延在前後兩側沿途護送,直到將這些器械搬運迴去,畢竟搬運的時候行走速度定然是非常之慢,若無人在旁護送的話,實在是有些太過托大。
終於,劉封的三隊人馬到了那窪地的周邊,看到宛城守軍的人數,張遼的心中就是一沉,足足有三四萬人的隊伍,數量實在是比自己的這些軍士多了不少,加上那醒目的劉封,趙雲與魏延三人的帥旗,張遼知道,這場仗難打了。
雖然士卒疲憊,但是張遼卻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終於,在楊修率軍離去後的一個多時辰,西麵的遠處好似傳來了星星點點的火光,雖然微弱,但卻難以逃過張遼如同獵鷹一樣的雙眼,他叫過一名自己的侍衛,在他的耳邊叮囑一番後,那侍衛翻身上馬,向著好似有火光的方向查探去了。
不出一會,那軍士滿麵興奮之色的歸來,還未到張遼身前便高聲道:“果然是有人馬向我等所在的方向而來,隻不過目前距離尚遠,具體不知道其人數到底如何,但保守估計,不比我軍在此處的兵力少……”
說到這裏,那侍衛停頓一下,看了看張遼麵上的神情。顯然是心中害怕之前楊修對張遼的態度讓張遼心中憤怒。
張遼此時伸手止住了他的話語,而後轉過身來麵對著自己身後剩餘的那一萬五千左右的步卒,之前一直在林中歇息的眾人,此時也都因為這名侍衛所帶迴來的消息而清醒了過來,他們的麵上幾乎沒有什麽懼怕的神色,反而是有些興奮之情,他們也都是在魏國身經百戰的戰士,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自曹操在位之時就參了軍,但是像這一次出征南陽這樣窩囊的戰役,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還是第一次經曆。
並且通過之前楊修的表現和一個時辰之前楊修與張遼之間的分歧,他們的心中都是更加的傾向於和張遼並肩作戰,而不是屢戰屢敗,隻能被敵人追著打的楊修。
所以當聽到遠處果然如同張遼之前一口咬定的那樣有敵軍前來的時候,士兵們眼中滿是熱切,他們太需要一次正確的判斷,一個成功的計策,一次至少和敵軍傷亡相當的戰鬥了,不然就算他們能夠活著迴到魏國,這一次出征荊州的經曆也會成為他們這一生戰鬥生涯之中的汙點。
他們眼中的神情,張遼此時盡收眼底,他知道,再有不長時間,宛城的軍隊就會趕到這裏,而雖然自己在暗處埋伏,極有可能可以打宛城的軍隊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他也知道,劉封雖然敢於用兵,擅於冒險,但是他是絕對不會無畏的冒險的,所以以自己手中的一萬多魏軍,幾乎肯定會少於宛城前來的軍士。
張遼看著此時站在自己身前的這些魏軍,銀牙一咬,高聲喝道:“若是我等此時退去,當可以避免此戰,但我魏國大軍,向來在中原上所向披靡,又怎能臨陣退縮?故而此戰,乃是我等在荊州大地之上的正名之戰,要讓前來的荊州之兵知道,我魏國之兵並非是他們予取予求之人,今日就算是全部戰死在這裏,也要讓宛城守軍留下一萬五千具屍體方可罷休,諸位可否與我同心?”
相比於楊修的巧舌如簧,張遼此時真正的真情流露更加能夠獲取士兵們的認同,加上張遼原本在軍中就是個以身作則之人,魏軍對於張遼的認同感十分之強。
張遼話音未落,身前的魏軍們已經是全部齊齊的站起身來,將手中的兵器高高舉起,口中一同喊道:“我等願與將軍同生共死,保全我魏國之尊嚴!”此時沒有一人想要避開這一場可能會產生十分之大傷亡的戰鬥,這充分的證明了,士兵是沒有真正好壞之分的,左右戰局的,大部分還是要應在主帥的身上。
唿喊之聲在林中此起彼伏,一掃之前眾軍的困意,將這一萬多魏軍的士氣在頃刻之間就提升到了頂峰,這是在楊修的治下從未出現過的情況,要是楊修在此觀察,隻怕多半會又是一口老血噴出。
氣勢已經起來,張遼心中也是熱血沸騰,雖然兵少,但是沒了楊修的掣肘,他將利用自己所有的經驗和頭腦,盡可能的利用這一萬多魏軍對宛城守軍製造殺傷,若能迴到洛陽,見到自己的主公曹植,張遼也算是用自己的行動守住了魏國軍隊最後的榮光,若是戰死在這裏,那在他的心中也算是死得其所。
在張遼的布置下,這些魏軍將自己的身形很好的隱藏在了密林之中,手中緊緊的握著兵器,盯著那窪地之中的攻城器械,等待著敵軍的到來。張遼已經下令,一旦敵軍想要搬運那些器械,則要等待他們開始搬運後或是發覺那器械有異樣之後才能出手,隻有這樣,才能打宛城守軍一個真正的措手不及。
此時的劉封,的確並沒有想到在那窪地旁邊的密林之中還有一隊人馬在等候著自己,因為馬超吸引著的乃是楊修率領的十數萬大軍,所以劉封心中還是有些急切的,他害怕萬一自己在此地耽擱了一些時間導致馬超被楊修的大軍圍困,那對他來說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在趕往那窪地的路上,劉封已經安排完畢,由之前出力較小的趙雲率領著他麾下的那些人負責搬運窪地之中的器械,那器械每一個都十分之大,豎立起來足足有城門那麽高,沒有許多人眾是無法將其搬運迴宛城城內的,加之軍士搬運這些器械的時候需要脫掉鎧甲和武器輕裝上陣,所以劉封為防萬一,決定自己的魏延在前後兩側沿途護送,直到將這些器械搬運迴去,畢竟搬運的時候行走速度定然是非常之慢,若無人在旁護送的話,實在是有些太過托大。
終於,劉封的三隊人馬到了那窪地的周邊,看到宛城守軍的人數,張遼的心中就是一沉,足足有三四萬人的隊伍,數量實在是比自己的這些軍士多了不少,加上那醒目的劉封,趙雲與魏延三人的帥旗,張遼知道,這場仗難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