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劉備立即使人牽了他的的盧寶馬前來,親自策馬與趙雲張飛二人飛奔在前,向襄陽城門而去。
當劉備到達城門處時,劉封正獨自一人身披甲胄在此等候劉備,見劉備到了,劉封登時便是抱拳跪拜,口中言道:“封在此恭候父親,襄陽城中已然肅整完畢,並無曹操所留餘黨,封恭迎父親進城,並懇請父親責罰!”
劉封口中所言之語,讓劉備麵上喜色愈發深厚,隻因劉封並未邀功,但最後一句,卻是讓劉備眉頭一皺,就連跟在其身後的趙雲與張飛也是有些不明所以,劉封所立下之功勞,就算他們率領這三萬大軍出發之時亦是未曾想過定能成功,如今卻懇請劉備責罰,焉能使人不驚?
“子威切莫胡言亂語,此番戰退曹操,子威居功至偉,待我等聚齊眾臣,當論功行賞,子威思慮一番想要何種獎賞尚可,卻又何來責罰之說?”劉備上前就欲將劉封扶起,口中言道。
“父親有所不知,封之前並不知父親率軍來此,得知此事之時已然是父親距離襄陽僅數十裏之時,而這襄陽城,乃是封以曹植性命相要挾,才逼得曹操交出,此時曹操雖已率軍退至數十裏之外,但曹植怕是已迴了曹操軍中……封擅作主張,故而才懇請父親責罰!”
劉備聞言,麵上方才露出恍然之色,之前他心中雖是高興,但轉念一想卻並不相信劉封能以這一兩千人便將襄陽拿下,如今聽聞劉封此言,心中方才有了些數。
但還未等劉備開口,身後張飛便是上前重重拍了下劉封肩膀,聲如洪鍾道:“子威何必如此畏畏縮縮?那曹植小兒,留在手中尚且怕其逃了,又有何用,還不是一刀斬了便罷,能用這小兒換得襄陽重鎮,何至受罰!”
張飛言罷,便一把將劉封拉起,劉備見此情形,亦是並未出言,他心中本就有些糾結於此事,若是真如張飛所言那般,則劉封此次抵抗曹操功勞實在是有些過於大了,等在眾臣麵前論功行賞之時,一旦劉封開口所要一些劉備不想給與之物,劉備便會十分難做,畢竟劉備雖對劉封忠心並不懷疑,但劉封乃是義子,防患於未然,是必須的。
雖然劉備情知在論功行賞之時,諸葛亮多半會借由此事發難,讓劉封諸多想法不能實現,但劉備卻又怕自己對劉封打壓太過,傷了劉封之心,讓其在日後不能對其傾盡全力,腦中一時間十分糾結,在眾人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入了襄陽太守府中。
劉備自滅董卓之時起,便四處寄人籬下,各種心酸,深有體會,是故當其走入這襄陽城中,眼見城中百姓盡皆對其夾道相迎,一時間熱淚縱橫,半世飄搖,如今算是有了棲身之所,當年結義之時心中豪情壯誌,終於可以以此為根基,步步爭取……
數人入了太守府之中,劉備端坐在主位之上,等了不多時,諸葛亮等一幹文臣便引著三萬餘人馬進了城中,劉備並未遲疑,當下便在主位之上將城中布防之事囑托完畢,而後特地命劉封將尚在江陵城中的徐庶接到此處,待晚宴之後,一並封賞。
劉封見劉備隻提了徐庶,對於跟在其身側的魏延與甘寧隻字未提,心知劉備多半不會給這幾人何種封賞,於是答應一聲,便親自迴江陵去請徐庶。
劉封匹馬單槍到了江陵,急急將襄陽城中發生之事告知龐統與徐庶,龐統聞言,淡然一笑,言道:“子威不必多慮,我等眾人乃是跟在子威麾下,劉皇叔不予賞賜,對子威何嚐不好,元直乃是劉皇叔絕對信任之人,此番前去,之前子威所言之事,幾乎便可實現,子威需謹記不可貪多,讓諸葛亮看出端倪,此番隻需能夠駐守在江陵棲身即可,而元直能否前去長沙,才是關鍵,關羽此番被留在夏口,想來一時半刻並不會挪動,故而這兩件事,皆是容易之事,子威隻管前去!”
有了龐統這顆定心丸,劉封才稍稍安心了些,畢竟劉封如此大功,隻換一個留在南郡棲身,不論何人想來都不能提出甚異議。
傍晚時分,劉封與徐庶便是到了襄陽,此時劉備正與諸葛亮在府中商議荊州之事,見徐庶到來,皆是麵帶興奮之色,站起身來,劉備更是與徐庶雙手緊緊相握,幾乎流出淚來,畢竟若非徐庶,劉備幾乎早在新野之時便被曹仁擊潰,又何來今日?
而諸葛亮亦是與徐庶好生一番親熱,但卻多半是無關之言,絕口不提自己乃是因徐庶舉薦這才能夠得劉備如此信任,劉封看在眼中,對諸葛亮如此做派十分不屑。
此番出征,劉備隻給關羽留下萬餘人馬及其麾下周倉,關平等人,其餘人等,幾乎皆隨劉備出征襄陽,待得徐庶到了,劉備便即刻將眾人召集到府中,這襄陽城中廳堂寬敞,劉備坐於主位之上,與之前在諸縣時十分不同,大有一股睥睨天下之勢,眾人匆匆用了晚宴,便在原地等候劉備前來議事。
劉封與徐庶二人站在堂前,俱知劉備之所以如此心急便召來眾臣,多半是因此時荊州自劉表去世後幾易其手,已是百廢待興,如今襄陽已得,劉備必然會親自坐鎮於此,以抵禦北方曹操,而夏口則留關羽以抗江東,其餘郡縣,此時皆是劉封臨時委任之人,是故劉備急於穩固其在荊州統治,自然要將這數郡之地牢固掌握在手。
“此番大戰曹操,荊州之地除南陽與江夏數縣之地外,已然盡皆歸於我等之手,此番激戰,諸位皆是有功之臣!然這荊州之地頗為廣袤,諸郡皆需能人掌控,且事不宜遲,是故今日便在此論功行賞,且著能人前去鎮守諸郡!”
劉備剛一開口便切入了正題,眾人聞言,皆是看向劉封,隻因此番戰役,劉封光芒著實耀眼,早在前去江東攀談之時便已嶄露頭角,而率軍破了蔡瑁,更是給了曹操當頭一棒,為後續計策贏得時間。
當劉備到達城門處時,劉封正獨自一人身披甲胄在此等候劉備,見劉備到了,劉封登時便是抱拳跪拜,口中言道:“封在此恭候父親,襄陽城中已然肅整完畢,並無曹操所留餘黨,封恭迎父親進城,並懇請父親責罰!”
劉封口中所言之語,讓劉備麵上喜色愈發深厚,隻因劉封並未邀功,但最後一句,卻是讓劉備眉頭一皺,就連跟在其身後的趙雲與張飛也是有些不明所以,劉封所立下之功勞,就算他們率領這三萬大軍出發之時亦是未曾想過定能成功,如今卻懇請劉備責罰,焉能使人不驚?
“子威切莫胡言亂語,此番戰退曹操,子威居功至偉,待我等聚齊眾臣,當論功行賞,子威思慮一番想要何種獎賞尚可,卻又何來責罰之說?”劉備上前就欲將劉封扶起,口中言道。
“父親有所不知,封之前並不知父親率軍來此,得知此事之時已然是父親距離襄陽僅數十裏之時,而這襄陽城,乃是封以曹植性命相要挾,才逼得曹操交出,此時曹操雖已率軍退至數十裏之外,但曹植怕是已迴了曹操軍中……封擅作主張,故而才懇請父親責罰!”
劉備聞言,麵上方才露出恍然之色,之前他心中雖是高興,但轉念一想卻並不相信劉封能以這一兩千人便將襄陽拿下,如今聽聞劉封此言,心中方才有了些數。
但還未等劉備開口,身後張飛便是上前重重拍了下劉封肩膀,聲如洪鍾道:“子威何必如此畏畏縮縮?那曹植小兒,留在手中尚且怕其逃了,又有何用,還不是一刀斬了便罷,能用這小兒換得襄陽重鎮,何至受罰!”
張飛言罷,便一把將劉封拉起,劉備見此情形,亦是並未出言,他心中本就有些糾結於此事,若是真如張飛所言那般,則劉封此次抵抗曹操功勞實在是有些過於大了,等在眾臣麵前論功行賞之時,一旦劉封開口所要一些劉備不想給與之物,劉備便會十分難做,畢竟劉備雖對劉封忠心並不懷疑,但劉封乃是義子,防患於未然,是必須的。
雖然劉備情知在論功行賞之時,諸葛亮多半會借由此事發難,讓劉封諸多想法不能實現,但劉備卻又怕自己對劉封打壓太過,傷了劉封之心,讓其在日後不能對其傾盡全力,腦中一時間十分糾結,在眾人的簇擁之下,緩緩走入了襄陽太守府中。
劉備自滅董卓之時起,便四處寄人籬下,各種心酸,深有體會,是故當其走入這襄陽城中,眼見城中百姓盡皆對其夾道相迎,一時間熱淚縱橫,半世飄搖,如今算是有了棲身之所,當年結義之時心中豪情壯誌,終於可以以此為根基,步步爭取……
數人入了太守府之中,劉備端坐在主位之上,等了不多時,諸葛亮等一幹文臣便引著三萬餘人馬進了城中,劉備並未遲疑,當下便在主位之上將城中布防之事囑托完畢,而後特地命劉封將尚在江陵城中的徐庶接到此處,待晚宴之後,一並封賞。
劉封見劉備隻提了徐庶,對於跟在其身側的魏延與甘寧隻字未提,心知劉備多半不會給這幾人何種封賞,於是答應一聲,便親自迴江陵去請徐庶。
劉封匹馬單槍到了江陵,急急將襄陽城中發生之事告知龐統與徐庶,龐統聞言,淡然一笑,言道:“子威不必多慮,我等眾人乃是跟在子威麾下,劉皇叔不予賞賜,對子威何嚐不好,元直乃是劉皇叔絕對信任之人,此番前去,之前子威所言之事,幾乎便可實現,子威需謹記不可貪多,讓諸葛亮看出端倪,此番隻需能夠駐守在江陵棲身即可,而元直能否前去長沙,才是關鍵,關羽此番被留在夏口,想來一時半刻並不會挪動,故而這兩件事,皆是容易之事,子威隻管前去!”
有了龐統這顆定心丸,劉封才稍稍安心了些,畢竟劉封如此大功,隻換一個留在南郡棲身,不論何人想來都不能提出甚異議。
傍晚時分,劉封與徐庶便是到了襄陽,此時劉備正與諸葛亮在府中商議荊州之事,見徐庶到來,皆是麵帶興奮之色,站起身來,劉備更是與徐庶雙手緊緊相握,幾乎流出淚來,畢竟若非徐庶,劉備幾乎早在新野之時便被曹仁擊潰,又何來今日?
而諸葛亮亦是與徐庶好生一番親熱,但卻多半是無關之言,絕口不提自己乃是因徐庶舉薦這才能夠得劉備如此信任,劉封看在眼中,對諸葛亮如此做派十分不屑。
此番出征,劉備隻給關羽留下萬餘人馬及其麾下周倉,關平等人,其餘人等,幾乎皆隨劉備出征襄陽,待得徐庶到了,劉備便即刻將眾人召集到府中,這襄陽城中廳堂寬敞,劉備坐於主位之上,與之前在諸縣時十分不同,大有一股睥睨天下之勢,眾人匆匆用了晚宴,便在原地等候劉備前來議事。
劉封與徐庶二人站在堂前,俱知劉備之所以如此心急便召來眾臣,多半是因此時荊州自劉表去世後幾易其手,已是百廢待興,如今襄陽已得,劉備必然會親自坐鎮於此,以抵禦北方曹操,而夏口則留關羽以抗江東,其餘郡縣,此時皆是劉封臨時委任之人,是故劉備急於穩固其在荊州統治,自然要將這數郡之地牢固掌握在手。
“此番大戰曹操,荊州之地除南陽與江夏數縣之地外,已然盡皆歸於我等之手,此番激戰,諸位皆是有功之臣!然這荊州之地頗為廣袤,諸郡皆需能人掌控,且事不宜遲,是故今日便在此論功行賞,且著能人前去鎮守諸郡!”
劉備剛一開口便切入了正題,眾人聞言,皆是看向劉封,隻因此番戰役,劉封光芒著實耀眼,早在前去江東攀談之時便已嶄露頭角,而率軍破了蔡瑁,更是給了曹操當頭一棒,為後續計策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