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心知此次前去柴桑,到時柴桑之中是何種情形尚且難料,與曹操對戰之事,周瑜與諸葛亮二人亦是不會再讓劉封插手其中,但劉封此時,心卻不在如何擊退曹操之上,其早已將目光放置在如何幫助劉備奪取荊襄九郡之地上,若是不能盡得荊州之地,劉封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便十分困難。
而待劉備得了荊州,勢必便要整裝待發,以奪取益州與漢中之地,行成三分天下之勢,劉封到時若是想跟隨劉備出征益州,荊州則必然要保有一後方根基才可,不然到了益州,縱使得一邊境小城,亦是無甚發展之機,遠不如荊州之地,左右聯通,且富庶非常。
此次抗擊曹操之戰,劉封目的有三,其一是讓劉備與孫權麾下眾將士知其才華,不敢對其有半分輕視之心,為日後立威積累經驗;其二是在孫權陣中收歸些許良臣勇將,為其日後逐鹿天下早做準備,其三便是將孫尚香迎娶迴荊州。
如今其一已然完成,而甘寧又歸了劉封賬下,故此番劉封前來柴桑,在應付孫權的同時,便亦是想著是否能得見那被司馬徽稱作是鳳雛的龐統,據劉封前世所知,龐統此人,雖是胸有大智慧,卻不似諸葛亮那般刻薄死板,凡事頗為懂得變通,如今孫劉結盟之事,已然在劉封參與之下變得與其認知有了些許差別,劉封便擔心此番若是不能尋得龐統,怕是再想收歸此人,多半便不能成行。
心中想著此番前去柴桑的種種事件,不多時甘寧便已然將諸事準備齊全,於是劉封攜了孟瑤以及麾下數十精兵,聯同甘寧所帶百餘嫡係精兵,約有二百將士,登船便向柴桑而去。
於此同時,劉備與諸葛亮在樊口亦是接到劉封書信,劉備看罷,將書信遞於諸葛亮觀瞻,麵上卻已然是露出一副沉思神色。
“軍師以為,那孫權並未告知與我便將子威征召到柴桑匯報軍務,到底有何企圖?”劉備怎能相信孫權此番隻是讓劉封前去將前線之事告知,一時間為劉封頗為擔憂。
諸葛亮看罷,放下信件言道:“孫權此人,亦是不可小覷之輩,此番子威將軍倒是有些莽撞了,若是麵上應了孫權之邀,再悄然迴到樊口與我等商議,最終遣一無關之人前去柴桑與那孫權匯報前線事務,想來其亦不會與我等公然決裂。”
劉備聽罷,眉頭便是緊緊皺在一處,又輕聲言道:“子威所思所想,倒是皆為我等處事方便,但卻枉顧了自身安危,以軍師之見,子威此番前去,是否會有險情發生?”
“那孫權若當真是當世梟雄,便不會將損傷子威將軍分毫,但依亮之見,子威此番去了,若是他日再想離了那柴桑,便有些難了,孫權必然會讓子威將軍滯留在那柴桑之中,待得我聯盟破了曹操大軍之時,主公若是想要與那孫權爭奪荊州之地,孫權多半便會以子威將軍之性命相要挾,到時主公若是一有猶豫,荊州之地多半便不可得……”
諸葛亮的這番分析,在劉備聽來還是有些道理,但一想到到時孫權若是真以劉封性命相要挾,要取那荊襄九郡之地,劉備心中便是萬分煩悶,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諸葛亮一見劉備麵色,便微微一笑,勸道:“主公暫且寬心,如今雖對曹操大軍有了些許損傷,但若是真想將其擊退,倒還需要些時日,子威將軍智計過人,亮能念及此處,想來子威將軍亦可以知之,但卻依然執意前往,亮思忖,子威將軍多半是已有了些計較,想來能夠在擊退曹操之前返迴我軍之中,主公可暫且將精力置於如何擊退那曹操大軍之上,待大勝之時,再想其他不遲!”
劉備聽了諸葛亮此言,心下方才放鬆了一些,略一思索,便又問道:“子威在信中言道,若是將軍師再次遣去周瑜營中,一可監視周瑜大軍動向,二可掌握抗擊曹操大軍之主動,不知軍師以為子威之言可有道理,若是不然,則隨意派遣一將領前去敷衍即可。”
諸葛亮聞言,心中隻是長歎一聲,此番劉封前去柴桑,若是劉封不提,諸葛亦是會主動請纓去往周瑜營中,前次諸葛亮前去,不但一計未成,還讓周瑜等人逼迴,令諸葛亮顏麵大失,此番再有機會,又怎能不去找迴顏麵,但此事被劉封在信中提出,諸葛亮麵上便是有些不甚愉悅。
縱然如此,諸葛亮心中亦知此時並非是賭氣之時,隻得擺手道:“不可如此,子威之言,倒是頗有些道理,若是派遣了尋常之人前去,多半便會被周瑜那廝蒙騙,不得其真正意圖,到時一旦周瑜破了曹操大軍,獨自占了荊州之地,我等豈不是蒙在鼓中?到時江東大軍對我軍便是合圍之勢,我軍與其再無價值,便危矣!”
劉備此時方才倒吸一口涼氣,不禁對劉封高瞻遠矚十分讚賞,心中暗暗決定,不論如何亦要將劉封平安接迴,不可讓孫權長久將其扣留在柴桑。
如此一來,劉備便與諸葛亮定下計策,當日便遣諸葛亮前去周瑜營中頂替劉封,趙雲攜一百精兵隨行,以保護諸葛亮安危。
劉備這等安排,實則早已在劉封心中,有諸葛亮與周瑜兩個智囊,劉封對前線戰事便並不擔憂,在那前往柴桑船隻之中,劉封便將尋找龐統之責交與了甘寧,並著甘寧這些時日暗自將其在江東之家眷親信全部整合完畢,隨時可跟隨劉封前往荊州,甘寧聽罷,自是感激非常,亂世之中,他又是新降之人,劉封能念及其家眷親信,甘寧又怎能不甘心為其效命?
天色將晚之時,劉封與甘寧便到了柴桑,小船剛一靠岸,劉封便見那岸邊站立一行人,仿佛正在等候劉封。
果然,下船之時,劉封便發覺那岸上乃是孫權麾下官員,以張昭為首,陣仗端的是不小。
“吾等恭賀子威將軍與公瑾共破曹操大軍,孫將軍已然在堂中備了酒宴,請子威將軍前去!”
而待劉備得了荊州,勢必便要整裝待發,以奪取益州與漢中之地,行成三分天下之勢,劉封到時若是想跟隨劉備出征益州,荊州則必然要保有一後方根基才可,不然到了益州,縱使得一邊境小城,亦是無甚發展之機,遠不如荊州之地,左右聯通,且富庶非常。
此次抗擊曹操之戰,劉封目的有三,其一是讓劉備與孫權麾下眾將士知其才華,不敢對其有半分輕視之心,為日後立威積累經驗;其二是在孫權陣中收歸些許良臣勇將,為其日後逐鹿天下早做準備,其三便是將孫尚香迎娶迴荊州。
如今其一已然完成,而甘寧又歸了劉封賬下,故此番劉封前來柴桑,在應付孫權的同時,便亦是想著是否能得見那被司馬徽稱作是鳳雛的龐統,據劉封前世所知,龐統此人,雖是胸有大智慧,卻不似諸葛亮那般刻薄死板,凡事頗為懂得變通,如今孫劉結盟之事,已然在劉封參與之下變得與其認知有了些許差別,劉封便擔心此番若是不能尋得龐統,怕是再想收歸此人,多半便不能成行。
心中想著此番前去柴桑的種種事件,不多時甘寧便已然將諸事準備齊全,於是劉封攜了孟瑤以及麾下數十精兵,聯同甘寧所帶百餘嫡係精兵,約有二百將士,登船便向柴桑而去。
於此同時,劉備與諸葛亮在樊口亦是接到劉封書信,劉備看罷,將書信遞於諸葛亮觀瞻,麵上卻已然是露出一副沉思神色。
“軍師以為,那孫權並未告知與我便將子威征召到柴桑匯報軍務,到底有何企圖?”劉備怎能相信孫權此番隻是讓劉封前去將前線之事告知,一時間為劉封頗為擔憂。
諸葛亮看罷,放下信件言道:“孫權此人,亦是不可小覷之輩,此番子威將軍倒是有些莽撞了,若是麵上應了孫權之邀,再悄然迴到樊口與我等商議,最終遣一無關之人前去柴桑與那孫權匯報前線事務,想來其亦不會與我等公然決裂。”
劉備聽罷,眉頭便是緊緊皺在一處,又輕聲言道:“子威所思所想,倒是皆為我等處事方便,但卻枉顧了自身安危,以軍師之見,子威此番前去,是否會有險情發生?”
“那孫權若當真是當世梟雄,便不會將損傷子威將軍分毫,但依亮之見,子威此番去了,若是他日再想離了那柴桑,便有些難了,孫權必然會讓子威將軍滯留在那柴桑之中,待得我聯盟破了曹操大軍之時,主公若是想要與那孫權爭奪荊州之地,孫權多半便會以子威將軍之性命相要挾,到時主公若是一有猶豫,荊州之地多半便不可得……”
諸葛亮的這番分析,在劉備聽來還是有些道理,但一想到到時孫權若是真以劉封性命相要挾,要取那荊襄九郡之地,劉備心中便是萬分煩悶,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諸葛亮一見劉備麵色,便微微一笑,勸道:“主公暫且寬心,如今雖對曹操大軍有了些許損傷,但若是真想將其擊退,倒還需要些時日,子威將軍智計過人,亮能念及此處,想來子威將軍亦可以知之,但卻依然執意前往,亮思忖,子威將軍多半是已有了些計較,想來能夠在擊退曹操之前返迴我軍之中,主公可暫且將精力置於如何擊退那曹操大軍之上,待大勝之時,再想其他不遲!”
劉備聽了諸葛亮此言,心下方才放鬆了一些,略一思索,便又問道:“子威在信中言道,若是將軍師再次遣去周瑜營中,一可監視周瑜大軍動向,二可掌握抗擊曹操大軍之主動,不知軍師以為子威之言可有道理,若是不然,則隨意派遣一將領前去敷衍即可。”
諸葛亮聞言,心中隻是長歎一聲,此番劉封前去柴桑,若是劉封不提,諸葛亦是會主動請纓去往周瑜營中,前次諸葛亮前去,不但一計未成,還讓周瑜等人逼迴,令諸葛亮顏麵大失,此番再有機會,又怎能不去找迴顏麵,但此事被劉封在信中提出,諸葛亮麵上便是有些不甚愉悅。
縱然如此,諸葛亮心中亦知此時並非是賭氣之時,隻得擺手道:“不可如此,子威之言,倒是頗有些道理,若是派遣了尋常之人前去,多半便會被周瑜那廝蒙騙,不得其真正意圖,到時一旦周瑜破了曹操大軍,獨自占了荊州之地,我等豈不是蒙在鼓中?到時江東大軍對我軍便是合圍之勢,我軍與其再無價值,便危矣!”
劉備此時方才倒吸一口涼氣,不禁對劉封高瞻遠矚十分讚賞,心中暗暗決定,不論如何亦要將劉封平安接迴,不可讓孫權長久將其扣留在柴桑。
如此一來,劉備便與諸葛亮定下計策,當日便遣諸葛亮前去周瑜營中頂替劉封,趙雲攜一百精兵隨行,以保護諸葛亮安危。
劉備這等安排,實則早已在劉封心中,有諸葛亮與周瑜兩個智囊,劉封對前線戰事便並不擔憂,在那前往柴桑船隻之中,劉封便將尋找龐統之責交與了甘寧,並著甘寧這些時日暗自將其在江東之家眷親信全部整合完畢,隨時可跟隨劉封前往荊州,甘寧聽罷,自是感激非常,亂世之中,他又是新降之人,劉封能念及其家眷親信,甘寧又怎能不甘心為其效命?
天色將晚之時,劉封與甘寧便到了柴桑,小船剛一靠岸,劉封便見那岸邊站立一行人,仿佛正在等候劉封。
果然,下船之時,劉封便發覺那岸上乃是孫權麾下官員,以張昭為首,陣仗端的是不小。
“吾等恭賀子威將軍與公瑾共破曹操大軍,孫將軍已然在堂中備了酒宴,請子威將軍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