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深知,此時萬萬不能違背劉備之命,諸葛亮此行前來江東營寨,已是勢在必行。但仔細思考一陣,劉封便是眼前一亮,有了應對之策。
據那書信之中所言,諸葛亮今日傍晚便會趕到,劉封未及細想,便手持書信前去拜會周瑜,見了周瑜,劉封並不多言,隻是將書信呈與周瑜,周瑜一看心中內容,麵色便是有些古怪起來。
若是劉封尚未到江東營寨之中時,劉備便遣了諸葛亮前來,周瑜自然是歡迎至極,概因世間皆傳諸葛亮乃是不世之才,有臥龍之稱,有他出謀劃策,定然是如虎添翼之勢。
但劉封這一戰之後,已然是在江東水軍之中名聲大噪,眾人皆是期盼其下次開戰能取得何種戰果,而諸葛亮乃是謀士,並非能夠上戰場指揮殺敵之人,最讓周瑜心中無奈之事,便是劉封已然定下計策,此時卻並未告知周瑜詳情,周瑜亦不知劉封之前埋下何種伏筆,雖是憑借其過人才智亦是能夠猜得一二,但劉封一走,他心中便覺不甚安穩。
“依子威之見,劉豫州此舉卻是何意,我與子威這些時日籌謀計策,共退強敵,配合十分無間,此時若是換了諸葛孔明前來,吾恐江東眾將並不能立即便對其信服,況且那諸葛亮並非能征善戰之將,若隻是在這寨中運籌帷幄,怕是無甚作用……”
周瑜見劉封並不表態,便是試探問道,周瑜心中亦是明了,劉封之於劉備,乃是萬分重要,劉備若是恐江東之人妒忌劉封之才,對其有所不利,江東亦不能強留。
但劉封聽罷周瑜之言,卻並未說出周瑜心中所想之答案,劉封淡然一笑,道:“諸葛亮與封,皆是父親麾下之臣,不論何人,都可代表父親心意,且諸葛亮乃是大才,若是他來,公瑾便依照諸葛亮之意行事即可。”
如今曹操操練水軍已然數日,再過數日定將大舉揮軍南下,故劉封如此一說,周瑜怎能同意,慌忙問道:“那子威之前所言之計策,到底卻是何意,能否在離去前告知我等,不然縱使諸葛亮再有神通,恐怕亦是無法在這短短數日便謀劃出破敵之計……”
“我若是留下計策,豈非是小看了諸葛先生之才?在其位,謀其事,公瑾還是待諸葛先生到了,再與他商議計策也罷,父親催促甚急,待吾迴去整理行裝後,再來與公瑾與諸位將軍辭行!”
留下此言,劉封便告辭離去,隻留下周瑜麵帶無奈之色,在屋內不停踱步。但過了片刻,周瑜便停下腳步,麵上亦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之相,口中喃喃道:“莫非這子威將軍與那諸葛孔明之間……此次聽子威將軍之言,竟對諸葛亮有些不耐之色。”
劉封別了周瑜,便迴到自己房中,卻並未急切離開,約莫過了半個時辰,隻見甘寧急切便到了劉封屋內,問道:“子威將軍竟要迴樊口駐守?此番戰敗曹操,正是將軍之功績,若是此時離去,我軍豈不要重新謀劃,亂了陣腳?”
劉封見甘寧此來,眼前便是一亮,待甘寧言畢,笑道:“興霸怎知吾便不能再與汝等並肩破曹?”
甘寧聞言,麵上盡是驚疑之色,劉封向其略一招手,甘寧便會意,到了劉封近前,劉封俯身在甘寧耳旁一陣低語,而後,甘寧麵上驚疑之色更甚,顯是正在猶疑之中。
劉封仿佛早已知曉甘寧心中所想,並不急切,卻隻是默默等待甘寧迴應。
良久,甘寧麵上終於換上一副堅毅之色,轉向劉封麵前,沉聲道:“寧此番所獲之功勞,皆因子威將軍所賜,自那日迴營之後,淩統與寧,亦是並無之前那般痛恨,定是子威將軍曉之以理,方才能有如此效果,寧此番若能助將軍完成此事,亦算是報恩之舉,故將軍隻管放心離去,寧定當竭力!”
甘寧當下便拜別了劉封,匆匆離去,甘寧走後,孟瑤便自內室之中走出,疑惑問道:“將軍隻管迴樊口即可,此番劉皇叔之意,僅為拉攏孫權共抗曹操即可,如今周瑜已然決意抗曹,聯盟穩固,將軍為何執意不肯脫離出去?”
孟瑤對劉封已然有了不淺了解,心知劉封一心不願退出此戰,定然不會因那一點戰功緣故,其心中定然有所考慮,這才對諸葛亮來此替換心中頗為不忿。
“我軍與孫權,雖為聯盟,實則是各懷鬼胎而已,周瑜大智若愚,實則心中亦是早有打算,吾之前已然布局完畢,意欲送一件大功與周瑜,有了周瑜這件大功,擊破曹操後,我軍方能在荊州取得一席之地,而諸葛亮不知江東內部關節,貿然而來,又智計非常,一旦奪了周瑜大功,則之前數次謀劃,盡皆成空!”
孟瑤聽罷,心中卻是一知半解,之前劉封命魏延帶一眾荊州水性極佳之人,混入曹操營寨之中,將那數艘船隻暗自種下隱患,這才有了之前大勝,但孟瑤聽劉封之前之言,那大勝似乎亦是劉封謀劃之一而已,故劉封到底是何種謀劃,她心中自然不知,但觀劉封麵上神秘之色,孟瑤也便未曾細問。
送走甘寧,劉封便整理行裝,並前去周瑜帥帳之中與江東眾將此行,那江東眾將對劉封亦是滿懷敬意,一一拜別後,天色已然有些暗了下來,劉封便登上魏延早已等候在江麵之上的輕舟,出發趕往樊口去了。
劉封離去後,周瑜迴到自己帳中,喃喃自語道:“但願諸葛孔明莫要與吾爭功,此戰乃是六年間唯一大戰,若不能拔得頭功,何來後半世之榮華……”
不多時,劉封便到了樊口劉備營寨之中,此地駐紮兩萬水軍,劉封到了近前,卻發現大軍紮營位置選取得十分合理,營中守備亦是森嚴,不少原本跟隨劉備不熟水戰之軍士更是在江麵之上勤加操練,不由對諸葛亮統兵之能在心中大加稱讚了一番。
待劉封下船之時,劉備與眾將已然在岸邊迎候,眾人之中已然不見諸葛亮身影,劉封便知,諸葛亮多半已然出發,避開劉封,足見諸葛亮對於抵禦曹操大軍之事,心中已有計較。
據那書信之中所言,諸葛亮今日傍晚便會趕到,劉封未及細想,便手持書信前去拜會周瑜,見了周瑜,劉封並不多言,隻是將書信呈與周瑜,周瑜一看心中內容,麵色便是有些古怪起來。
若是劉封尚未到江東營寨之中時,劉備便遣了諸葛亮前來,周瑜自然是歡迎至極,概因世間皆傳諸葛亮乃是不世之才,有臥龍之稱,有他出謀劃策,定然是如虎添翼之勢。
但劉封這一戰之後,已然是在江東水軍之中名聲大噪,眾人皆是期盼其下次開戰能取得何種戰果,而諸葛亮乃是謀士,並非能夠上戰場指揮殺敵之人,最讓周瑜心中無奈之事,便是劉封已然定下計策,此時卻並未告知周瑜詳情,周瑜亦不知劉封之前埋下何種伏筆,雖是憑借其過人才智亦是能夠猜得一二,但劉封一走,他心中便覺不甚安穩。
“依子威之見,劉豫州此舉卻是何意,我與子威這些時日籌謀計策,共退強敵,配合十分無間,此時若是換了諸葛孔明前來,吾恐江東眾將並不能立即便對其信服,況且那諸葛亮並非能征善戰之將,若隻是在這寨中運籌帷幄,怕是無甚作用……”
周瑜見劉封並不表態,便是試探問道,周瑜心中亦是明了,劉封之於劉備,乃是萬分重要,劉備若是恐江東之人妒忌劉封之才,對其有所不利,江東亦不能強留。
但劉封聽罷周瑜之言,卻並未說出周瑜心中所想之答案,劉封淡然一笑,道:“諸葛亮與封,皆是父親麾下之臣,不論何人,都可代表父親心意,且諸葛亮乃是大才,若是他來,公瑾便依照諸葛亮之意行事即可。”
如今曹操操練水軍已然數日,再過數日定將大舉揮軍南下,故劉封如此一說,周瑜怎能同意,慌忙問道:“那子威之前所言之計策,到底卻是何意,能否在離去前告知我等,不然縱使諸葛亮再有神通,恐怕亦是無法在這短短數日便謀劃出破敵之計……”
“我若是留下計策,豈非是小看了諸葛先生之才?在其位,謀其事,公瑾還是待諸葛先生到了,再與他商議計策也罷,父親催促甚急,待吾迴去整理行裝後,再來與公瑾與諸位將軍辭行!”
留下此言,劉封便告辭離去,隻留下周瑜麵帶無奈之色,在屋內不停踱步。但過了片刻,周瑜便停下腳步,麵上亦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之相,口中喃喃道:“莫非這子威將軍與那諸葛孔明之間……此次聽子威將軍之言,竟對諸葛亮有些不耐之色。”
劉封別了周瑜,便迴到自己房中,卻並未急切離開,約莫過了半個時辰,隻見甘寧急切便到了劉封屋內,問道:“子威將軍竟要迴樊口駐守?此番戰敗曹操,正是將軍之功績,若是此時離去,我軍豈不要重新謀劃,亂了陣腳?”
劉封見甘寧此來,眼前便是一亮,待甘寧言畢,笑道:“興霸怎知吾便不能再與汝等並肩破曹?”
甘寧聞言,麵上盡是驚疑之色,劉封向其略一招手,甘寧便會意,到了劉封近前,劉封俯身在甘寧耳旁一陣低語,而後,甘寧麵上驚疑之色更甚,顯是正在猶疑之中。
劉封仿佛早已知曉甘寧心中所想,並不急切,卻隻是默默等待甘寧迴應。
良久,甘寧麵上終於換上一副堅毅之色,轉向劉封麵前,沉聲道:“寧此番所獲之功勞,皆因子威將軍所賜,自那日迴營之後,淩統與寧,亦是並無之前那般痛恨,定是子威將軍曉之以理,方才能有如此效果,寧此番若能助將軍完成此事,亦算是報恩之舉,故將軍隻管放心離去,寧定當竭力!”
甘寧當下便拜別了劉封,匆匆離去,甘寧走後,孟瑤便自內室之中走出,疑惑問道:“將軍隻管迴樊口即可,此番劉皇叔之意,僅為拉攏孫權共抗曹操即可,如今周瑜已然決意抗曹,聯盟穩固,將軍為何執意不肯脫離出去?”
孟瑤對劉封已然有了不淺了解,心知劉封一心不願退出此戰,定然不會因那一點戰功緣故,其心中定然有所考慮,這才對諸葛亮來此替換心中頗為不忿。
“我軍與孫權,雖為聯盟,實則是各懷鬼胎而已,周瑜大智若愚,實則心中亦是早有打算,吾之前已然布局完畢,意欲送一件大功與周瑜,有了周瑜這件大功,擊破曹操後,我軍方能在荊州取得一席之地,而諸葛亮不知江東內部關節,貿然而來,又智計非常,一旦奪了周瑜大功,則之前數次謀劃,盡皆成空!”
孟瑤聽罷,心中卻是一知半解,之前劉封命魏延帶一眾荊州水性極佳之人,混入曹操營寨之中,將那數艘船隻暗自種下隱患,這才有了之前大勝,但孟瑤聽劉封之前之言,那大勝似乎亦是劉封謀劃之一而已,故劉封到底是何種謀劃,她心中自然不知,但觀劉封麵上神秘之色,孟瑤也便未曾細問。
送走甘寧,劉封便整理行裝,並前去周瑜帥帳之中與江東眾將此行,那江東眾將對劉封亦是滿懷敬意,一一拜別後,天色已然有些暗了下來,劉封便登上魏延早已等候在江麵之上的輕舟,出發趕往樊口去了。
劉封離去後,周瑜迴到自己帳中,喃喃自語道:“但願諸葛孔明莫要與吾爭功,此戰乃是六年間唯一大戰,若不能拔得頭功,何來後半世之榮華……”
不多時,劉封便到了樊口劉備營寨之中,此地駐紮兩萬水軍,劉封到了近前,卻發現大軍紮營位置選取得十分合理,營中守備亦是森嚴,不少原本跟隨劉備不熟水戰之軍士更是在江麵之上勤加操練,不由對諸葛亮統兵之能在心中大加稱讚了一番。
待劉封下船之時,劉備與眾將已然在岸邊迎候,眾人之中已然不見諸葛亮身影,劉封便知,諸葛亮多半已然出發,避開劉封,足見諸葛亮對於抵禦曹操大軍之事,心中已有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