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翦月開口,月牙先笑道:“師父心思可真細致,不是自己的物件,一眼便瞧出來了。”
說罷,走至懸掛衣裳的橫杆前,將那件淺藕色衣裳拿下來,在懷袖身上比劃著說:“不瞞師父,這件衣衫是我的,不過師父千萬別誤會,我還沒上過身呢,是新的,師父先看看這樣式喜不喜歡?”
懷袖輕輕展開裙衫寬闊飄逸的下拜,長長的,同樣飄逸的水袖,淺青色蘇繡的合歡枝滾邊兒細細地繡了一圈兒,這是件漢家女子的裝束,懷袖一看便知是精工細致的。
從綢緞的選料到女紅繡工皆屬商品,且是由江南成衣匠人所製,北方的成衣鋪子定做不出如此細致的夥計,即便是宮內的成衣匠人,也多半製作旗服在行,製作漢家的衣裳絕做不出如此精致曼妙。
“好飄逸的衣衫裙擺。”懷袖由衷讚許後接著說:“若我沒猜錯,這件衣裳不是咱們北方的手藝吧?”
月牙驚歎:“師父實在太厲害了,什麽都懂得,啥都瞞不過你的慧眼!”
“那還不快點如實道來”懷袖對這裙衫的來曆也極為好奇。
“這件衣裳的確不是咱們京城裏的裁剪師父做的,是前年勤嬪迴南麵省親的時候給我帶迴來的禮物,我當時身材尚幼,穿著有些大,就收了起來,今日想著師父要去參加鬥茶大賽,這件衣裳師父傳著正合適,就找了出來。那,跟師父的身形正合適。”月牙解釋完,將衣裳在懷袖身上比劃。
一旁侍立的翦月等諸宮女見了,皆讚歎不已。
懷袖卻將衣裳小心翼翼地收起放在月牙懷裏,溫和拍了拍她的手背,含笑說:“你的心意我領受了,君子不奪人之所愛,況且當年你身形年幼穿不得,現在你與我身形相當,正穿著好看,你留著穿吧,你打扮的好看,我這做師父的也同樣高興。”
說完便叫翦月為自己梳理妝容,待翦月為懷袖洗漱完,剛在妝鏡前坐下,卻見翦月在鏡子裏對著她努了努嘴。
懷袖扭頭看時,不禁淺笑起來。隻見月牙抱著衣裳坐在懷袖床邊悶不做聲,耷拉著頭一副失落景象。
懷袖心中不忍,便起身走過去輕輕牽住月牙的手說:“好丫頭,別為這個事兒傷神了,這衣裳原本是勤嬪跟你好,為你帶迴來的,如今你讓給我穿,她見了心中會不自在的,或以為你嫌棄她,反倒不好。”
“師父若是擔心這個,便是不礙事的,這次勤嬪沒跟著來,即便是來了她見師父穿著好看也會喜歡,勤嬪最是溫和良善且通達的性子,不會因為這些惱的。”月牙見懷袖話語顯露鬆動,便又極力相勸起來。
懷袖再無話可駁便隻得說:“可這件是漢家的服飾,會不會犯了咱們宮裏的忌諱?”
月牙站起揚著臉道:“這個師父盡管放心,皇叔父後宮中好幾位南方的妃嬪平日也偶有穿漢家服裝,皇叔父以前很喜歡看勤嬪穿著漢服翩然起舞的模樣。”月牙說的手舞足蹈,最後神色微微沉寂說道:“哎,隻可惜……”。
懷袖不解地問:“可惜什麽?”
“可惜去年年初勤嬪小產後,身體一直羸弱,直至此時依舊纏綿病榻,太醫說勤嬪身體不易遠行顛簸,因此今年沒來承德,留在宮內靜養呢。”
月牙語氣中難掩惋惜之情,緊跟著又捉住懷袖的手說:“師父,我了解皇叔父的脾性,他也喜歡漢族的問話,平日裏也時常教授我們這些阿哥公主們要尊重漢家經史,你這麽穿,他一定很喜歡!”
懷袖方才聽見月牙說起勤嬪的事,心下有些動搖,此時聽聞皇上會喜歡,便又激起了心中的逆反情緒,正開口要推脫,旁邊侍立的翦月卻開口勸慰道:“姑娘,你就穿吧,可別付了月牙公主這一片心呢!”
“是啊……”旁邊侍立的眾宮女也都紛紛附和勸道。
懷袖再無可推說,便隻得勉強點了點頭。
月牙見懷袖同意,高興的竟然跳躍起來,一時也不顧及公主身份,一手拉住懷袖將衣服塞進她懷裏,推著翦月說:“翦月快伺候我師父更衣。”
接著又揮手將其他人趕著出去,口中連聲道:“你們幾個都退出屏風外麵守著。”
月牙吩咐畢,迴頭笑嘻嘻看著懷袖,調皮道:“徒兒可否在此伺候師父更衣?”
懷袖粉麵微紅,嗔斥道:“你這淘氣的丫頭,還不快去,不然我可不穿了!”
“嗻!徒兒遵命,那徒兒就在外麵恭候師父的仙姿嘍!”月牙單漆跪地,學著那些大臣們撣了撣衣袖做了個單漆跪地的姿勢,巧笑著退至屏風之外。
翦月獨自留在屏風內伺候懷袖更衣,不多時便聽屏風後麵傳來嘖嘖歎息。
“師父快出來,我都等不及了!”月牙憋不住催促道。
“姑娘出去吧”又聽見翦月的聲音,接著屏風後麵轉出來一個人,卻是翦月,對著月牙眨巴著眼睛笑,用手指了指屏風內,又擺了擺手。
月牙當即明白懷袖是不好意思了。便說:“師父,先出來給我瞧瞧,若是穿著不舒服再換下也不遲呀。”
月牙說完,隻聽見屏風後麵一陣擺弄裙擺的聲音,跟著腳步窸窣,懷袖轉過屏風走了出來……
今日是康熙茶宴的第二日,也是正式進行鬥茶的日子。昨日的茶藝表演成功調高了眾人的興致,對此次茶宴接下來的項目越發的起了興致,康熙和孝莊皆對此間的演繹甚是滿意,早擱下話,隻等瞧今日鬥茶的正頭戲碼。
鬥茶,這一雅趣起源於盛唐而興盛於宋,宋朝皇室飲茶之風較唐朝更盛,直至宋徽宗時達到頂峰,趙佶曾親自撰寫過一部品茶的名著,名為《大觀茶論》。
自明朝後期因對漢文化的逐漸漠視而漸漸淡化,直至明朝又逐漸地興盛起來,清人入關後,高祖皇太極原本就對漢文化十分感興趣,直至世祖順治帝時,越發崇尚漢學。直至本朝,康熙皇帝成年親政以後,更加重視滿漢文化的融合,民風日益開化,一些舊時的民俗便更加興盛起來。
說罷,走至懸掛衣裳的橫杆前,將那件淺藕色衣裳拿下來,在懷袖身上比劃著說:“不瞞師父,這件衣衫是我的,不過師父千萬別誤會,我還沒上過身呢,是新的,師父先看看這樣式喜不喜歡?”
懷袖輕輕展開裙衫寬闊飄逸的下拜,長長的,同樣飄逸的水袖,淺青色蘇繡的合歡枝滾邊兒細細地繡了一圈兒,這是件漢家女子的裝束,懷袖一看便知是精工細致的。
從綢緞的選料到女紅繡工皆屬商品,且是由江南成衣匠人所製,北方的成衣鋪子定做不出如此細致的夥計,即便是宮內的成衣匠人,也多半製作旗服在行,製作漢家的衣裳絕做不出如此精致曼妙。
“好飄逸的衣衫裙擺。”懷袖由衷讚許後接著說:“若我沒猜錯,這件衣裳不是咱們北方的手藝吧?”
月牙驚歎:“師父實在太厲害了,什麽都懂得,啥都瞞不過你的慧眼!”
“那還不快點如實道來”懷袖對這裙衫的來曆也極為好奇。
“這件衣裳的確不是咱們京城裏的裁剪師父做的,是前年勤嬪迴南麵省親的時候給我帶迴來的禮物,我當時身材尚幼,穿著有些大,就收了起來,今日想著師父要去參加鬥茶大賽,這件衣裳師父傳著正合適,就找了出來。那,跟師父的身形正合適。”月牙解釋完,將衣裳在懷袖身上比劃。
一旁侍立的翦月等諸宮女見了,皆讚歎不已。
懷袖卻將衣裳小心翼翼地收起放在月牙懷裏,溫和拍了拍她的手背,含笑說:“你的心意我領受了,君子不奪人之所愛,況且當年你身形年幼穿不得,現在你與我身形相當,正穿著好看,你留著穿吧,你打扮的好看,我這做師父的也同樣高興。”
說完便叫翦月為自己梳理妝容,待翦月為懷袖洗漱完,剛在妝鏡前坐下,卻見翦月在鏡子裏對著她努了努嘴。
懷袖扭頭看時,不禁淺笑起來。隻見月牙抱著衣裳坐在懷袖床邊悶不做聲,耷拉著頭一副失落景象。
懷袖心中不忍,便起身走過去輕輕牽住月牙的手說:“好丫頭,別為這個事兒傷神了,這衣裳原本是勤嬪跟你好,為你帶迴來的,如今你讓給我穿,她見了心中會不自在的,或以為你嫌棄她,反倒不好。”
“師父若是擔心這個,便是不礙事的,這次勤嬪沒跟著來,即便是來了她見師父穿著好看也會喜歡,勤嬪最是溫和良善且通達的性子,不會因為這些惱的。”月牙見懷袖話語顯露鬆動,便又極力相勸起來。
懷袖再無話可駁便隻得說:“可這件是漢家的服飾,會不會犯了咱們宮裏的忌諱?”
月牙站起揚著臉道:“這個師父盡管放心,皇叔父後宮中好幾位南方的妃嬪平日也偶有穿漢家服裝,皇叔父以前很喜歡看勤嬪穿著漢服翩然起舞的模樣。”月牙說的手舞足蹈,最後神色微微沉寂說道:“哎,隻可惜……”。
懷袖不解地問:“可惜什麽?”
“可惜去年年初勤嬪小產後,身體一直羸弱,直至此時依舊纏綿病榻,太醫說勤嬪身體不易遠行顛簸,因此今年沒來承德,留在宮內靜養呢。”
月牙語氣中難掩惋惜之情,緊跟著又捉住懷袖的手說:“師父,我了解皇叔父的脾性,他也喜歡漢族的問話,平日裏也時常教授我們這些阿哥公主們要尊重漢家經史,你這麽穿,他一定很喜歡!”
懷袖方才聽見月牙說起勤嬪的事,心下有些動搖,此時聽聞皇上會喜歡,便又激起了心中的逆反情緒,正開口要推脫,旁邊侍立的翦月卻開口勸慰道:“姑娘,你就穿吧,可別付了月牙公主這一片心呢!”
“是啊……”旁邊侍立的眾宮女也都紛紛附和勸道。
懷袖再無可推說,便隻得勉強點了點頭。
月牙見懷袖同意,高興的竟然跳躍起來,一時也不顧及公主身份,一手拉住懷袖將衣服塞進她懷裏,推著翦月說:“翦月快伺候我師父更衣。”
接著又揮手將其他人趕著出去,口中連聲道:“你們幾個都退出屏風外麵守著。”
月牙吩咐畢,迴頭笑嘻嘻看著懷袖,調皮道:“徒兒可否在此伺候師父更衣?”
懷袖粉麵微紅,嗔斥道:“你這淘氣的丫頭,還不快去,不然我可不穿了!”
“嗻!徒兒遵命,那徒兒就在外麵恭候師父的仙姿嘍!”月牙單漆跪地,學著那些大臣們撣了撣衣袖做了個單漆跪地的姿勢,巧笑著退至屏風之外。
翦月獨自留在屏風內伺候懷袖更衣,不多時便聽屏風後麵傳來嘖嘖歎息。
“師父快出來,我都等不及了!”月牙憋不住催促道。
“姑娘出去吧”又聽見翦月的聲音,接著屏風後麵轉出來一個人,卻是翦月,對著月牙眨巴著眼睛笑,用手指了指屏風內,又擺了擺手。
月牙當即明白懷袖是不好意思了。便說:“師父,先出來給我瞧瞧,若是穿著不舒服再換下也不遲呀。”
月牙說完,隻聽見屏風後麵一陣擺弄裙擺的聲音,跟著腳步窸窣,懷袖轉過屏風走了出來……
今日是康熙茶宴的第二日,也是正式進行鬥茶的日子。昨日的茶藝表演成功調高了眾人的興致,對此次茶宴接下來的項目越發的起了興致,康熙和孝莊皆對此間的演繹甚是滿意,早擱下話,隻等瞧今日鬥茶的正頭戲碼。
鬥茶,這一雅趣起源於盛唐而興盛於宋,宋朝皇室飲茶之風較唐朝更盛,直至宋徽宗時達到頂峰,趙佶曾親自撰寫過一部品茶的名著,名為《大觀茶論》。
自明朝後期因對漢文化的逐漸漠視而漸漸淡化,直至明朝又逐漸地興盛起來,清人入關後,高祖皇太極原本就對漢文化十分感興趣,直至世祖順治帝時,越發崇尚漢學。直至本朝,康熙皇帝成年親政以後,更加重視滿漢文化的融合,民風日益開化,一些舊時的民俗便更加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