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想了一想,兩步寬便是兩輛車子相向而行,也應該可以了。這時魏忠賢插話道:“有些地方確實已經在開始修築這樣的小路,但這一般都是大家族牽頭,大家響應才行的。在鳳陽這地方,大家都懶得要死,會願意去修路嗎?”
朱由校插話道:“有地方在自行修路嗎?我怎麽不知道?”
魏忠賢笑道:“老仆也是聽別人說的,在北直隸和河南的有些地方,有些家族協商,集合了各家族的力量,將他們的莊子和朝廷的大路聯係了起來,這是些小事,所以官人沒有聽說也是有的。”
劉明理笑道:“是呀,便是滁州,也有人集合了各族,從山中修一條小路出來,兩步多寬,一般都是用的碎石鋪路,險峻之處便是用的條石砌成。按照人頭收的銀錢,讓開明務實的人管理,上次假期小可還特意去看過,確實很不錯呢。”
朱由校道:“竟然有這樣的事,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呀。朝廷專門修大路,小路便由民間自己籌款來修,這樣也公平合理,誰用誰出錢。”
劉明理道:“隻是這事少了官府牽頭,有時便有一些爭執。如果讓官府來組織的話,隻怕效果會好得多。”
朱由校搖搖頭道:“不是這樣,如果官府組織,則修築所用銀錢會更多,而最後所得的路質量會更差,到時又要揪出一大堆貪官來。官府最多隻能提倡,直接組織的事還是算了吧。”
劉明理不明白督學大人為什麽對官府有這麽大的成見,他不明白,朱由校受後世影響,深刻地明白官府插手的事,自然會提高成本,降低質量,反不如讓民眾自己去做,雖然有爭執,那也沒有什麽問題,不是有法院嗎?法院就是解決爭執的地方。
朱由校拱手道:“謝謝劉山長的款待,本督學還有事,便先走一步了。”
劉明理恭敬地送朱由校等人出了學堂,心裏很是疑惑。這督學有木牌在手,應該不是假冒。一個督學帶著老仆倒還好理解,但是帶著一個帶刀的幕離女子就讓人不大明白了。
朱由校出了學堂,對魏忠賢道:“這麽重要的事,為什麽不告訴我。”
魏忠賢低頭道:“聖上,東廠辦的每日摘要,在呈給聖上之前,奴婢每次都讓人先讀一遍的,興許是奴婢記岔了吧。”
朱由校笑道:“廠臣呀,你現在也來這一套了,明明是朕沒有注意這事。這是好事,不過還是要有指導,不然質量不好,或者是重複建設就不好了。對了,皇家建築隊在這事上麵可以發揮作用,由他們派幾個人去指導一下,應該會有很大的好處。迴去給王承恩說一聲,在報紙上給皇家建築隊打個廣告,這樣一來,說不定就是出去幾個人,便可以帶迴一隊人來呢。”
魏忠賢道:“聖上的意思是讓皇家建築隊去指導修路,然後讓這些人自己組織當地的人,形成一個個小的建築隊,可以在附近承包修路的活計是嗎?”
朱由校道:“是呀,這樣可以提高效率,而且這些人成為了熟練的建築工以後,朝廷的公路也可以分包給他們去完成,既提高了修路的速度,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還可以減少從印度等地找的勞力,我可是聽說,印度勞力有些地方鬧得不大象話呀。”
魏忠賢道:“確實,有些印度人習慣奇怪,而且因為我們對印度人太和氣了一些,便覺得可以在我們麵前擺臉子,提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前次說要咖喱,我們從那邊運了許多過來,倒也罷了。後來他們竟然提出要逛青樓,天個爺,你個印度人可真敢想,哪個青樓女子會接待他們,所以奴婢指示說,打一頓就好了。結果打了一頓後,果然再也沒有人敢調皮了。要奴婢說呀,聖上什麽都好,就是太過仁慈了,連這些化外之民都叮囑我們好好待他們,可是他們終究是蠻夷,根本不能領會聖上的恩寵。”
朱由校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說我對他們好,他們根本不領情,而你打了一頓後他們老實了,所以以後還是要用打的辦法才行,是這個意思吧。”
魏忠賢道:“奴婢不敢說聖上的辦法不好,隻是這些蠻夷,根本就不懂規矩,說得不好聽些,便象那禽獸一樣的,對了,用讀書人的話來說,就是畏威而不懷德,對了,就是這句,是孫閣部和我說的,他還說,殺兩個自然就好了,如果不行,那就殺十個。”
朱由校笑道:“也真是奇怪,你們兩個關係怎麽那麽好?一個進士,一個識得個幾百字,竟然有很多相同的看法,也真是異數。”
魏忠賢道:“因為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對聖上忠心耿耿,奴婢不用說,孫閣部可說過,他就是聖上的狗,聖上讓他咬誰他就咬誰,便是他的族侄也沒問題。”
朱由校大笑道:“他的族侄?哦,說的是孫承宗呀。兩家離得遠得很呢,一個保定,一個代州,不過聽說輩份倒是一樣算的。也真是可笑,每次族侄一個瞪眼,族叔便嚇得不敢開聲,終究差了三十歲呀,叔叔也隻能是個假叔叔罷了。”
魏忠賢和段英聽朱由校說得有趣,也都笑了起來。朱由校說道:“我之所以不想你們遇事就打打殺殺的,主要是因為我聽過一句話。如果錘子用得順手了,以後看到誰都象釘子。這句話我也忘記是聽誰說的了,但是覺得很有道理。習慣了用蠻力來解決問題的,遇事後總想著用蠻力用殺戮來解決問題,這樣是不行的。總有一天會遇到用蠻力解決不了的問題,而那時已經不知道用腦子來思考了,這樣會壞事的。”
魏忠賢道:“奴婢明白了。”
朱由校道:“你沒有明白,我最怕的是對待外人我們一直用著蠻力,等到有一天國內遇到事後,也會首先考慮用蠻力,同族相戮的事,我不想再看到。”
魏忠賢心下奇怪,不明白什麽時候大明朝同族相戮了,隻是他不敢問,而是答道:“奴婢謹記聖上教誨。”
朱由校插話道:“有地方在自行修路嗎?我怎麽不知道?”
魏忠賢笑道:“老仆也是聽別人說的,在北直隸和河南的有些地方,有些家族協商,集合了各家族的力量,將他們的莊子和朝廷的大路聯係了起來,這是些小事,所以官人沒有聽說也是有的。”
劉明理笑道:“是呀,便是滁州,也有人集合了各族,從山中修一條小路出來,兩步多寬,一般都是用的碎石鋪路,險峻之處便是用的條石砌成。按照人頭收的銀錢,讓開明務實的人管理,上次假期小可還特意去看過,確實很不錯呢。”
朱由校道:“竟然有這樣的事,那可是一件大好事呀。朝廷專門修大路,小路便由民間自己籌款來修,這樣也公平合理,誰用誰出錢。”
劉明理道:“隻是這事少了官府牽頭,有時便有一些爭執。如果讓官府來組織的話,隻怕效果會好得多。”
朱由校搖搖頭道:“不是這樣,如果官府組織,則修築所用銀錢會更多,而最後所得的路質量會更差,到時又要揪出一大堆貪官來。官府最多隻能提倡,直接組織的事還是算了吧。”
劉明理不明白督學大人為什麽對官府有這麽大的成見,他不明白,朱由校受後世影響,深刻地明白官府插手的事,自然會提高成本,降低質量,反不如讓民眾自己去做,雖然有爭執,那也沒有什麽問題,不是有法院嗎?法院就是解決爭執的地方。
朱由校拱手道:“謝謝劉山長的款待,本督學還有事,便先走一步了。”
劉明理恭敬地送朱由校等人出了學堂,心裏很是疑惑。這督學有木牌在手,應該不是假冒。一個督學帶著老仆倒還好理解,但是帶著一個帶刀的幕離女子就讓人不大明白了。
朱由校出了學堂,對魏忠賢道:“這麽重要的事,為什麽不告訴我。”
魏忠賢低頭道:“聖上,東廠辦的每日摘要,在呈給聖上之前,奴婢每次都讓人先讀一遍的,興許是奴婢記岔了吧。”
朱由校笑道:“廠臣呀,你現在也來這一套了,明明是朕沒有注意這事。這是好事,不過還是要有指導,不然質量不好,或者是重複建設就不好了。對了,皇家建築隊在這事上麵可以發揮作用,由他們派幾個人去指導一下,應該會有很大的好處。迴去給王承恩說一聲,在報紙上給皇家建築隊打個廣告,這樣一來,說不定就是出去幾個人,便可以帶迴一隊人來呢。”
魏忠賢道:“聖上的意思是讓皇家建築隊去指導修路,然後讓這些人自己組織當地的人,形成一個個小的建築隊,可以在附近承包修路的活計是嗎?”
朱由校道:“是呀,這樣可以提高效率,而且這些人成為了熟練的建築工以後,朝廷的公路也可以分包給他們去完成,既提高了修路的速度,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還可以減少從印度等地找的勞力,我可是聽說,印度勞力有些地方鬧得不大象話呀。”
魏忠賢道:“確實,有些印度人習慣奇怪,而且因為我們對印度人太和氣了一些,便覺得可以在我們麵前擺臉子,提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前次說要咖喱,我們從那邊運了許多過來,倒也罷了。後來他們竟然提出要逛青樓,天個爺,你個印度人可真敢想,哪個青樓女子會接待他們,所以奴婢指示說,打一頓就好了。結果打了一頓後,果然再也沒有人敢調皮了。要奴婢說呀,聖上什麽都好,就是太過仁慈了,連這些化外之民都叮囑我們好好待他們,可是他們終究是蠻夷,根本不能領會聖上的恩寵。”
朱由校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說我對他們好,他們根本不領情,而你打了一頓後他們老實了,所以以後還是要用打的辦法才行,是這個意思吧。”
魏忠賢道:“奴婢不敢說聖上的辦法不好,隻是這些蠻夷,根本就不懂規矩,說得不好聽些,便象那禽獸一樣的,對了,用讀書人的話來說,就是畏威而不懷德,對了,就是這句,是孫閣部和我說的,他還說,殺兩個自然就好了,如果不行,那就殺十個。”
朱由校笑道:“也真是奇怪,你們兩個關係怎麽那麽好?一個進士,一個識得個幾百字,竟然有很多相同的看法,也真是異數。”
魏忠賢道:“因為我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對聖上忠心耿耿,奴婢不用說,孫閣部可說過,他就是聖上的狗,聖上讓他咬誰他就咬誰,便是他的族侄也沒問題。”
朱由校大笑道:“他的族侄?哦,說的是孫承宗呀。兩家離得遠得很呢,一個保定,一個代州,不過聽說輩份倒是一樣算的。也真是可笑,每次族侄一個瞪眼,族叔便嚇得不敢開聲,終究差了三十歲呀,叔叔也隻能是個假叔叔罷了。”
魏忠賢和段英聽朱由校說得有趣,也都笑了起來。朱由校說道:“我之所以不想你們遇事就打打殺殺的,主要是因為我聽過一句話。如果錘子用得順手了,以後看到誰都象釘子。這句話我也忘記是聽誰說的了,但是覺得很有道理。習慣了用蠻力來解決問題的,遇事後總想著用蠻力用殺戮來解決問題,這樣是不行的。總有一天會遇到用蠻力解決不了的問題,而那時已經不知道用腦子來思考了,這樣會壞事的。”
魏忠賢道:“奴婢明白了。”
朱由校道:“你沒有明白,我最怕的是對待外人我們一直用著蠻力,等到有一天國內遇到事後,也會首先考慮用蠻力,同族相戮的事,我不想再看到。”
魏忠賢心下奇怪,不明白什麽時候大明朝同族相戮了,隻是他不敢問,而是答道:“奴婢謹記聖上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