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卿的奏折和大農州千戶所副千戶的秘密報告都放在了朱由校的案頭,朱由校看了後笑著對魏忠賢說道:“這兩個小家夥幹得不錯,知道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廠臣教得不錯呀。”
魏忠賢笑道:“都是聖上教得好,他們倆有時會胡鬧,不過忠心為國這一點倒是不會忘記的。”
朱由校笑道:“他們的這個方法倒是很不錯,我們現在國內人雖然不少,但想要開拓海外領土,終究還是有些少了,再等十年,朕就有了大量的年輕人可以用了,在這之前,雇傭別族的人倒是個好辦法。”
葉向高道:“陛下,須防異族人數量超過我大明的人數,且要持之以恆地進行漢化教育。”
方從哲和徐光啟等人一起點頭,他們都是儒家弟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深入其內心,不過儒家一直認為,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隻要接受中華文華,那便可以視之為中國人,所以他們對教化異族之事非常上心。
朱由校笑道:“方師葉師,到國家真正有關乎民族生民之大事,還是需要向你們問詢才行。你們又何必一定要現在就致仕呢?”原來方從哲和葉向高這兩年來一直要求致仕,朱由校一拖再拖,今天已經是兩人第九次要求致仕了,已經拖不下去了。
方從哲笑道:“老臣兩次為首輔,輔佐三代皇帝十七年,這最後十年是老臣過得最舒服的十年。老臣眼看著陛下盡力推廣儒家學說,用考試和學堂給了天下子民一個更加容易上升的通道,心裏常常讚歎陛下之高瞻遠矚,老臣與葉師都已經年近七十,耳聾眼花,於朝堂之上占據高位難免有屍位素餐之感,所以便請求致仕。陛下恩深情重,一直不放臣等,讓臣等更加惶恐。”
朱由校自然知道兩人去意已決,他沉吟半晌道:“朕有個不情之請,想要與兩位愛卿商量一下。”
兩人聽到皇帝語意鬆動,自然大喜,葉向高道:“陛下但有所命,臣等無敢不從。”方從哲也連連點頭。
朱由校道:“朕想任命方師葉師為教育部左右侍郎,不用上衙視事,隻是給楊尚書掌一下舵。三個月後再正式致仕。這事太過委屈兩位愛卿,所以朕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方從哲和葉向高在原本的曆史上這時已經去世了,在這個時空裏之所以還活得如此滋潤,當然與一直擔任內閣首次輔,皇帝信任有加有極大的關係。皇帝一說此話,兩人便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因為以前皇帝便說過,官員要能上能下,那種當了尚書,再當侍郎便覺得如何如何的,是一種陋習,必須要予以批駁。
其實大明朝的官員們已經比後世的官員強得多了,但這種能上不能下的風氣還是比較濃厚。朱由校覺得講千篇萬篇大道理,不如推出一個好榜樣,而現在有兩個好榜樣,他當然想借機扭轉一下這種不大好的風氣。
方從哲和葉向高一起拜倒道:“謹遵聖諭。”
朱由校連忙上前扶起兩人道:“委屈兩位先生了。”
葉向高笑道:“此事有利大明,臣等能被陛下推出做人樣子,可以說是榮幸之至,何來委屈之說?”
方從哲也笑道:“能於古稀之年,為朝廷盡最後一分力,為陛下分最後一次憂,實乃臣之幸事。”
第二天,皇帝下旨:加方從哲太師,加葉向高太傅,免去方從哲內閣首輔位,免去葉向高內閣次輔位。任命方從哲為教育部左侍郎,葉向高為教育部右侍郎。
任命吏部尚書徐光啟為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孫承宗為內閣次輔,登萊巡撫袁可立加禮部尚書銜入閣。
這封聖旨讓天下官員震動,曾經的內閣首輔和次輔,竟然去當教育部的侍郎,這就給很多混日子的官員一個強烈的警告,不要想著按資曆慢慢地升上去。既然皇帝連內閣首輔都可以任命為侍郎,那一個知府說不定有一天就會被任命為知縣甚至典史(未入流)了。
當然有些心思靈活的人也看出了一個問題,皇帝對教育部太重視了。前麵有不計金錢的財政支持,現在竟然將前首次輔放在了侍郎的位置,分明是要大大加強教育部的意思。
果然,兩天後皇帝下旨:頒布《兒童保護法》。在全國範圍內於天啟十年開始推行。
《兒童保護法》裏麵條文很多,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大明所有嬰兒出生後,其生命權便立即受到大明皇帝的保護,所有擅殺嬰兒及未成年兒童(十五歲以下)者,視其情節嚴重程度。將被判處最少勞役十年,最多腰斬的刑罰。
這部法律裏所說的嬰兒是不分男女的,這裏所說的擅殺是指除非犯罪後被法院判處死刑的所有主動殺死的行為。也就是說,父母如果將未成年兒童殺死,也會被判刑。皇帝在聖旨裏特別嚴厲地譴責了某些地方溺斃女嬰的習慣,怒斥道:“汝母非女乎?”
第二條便是,隻要生活地周圍十裏之內有學堂的六到十五歲男童,均應該在小學堂學習至少一年。而如果成績優秀可以被推薦到中級學堂的,必須進入中學堂繼續學習。如果有違反的,則會罰其父親兩百元。同時鼓勵女童進入小學堂學習,除了象男童一樣可以免費學習外,每一個女童入學,還可以獎勵其父母五十元,如果被推薦進入中級學堂學習,再獎勵一百元。
得益於朱由校不計成本地建設學堂,兩京符合十裏之內有學堂的地區已經占到了五成,山東、山西、河南、江西、浙江占到了三成,陝西、四川、湖廣、福建占到兩成,其它省就比較少了,象雲南和貴州,除了較大的城市裏有學堂外,其它地方幾乎沒有。
當然,各地的學堂建設正在加快速度,而師範學堂的增加使得教師的數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加,隻是終究大規模地興教還隻有幾年,這個東西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朱由樣也深知急不得的道理,但他更知道,這個普及的速度是會越來越快的。
魏忠賢笑道:“都是聖上教得好,他們倆有時會胡鬧,不過忠心為國這一點倒是不會忘記的。”
朱由校笑道:“他們的這個方法倒是很不錯,我們現在國內人雖然不少,但想要開拓海外領土,終究還是有些少了,再等十年,朕就有了大量的年輕人可以用了,在這之前,雇傭別族的人倒是個好辦法。”
葉向高道:“陛下,須防異族人數量超過我大明的人數,且要持之以恆地進行漢化教育。”
方從哲和徐光啟等人一起點頭,他們都是儒家弟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深入其內心,不過儒家一直認為,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隻要接受中華文華,那便可以視之為中國人,所以他們對教化異族之事非常上心。
朱由校笑道:“方師葉師,到國家真正有關乎民族生民之大事,還是需要向你們問詢才行。你們又何必一定要現在就致仕呢?”原來方從哲和葉向高這兩年來一直要求致仕,朱由校一拖再拖,今天已經是兩人第九次要求致仕了,已經拖不下去了。
方從哲笑道:“老臣兩次為首輔,輔佐三代皇帝十七年,這最後十年是老臣過得最舒服的十年。老臣眼看著陛下盡力推廣儒家學說,用考試和學堂給了天下子民一個更加容易上升的通道,心裏常常讚歎陛下之高瞻遠矚,老臣與葉師都已經年近七十,耳聾眼花,於朝堂之上占據高位難免有屍位素餐之感,所以便請求致仕。陛下恩深情重,一直不放臣等,讓臣等更加惶恐。”
朱由校自然知道兩人去意已決,他沉吟半晌道:“朕有個不情之請,想要與兩位愛卿商量一下。”
兩人聽到皇帝語意鬆動,自然大喜,葉向高道:“陛下但有所命,臣等無敢不從。”方從哲也連連點頭。
朱由校道:“朕想任命方師葉師為教育部左右侍郎,不用上衙視事,隻是給楊尚書掌一下舵。三個月後再正式致仕。這事太過委屈兩位愛卿,所以朕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方從哲和葉向高在原本的曆史上這時已經去世了,在這個時空裏之所以還活得如此滋潤,當然與一直擔任內閣首次輔,皇帝信任有加有極大的關係。皇帝一說此話,兩人便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因為以前皇帝便說過,官員要能上能下,那種當了尚書,再當侍郎便覺得如何如何的,是一種陋習,必須要予以批駁。
其實大明朝的官員們已經比後世的官員強得多了,但這種能上不能下的風氣還是比較濃厚。朱由校覺得講千篇萬篇大道理,不如推出一個好榜樣,而現在有兩個好榜樣,他當然想借機扭轉一下這種不大好的風氣。
方從哲和葉向高一起拜倒道:“謹遵聖諭。”
朱由校連忙上前扶起兩人道:“委屈兩位先生了。”
葉向高笑道:“此事有利大明,臣等能被陛下推出做人樣子,可以說是榮幸之至,何來委屈之說?”
方從哲也笑道:“能於古稀之年,為朝廷盡最後一分力,為陛下分最後一次憂,實乃臣之幸事。”
第二天,皇帝下旨:加方從哲太師,加葉向高太傅,免去方從哲內閣首輔位,免去葉向高內閣次輔位。任命方從哲為教育部左侍郎,葉向高為教育部右侍郎。
任命吏部尚書徐光啟為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孫承宗為內閣次輔,登萊巡撫袁可立加禮部尚書銜入閣。
這封聖旨讓天下官員震動,曾經的內閣首輔和次輔,竟然去當教育部的侍郎,這就給很多混日子的官員一個強烈的警告,不要想著按資曆慢慢地升上去。既然皇帝連內閣首輔都可以任命為侍郎,那一個知府說不定有一天就會被任命為知縣甚至典史(未入流)了。
當然有些心思靈活的人也看出了一個問題,皇帝對教育部太重視了。前麵有不計金錢的財政支持,現在竟然將前首次輔放在了侍郎的位置,分明是要大大加強教育部的意思。
果然,兩天後皇帝下旨:頒布《兒童保護法》。在全國範圍內於天啟十年開始推行。
《兒童保護法》裏麵條文很多,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大明所有嬰兒出生後,其生命權便立即受到大明皇帝的保護,所有擅殺嬰兒及未成年兒童(十五歲以下)者,視其情節嚴重程度。將被判處最少勞役十年,最多腰斬的刑罰。
這部法律裏所說的嬰兒是不分男女的,這裏所說的擅殺是指除非犯罪後被法院判處死刑的所有主動殺死的行為。也就是說,父母如果將未成年兒童殺死,也會被判刑。皇帝在聖旨裏特別嚴厲地譴責了某些地方溺斃女嬰的習慣,怒斥道:“汝母非女乎?”
第二條便是,隻要生活地周圍十裏之內有學堂的六到十五歲男童,均應該在小學堂學習至少一年。而如果成績優秀可以被推薦到中級學堂的,必須進入中學堂繼續學習。如果有違反的,則會罰其父親兩百元。同時鼓勵女童進入小學堂學習,除了象男童一樣可以免費學習外,每一個女童入學,還可以獎勵其父母五十元,如果被推薦進入中級學堂學習,再獎勵一百元。
得益於朱由校不計成本地建設學堂,兩京符合十裏之內有學堂的地區已經占到了五成,山東、山西、河南、江西、浙江占到了三成,陝西、四川、湖廣、福建占到兩成,其它省就比較少了,象雲南和貴州,除了較大的城市裏有學堂外,其它地方幾乎沒有。
當然,各地的學堂建設正在加快速度,而師範學堂的增加使得教師的數量也在大幅度地增加,隻是終究大規模地興教還隻有幾年,這個東西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朱由樣也深知急不得的道理,但他更知道,這個普及的速度是會越來越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