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轉移攻擊目標的事很快就被明軍斥候探查到了,消息送到薛伯陵和杜光亭處時,兩人開始召集營長以上的軍官來開會。
杜光亭首先說道:“這次歸化之戰由薛將軍全盤指揮,我們北方軍區的軍隊不得有任何意見,從我開始,都要聽從指揮。”
薛伯陵也沒有推辭,近衛軍中自然有一套規則,如果兩軍協調作戰,必須確立一個總指揮。如果有軍銜上的區別,那就是軍銜高的任總指揮,如果軍銜相同,則由年紀大的任總指揮。薛伯陵和杜光亭都是少將,而薛伯陵比杜光亭大了三歲,那當然就是他任總指揮。
杜光亭把斥候的消息通報給軍官:“林丹汗本來是去攻擊下遊的張藎臣部,但據說是因為土默特部的求援,使得他轉而向歸化而來,大約兩天後可以到達。當然,蒙古人不願意在這個季節渡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察哈爾共出動了四個鄂托克,兩萬兩千人,而土默特保守估計能出動兩萬人。所以這一戰我們人數上是占劣勢。但武器給養方麵我們是占有優勢的,水軍剛剛給我們送來了足夠的彈藥,特別是開花彈的數量極多。而我們的馬匹數量足夠,糧食可以供應一月。眾人計長,一人計短,現在就是要討論一下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便有一名旅長站起來道:“首先我們應該把附近的土默特人趕離周圍,大戰一起,如果他們攻擊我們的話,會使我們要對付的方向太多。”
又有一個營長道:“也不用趕離,我們以後不是要占領這裏嗎,不要傷了普通牧民的心。不如我們說大戰將起,讓他們避開,戰後再迴來這裏,可能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杜光亭點了點頭道:“確實不能讓他們離得太近,順義王如果攻擊我們的話,土默特人當然會聽他的,到時四處為敵就麻煩了。”
薛伯陵點了點頭道:“理是這個理,雖然我不喜歡蒙古人,但歸化城周圍土默特的小部落裏麵的人對我們倒還友善,能夠讓他們和平離開當然最好。如果有不聽勸的,那也不妨殺幾隻雞來給猴子看看。”
一個營長道:“林丹汗如果前來,當然會來攻擊我們,我們如果就守在這小山上等他攻擊,當然會使我們的火炮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減少我們的傷亡,增加他們攻擊的難度。隻是這樣會顯得我們怕他,失了大明近衛軍的威風。”
薛伯陵笑道:“近衛軍的威風什麽的,要看最後的結果。難道奮勇衝擊,最後死傷遍地就是威風?皇上有一次給我們上課時說過,所謂戰爭,便是多殺敵人少死自己人,而少死自己人比殺死敵人更重要。既然我們在山上等他們進攻有那麽多的優勢,那我寧願林丹汗罵我懦夫,也不願意多死一個人。”
杜光亭笑道:“是呀,有一次盧學士還說,我們每一個人不能無恥,但軍隊隻要夠無恥,就能取得更大的功勞,而且自身的損失也能減低到最少。打不過就逃,占優勢就把敵人往死裏打,這是近衛軍的風格。隻不過我們成軍以來,基本上都是無往而不勝,倒讓有些人開始膨脹,覺得近衛軍就應該直接對敵衝鋒了。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們都是等著敵人打我們的,象在覺華島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次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大家討論了一會,把各個部隊的駐守區域和作戰任務劃分好,並且強調了在陣前要架設簡單的阻攔物,挖出一些陷馬坑以防止敵軍用騎兵衝鋒。因為這裏說是一座小山,實際上不過是稍微高一些的土坡,騎兵是很容易衝上來的。
近衛軍在山坡周圍挖出了一條寬半步,深三尺的小溝,在溝的內側一步半處再挖一條同樣的小溝,這樣使得敵人的騎兵沒有辦法衝鋒。兩條溝後兩步就布置了所有的火炮,火炮後麵是一層層的火銃兵。
而杜光亭則帶著兩個旅的騎兵在離土坡十裏處駐紮,等到察哈爾人來攻擊薛伯陵部時,從後麵出擊,可以成為一支奇兵。
萬事俱備,隻待察哈爾人前來。三天後,斥候來報,察哈爾人已經來到土坡前十裏處,大約有四萬餘騎兵,而土默特萬戶,被大明封為順義王的卜失兔也帶著大約一萬騎兵出了歸化城。
林丹汗與卜失兔合兵一處,兩方都信心大增。一起向明軍占據的土坡殺來。林丹汗派使者前來喊話道:”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唿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命我來勸告明軍諸位,如果你們願意退出河套,看在大明皇帝的麵子上,我們可以放你們迴去,隻需要將馬匹和武器留下就行。“
明軍聽到這樣長的封號,都哈哈大笑起來。薛伯陵走到雙溝前笑道:”迴告林丹汗,如果將歸化城及其周圍五百裏的地方還給大明,我們可以允許你們活著迴去,甚至還能帶走你們的馬匹和武器。“
使者大怒道:”你們不要不知死活,大汗帶領精兵十萬,要對付你們區區兩萬人,還不是手到擒來。趁早投降,免得到時身首異處,那就悔之晚矣。“
薛伯陵道:”聽你說話,你應該不是蒙古人吧。“
那使者洋洋得意地說道:”我本是白蓮教民,因受大明狗官迫害,於十幾年前便來到蒙古。大汗信任我,所以才要我來勸你們的。“
薛伯陵道:”剛才我說的條件裏要加一條,你必須把命留在這裏,我要把你這數典忘祖的東西剁成肉醬。你速速滾開,不然我們的火銃可不認可你是使者。“
那使者狼狽而走,將薛伯陵的話添油加醋地說與林丹汗聽。林丹汗道:”既然他們不肯投降,那有什麽好說的,我的勇士奈曼和敖漢,你們各率一個鄂托克攻擊明軍後方,本汗要親自帶人攻下明軍正麵,讓他們知道,輕視我們蒙古人的最後是什麽結果。“
杜光亭首先說道:“這次歸化之戰由薛將軍全盤指揮,我們北方軍區的軍隊不得有任何意見,從我開始,都要聽從指揮。”
薛伯陵也沒有推辭,近衛軍中自然有一套規則,如果兩軍協調作戰,必須確立一個總指揮。如果有軍銜上的區別,那就是軍銜高的任總指揮,如果軍銜相同,則由年紀大的任總指揮。薛伯陵和杜光亭都是少將,而薛伯陵比杜光亭大了三歲,那當然就是他任總指揮。
杜光亭把斥候的消息通報給軍官:“林丹汗本來是去攻擊下遊的張藎臣部,但據說是因為土默特部的求援,使得他轉而向歸化而來,大約兩天後可以到達。當然,蒙古人不願意在這個季節渡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察哈爾共出動了四個鄂托克,兩萬兩千人,而土默特保守估計能出動兩萬人。所以這一戰我們人數上是占劣勢。但武器給養方麵我們是占有優勢的,水軍剛剛給我們送來了足夠的彈藥,特別是開花彈的數量極多。而我們的馬匹數量足夠,糧食可以供應一月。眾人計長,一人計短,現在就是要討論一下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便有一名旅長站起來道:“首先我們應該把附近的土默特人趕離周圍,大戰一起,如果他們攻擊我們的話,會使我們要對付的方向太多。”
又有一個營長道:“也不用趕離,我們以後不是要占領這裏嗎,不要傷了普通牧民的心。不如我們說大戰將起,讓他們避開,戰後再迴來這裏,可能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杜光亭點了點頭道:“確實不能讓他們離得太近,順義王如果攻擊我們的話,土默特人當然會聽他的,到時四處為敵就麻煩了。”
薛伯陵點了點頭道:“理是這個理,雖然我不喜歡蒙古人,但歸化城周圍土默特的小部落裏麵的人對我們倒還友善,能夠讓他們和平離開當然最好。如果有不聽勸的,那也不妨殺幾隻雞來給猴子看看。”
一個營長道:“林丹汗如果前來,當然會來攻擊我們,我們如果就守在這小山上等他攻擊,當然會使我們的火炮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減少我們的傷亡,增加他們攻擊的難度。隻是這樣會顯得我們怕他,失了大明近衛軍的威風。”
薛伯陵笑道:“近衛軍的威風什麽的,要看最後的結果。難道奮勇衝擊,最後死傷遍地就是威風?皇上有一次給我們上課時說過,所謂戰爭,便是多殺敵人少死自己人,而少死自己人比殺死敵人更重要。既然我們在山上等他們進攻有那麽多的優勢,那我寧願林丹汗罵我懦夫,也不願意多死一個人。”
杜光亭笑道:“是呀,有一次盧學士還說,我們每一個人不能無恥,但軍隊隻要夠無恥,就能取得更大的功勞,而且自身的損失也能減低到最少。打不過就逃,占優勢就把敵人往死裏打,這是近衛軍的風格。隻不過我們成軍以來,基本上都是無往而不勝,倒讓有些人開始膨脹,覺得近衛軍就應該直接對敵衝鋒了。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們都是等著敵人打我們的,象在覺華島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次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大家討論了一會,把各個部隊的駐守區域和作戰任務劃分好,並且強調了在陣前要架設簡單的阻攔物,挖出一些陷馬坑以防止敵軍用騎兵衝鋒。因為這裏說是一座小山,實際上不過是稍微高一些的土坡,騎兵是很容易衝上來的。
近衛軍在山坡周圍挖出了一條寬半步,深三尺的小溝,在溝的內側一步半處再挖一條同樣的小溝,這樣使得敵人的騎兵沒有辦法衝鋒。兩條溝後兩步就布置了所有的火炮,火炮後麵是一層層的火銃兵。
而杜光亭則帶著兩個旅的騎兵在離土坡十裏處駐紮,等到察哈爾人來攻擊薛伯陵部時,從後麵出擊,可以成為一支奇兵。
萬事俱備,隻待察哈爾人前來。三天後,斥候來報,察哈爾人已經來到土坡前十裏處,大約有四萬餘騎兵,而土默特萬戶,被大明封為順義王的卜失兔也帶著大約一萬騎兵出了歸化城。
林丹汗與卜失兔合兵一處,兩方都信心大增。一起向明軍占據的土坡殺來。林丹汗派使者前來喊話道:”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唿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命我來勸告明軍諸位,如果你們願意退出河套,看在大明皇帝的麵子上,我們可以放你們迴去,隻需要將馬匹和武器留下就行。“
明軍聽到這樣長的封號,都哈哈大笑起來。薛伯陵走到雙溝前笑道:”迴告林丹汗,如果將歸化城及其周圍五百裏的地方還給大明,我們可以允許你們活著迴去,甚至還能帶走你們的馬匹和武器。“
使者大怒道:”你們不要不知死活,大汗帶領精兵十萬,要對付你們區區兩萬人,還不是手到擒來。趁早投降,免得到時身首異處,那就悔之晚矣。“
薛伯陵道:”聽你說話,你應該不是蒙古人吧。“
那使者洋洋得意地說道:”我本是白蓮教民,因受大明狗官迫害,於十幾年前便來到蒙古。大汗信任我,所以才要我來勸你們的。“
薛伯陵道:”剛才我說的條件裏要加一條,你必須把命留在這裏,我要把你這數典忘祖的東西剁成肉醬。你速速滾開,不然我們的火銃可不認可你是使者。“
那使者狼狽而走,將薛伯陵的話添油加醋地說與林丹汗聽。林丹汗道:”既然他們不肯投降,那有什麽好說的,我的勇士奈曼和敖漢,你們各率一個鄂托克攻擊明軍後方,本汗要親自帶人攻下明軍正麵,讓他們知道,輕視我們蒙古人的最後是什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