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想不到楊漣竟然直言到如此地步,不由得拱手道:“論起坦蕩,某不如文孺呀。”
朱由校也拱手道:“楊卿此言,可謂是一語中的。東林中有識之士反對黨爭,而東林卻不得不在黨爭的深淵中越陷越深,無法拔出。這似乎是個悖論,其實朕倒是覺得很容易理解。”
“東林人最大的問題便是在於君子小人之辯。君子小人,最早隻是用來區分貴族與平民,並無道德方麵的含義。至聖人出,提出親君子而遠小人,那也隻是指出我們在道德方麵要加強修養,向君子方向靠攏。那是一個希望,而不是一個標準,並沒有要求每個人都是君子。”
”而聖人確實指出了君子小人之間的區別,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是聖人也並沒有完全否定小人,想讓這天下都是君子呀。“
“然而東林人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隻要是政見不同,便稱對方為小人,以君子自居。這種作法,朕是很不滿意的。世上能稱之為君子者幾希,憑什麽你們東林人就是君子,別人就是小人?這標準是你們東林人定的嗎?誰給你們這個權力的?”
“東林人擅長於裹脅民意,總是說自己的意見便是民眾的意見。開口便是天下震怒,民眾皆惡之,天下皆曰可殺,儼然一幅天下人的代言者的嘴臉。你區區一省之地的小團體,便能代表天下人?”
朱由校聲音越說越大,葉向高和楊漣的臉色越變越白。他們倆都是明白人,聽皇帝所說,雖然也許有些地方稍微偏向一些,但總體說來是沒有什麽問題的。東林黨自從形成後,便一直與楚黨鬥,與浙黨鬥,與齊黨鬥,甚至與皇帝鬥,不合意者便斥之為異端小人,打下了偌大的名頭,卻也樹下了更多的敵人。
魏忠賢趕緊遞上茶飲,朱由校接過一口飲盡,接著說道:“東林黨人是君子嗎?看這卷宗,隻怕未必。按照聖人的標準,這天下能夠有幾個君子?在朕看來,這天下有一群偽君子,倒不如有一群真小人。”
葉向高大驚:“陛下,此言,此言……”
朱由校笑道:“葉師可是說朕此言大謬?請葉師聽朕說來,看是不是有道理。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朕覺得懷土懷惠有什麽不好?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如果有自己不能解決的事,請求別人的幫助有什麽問題?”(注,此句有不同解釋。)
“我們不能要求大明人都變成君子,也不可能都變成君子。君子固窮,這很好嗎?為什麽不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好一點?所以朕說寧願這天下都是真小人,而不要盡是些偽君子。”
這樣一說,葉向高倒也沒有辦法反駁,隻是他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楊漣道:“陛下的意思是,不要對人要求過高,即便是小人,隻要遵紀守法,能夠有自己做人的操守,其實也沒有什麽問題是吧。”
朱由校道:“是呀,不要提什麽操守,就說是底線吧。小人隻要在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東西的時候,不要傷害別人,那就很好了。世上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大明真的便象是天堂一樣了,要那麽多的君子幹嘛?指責別人?”
葉向高也說道:“是呀,東林人有一種執念,那便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君子。卻想不到最後成了這個樣子,這卷宗看起來是如此地諷刺呀。”
朱由校笑道:“我們有時候向一個方向努力,最後卻發現自己走到了另一個方向,這是很正常的事。特別是努力的方向本來就是虛無漂渺之事時,那種無法達成目標的幻滅感會使得其理想完全破滅,進而走向自己原本目標的反麵。”
“象有些人覺得,這世界上每一個都應該是平等的。這沒有錯,每一個人,在尊嚴方麵,在生命方麵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但他們覺得,在財產方麵也應該平等,這就有些偏執而不可理喻了。最後他們會發現這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那麽他們就會先追求自己需要的平等,也就是他們高於其他人的財產平等。東林人妄想在大明建立一個君子之國,也便是與這些人的追求非常相似。那麽最後一樣,走向了自己追求的反麵,自己變成了地道的偽君子,這卷宗上麵的便是明證。“
楊漣有些困惑地問道:”陛下所說,便是東林一開始的君子小人之議最後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朱由校道:”是的,東林先賢的想法出發點是好的,想要君子遍地,世界大同。然而這想法本身並不一定就是對的。就象朕剛才說的,世上所有人財產平等,這並不是對的,至少在一個可以預期的時間段裏不可能實現得了,那麽,這個想法就是錯的。“
”東林人應該把自己的努力方向放在一個可以看到結果的目標上麵。比如讓所有人都能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讓所有人都能夠有一個相對來說體麵,有尊嚴的生活。這很難,但至少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做到呀。而想讓大明人都變成君子,隻要腦袋裏沒有進水,都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葉向高和楊漣不明白腦袋為什麽會進水,但並不妨礙他們明白朱由校的基本意思。皇帝的意思便是東林人太喜歡虛的東西,而沒有落到實地上麵。
雖然指出了症結所在,但想要改變這一點卻是極其難的,這不是說發個聖旨就能解決的。葉向高道:“陛下,您一直以來,重實效而輕空言,即便是東林中人,也有人已經明白過來了。象左侍郎便一改往日抨擊時政的習慣,轉而研究北方水利情況,便是明證。”
楊漣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朱由校笑道:“楊卿之言有理,朕想按自己的想法來改變東林,還要請兩位愛卿襄助呀。”
朱由校也拱手道:“楊卿此言,可謂是一語中的。東林中有識之士反對黨爭,而東林卻不得不在黨爭的深淵中越陷越深,無法拔出。這似乎是個悖論,其實朕倒是覺得很容易理解。”
“東林人最大的問題便是在於君子小人之辯。君子小人,最早隻是用來區分貴族與平民,並無道德方麵的含義。至聖人出,提出親君子而遠小人,那也隻是指出我們在道德方麵要加強修養,向君子方向靠攏。那是一個希望,而不是一個標準,並沒有要求每個人都是君子。”
”而聖人確實指出了君子小人之間的區別,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是聖人也並沒有完全否定小人,想讓這天下都是君子呀。“
“然而東林人將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隻要是政見不同,便稱對方為小人,以君子自居。這種作法,朕是很不滿意的。世上能稱之為君子者幾希,憑什麽你們東林人就是君子,別人就是小人?這標準是你們東林人定的嗎?誰給你們這個權力的?”
“東林人擅長於裹脅民意,總是說自己的意見便是民眾的意見。開口便是天下震怒,民眾皆惡之,天下皆曰可殺,儼然一幅天下人的代言者的嘴臉。你區區一省之地的小團體,便能代表天下人?”
朱由校聲音越說越大,葉向高和楊漣的臉色越變越白。他們倆都是明白人,聽皇帝所說,雖然也許有些地方稍微偏向一些,但總體說來是沒有什麽問題的。東林黨自從形成後,便一直與楚黨鬥,與浙黨鬥,與齊黨鬥,甚至與皇帝鬥,不合意者便斥之為異端小人,打下了偌大的名頭,卻也樹下了更多的敵人。
魏忠賢趕緊遞上茶飲,朱由校接過一口飲盡,接著說道:“東林黨人是君子嗎?看這卷宗,隻怕未必。按照聖人的標準,這天下能夠有幾個君子?在朕看來,這天下有一群偽君子,倒不如有一群真小人。”
葉向高大驚:“陛下,此言,此言……”
朱由校笑道:“葉師可是說朕此言大謬?請葉師聽朕說來,看是不是有道理。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朕覺得懷土懷惠有什麽不好?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如果有自己不能解決的事,請求別人的幫助有什麽問題?”(注,此句有不同解釋。)
“我們不能要求大明人都變成君子,也不可能都變成君子。君子固窮,這很好嗎?為什麽不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日子過得好一點?所以朕說寧願這天下都是真小人,而不要盡是些偽君子。”
這樣一說,葉向高倒也沒有辦法反駁,隻是他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楊漣道:“陛下的意思是,不要對人要求過高,即便是小人,隻要遵紀守法,能夠有自己做人的操守,其實也沒有什麽問題是吧。”
朱由校道:“是呀,不要提什麽操守,就說是底線吧。小人隻要在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東西的時候,不要傷害別人,那就很好了。世上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大明真的便象是天堂一樣了,要那麽多的君子幹嘛?指責別人?”
葉向高也說道:“是呀,東林人有一種執念,那便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君子。卻想不到最後成了這個樣子,這卷宗看起來是如此地諷刺呀。”
朱由校笑道:“我們有時候向一個方向努力,最後卻發現自己走到了另一個方向,這是很正常的事。特別是努力的方向本來就是虛無漂渺之事時,那種無法達成目標的幻滅感會使得其理想完全破滅,進而走向自己原本目標的反麵。”
“象有些人覺得,這世界上每一個都應該是平等的。這沒有錯,每一個人,在尊嚴方麵,在生命方麵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但他們覺得,在財產方麵也應該平等,這就有些偏執而不可理喻了。最後他們會發現這是一個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的目標,那麽他們就會先追求自己需要的平等,也就是他們高於其他人的財產平等。東林人妄想在大明建立一個君子之國,也便是與這些人的追求非常相似。那麽最後一樣,走向了自己追求的反麵,自己變成了地道的偽君子,這卷宗上麵的便是明證。“
楊漣有些困惑地問道:”陛下所說,便是東林一開始的君子小人之議最後導致了現在的結果?“
朱由校道:”是的,東林先賢的想法出發點是好的,想要君子遍地,世界大同。然而這想法本身並不一定就是對的。就象朕剛才說的,世上所有人財產平等,這並不是對的,至少在一個可以預期的時間段裏不可能實現得了,那麽,這個想法就是錯的。“
”東林人應該把自己的努力方向放在一個可以看到結果的目標上麵。比如讓所有人都能明白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讓所有人都能夠有一個相對來說體麵,有尊嚴的生活。這很難,但至少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做到呀。而想讓大明人都變成君子,隻要腦袋裏沒有進水,都會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葉向高和楊漣不明白腦袋為什麽會進水,但並不妨礙他們明白朱由校的基本意思。皇帝的意思便是東林人太喜歡虛的東西,而沒有落到實地上麵。
雖然指出了症結所在,但想要改變這一點卻是極其難的,這不是說發個聖旨就能解決的。葉向高道:“陛下,您一直以來,重實效而輕空言,即便是東林中人,也有人已經明白過來了。象左侍郎便一改往日抨擊時政的習慣,轉而研究北方水利情況,便是明證。”
楊漣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朱由校笑道:“楊卿之言有理,朕想按自己的想法來改變東林,還要請兩位愛卿襄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