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示意得到準許後問道:“顏都督,此地畝產幾何?”
顏思齊想了想道:“當地水稻極少,周同金說是有阿伊努人從日本帶來的,畝產為一石半左右。至於小麥,大概是一石。”
徐光啟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比我們這裏產量要低一些。”
顏思齊道:“周同金說,因為奴爾幹城氣候寒冷,難免受到霜凍的侵襲,而且有時候水會顯得過多,所以產量有些低。”
徐光啟道:“雖然產量比我們這裏的水澆地有些低,但既然沒有人認識到它們的價值,那麽我們去開荒墾地也是好事,總比沒有要強吧。臣認為可以收迴奴爾幹城,這樣其周圍的大量土地將歸我大明所有,我們可以安排更多人移民。”
畢自嚴道:“徐閣老,雖然這裏也可以有產出,但現在我們國內北方的土地已經不緊張了,甚至還有一些荒地沒有開墾出來。而南方人即使是想移民,也不會有人願意到這天寒地凍的奴爾幹城,這樣我們占據奴爾幹城又有什麽意義呢?”
他管著戶部,土地和糧食情況他很清楚。大明的北方現在有大量的人移民到遼東,陝西,山西,河南和北直隸的人窮怕了,聽說朝廷的移民優惠政策以後,在各地州府官員的慫恿下,有三成多的人選擇了移民到遼東。而農業部的耕者有其田運動在錦衣衛和東廠的幫助下開展得如火如荼,這使得這四省一京的土地兼並情況大為好轉。
就以現在北方四省一京的情況來看,大明北方已經基本上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了。之所以隻說是基本上,是因為現在南方還會每年運輸大約一百萬石漕糧到京城。
要知道,萬曆年間,每年運到京通二倉的漕糧平均為兩百多萬石,這根本不能滿足京城和北邊的需要,北邊倉儲年年告急,要不是用開中法吸引大量商人運糧到北邊,早就造成了大的饑荒。而現在每年一百萬石漕糧運到京城,京通二倉的儲存量卻年年增加。如果將陝西的馬鈴薯的倉儲也算上的話,北方根本不需要南方的供應便能解決糧食問題。
徐光啟笑道:“畢閣老,我大明現在糧食供應情況較好,但也隻能保證一年半的糧食供應,離陛下所說的三年所需還遠得很。而且上次閣老不是說過這幾年人口增長加快了嗎?這人口增加會越來越快,這些新增加的人總要吃飯吧,現在多占一塊地方就可以為將來的糧食供應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自嚴點頭道:“這個倒是不錯,我查過戶部情況,用的是京師保定府的數據,天啟元年保定府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最後是增加了五千兩百十三人,到了天啟四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兩萬六千兩百二十一人,增長了五倍有餘。大明一百五十三府,保定府人口居乎其中上,那麽一年我大明可以增加兩百多萬人到三百萬人,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我們不是還有大量荒地可以開墾嗎?”
徐光啟道:“是呀,我們還有荒地可以開墾,但是這荒地開一塊就少一塊,總有開墾完的時候。再說這幾年北地愈冷,南方也有這趨勢,如果某一年突然遭遇大災,那時的糧食儲備情況就非常重要了。”
畢自嚴道:“陛下,臣被徐閣老說服,也覺得應該收迴奴爾幹城。”
葉向高看著徐光啟和畢自嚴一唱一和,看起來是畢自嚴詰難徐光啟,實際上卻是先將問題提出來,好堵住後麵人的嘴。
但他還是覺得這事不劃算。他先對方從哲使了個眼色,然後示意孫傳庭後說道:“陛下,老臣覺得,這奴爾幹城產量太低,就算是占了下來,我們也不必現在就開始大規模地栽種,因為劃不來呀,不如等以後人口多了再說吧。”
方從哲道:“陛下,既然現在耕種所獲甚少,那麽占領此地便有些得不償失,不如先扔在那裏,讓周同金先撐著,等以後再說。”
他們倆人的意思很簡單,現在一來沒有足夠的移民願意跑去奴爾幹城,二來收獲太少,實在是不值得為此地大費力氣,不如先擱置起來,以後再說。
這樣一來,文官中就有了兩派意見,徐光啟和畢自嚴是支持收迴奴爾幹城的,而方從哲和葉向高是反對為此而大動幹戈的,其他人的意向並不明朗。
這時朱由校咳嗽一聲,孫傳庭忙道:“陛下有訓示。”
朱由校道:“朕剛才聽諸位臣工討論時,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在南美洲有一個叫秘魯的地方,他們發明了一種叫作培高田地的種植方法,在山地中種植植物,可以收到原來三倍以上的產量。剛才顏卿說到奴爾幹城周圍的情況時,朕覺得可以試試。”
楊漣道:“陛下,三倍以上的產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農業部推廣積肥方法,改善水利設施,選用良種,都最多隻能增加畝產三成多,有些地方隻有一成。您說的這種方法如果有用,那天下無饑也。”
徐光啟大汗,這下皇帝牛皮吹過頭了,三倍產量,隻要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不會相信。他連忙說道:“陛下,是不是增加三成產量,而不是三倍產量。”
朱由校看著楊漣那略帶鄙視而明顯不信的樣子,心裏仔細迴憶自己看過的那本書,好象是叫《全球通史》,裏麵是說的三千多年前秘魯山地農民的培高田地法,確實是能夠增加三倍產量呀。
他對徐光啟遞過來的台階視而不見,咬咬牙道:“就是三倍產量,不是三成。方法是這樣的:在平地裏挖出溝渠,將其中的泥土堆積在旁邊,形成大約兩步多寬,長度不限的田塊,田塊要比溝渠深三尺。溝渠中放水深約兩尺多,裏麵可以養魚,也可以容納牲口的糞尿等物,這種方法一定有效的。”
顏思齊想了想道:“當地水稻極少,周同金說是有阿伊努人從日本帶來的,畝產為一石半左右。至於小麥,大概是一石。”
徐光啟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比我們這裏產量要低一些。”
顏思齊道:“周同金說,因為奴爾幹城氣候寒冷,難免受到霜凍的侵襲,而且有時候水會顯得過多,所以產量有些低。”
徐光啟道:“雖然產量比我們這裏的水澆地有些低,但既然沒有人認識到它們的價值,那麽我們去開荒墾地也是好事,總比沒有要強吧。臣認為可以收迴奴爾幹城,這樣其周圍的大量土地將歸我大明所有,我們可以安排更多人移民。”
畢自嚴道:“徐閣老,雖然這裏也可以有產出,但現在我們國內北方的土地已經不緊張了,甚至還有一些荒地沒有開墾出來。而南方人即使是想移民,也不會有人願意到這天寒地凍的奴爾幹城,這樣我們占據奴爾幹城又有什麽意義呢?”
他管著戶部,土地和糧食情況他很清楚。大明的北方現在有大量的人移民到遼東,陝西,山西,河南和北直隸的人窮怕了,聽說朝廷的移民優惠政策以後,在各地州府官員的慫恿下,有三成多的人選擇了移民到遼東。而農業部的耕者有其田運動在錦衣衛和東廠的幫助下開展得如火如荼,這使得這四省一京的土地兼並情況大為好轉。
就以現在北方四省一京的情況來看,大明北方已經基本上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了。之所以隻說是基本上,是因為現在南方還會每年運輸大約一百萬石漕糧到京城。
要知道,萬曆年間,每年運到京通二倉的漕糧平均為兩百多萬石,這根本不能滿足京城和北邊的需要,北邊倉儲年年告急,要不是用開中法吸引大量商人運糧到北邊,早就造成了大的饑荒。而現在每年一百萬石漕糧運到京城,京通二倉的儲存量卻年年增加。如果將陝西的馬鈴薯的倉儲也算上的話,北方根本不需要南方的供應便能解決糧食問題。
徐光啟笑道:“畢閣老,我大明現在糧食供應情況較好,但也隻能保證一年半的糧食供應,離陛下所說的三年所需還遠得很。而且上次閣老不是說過這幾年人口增長加快了嗎?這人口增加會越來越快,這些新增加的人總要吃飯吧,現在多占一塊地方就可以為將來的糧食供應打下堅實的基礎。”
畢自嚴點頭道:“這個倒是不錯,我查過戶部情況,用的是京師保定府的數據,天啟元年保定府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最後是增加了五千兩百十三人,到了天啟四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兩萬六千兩百二十一人,增長了五倍有餘。大明一百五十三府,保定府人口居乎其中上,那麽一年我大明可以增加兩百多萬人到三百萬人,這確實是個大問題。但我們不是還有大量荒地可以開墾嗎?”
徐光啟道:“是呀,我們還有荒地可以開墾,但是這荒地開一塊就少一塊,總有開墾完的時候。再說這幾年北地愈冷,南方也有這趨勢,如果某一年突然遭遇大災,那時的糧食儲備情況就非常重要了。”
畢自嚴道:“陛下,臣被徐閣老說服,也覺得應該收迴奴爾幹城。”
葉向高看著徐光啟和畢自嚴一唱一和,看起來是畢自嚴詰難徐光啟,實際上卻是先將問題提出來,好堵住後麵人的嘴。
但他還是覺得這事不劃算。他先對方從哲使了個眼色,然後示意孫傳庭後說道:“陛下,老臣覺得,這奴爾幹城產量太低,就算是占了下來,我們也不必現在就開始大規模地栽種,因為劃不來呀,不如等以後人口多了再說吧。”
方從哲道:“陛下,既然現在耕種所獲甚少,那麽占領此地便有些得不償失,不如先扔在那裏,讓周同金先撐著,等以後再說。”
他們倆人的意思很簡單,現在一來沒有足夠的移民願意跑去奴爾幹城,二來收獲太少,實在是不值得為此地大費力氣,不如先擱置起來,以後再說。
這樣一來,文官中就有了兩派意見,徐光啟和畢自嚴是支持收迴奴爾幹城的,而方從哲和葉向高是反對為此而大動幹戈的,其他人的意向並不明朗。
這時朱由校咳嗽一聲,孫傳庭忙道:“陛下有訓示。”
朱由校道:“朕剛才聽諸位臣工討論時,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就在南美洲有一個叫秘魯的地方,他們發明了一種叫作培高田地的種植方法,在山地中種植植物,可以收到原來三倍以上的產量。剛才顏卿說到奴爾幹城周圍的情況時,朕覺得可以試試。”
楊漣道:“陛下,三倍以上的產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農業部推廣積肥方法,改善水利設施,選用良種,都最多隻能增加畝產三成多,有些地方隻有一成。您說的這種方法如果有用,那天下無饑也。”
徐光啟大汗,這下皇帝牛皮吹過頭了,三倍產量,隻要是有正常思維能力的人都不會相信。他連忙說道:“陛下,是不是增加三成產量,而不是三倍產量。”
朱由校看著楊漣那略帶鄙視而明顯不信的樣子,心裏仔細迴憶自己看過的那本書,好象是叫《全球通史》,裏麵是說的三千多年前秘魯山地農民的培高田地法,確實是能夠增加三倍產量呀。
他對徐光啟遞過來的台階視而不見,咬咬牙道:“就是三倍產量,不是三成。方法是這樣的:在平地裏挖出溝渠,將其中的泥土堆積在旁邊,形成大約兩步多寬,長度不限的田塊,田塊要比溝渠深三尺。溝渠中放水深約兩尺多,裏麵可以養魚,也可以容納牲口的糞尿等物,這種方法一定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