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貌似是在第一次提出的觀點基礎上退了一步,其實卻是對孝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看法。所以在下一期周報裏,便有承恩者來信質問嘯啟先生,什麽叫父母的有益意見?難道還有無益甚至有害的意見嗎?什麽叫不孝的嫌疑,那就是不孝好嗎?父母為什麽要理解兒女的正當訴求?什麽叫正當訴求?為什麽不能不考慮兒女的想法?再者我們討論的便是頭發的問題,女子的頭發如何並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之內,那又何來兒女之說?其它的問題是什麽意思?難道說兒女的婚姻大事,也要容許兒女來個正當訴求嗎?


    這君臣二人的戲唱得熱鬧之極(其實是朱由校一個人所寫),引起了讀者們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大家的焦點已經從聖人之言是否必須一字不移變成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否一定要遵從父為子綱上麵來了。而同時君為臣綱和夫為妻綱也隱隱約約地有人開始提及。


    大量的信件湧進了報社,這次反對嘯啟先生的人就比較多了,他們認為,三綱五常乃是儒家之根本,嘯啟先生竟然敢懷疑到三綱中的父為子綱,其心莫測。王承恩隻看到其心莫測,倒是放下心來,如果來個其心可誅,那可就不好拿給皇帝看了。


    朱由校讓周報把這些言論都刊登出來,然後寫文開始駁斥。他認為,聖人之言是否要一字不疑地遵從,其實大家心裏都是有數的,聖人之聖,在於德行,在於教化萬民。但聖人是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呢?不用說我們現在的蒸汽機車,就隻說聖人所處年代,是用竹簡的,當時紙都沒有,那對於紙的看法,是不可能從聖人的言辭中出現的。所以對聖人之言,我們不可以求全責備,而應該著眼於其偉大的人格,開曆史先河的功績,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思想,製定禮儀,製定規則的努力。這才是我們尊崇聖人的原因,即使聖人有些話可能因為當時的學術所限而顯得不是那麽正確,絲毫也無損於聖人的偉大。


    先是一通吹捧以後,他接著指出,正因為如此,我們學習聖人之言時,重要的是理解聖人真正的意思,而不一定是全部按照字麵來看。比如聖人確實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懂,那就是君要有君主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父父子子亦是如此。這句話非常偉大,聖人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份,你是君,你就要按君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你不要成為桀紂之君。你是臣子,你也要謹守為臣的本份,不要成為易牙之流的倿臣。你是父親,就要愛你的孩子,不要象瞽叟那樣愚頑,你是兒子,你要尊敬你的父母,不要象趙惠文王那樣不孝。


    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而董仲舒則將之化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樣一改,則將聖人原意修改,變成了主與從的關係,這並不是聖人本義。而朱熹則進一步認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三綱中,父子綱是根本,它要求子女對父母的孝,而這孝則是指絕對的服從,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也隻能柔聲以諫,不能觸怒父母。


    既然不是聖人本意,那麽當然就有商榷的餘地。便如父母有過錯,子女隻能柔聲以諫,不能觸怒父母。如果父母開明仁愛,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遇到瞽叟那樣的愚頑父母,則子女應該如何呢?


    如聖人所言,父須象父,子須象子。如父不象父,子苦諫而不聽,那麽這時候難道就隻能聽從父母錯誤的決定嗎?


    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仁才有臣忠,父慈方能子孝,夫愛方有妻賢,這些都是相對的,不能指望一方無償付出。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聖人怎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朱由校將稿子交給王承恩後,一會兒王承恩就來求見,同來的還有魏忠賢。一進門王承恩跪倒在地道:“聖上,這篇文章不能登呀。”


    朱由校瞪了他一眼道:“你是朕的家臣,朕說是什麽就是什麽,為什麽不能登。”


    魏忠賢也立即跪倒道:“聖上,剛才王都監來找奴婢,把裏麵的意思和奴婢說了一下,奴婢也覺得這篇文章不能登。三綱五常,是國朝的根本,聖上,你自己是皇帝呀,為什麽會做出自掘根本的事來呢?”


    這下朱由校不幹了,他大怒道:“你是什麽意思,你明白這篇文章有多重要嗎?我國積弱,有多種原因,這三綱五常,便是總根子,不要也罷。”


    魏忠賢連連叩頭道:“聖上,奴婢確實看不懂,很多地方都是問的王都監。可是就連奴婢這樣不大懂的,也能看出這篇文章如果登在報紙上,那可是會引出天大的事的呀。奴婢請聖上先和徐先生他們商量一下,他們都是讀書人,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重要性。如果他們認為可以刊登的話,再請聖上治奴婢的罪。如果他們都認為不能登的話,還請聖上稍做修改,再刊登可好?”


    朱由校怒道:“我偏不聽你的,我偏要登,看你能怎麽樣。這些東西和你們說了你們也不懂,王承恩,照原樣刊登,不準改動一個字。”


    魏忠賢匍伏向前道:“聖上,您還沒有說,為什麽就說我們都不懂呢?我們不懂,徐先生總能懂吧。如果連徐先生他們都不懂的話,就聖上一個人懂,那就更加不能刊登在報紙上了,因為大家都不懂呀。”


    這是魏忠賢第一次頂撞朱由校,朱由校一時愣住了。他不敢相信地看著魏忠賢,這還是傳說中那個禍亂朝綱,無惡不作的九千歲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