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的官員負責管理兩件事,一是造紙用水的問題,造紙廠流出的水不能直接排入河中,而要用竹子製成排,然後裏麵用紗網攔住,經過過濾後才能排入河中。二是對造紙樹木的輪伐問題,造紙廠可以砍伐樹木,但必須有計劃地砍伐樹木,當年砍伐多少樹木,必須栽種多少樹木,十年一個循環,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樹木來用。
地主們不大明白為什麽要這樣,但學生先就有申明,不同意這樣的條件,那一切免談。沒有辦法,反正栽樹也不是很麻煩,那就栽吧。
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朱由校得到報告後很是高興,讓吳孟明和許顯純他們把事情的經過都寫了下來,以作為以後推廣提供經驗。
而他最高興的則是楊漣的變化。楊漣已經從一個著名的諫臣(也就是噴子)變成了一個務實的官員。在盧龍裝病的事,對他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要知道,即使是不喜歡楊漣的人,也一直認為他是個誠實可信的人。所以朱由校對他這種為了辦事臉都不要的行為非常欣賞,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臉麵都不在乎了,那就是真的很在意自己做的事了。
在楊漣迴京複命時,朱由校升他為督察院左督禦史,賞他綢緞十匹,銀幣一千。而國文院也聘請他為客座教授,請他有暇時來這裏講課。
楊漣在盧龍和蘭田所執行的就是朱由校的耕者有其田計劃。當然,這隻是一個試點。就是想看,能不能讓地主們將財產從土地上轉到工業上來,這樣就讓土地兼並轉向賣地辦廠,財富集中到工業上來,總比他們不停地買地,農民無地可種要好得多。
從這兩縣的試點看來,暫時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但這要等到盧龍的水泥廠和蘭田的造紙廠真正賺到錢才能形成示範效應。這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出結果。
天啟四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些,這才十月,京城已經開始下雪了。而這時平鄉縣大雪,積雪四尺。山西長治,大雪連下三晝夜,就連山東的文登、榮城都瑞雪三尺。
其實在八月盧龍,玉田大風雨時,徐光啟就和皇帝說過要預防今年冬天的天氣變化過大,而且他根據這幾年的氣溫統計情況,推測隻怕後麵幾年,冬雪會來得越來越早,雪線也會越移越南。
朱由校也是因為聽到了這個警告才急著在北方試著推行耕者有其田計劃的。因為氣候的變冷,會使得莊稼收成大減,佃戶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饑寒交迫之下,誰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當然,除此以外,朱由校還想著要從別的地方找到足夠的糧食。台灣情況較好,現在除了供應新移民外,還有節餘可以運迴大陸。但終究開墾時間太短,開墾麵積太小,數量並不是很多。於是,朱由校把主意打到了炎熱的東南亞。
天啟四年九月,朝廷派出使者前往安南。現在安南分成兩大勢力,北方鄭氏,現任的最高領導者清都王是鄭氏第四代鄭梉,南方阮氏,現任的最高領導者仁國公是阮氏第三代阮福源。北方高平還有個莫朝,皇帝是莫敬寬。
使者是禦史崔呈秀,他首先來到高平,朝見了莫朝皇帝莫敬寬。
莫敬寬見到崔呈秀第一句話就是:“天朝可以借兵乎?”
崔呈秀莫名其妙,堅持行禮完畢後道:“陛下,外臣不明白莫王的意思!”
莫敬寬道:“現在鄭氏叔侄相爭,正是一個好機會,我朝準備攻擊鄭氏,收複山河。如果能得大明相助,那我朝將會非常感激。”
崔呈秀在來之前,朱由校給他麵授機宜,就是想要從安南得到大量的糧食。隻要這個目的達到,可以任他所為。而現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安南依舊為大明所有,那要糧食不是更簡單嗎?
他心念轉動之下,便試探問道:“陛下,憑你朝兵力,不能趁著鄭氏內亂而一舉將之蕩平嗎?”
莫敬寬笑道:“當然可以,隻是如果得大明相助,則我朝視鄭氏如土雞瓦狗一般。”
崔呈秀笑道:“要借兵倒也可以,隻是不知道莫朝有什麽可以為大明做的?”
本來莫氏能保有高平,就是大明幹涉的結果。所以莫敬寬道:“隻要能滅了鄭氏,則大明但有所命,我等無不遵從。”
崔呈秀道:“那不如這樣,莫王派一人,隨著我的副使前住大員,向南海經略商談借兵事宜,外臣繼續向南而行,可以助莫王一探鄭氏虛實。”
莫敬寬自然允許,崔呈秀叫來副使,將情況簡單地說了一遍道:“這是個機會,朝廷一直認為安南抓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所以你要把現在鄭氏內亂的情況報告給黃經略,他一定會考慮出兵安南的。”
他繼續自己的出使,前往鄭氏。而莫朝的特使前往台灣大員,來見黃克纘,請求出兵援助莫朝攻打鄭氏。
黃克纘已經聽了副使的報告,他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明於宣德三年失去安南後,有很多人一直耿耿於懷,覺得安南本是中國領土,卻被黎氏竊據。而後安南又經曆南北朝,後黎朝到鄭阮對峙,大明都密切關注。如今莫朝想要統一安南,自然正合黃克纘之意。
他接見了莫朝特使道:“莫朝一直與大明友好,既然要鏟除叛逆,那我大明當盡力相助。我們約好時間,由貴國從陸地出兵,攻擊鄭氏北地,我海軍出動,直接攻擊清化,這樣可以一舉將鄭氏殲滅掉,收複北地江山。”
莫朝特使自然大喜,他們沒有水軍,如果有大明的海軍襄助,那即使不能說穩操勝券,至少也增加了許多的勝算。
黃克纘召集海軍將領,商議援助莫朝攻擊鄭氏的事。眾將自然喜不自勝,自從和荷蘭人打了一仗後,台灣這邊的海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戰鬥過了。
台灣這邊海軍將領隻有鄭吒和陳厚甫。兩人都想去安南,結果鄭吒通過威脅利誘,成為了援助安南方麵的海軍統領。
地主們不大明白為什麽要這樣,但學生先就有申明,不同意這樣的條件,那一切免談。沒有辦法,反正栽樹也不是很麻煩,那就栽吧。
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朱由校得到報告後很是高興,讓吳孟明和許顯純他們把事情的經過都寫了下來,以作為以後推廣提供經驗。
而他最高興的則是楊漣的變化。楊漣已經從一個著名的諫臣(也就是噴子)變成了一個務實的官員。在盧龍裝病的事,對他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要知道,即使是不喜歡楊漣的人,也一直認為他是個誠實可信的人。所以朱由校對他這種為了辦事臉都不要的行為非常欣賞,在他看來,一個人如果臉麵都不在乎了,那就是真的很在意自己做的事了。
在楊漣迴京複命時,朱由校升他為督察院左督禦史,賞他綢緞十匹,銀幣一千。而國文院也聘請他為客座教授,請他有暇時來這裏講課。
楊漣在盧龍和蘭田所執行的就是朱由校的耕者有其田計劃。當然,這隻是一個試點。就是想看,能不能讓地主們將財產從土地上轉到工業上來,這樣就讓土地兼並轉向賣地辦廠,財富集中到工業上來,總比他們不停地買地,農民無地可種要好得多。
從這兩縣的試點看來,暫時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但這要等到盧龍的水泥廠和蘭田的造紙廠真正賺到錢才能形成示範效應。這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得出結果。
天啟四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來得早些,這才十月,京城已經開始下雪了。而這時平鄉縣大雪,積雪四尺。山西長治,大雪連下三晝夜,就連山東的文登、榮城都瑞雪三尺。
其實在八月盧龍,玉田大風雨時,徐光啟就和皇帝說過要預防今年冬天的天氣變化過大,而且他根據這幾年的氣溫統計情況,推測隻怕後麵幾年,冬雪會來得越來越早,雪線也會越移越南。
朱由校也是因為聽到了這個警告才急著在北方試著推行耕者有其田計劃的。因為氣候的變冷,會使得莊稼收成大減,佃戶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饑寒交迫之下,誰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當然,除此以外,朱由校還想著要從別的地方找到足夠的糧食。台灣情況較好,現在除了供應新移民外,還有節餘可以運迴大陸。但終究開墾時間太短,開墾麵積太小,數量並不是很多。於是,朱由校把主意打到了炎熱的東南亞。
天啟四年九月,朝廷派出使者前往安南。現在安南分成兩大勢力,北方鄭氏,現任的最高領導者清都王是鄭氏第四代鄭梉,南方阮氏,現任的最高領導者仁國公是阮氏第三代阮福源。北方高平還有個莫朝,皇帝是莫敬寬。
使者是禦史崔呈秀,他首先來到高平,朝見了莫朝皇帝莫敬寬。
莫敬寬見到崔呈秀第一句話就是:“天朝可以借兵乎?”
崔呈秀莫名其妙,堅持行禮完畢後道:“陛下,外臣不明白莫王的意思!”
莫敬寬道:“現在鄭氏叔侄相爭,正是一個好機會,我朝準備攻擊鄭氏,收複山河。如果能得大明相助,那我朝將會非常感激。”
崔呈秀在來之前,朱由校給他麵授機宜,就是想要從安南得到大量的糧食。隻要這個目的達到,可以任他所為。而現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安南依舊為大明所有,那要糧食不是更簡單嗎?
他心念轉動之下,便試探問道:“陛下,憑你朝兵力,不能趁著鄭氏內亂而一舉將之蕩平嗎?”
莫敬寬笑道:“當然可以,隻是如果得大明相助,則我朝視鄭氏如土雞瓦狗一般。”
崔呈秀笑道:“要借兵倒也可以,隻是不知道莫朝有什麽可以為大明做的?”
本來莫氏能保有高平,就是大明幹涉的結果。所以莫敬寬道:“隻要能滅了鄭氏,則大明但有所命,我等無不遵從。”
崔呈秀道:“那不如這樣,莫王派一人,隨著我的副使前住大員,向南海經略商談借兵事宜,外臣繼續向南而行,可以助莫王一探鄭氏虛實。”
莫敬寬自然允許,崔呈秀叫來副使,將情況簡單地說了一遍道:“這是個機會,朝廷一直認為安南抓在自己手中才是正道,所以你要把現在鄭氏內亂的情況報告給黃經略,他一定會考慮出兵安南的。”
他繼續自己的出使,前往鄭氏。而莫朝的特使前往台灣大員,來見黃克纘,請求出兵援助莫朝攻打鄭氏。
黃克纘已經聽了副使的報告,他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明於宣德三年失去安南後,有很多人一直耿耿於懷,覺得安南本是中國領土,卻被黎氏竊據。而後安南又經曆南北朝,後黎朝到鄭阮對峙,大明都密切關注。如今莫朝想要統一安南,自然正合黃克纘之意。
他接見了莫朝特使道:“莫朝一直與大明友好,既然要鏟除叛逆,那我大明當盡力相助。我們約好時間,由貴國從陸地出兵,攻擊鄭氏北地,我海軍出動,直接攻擊清化,這樣可以一舉將鄭氏殲滅掉,收複北地江山。”
莫朝特使自然大喜,他們沒有水軍,如果有大明的海軍襄助,那即使不能說穩操勝券,至少也增加了許多的勝算。
黃克纘召集海軍將領,商議援助莫朝攻擊鄭氏的事。眾將自然喜不自勝,自從和荷蘭人打了一仗後,台灣這邊的海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戰鬥過了。
台灣這邊海軍將領隻有鄭吒和陳厚甫。兩人都想去安南,結果鄭吒通過威脅利誘,成為了援助安南方麵的海軍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