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瞪向孫承宗,孫承宗則直接無視了老師的怨意,隻是看著皇帝。


    朱由校大喜道:“是呀,聖人之言我們且暫時說他是對的,但那些解釋的說法就不一定對了呀,這方法好。”


    這下不僅是葉向高,所有的閣臣都一臉詫異地望向皇帝。方從哲正顏道:“陛下,聖人之言不是暫時是對的,它本來就是對的,而且永遠都是對的。”


    朱由校一直覺得首輔是個大好人,不想他竟然有這樣嚴肅的一麵,一時有些不大適應。他眼睛轉動,隻見葉向高也是一幅氣鼓鼓地樣子瞪著他,而孫承宗則是眼帶迷惑,似乎不相信皇帝竟然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而徐光啟則看著屋頂,似乎想在上麵看出一朵花來。孫傳庭則看著地上,似乎在仔細研究腳下的一支螞蟻。


    朱由校一時不由得慌了神,這是第一次在內閣中竟然找不到一個人支持自己。他心急之下,便欲找個托詞來轉圜。


    這時孫傳庭似乎已經把螞蟻碾死了,他抬起頭來道:“聖人之言當然是對的,不過陛下之言也一定是對的。”


    葉向高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孫傳庭,孫傳庭則繼續說道:“臣按聖人要求自省,得以修身齊家,而按陛下之言可以治國平天下。如今對建奴的優勢難道不是陛下一言而決的嗎?推廣新作物,減租行動,研製水泥,哪一項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聖人可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練新軍,殺建奴。臣這麽多年來,未見陛下有一語出錯,故而臣以為,陛下說的,就一定是對的。”


    方從哲氣急敗壞地叫道:“你說聖人與陛下都是對的,那兩者如有衝突,算誰是對的?”


    孫傳庭看了首輔一眼道:“聖人教我們修身之道,陛下教我們富國強兵之法。如修身有惑,自當求諸聖人之言,若要救國有道,則需聽從陛下之旨。”


    葉向高道:“陛下,聖人之語,不可有質疑之心,臣請陛下對聖人保有敬畏之心。”


    徐光啟道:“聖人生活的年代,與我等生活的年代相差極大,有些事聖人並不一定知道,所以如果有說錯的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這下方從哲和葉向高將火力轉向了徐光啟。方從哲質問道:“子先且說說,聖人之言有什麽錯處。”


    徐光啟道:“腐草為螢,這是聖人之言,可有錯處?”


    葉向高道:“此話有哪裏錯了?”


    徐光啟道:“陛下,臣曾經做過實驗,取腐草若幹,靜置於一室,根本不見有螢生其中,故而臣以為,聖人此語,並無確鑿證據。”


    葉向高道:“你試過一次,並不能認為聖人之言就是錯的。”


    徐光啟道:“我曾經試過幾次,都是一樣,然而我曾經取河邊之土,發現竟然可以生出螢蟲,可見應該是螢蟲將子產於土中,從而生出新蟲。”


    葉向高道:“你也說應該是,那我也說應該是腐草化螢。聖人所說,確實無確鑿證據,而你的實驗不也是一樣嗎?”


    徐光啟又道:“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此語也為聖人肯定,然臣曾經讓小子捉來一窩蜾蠃,發現它們有雄有雌,而它們抓住螟蛉後,用尾後毒針,刺死後產卵於其中,卵化後即以螟蛉為食,並不是收養螟蛉為義子。”


    這段話就很厲害了,因為早在南北朝時,就有陶弘景做過類似的實驗,證明螟蛉義子之說純屬誤會。方,葉兩人熟讀各種書籍,自然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葉向高歎了口氣道:“腐草化螢,螟蛉義子之說,並非聖人提出,而是聖人之前他人提出,聖人不能一一明察,所以才會有此等事情。然聖人所著之言,當然不可能會出錯。”


    這話就有些強詞奪理了,螟蛉義子出自《詩經》,倒還勉強說得過去,而腐草化螢則是出自《禮記》,這本來就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著作。


    朱由校早已經迴過神來了,聽到這裏就說道:“腐草化螢之事,朕可以證其為偽。螢蟲產卵於水邊草中,多半潛於土中,次年當時令就會化為蟲。”


    徐光啟道:“我等並不欲言聖人之錯,但欲言者為聖人也會出錯。所以陛下剛才所言,暫且以為聖人之言是對的,臣是讚同的。”


    葉向高痛心疾首道:“子先,你們好糊塗呀。如果說聖人之言亦會有錯,則必定有人會懷疑所有的聖人之言,到時則君臣父子之說也會被人垢病,我儒家構建天下之製度將不複存在。”


    徐光啟目視朱由校,朱由校心想,說得這麽厲害,不會是故意來嚇我的吧。他心一橫說道:“聖人之言也會有錯,朕之言也會有錯。這世上本就沒有人永遠正確。但聖人之言,大部分都是有道理的,可以指導我們修身齊家甚至於治國平天下的。世易時移,變法易矣,朕不是想否定儒家,但儒家有些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各位都是精通儒家經典的,心裏其實應該有數的。”


    徐光啟得到皇帝如此表態,心中大定。於是說道:“隻有極少數並不重要的地方,聖人可能沒有細微體查,故而有些微瑕疵,總體而言,聖人之言還是我們教化萬民,立國治國的基礎。”


    方從哲和葉向高這才稍微放下心來,隻要皇帝不全盤否定儒家,那就沒有問題。他們一生都放在儒家學說中,儒家學說開始隻是他們取得功名的敲門磚,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他們越發體會到儒家體係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如果皇帝真要全麵否定儒家,那他們一定會拚死抵抗。


    而今皇帝已經給了他們台階,那他們當然要乘機下台。不過兩位老人心中是有些悲涼的,皇帝年齡小,還常常有些新主意,這個他們倒是理解。但徐光啟,孫承宗,孫傳庭三人都是正經的進士出身,卻看皇帝的眼色行事,確實有些讓人心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