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期的報紙上,聖旨部分登載了一篇《勸發明創造諭》,裏麵就是朱由校的兵器局講話。當然,經過徐光啟和葉向高兩位的修改,講話已經麵目全非,但主旨思想倒是一點沒有變化。而且在編者按裏有一段說明:奉聖諭,於京師及南直隸設立專利院,全國子民的發明創造都可以在專利院裏進行鑒定,而且想要發明創造的隻要提出構想,經審查合格後,可以提供創造經費,但需要有相應的抵押。如果沒有或者不願意抵押的,可以在京師研究院來進行研究,由研究院提供所需的一切費用。


    專利院的建立正在進行,而朱由校這時候正在進行度量衡的統一事宜。首先,他造出了現代天平,因為有秤的存在,所以大明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天平。


    造出天平後,朱由校讓兵器局鍛造了一斤重的鋼鐵塊,都是經過天平仔細稱量了的。然後造出了一兩和一錢的鋼鐵塊。


    而長度和容積單位也是照此處理,造出了鋼尺,最小的單位是厘,然後是分,寸,尺。造出了一升,一合,一勺,一撮的鋼鐵塊。


    朱由校命令給每個布政司送一套鋼鐵塊和鋼尺,以使各地校正衡器。而兵器局則繼續造出一分重和一厘重的鋼鐵塊。以現在的能力到一厘已經是極限了。


    而這時,玻璃廠已經將內裝水銀的玻璃管造好了。朱由校讓人將玻璃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刻下了記號,然後又放入沸水中,又刻下記號。再將中間這一段等分成一百小段,這樣就成了一個攝氏溫度計。


    當然,這個溫度計顯然不叫攝氏溫度計,朱由校就叫它溫度計。用這種方法,可以造出五百度的溫度計,當然,現在蒸汽機的蒸汽溫度也沒有達到五百度,所以短時期內應該是夠用了。


    統一的度量衡對於經濟和科學研究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朱由校想要讓全國都用統一的度量衡,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沒有個十年八年來推廣,是不大現實的。但朱由校認為,先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用統一的度量衡,倒是不難的。


    而朱由校讓茅元儀辦了一份新報紙,名字就叫《大明科學報》,這是一份內部報紙,發行範圍很小,主要是京師大學堂研究院和兵器局,第一期學報中,首先介紹了什麽是科學。


    科學,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係。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係的總稱。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係統。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


    這個解釋比較拗口,但朱由校實在是想不到如何用文言文來翻譯它,而徐光啟他們的翻譯又會讓一般人根本不明白是什麽意思,所以索性就用大白話來解釋。


    也許是受到對科學解釋的影響,科學報通篇都是用的白話文。第一期報紙上,朱由校提出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應遵循的一般原則有:1、研究程序的公開性;2、收集資料的客觀性;3、觀察與實驗條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係統性;5、所得結論的再現性;6、對未來的預見性。


    而至於科學的研究方法,朱由校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闡述。他認為,進行科學研究,第一是要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首先應當注意到物體為什麽會像它所發生的那樣進行運動,亦即物體為什麽在某種條件下會運動得越來越快(加速運動),而在另一種條件下則會運行得越來越慢(減速運動)。


    第二是要把問題的非本質方麵找出來,加以剔除。例如,一個物體的味道對物體的運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第三是要把你能夠找到的、同這個問題有關的全部數據都收集起來。例如,可以有意地讓一些球從一些斜麵上滾下來;這樣做時,既可以用各種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變球的表麵性質或者改變斜麵的傾斜度,等等。這種有意設計出來的情況就是實驗。


    第四是有了這些收集起來的數據,就可以作出某種初步的概括,以便盡可能簡明地對它們加以說明,亦即用某種簡明扼要的語言或者某種數學關係式來加以概括。這也就是假設或假說。


    第五是在有了假說以後,你就可以對你以前未打算進行的實驗的結果作出推測。下一步,你便可以著手進行這些實驗,看看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第六,如果實驗獲得了預期的結果,那麽,你的假說便得到了強有力的事實依據,並可能成為一種理論,甚至成為一條“自然定律”。


    朱由校總結了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就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個世界有太多我們不懂的知識,都可以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搞明白。


    朱由校明白,自己的智力最多算得上是中等水平,與大明人相比,多的不過是一些見識。所以他要把自己強於這個世代的一點點東西充分地發揮出來,與大明人的聰明才智結合起來,讓大明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長足的進步。


    他唿籲大家,把精力放在研究自然規律上,平日裏司空見慣的一些事,其實是有深刻的道理在其中的。格物致知這事,是聖人教導大家探究真理的重要途徑,隻要把這世界上的道理都弄明白了,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等到有一天,點燈不用蠟燭,耕地不用牛馬,就能使大明人過上象三代之治的好日子。


    《大明科學報》的目的是讓大家提出奇思妙想,彼此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希望能夠讓大家的想法碰撞而產生新的火花。科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交流非常重要。在首期的報紙上,就登載了伽利略的《水中浮體對話集》的一部分,並且傳教士答應,每次從歐洲來的教士,都會將最新的書籍帶來大明,與大明的研究工作相印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