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原來的衛所衙門已經修葺一新,盧象升正看著朱由校的信沉思。上次盧象升把到遼東後所遇到的情況都報告上去外,還專門寫了一封私信,就徐明勝和徐大進的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徐大進作為曾經的官員,竟然在後金占領海州後既不反抗,也不自殺,實在是丟了朝廷的臉。而徐明勝認為朝廷有錯不願意離開的事也說了一遍,他覺得徐明勝不識大體,不聽從安排,這種人也應該受到鄙視。


    可是朱由校顯然不這麽看,他專門寫了一封信,雖然也是由李朝欽帶來的,卻不能算聖旨。因為信封上寫著盧嘯天收。


    “嘯天:你信中所言,朕看過後心有所感,所以專門寫了一封信而不是用聖旨或者口諭的方式,來解釋一下朕的看法。”


    “關於徐大進及徐明勝兩人,兄以為兩人皆應受責,而朕卻覺得,徐大進所為無可厚非,而徐明勝所言亦合情合理。”


    “首先說徐大進事,有言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徐大進本是卸任縣令,他無職無權,亦無守土之責,建奴前來,他何能抵抗?至於自殺之言,他又沒有做錯事,為什麽要自殺?”


    “當然,兄以為他應該自殺,是因為他曾經當過朝廷官員,而且自己也是舉子出身,讀了聖賢書,朕卻覺得,聖賢書中並沒有說敵軍占領地的人都應該自殺呀,如果都自殺,蒙元之時,中國當無人也。”


    “再說徐明勝之事,徐明勝之言,深得朕心。國家是什麽?國家是一個集合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他為民,那麽就應該交稅,而我朝廷,收了他的稅,便負有保護他的責任。”


    “徐明勝也沒有錯,他給朝廷納稅,現在朝廷丟了遼東,不是他丟了遼東,那錯本來就在朝廷,他當然可以問責朝廷。就象你花了銀子要買些什麽東西,銀子花出去了,東西卻沒有得到,那當然不行呀,錯在誰呢,當然不是你,是賣東西的商人。”


    “而徐明勝與朝廷現在就是這樣一種關係,徐明勝交稅,那麽就是買到了自己的安全保證,而朝廷丟了遼東,就是朝廷沒盡到責任,就是朝廷的錯。他當然可以不追究朝廷的錯,但他也可以而且有權力追究朝廷沒有盡到保護他的責任。”


    “這些話盧卿看到後一定會很驚奇,是的,你讀的書裏不是這麽說的,特別是朕身為皇帝,竟然慫恿別人找朝廷問責,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嗎?你會覺得朕一定是中邪了,在這裏胡言亂語,但是朕告訴你,朕很清醒。”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公平,你看到不公平,你會想到去改變他。但是有一些不公平,你並沒有覺得這是不公平,你會覺得很正常,而這,其實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比如徐明勝隻是說了那麽一句話,連一向心胸開闊,心地仁慈的盧卿都覺得他詆毀了朝廷,冒犯了朕,卻從來沒有想過,他的說法會不會正好是對的呢?”


    “這是一封私信,朕願意和盧卿說一些心裏話。這些話如果朕公開說出來,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朕瘋了,但不知為什麽,朕覺得盧卿不會這麽想。”


    “很早以前朕就聽說過一句話,天子代天牧民,既然是牧民,當民眾沒有吃的的時候,天子應該告訴他們在哪裏找到吃的,如何找到吃的。如果民眾還是饑餓,那是天子的錯。當民眾受到寒冷的威脅時,天子應該指導他們紡織製衣以抗寒。如果民眾還是受凍,那也是天子的錯。那麽現在遼民被建奴奴役甚至殺害,當然更是天子的錯。”


    “朕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裏,我大明流民遍地,盜賊蜂起。反賊攻占了京師,皇帝竟然隻能吊死在景山上,然後建奴入關,又打敗了反賊,占領了大明的美好江山。這個夢恍如親曆,讓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朕不想我漢人的江山亡於蠻夷,朕不想華夏淪入地獄,所以朕要奮起,朕要振興大明。”


    “在朕的夢裏,很多大臣都投降了建奴,很多的子民也都乖乖地改發換裝,朕就想,為什麽他們會投降蠻夷呢?他們為什麽不為這個民族,為這個國家死命抵抗呢?這個問題朕想了很久很久。”


    “起先朕也覺得,他們投降建奴,是因為他們品性低下,對華夏的愛不夠,對大明的愛不夠,朕隻想把這些人都殺掉,或者罷黜掉,這樣才能讓我大明永存。”


    “但是後麵我思考一段時間以後,覺得隻怪他們是不行的。我們隻想著要他們為朝廷做些什麽,卻從來沒有想過朝廷為他們做些什麽。”


    “沈陽遼陽漢民歡迎建奴入城,朕很不能理解,後來朕問了方首輔,徐尚書,王經略,趙師長,楊千戶,除了方首輔外,其餘諸人皆以為是因為遼民受盤剝太厲,所以才會離心朝廷,投向建奴的。”


    “朕因此覺得,他們寧願剃發易服都要投降建奴,那是因為大明對他們不好,導致他們對大明沒有歸屬感,朕僅僅隻怪他們那是不公平的,同時必須反思朝廷的所作所為。”


    “朕以前聽過一句話: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麽,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麽。這句話初聽起來是很有道理的,但仔細想一想,其實是不對的。首先是國家能保護民眾,給民眾一個公平的環境,這樣民眾才會擁護國家,才會想著為國家做些什麽。”


    “隻想著臣民為你盡忠,為你死節,卻沒想過讓臣民過得更富裕,更有尊嚴。當他們受到委屈時,能有一個地方發聲,所以朕創辦了周報,當他們饑寒交迫時,能有一個地方給他們衣食,所以朕加強了養濟院、惠民藥局、漏澤園等地的管理。”


    “但是這夠了嗎?不夠,遠遠不夠,朕覺得要讓民眾對民族,對國家,對朝廷有認同感,首先就必須讓他們覺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朝廷是他們的,而不是朕一個人的,也不是僅僅是大臣們的,必須是他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