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熊廷弼和王化貞的處理問題,三法司會審後,刑部尚書王紀、左都禦史鄒元標、大理寺卿周應秋等報上的結論是二人皆斬。原來的曆史上熊廷弼斬於天啟五年,王化貞死於崇禎五年。


    當然,這結論隻是初步地認為二人失地該殺,並不是要斬立決,而是要看皇帝想什麽時候殺他們倆人,這就讓各位大臣有了操作的空間。


    朝中大臣開始了分黨派地營救活動。東林黨人多勢眾,從內閣次輔葉向高,閣員韓爌,孫承宗開始,到下麵的刑部尚書王紀,禮部尚書孫慎行等等,再到禦史鄒元標,左光鬥等等,大家一起認為王化貞不該死,熊廷弼才該死。


    他們的理由是,王化貞失廣寧,是因為王化貞不知兵,能力不足,所以失敗。卻沒有提到能力不足的王化貞是如何被他們推上巡撫之位的。


    而熊廷弼是有能力但卻不去救廣寧,所以這不是能力問題了,是態度問題,所以應該要斬。


    而以方從哲為首的浙楚齊三黨中人則以為,熊廷弼雖名為經略,但手中僅能指揮五千兵士,十多萬兵都由王化貞這個巡撫掌握,你讓熊廷弼如何敢用五千兵去幹王化貞十幾萬人都完不成的任務?同時他們還把本兵張鶴鳴也牽扯了進來,認為正是因為本兵偏袒王化貞,才會造成經撫不和,最後失去廣寧的。


    這時三黨的大佬都還在朝中,大家鬥誌昂揚,比起原本的曆史完全不同,所以兩方倒是鬥得個旗鼓相當。


    朱由校把三法司的判決發給大臣們討論後,朝堂上每天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你擺你的理,我劃我的道,吵得不可開交,把個皇帝是看得喜笑顏開。朱由校覺得這才象個朝堂的樣子,兩方勢力均等才好,一方占了絕對的優勢,那個自己這個皇帝也會被群臣無視了。而現在這樣,最後說話算數的就隻能是自己了。


    就這樣吵了兩天以後,到了大朝會的時間。這天早上,朱由校等群臣參拜以後說道:“朕這幾天在想一個問題,朝中有諸多大臣,年齡較大,朕想年齡較大的可否不用大禮參拜呢?”


    群臣都懵了,今天不是要討論熊王的事嗎,你特麽的把這事扯出來是幾個意思?不過懵隻是一會兒的事,然後就是群起而反對,特別是幾個年齡大的,官職高的象方從哲,葉向高等人,反對的尤其厲害。


    方從哲先上前道:“陛下,禮不可廢,左傳有雲,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我華夏不是夷犾,請陛下再勿出此言。”眾人皆同聲附和。


    朱由校不由腹誹,孔穎達還不是聖人呢,他的話你們就這麽聽呀,好心讓你們不跪拜,你們不幹,那我也沒辦法,這個還是慢慢來吧。


    於是笑道:“朕隻是憐惜諸位老臣,既然大家都反對,那就作罷。隻是朕想,如果在朝中設立座位,那大家不用站著,會不會好一些呢?”


    葉向高上前道:“老臣代諸位同僚謝過陛下隆恩,隻是在殿中設立座位,則會使得占地較大,遠處同僚不能聆聽陛下教誨,似乎有失朝堂議政願意了,請陛下聖裁。”


    葉向高平時在黨爭方麵不象劉一燝他們那樣咄咄逼人,所以朱由校對他還是有些好感的。於是他溫言道:“葉公顧慮當然是有道理的,朕是這樣想的,於殿中設立十個座位,然後皆以蒲團放於殿中,那不就解決了葉公的擔憂了嗎?”


    韓爌一聽到十個座位,立即就上了心,十個的意思,顯然是閣臣四人加上尚書六人,這樣閣臣就等於是和尚書平起平坐了,這怎麽行呢?


    所以皇帝剛一說完,他立即上前道:“陛下,臣以為,如有十個座位,然後再加上蒲團,則會使群臣割裂,使人心不平,五日方才一次大朝會,不如都用蒲團,這樣庶無差異,陛下覺得如何?”


    朱由校帶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說道:“韓學士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是朕覺得象首輔方公,次輔葉公等人年齡較大,用蒲團不是很舒服,所以才有此議。來人啦,將椅子和蒲團搬了上來。”


    立時有太監將十把帶太師椅拿進殿來,在靠近皇帝的禦座前擺成相對的兩排,朱由校道:“請閣臣和尚書坐於椅中,其他大臣暫時向旁邊讓一讓,好讓他們把蒲團擺好。”


    點到的人向前行至椅前,關於誰坐哪個椅子的問題大家又是一番推讓。朱由校不耐煩地叫道:“朕左手第一個方首輔,右邊第一個葉次輔,然後按韓學士,孫學士的位子先空著,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按座次坐好就行了,不要按你們中進士的年限名次了,那個算得太麻煩。”


    這樣八人才停止了假模假式的推讓,按順序坐好(孫承宗不在,兵部現在沒尚書)。太監們在他們的下首擺了六排蒲團,然後一番嘈雜之後,各官員總算按六部順序及在部中的職司坐好了。


    眾人心中暗驚,皇帝心中其實早有成算,椅子和蒲團都準備好了就是證明,卻還要先提出不用跪拜的事,接著又提出全部用椅子的事,原來這些都隻是些煙霧,以掩蓋他最後的目的,這份心機,可不象是個少年能有的。


    朱由校看著坐好的眾臣道:“大朝會時間有時會很長,這樣大家都坐著,可不就能更專心地討論朝政了嗎?至於有些人會覺得這樣顯得不夠尊敬,其實朕倒是覺得,這個和論孝是一樣的,論心不論跡,方首輔,你覺得朕說得有道理嗎?”


    他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百行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這話本是清人所說,所以方從哲聽到朱由校的問題後,想了一會才答到:“陛下聖明,百善孝為先,論孝隻能講孝心,如果要講孝行的話,有些人根本沒有條件去奉養好父母,但不能說他是不孝,陛下此語,使老臣醍醐貫頂,陛下之智,老臣拜服。”


    朱由校莫名其妙,難道這句話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嗎?那我豈不是又靠穿越者的福利刷了一大波存在感?正好可以用來反駁東林人的觀點。


    於是他笑了笑道:“朕常常思量,百行孝為先,論心不論行,論跡行門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行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所以朕想,說一個人的錯處,隻能論行,不可論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