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退下後,他取出夾在《紀效新書》中的紙仔細地看了一遍,除了兵器改良,其它都還沒有什麽動靜呀。放好紙後走出書房,問李進忠道:“宮裏有沒有一個叫魏忠賢的內官呀?”李進忠道:“沒聽說過,隻有一個叫魏朝的,還有個叫魏進中的。”


    朱由校想,可能魏朝改名字了,或者是在別的地方,李進忠不認識,算了,到時總會知道的,隻要自己不用他不就行了。


    “對了,你給我打聽幾個人,都是當官的,有文有武。”摸出一張紙,抄的是自己記得的有名的人。“籍貫,家庭情況,風評都要,盡量詳細。”


    李進忠有個朋友在東廠,好象是個不大不小的掌班,正好管的是官員資料,所以這事派他是比較適合的。李進忠也願意辦這種事,可以讓朋友知道自己得太孫殿下信任,那可是大大長臉的事。


    第二天,李進忠就拿來了資料,朱由校接了過來,一看,哈,小官在開會呀!袁崇煥是邵武知縣,孫傳庭是永城知縣,孫承宗,東宮左庶子,比徐光啟官還要小。


    他記得的人就是這三個,袁崇煥和孫承宗是看《碧血劍》知道的,孫傳庭是看《大明劫》知道的,好象還有個祖大壽還是什麽的,似乎是袁崇煥的手下。


    找到的人官小是好事,說明還沒有被重視,如果自己重用他們,至少在忠誠度方麵還是可以加分的。隻是這些人到底擅長什麽自己並不是很清楚,袁崇煥倒是知道,著名的袁督師,袁承誌他爹,孫承宗好象也是督師,孫傳庭在《大明劫》裏麵好象殺心很重的樣子,殺民軍是一把好手,這個人倒是可以不用來殺民軍,因為自己準備讓李自成之類的人根本沒機會造反,來,吃個馬鈴薯,迴去栽玉米,種紅薯,造反這樣的事還是算了吧,有東西吃,造個什麽反。


    穿越過來以後,常常後悔當年沒有多看一下有關明朝的曆史書。不然的話,知道誰打仗厲害就派他去打仗,誰經濟厲害就讓他管財政,知道誰是忠臣就信任他,重用他,誰是奸臣就疏遠他,貶斥他,那他這個皇帝當得不要太容易哦。不過他相信,隻要他做到三點:一是讓農民有飯吃,有錢用;二是不要殺袁崇煥,讓他打建奴;三是重用東林黨,不用魏忠賢。那麽農民不會造反,建奴不能入關,大明就不會亡,自己的寶座就會穩如泰山。


    四月二十七,李進忠報告說孫元化取得了重大進展,朱由校急不可待地來到兵仗局。


    孫元化行禮問好後拿出一枝燧發槍,隻見槍口上有一個套筒,上麵是一把寒光閃閃的刺刀。“殿下上次提出設想後,下臣經多次實驗,得到這種帶刺刀的火銃。刺刀不妨礙火銃擊發,隻是刀刃較脆,使用方法不當或者使用次數太多會導致折斷,小臣正在想辦法改進。”


    原來兵仗局有一種帶刀的火銃,隻不過刀在銃尾,朱由校讓把刀放在銃頭上。上次孫元化把刺刀後麵加一個柄,插在槍口上,朱由校覺得這會妨礙射擊,所以要他套在槍管上,這麽快就改好了,倒是給朱由校一些驚喜。


    朱由校仔細端詳,套筒上有一栓,正好卡在槍管上一突出部位,刺刀長約一尺,用手指輕彈一下刀刃,聲音有些沉悶,用力扳動刀背,發現形變很小。迴憶了一下化學書中的內容,沉吟一下道:“這是因為鋼鐵的質量問題,鐵刀易折,鋼刀才能有較好的韌性,這樣就不容易斷了。這把刀的用材也許已接近於鋼,但終究不是鋼,所以用多了就會壞掉。”


    “啟稟殿下,鋼價太高,如果用鋼則其銀五倍於鐵。”此時的蘇鋼冶煉法能產鋼,但量少價高。如果用鋼的話,將會大大提高刺刀的成本,影響到刺刀的普及。但用鐵的話,質量不過關,你用刺刀殺敵,刺刀突然斷掉,那就是要命的問題了,所以這是個很麻煩的問題,當然要用鋼刀,但是錢是個大問題呀。


    朱由校轉頭問李朝欽:“上次你獻上的有雲紋的劍,你們自己有辦法造出來嗎?”


    “啟稟殿下,那是天竺來的劍,奴婢慚愧,沒有辦法造出來。”


    “鋼鐵質量是個大問題,要想辦法解決才行呀。北直隸有官營的鐵廠嗎?”


    “遵化鐵冶廠已於萬曆九年時關閉,北直隸現在沒有官營鐵廠,南直隸倒是有幾家。”


    “哪家可以煉出鋼來?”


    “蘇州府鐵冶廠可以煉出灌鋼,隻是產量少。”


    “派人去蘇州,在那裏找到熟練工匠,許他們優厚條件,帶他們來京師,幫我們建造設備,改進灌鋼生產方法,提高產量。人找來以後,由孫先生負責指導,先造出適合刺刀的鋼鐵來。”


    吩咐完了後,他專門將孫元化帶到一個小屋子裏:“鐵之所以不能用於製刀,隻因其質不純,因用煤來煉鐵,煤中有我謂之為硫,磷者混入其中,則使鐵質變差,故欲得好鐵,需除去硫磷之雜物。又鐵中需有炭,然炭多則鐵硬,炭少則鐵軟,過軟過硬均不適用,一般而言,鐵中含炭多於百分之二則為鐵,少於百分之二則為鋼,我知道的也就這麽多,不知對你們有沒有用?”他盡可能用文白夾雜的話將他可憐的化學知識講出來,累得夠嗆。


    “殿下所說,讓下臣如拔雲見月,明其理方能精其事,既然是煤中硫磷之物,則可用木炭煉鐵,其中即無硫磷,可煉好鐵。隻是木炭亦貴於煤多矣。”


    “將煤密閉而燒之可得焦炭,焦炭比木炭更適於煉鐵,且應該比木炭要便宜吧。”


    “殿下所謂焦炭,可是我們平日所說的焦?如是,則下臣在書中看到,宋時已有用焦煉鐵之法。”


    “應該是吧,你自己試驗下,看哪種好一些,再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提高產量,改進質量。”朱由校鼓勵道。


    “另外,刺刀和銃管接觸的地方不是太緊,這個要注意下,有這樣一個東西……”他將螺絲的結構簡單地說了一下,見孫元化麵有難色,就道:“這個可以慢慢來,先用其它方法吧,盡量讓它更堅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天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記並收藏大明天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