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冰雪還沒有融化的幾天日子,於秋開始進行了戲水場的圖紙規劃,自從有了小孩後,各個水上遊樂場於秋每年夏天都是要去很多次的,以現在的工藝技術,自然是做不出像後世水上遊樂場那些先進設施的,不過也可以做到差不多的樣子,隻是將許多電動力的裝置改換成人力推動裝置。


    為了讓洺州所有的孩子們都不怕水,這個戲水場最首要的要求,就是大。


    整體十幾萬平米,讓幾千人可以同時放開了玩,不顯得擁擠,是必須的。


    洺州在腦海裏迴想了一番之後,決定把位置設在洺水縣,那邊有一段非常寬闊的淺灘,鋪上沙子,就是一個大型的露天沙灘戲水場。


    至於室內恆溫戲水場,則是直接與露天的戲水場相連,在冬天的時候,關閉室外遊樂場就好了。


    很多滑梯上水的位置,需要有人踏水車上水,一些漂流,玩巨浪的位置,則需要很多大型水車上水,這也難不倒於秋,在室外設計幾個大的風力水車,就可以將人力的使用減少許多。


    各種攀爬的設施也很好打造,洺州的木匠多的不得了,又有機床的輔助,一兩個月就可以做出很多套大型的滑梯,爬樓之類的遊樂設施出來。


    隻是現在沒有塑料,需要用比較耐水泡的木料來打造,桐油浸泡過之後的木料,打磨的十分光滑基本就可用了。


    水池則全基本部用瓷磚建造,可以設兒童池,淺水池,深水池,甚至跳水池。


    室內熱水,則是可以通過地下鍋爐進行加熱,這套係統同時可以為泳場進行供暖。


    為了不讓大家凍傷,於秋還要將房子好生設計一番,空間很大的話,就需要足夠的采光和空間設計,否則就需要點燈,產生持續的消耗。


    最後,於秋決定直接用磚木結構框架加玻璃牆來建造,反正不過是一個兩丈左右高度的環形房屋,內部結構並不複雜,在靠洺水河灘的位置設計八扇一丈多寬的雙開推拉門,這樣到了夏天把門一拉開,室內室外戲水場就連成了一體。


    各種設施雖然沒有什麽技術難點,但是需要設計的方麵卻非常多,尤其是救生安全方麵的,於秋硬是畫了七八天圖紙,才把各個方麵搞齊,再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隻有等建起來之後再慢慢修改調整。


    眼瞅著洺水中的大冰塊越來越少,兩岸的積雪越來越薄,於秋便下了通知,讓所有負責建設的班組以上管理到洺津渡來開會,他要將洺州內部三大建造工程一起交待下去。


    除了建設在洺州城內的洺州圖書館和在洺水縣的戲水遊樂場之外,選址在洺山主峰的洺山書院,才是洺州未來最大的建築工程,雖然構想圖紙於秋早就畫了出來,並且已經讓人做了先期準備工作,但是今年下半年之前,最多也就是將山頂的校舍,和住宿區修建起一兩座來,至於其它的教學設施,以及園林化的美觀,則需要長達幾年的後續修建。


    因為,光是一條從洺津渡通往洺山主峰的盤山公路,在沒有搞出水泥之前,也不是那麽輕易能完成的,最開始的一兩年,肯定還是要和去山莊一樣,走泥土山路的。


    再之後,就是洺州以外的越冬場的建設了,好在最近這段時間,各縣的縣令去周邊各州忽悠來了不少人,分一分倒是能組成幾個隊伍,開始一些建造方麵的培訓,等化雪之後,便可以開始在各個工作崗位幹活了。


    正月下旬,比洺州天氣更加暖和的關中已經開始春耕了,上遊來水越多,也終於讓洺水河道上勉強可以走船,於秋布置完各處施工的工作之後,便和闞棱一起,帶著三百多艘洺州最大的船隻往黃河水道而去,雖然走的慢些,卻比在關中忙活春耕的李建成早了十多天到達山東境內。


    沒辦法,在李唐的製度裏,春耕就是最大的,皇帝都要下地耕籍田,不先種好了田,關隴的世家是不會讓屬下的青壯出征的,不耕種,朝廷即便是在前線打了勝仗,後方沒有吃的,也比打了敗仗還慘。


    而於秋卻是沒有這方麵的顧忌,在洺州,耕田並不是獲得食物的唯一途徑,出海打魚,或許更重要。


    “嘩啦啦!”


    一丈多高的吊架上,滑輪滾動,一張有數丈長寬的大網,被於秋幾人從船側的水麵拉了起來,裏麵,數百條大魚,掙紮的正歡實。


    魚喜歡迎水,這種順水拉網法,正好讓迎水的魚,一頭鑽進了網兜,不得不說,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是真好,即便是在黃河裏,也有許多十幾斤以上的大魚。


    “這,一網隻怕有幾百斤都不止吧!”看到甲板上活蹦亂跳的各色魚獲,即便是經常在淮南河道打魚的闞棱也有些發愣道。


    “何止幾百斤,我看至少超過千斤,看到那些兩尺多長的黃河大鯉沒有,一條最少就有十幾斤,咱們這一網,應該有有二三十條這樣的大魚吧!還有這種鰱魚,都超過三尺長了,得有三四十斤以上了吧!這些大魚留在河道裏就是禍害,一年不知道吃掉多少小魚或者小魚的食物,咱們得讓大家一齊開動,給黃河清清場了。”於秋笑著道。


    這種後世漁船慣用的拉網設計,一如他想象中那麽好用,雖然沒有電機啟動器將魚網從水裏吊上來,但通過滑輪吊臂,和幾個成年人手動拉,也同樣能起到將漁網吊上船的效果,隻是多費了些人力,就是這魚獲量,多的有點超出於秋的想象,要是在後世一網能有這麽多魚,漁民估計一年就能奔小康。


    在沒有電船捕撈和工業廢水汙染的時代,內河河道裏的魚貨都如此豐富,那麽海裏呢?


    “難怪你說運作好這些新式漁船,就足夠為洺州弄迴去足夠多的食物,咱們這幾艘新船一起開動,一天就能拉幾十船魚迴去吧!”闞棱信心滿滿的道。


    “出海之後,每五天,將貨船裝滿一趟拉迴洺州,就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了。”於秋點頭道。


    這次隨行的船隻中,除了六艘尖底的大新船負責捕撈,其餘的都是淮南或洺州原先的舊船,除去十幾艘專門的軍艦,其運量加起來,至少有好幾萬石,每五天捕撈幾萬石魚蝦,那麽,一艘船每天至少要起網好幾十次,而且,每次的魚獲都要比剛才隻多不少。


    從未在海上捕撈過魚獲的闞棱對此沒有什麽信心,道,“幾天捕撈好幾萬石,就算海裏的魚更大的一些,也不太可能吧!”


    於秋則是自信滿滿的道,“沒有什麽不可能的,你隻要找到了魚群的位置,別說幾天捕撈幾萬石了,一網下去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可能就能上來數千斤魚,這也是我安裝雙排滑輪組在吊杆上麵的原因。”


    他可不像這個時期的人一樣,不知道哪些海魚能吃,哪些海魚不能吃,作為一名大型連鎖餐飲業的老板,他幾乎對所有食用魚類都有了解。


    而且,他既然都親自出海了,那麽就絕對不止捕撈打魚這麽簡單,將各州沿海的百姓發動起來,為自己做事,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當船過了出海口之後,於秋讓闞棱帶著捕撈船去海上打魚,他自己則是和帶著船隊,到了滄州沿海的河口縣,這裏,褚飛已經等候他多時。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大農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魚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魚的胖子並收藏初唐大農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