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三章 大戰序曲


    太平洋真的是太龐大了,縱橫萬裏,光是對日本的進攻路線就有很多條,但主要有三條,一是北太平洋,二是中太平洋,三是西南太平洋,哪裏作為主攻方向是美軍發動戰略進攻最重要的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論。


    北太平洋天氣嚴寒,海麵上風大浪急,不利於實施大部隊作戰,而且對日本維持其戰爭的生命線——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無法迅速解決戰爭,因此美軍自1943年5月收複阿留申群島後,就未在這個方向采取進一步攻勢。


    以麥克阿瑟陸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主張在占領或封鎖拉包爾之後沿新幾內亞——菲律賓軸線的西南太平洋發動進攻,他們認為這條進攻路線可以充分利用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業已建立的一係列海空基地,始終能夠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對於進攻目標有著較大的選擇餘地,能夠繞過日軍重兵守備的地區,攻擊日軍防禦薄弱之處。


    麥克阿瑟有自己的想法,當年,他是被日本人從菲律賓趕出來的,現在,他自然要親自打迴去,這叫從哪裏跌倒的就在哪裏爬起來。


    而以尼米茲海軍上將為代表的一方,認為這條進攻路線上的主要島嶼麵積都比較大,日軍部署的兵力也相應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較激烈,付出的傷亡也會大一些。


    表麵上看是進攻路線之爭,實際上卻反映出美國陸海軍之間的深刻矛盾,因為如果從西南太平洋發起攻擊,主要依靠陸軍實施地麵進攻,海軍隻不過擔任保護海上運輸,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麵作戰,並掩護陸軍近海側翼的次要任務。而從中太平洋展開進攻,關鍵是掌握製空權與製海權,海軍的航母編隊將是絕對的主力,由於所需占領的島嶼麵積較小,地麵戰鬥隻需要小規模陸軍部隊,海軍才是主角。


    因此這場爭論,雙方都分別得到了陸海軍頭麵人物——陸軍參謀總長馬歇爾上將和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的鼎力支持。


    對於海陸兩軍之爭,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了極其慎重和細致的研究,最後決定采取以中太平洋為主,西南太平洋為輔的雙管齊下戰略,這樣既可避免單線進攻易遭日軍集中全力的抗擊和暴露側後的危險,又能迷惑日軍,使其難以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分散日軍兵力和注意力,為戰略進攻的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之所以選擇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隨著美國軍事工業全麵轉入戰時生產,大批航空母艦和登陸艦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軍部隊擁有了一支以航母為核心具有極高機動力和極強突擊力的艦隊,能夠保證掌握製空權和製海權。


    爭論的最終結果,是美軍先後組織了新喬治亞島戰役,吉爾伯特群島戰役,馬紹爾群島戰役,隨後的進攻矛頭直指馬裏亞納群島。


    不過,介於在之前幾次戰役中,美國軍隊慘重的損失,所以,不論是美國陸軍還是海軍,都同意將馬裏亞納群島的主攻任務交給中國軍隊來完成,於是,一個曆史的機遇就展現在了李學坤的麵前。


    李學坤知道,這是中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仗,打好了,那麽,中國軍人將揚威異域,贏得所有人的尊重,打不好,未來,可能失去盟友的信任,從此淪為太平洋戰場的配角,這是包括李學坤在內所有中國人所並不希望看到的情景。


    馬裏亞納群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位於琉球,台灣和菲律賓以東,硫璜列島以南,加羅林群島以北,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亞洲與美洲的海上交通要衝,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和遠東的必經之路。


    如果馬裏亞納群島被盟軍占領,日本本土與東南亞的海上生命線就將被切斷,台灣和菲律賓也將處在美軍直接打擊範圍下,更嚴重的是從馬裏亞納起飛的美軍b—29轟炸機可以將日本本土納入其轟炸半徑,正因為馬裏亞納群島如此至關重要,就被日軍譽為"太平洋的防波堤",而美軍所實施的馬裏亞納登陸戰役也就被稱作破堤之戰!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一九四四年一月開始的馬紹爾群島戰役中,不但沒能出海迎戰,反而退至帛琉群島,直接導致了馬紹爾群島失守,這引起了日本內閣和陸軍對海軍的強烈不信任,甚至有些人提出放棄馬裏亞納群島。


    但日本大本營非常清楚馬裏亞納的重要性,決定沿千島群島,小笠原群島,馬裏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新幾內亞群島西部建立必須絕對予以確保的防線——絕對國防圈,馬裏亞納則是該防線的核心。


    因此,日軍自一九四四年二月起,開始著手加強該地區的防禦,由於以前馬裏亞納群島是海軍負責防禦,島上的陸軍部隊很有限,大本營計劃將中國戰場上的第三和第十三師團調往中太平洋,以加強該地區的地麵部隊,但這兩個師團在中國戰場上一時無法脫身,大本營隻好於二月十日將駐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第二十九師團調到馬裏亞納,陸軍部還將新組建的八個支隊也調到該地區。


    二月二十五日,日軍大本營將中太平洋地區所有陸軍部隊整編為第三十一軍,由小畑英良中將任軍長,規定該軍服從於聯合艦隊司令的調遣。從二月起,日軍進一步動員大批船隻向該地區調集部隊,三十一軍擁有五個師團又八個旅團,分別防守馬裏亞納,特魯克,小笠原和帛琉等島嶼。其中部署在馬裏亞納群島的是兩個師團又兩個旅團,約六萬餘人。


    不過,日軍的人數雖多,但是,防禦工事修建的卻並不快,原計劃要到十一月方能完成,此時才完成工程量的一半,火炮掩體幾乎沒有,地雷和鐵絲網也沒鋪設,總體防禦也不過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罷了。


    日本海軍也開始了行動,他們於二月四日將原在馬裏亞納群島的第四艦隊和新組建的第十四航空艦隊合並為中太平洋艦隊,由中途島海戰的敗將南雲忠一海軍中將任司令,第四艦隊主要是由魚雷艇,獵潛艇,掃雷艇和巡邏艇等輕型艦艇組成。


    第十四航空艦隊編製上還是很龐大的,總共有八個岸基航空隊,478架飛機,但陸續被調往其他地區,剩下的飛機寥寥無幾,因此這支艦隊實力非常薄弱,隻能充當牽製美軍登陸部隊的偏師,為主力艦隊集結贏得時間。日本海軍計劃用於馬裏亞納群島決戰的主力艦隊是一九四四年二月由第二,第三艦隊合並組成的第一機動艦隊,幾乎包括了聯合艦隊所有主要水麵艦艇,共有航母9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31艘,艦載機439架,由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任司令。


    日軍大本營深知這支艦隊與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實力上存在較大差距,決定以第一航空艦隊改編的第五岸基航空隊,與之配合作戰,以求充分發揮艦載航空兵與岸基航空兵的協同威力。


    隻不過,現在的這支第一航空艦隊並不是那支戰爭初期偷襲珍珠港,縱橫太平洋所向無敵的航母艦隊第一航空艦隊,而是一九四三年七月剛剛成立的岸基航空兵部隊,由角田覺治海軍中將指揮,成立伊始就受到日軍大本營的特別重視,從其他部隊抽調一些有戰鬥經驗的老飛行員作為骨幹,並盡可能為其配備最新式的裝備,一直作為大本營的直屬部隊在國內訓練,原計劃訓練一年。


    一九四四年二月馬紹爾群島失守後,不得不調到中太平洋地區,其中技術熟練的調到馬裏亞納,技術尚不熟練的則調到菲律賓一邊訓練一邊備戰,原第五岸基航空隊共有飛機1092架,後又將其他一些具有戰鬥經驗的航空兵部隊調入,最鼎盛時,其飛機增至1600架,但因戰鬥不斷,日軍的戰機生產能力根本無法補充損失數,至一九四四年,這隻航空隊僅餘530架戰機。


    日軍的決戰計劃原是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海軍大將主持製定的,企圖在第一航空艦隊和第一機動艦隊實力有所恢複後,尋找戰機與美軍決戰(日軍在製定計劃時,還不知道中國軍隊即將加爭奪馬裏亞納海灣的戰鬥),爭取扭轉戰局,代號為"阿號作戰"。


    聯合艦隊的司令都是命薄之人,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美軍擊落,這個古賀也好不到哪裏去,他於二月三日在前往菲律賓途中座機遭遇暴風,機毀人亡。豐田副武海軍大將接任聯合艦隊司令的次日,即5月3日,就接到了大本營發起"阿號作戰"的指令,隨即向所屬各部下達了作戰指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兵王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大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大為並收藏抗日之兵王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