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二章 二戰轉折


    時間轉即到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進入了轉折的一年。


    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簽訂了《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第二天,日軍占領馬尼拉,日軍以催枯拉朽之勢在一月間占領了吉隆坡、馬六甲、日軍進入頃甸。


    見風使舵的泰國見狀,立即投靠了日本,向美國與英國宣戰。


    隨後,新加坡向日本投降,晶本飛機襲擊了澳大利亞達爾文。


    2月22日,美國撤出菲律賓,爪哇島上的荷蘭軍隊向日本投降。整個太平洋戰場,一片慘淡,談日色變。


    日軍進占緬甸,讓英國慌慌不可終日,他們知道,憑自己的實力,是擋不住日本人的,所以,不得不拉下臉來,向中國求助。


    而蔣委員長在權衡利弊,如果緬甸有失,那麽,中國將損失最後一條與外界溝通的渠道,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形勢很嚴峻。


    1941年12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方麵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甸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


    這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對於英國來說,他的戰略重心在歐洲,在遠東地區首要之務就是保衛輸出資源最多的印度,並將其餘殖民地視為保衛印度的戰略縱深。


    但對於中國而言,緬甸等地是爭取國外援助的最後生命線,如果滇緬公路不保,外援將無法輕易進入中國,與日本的作戰也將陷入補給不足之劣勢。


    因此,中華民國方麵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勝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六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日本在1942年初侵占馬來西來後,開始入侵緬甸。


    隨後,日軍進攻緬甸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


    雖然形勢危急,但是蔣委員長心中還是有些猶豫,如果英國人背信棄義,獨自撤退,那麽,中國遠征軍將會處於孤立無援的危險境地,蔣委員長並不相信英國人。


    正是英國人發動的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百年的屈辱史,現在,要與英國並肩作戰,雖是時事所迫的無奈之舉,但心裏卻總是有些不痛快。


    而且,英國人自視過高,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致命遠征軍停留在中緬邊境。


    此時,在日軍的進攻之下,緬甸英國一觸即潰,節節敗退,英國在無奈之下,隻好再度請求中國軍隊入緬參戰。


    蔣委員長已決定派遠征軍入緬作戰,部隊主要由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這三個軍,猶其是第五軍,是中國軍隊精華之所在,戰鬥力強悍,第五軍在鎮南關一役中全殲敵奠,戰功赫赫。


    不過蔣委員長還是有些不放心,這是中國自甲午戰爭起出國作戰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打出中國人的氣勢來,日軍入侵緬甸的有六萬兵力,雖說兵力少,但也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真的打起來,中國軍隊未必是他們的對手,所以,遠征軍有待於加強。


    可是,蔣委員長手中能拿的出手的軍隊,也就這些了,還有哪些部隊可以抽調呢?


    就在這時,遠在滁洲的李學坤向蔣委員長打來了電報,主動請纓,加入遠征軍,出兵緬甸。


    重慶,蔣委員長官邸。


    蔣委員長在接到李學坤的電報之後,反複權衡利弊,李學坤的部隊,戰鬥力強悍,是中國最為精銳的部隊之一,這點無可厚非,但是,遠征軍已有杜聿明、戴安瀾、孫立仁、廖耀湘這樣的驕兵悍將,再加上李學坤這樣的桀驁不馴之輩,隻恐指揮起來有些困難。


    所以,蔣委員長一直舉棋不定。


    好在,陳誠的一席話點醒了蔣委員長。


    陳誠問:“委員長,你是希望這一仗打勝呢,還是打敗呢?”


    “當然是打勝了。”蔣委員長說道。


    “如果您希望打勝,那麽,就讓李學坤去,論起打仗,還有誰是李學坤的對手?放著這樣的大將不用,那豈不是在浪費人材?”


    陳誠的話打消了蔣委員長的最後一絲顧慮,不過,蔣委員長認為,滁洲根據地很重要,李學坤現有兩個旅,其中一個旅要堅守滁洲根據地,另一個旅,星夜兼程,坐汽車趕到去南的邊境處,隨時準備進入緬甸。


    而李學坤自己,則來重慶,蔣委員長親自接見他。


    在得知蔣委員長要自己出兵緬甸後,李學坤大喜,緬甸一役,自己終於沒有錯過,一想到將與杜聿明、戴安瀾這樣的名將並肩作戰,李學坤真的感到很是興奮。


    於是,李學坤連夜安排了一下,這一次,他決定趙大海的第一旅開赴緬甸,第二旅留守。


    由於李學坤早有準備,所以第一旅早已集結完畢,他們乘上了能使用的所有交通工具,向著立煌星夜兼程,在立煌再轉乘汽車,到重慶去。


    由於路途遙遠,汽車又不夠,所以,對第一旅是個很大的考驗,不過,經過嚴格訓練的第一旅排除萬難,還是在一個半月內到達了緬甸邊境,這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了。


    至於李學坤,他坐汽車連夜到立煌,又由立煌的飛機場飛抵重慶。


    在重慶,李學坤見到了蔣委員長,蔣委員長向他說了一下前線的形勢。


    現在,前線很是緊張,日本人已經對緬甸發動了進攻,預計,兩個月內,就有可能打到緬北,以至占領整個緬甸,所以,中國遠征軍的時間很是緊迫。他希望李學坤聽從指揮,再書功勳。


    末了,蔣委員長表示,這次,是由美國的代表史迪威將軍指揮,對手於史迪威,蔣委員長是很不信任的,他認為,史迪威不過是一個沒有戰爭經驗的新兵而已,所以,他要李學坤有事向他多匯報。


    李學坤心中一動,政令兩出,這是兵家大忌啊,難道,蔣委員長要遙控遠征軍嗎?


    仔細想想,李學坤也理解了蔣委員長的行為,這三個軍,十萬軍隊,那可都是蔣委員長的嫡係,蔣委員長怎麽能放心交給一個外國人呢?


    不過,對於蔣委員長的軍事指揮能力,李學坤實在不敢恭維,沒他指揮還好,有他指揮的戰役,基本上會以失敗靠終。


    曆史上,中國遠征軍就是因為政令多出,將帥不和而功虧一匱,兵敗野人山,這個教訓應該吸取,所以,李學坤覺的,自己既然改變不了蔣委員長和別人,那麽,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戰局。


    李學坤當即表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一定會盡力作戰,為國家和民族爭氣,同時,李學坤也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希望給前線的將帥以更大的自主權,如此,才能更好的發揮指揮員的作用。


    因為,蔣委員長畢竟遠在重慶,無法敏銳的捕捉每一個戰機,什麽事都通報重慶,就貽誤戰機。


    蔣委員長聽了李學坤的話後想了一會兒,隨後說道:“學坤,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我會考慮的,不過,鑒於你的指揮才能,我打算給你的部隊一定的自主權,有時候,可以不必聽那個美國佬的。”


    李學坤心中一顫,蔣委員長與史迪威的關係並不好,看來,他還是不放心史迪威啊,不過如此也好,自己有了蔣委員長這柄尚方寶劍,就可以大刀闊斧的大幹一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兵王傳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大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大為並收藏抗日之兵王傳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