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駕崩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 作者:白玉蘇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怎麽?她與你說過此事?”陸方海又爬上了床,猿臂環上杜文秀的腰,隔著衣裳去捏她肚子上的肉。
杜文秀掙紮了一下,他卻不放,反而更為肆意。
杜文秀白了他一眼,道:“她先前中了毒,來我們家求救,說我不叫你納妾是不賢哩。”
陸方海將頭埋進她的肩頭,吃吃地笑:“還是我叫她找你,卻不想卻與你說這些。早知道不讓她來,惹你徒增煩惱。”
“嘁,我才不煩惱哩。”杜文秀尤自嘴硬,“有娶平妻的想法,不如早些離了我這裏,沒有男人我也過得挺好......”
陸方海的嘴巴蓋住了她沒說完的話,唇舌廝纏之下,她也越發委屈。
陸方海渾厚的聲音低低在她的耳邊響起:“我這一生,隻與秀娘相伴到老。旁的女子,縱是再好,我也不要的。”
杜文秀再忍不住,“嗚嗚”哭著,反手抱了過去,兩人糾纏在一起,如......魚得水。
事畢,杜文秀斜靠在陸方海身上,聽他講這一年的事情。
其實她也都猜得差不多,但是卻沒有他口中說來這般兇險。
杜文秀牢牢抱住他,嬌聲道:“當官兇險,不如農家快活。”
“嗯。我也想好了,這迴事了,我便功成身退,與秀娘過些平常日子,相伴到老。”陸方海柔聲說道。
杜文秀眼睛一亮,“騰”的一下彈起,忍不住揚了聲音道:“當真?”
陸方海含笑將她按迴被裏:“自然是真的。當日你鼓勵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可是我在外麵轉悠了近年餘,還是覺得我想要的就是與秀娘相攜一生,共白首。”
“功名利祿,非我所求。隻是不知秀娘想不想去京城過富貴日子,這才借著接二郎的機會過來問問清楚。”
“你要接二郎走了?”杜文秀略皺了眉頭,卻見陸方海笑道:
“是了,若再不接他,隻怕朝堂裏的那些老爺,要將福王定為太子,反弄巧成拙。”
“皇......他中的毒,竟已這般深了?阿洛送二郎到田莊,說是現在二郎出門都不避諱有人找尋了。”杜文秀沉吟道。
“嗯,於貴妃不肯叫太醫醫治,揚言道怕皇上再次被下毒。”
“她本就受寵,又跋扈慣了,皇後與眾嬪妃奈何她不得,隻就這麽拖著,便將人拖得不行了。”
“原先也沒想過這般快就接二郎迴去,不過這迴再不接,隻怕福王要成了唯一選擇,不能再將他藏下去了。”
杜文秀不語,想與他一起去接二郎,但是陸方海卻不準。
他原是悄悄過來,天不亮便要到田莊去,接了二郎立時就走。
“待京中事畢,我就迴來,到時候咱們一家子就能在一起了。”
杜文秀無法,隻得依他。
畢竟自己生了孩子才幾個月,這些日子又常常勞碌不堪,身子還虛著,也就不再堅持。
天色漸白,雞叫三聲,阿洛屋裏亮起了燈。
隻要阿洛在家,日日早飯必定是她準備的。
而此時,陸方海已經早已翻牆出了家宅,引來杜文秀一陣腹誹:
自家宅院,還這般高來高去,搬過來這些時日,一迴正門沒有走過哩。
不過既他迴來給了顆定心丸,杜文秀便知隻消這般安穩等下去,事情就定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心中放定,想著鹿二娘與二郎走了,程小妹一個人在田莊,便又使了徐阿大過去接人。
一直到後半晌,程阿大空車而迴,道:程小妹跟鹿二娘和二郎一道被接走了。
杜文秀一聽,滿臉的不敢置信,陸方海接二郎,還能強把程小妹帶走不成?
去尋了程素英,卻見她正忙,藥房裏人多,又不好說話,便隻得在工坊裏轉了一圈,悻悻而歸。
坐在家裏想得片刻,決定這話先不與程素英說,且看陸方海是怎麽個安排,反正他總要迴來,定要給自己一個說法才是。
時間一天天過去,說是事情已近尾聲,但還是又等了兩三個月。
京中都傳皇帝身子不成了,英王也瘦若削骨,出門見個人都一副搖搖欲墜的模樣。
於貴妃隻道自己勝券在握,越發懶怠做些麵子情,一副皇太後的作派,不加掩飾。
對老皇帝也越來越不堪,據進去探望的大學士迴來說,皇帝想要喝口水,都要看於貴妃高興不高興哩。
一時間朝堂內一片愁雲慘淡,大家很是抗拒福王繼位,但是眼看英王的身子骨越發的不好,兒子還都被於貴妃害得......
這個時候,大家卻悄無聲息接到了英王世子迴家的消息,登時像一塊大石重擊了水麵,激起萬丈波濤。
朝臣們一個個都想核實此消息真假,紛紛登門拜訪。
隻是除了大學士和幾位禦史,其他人都被婉言謝絕,不曾見到。
——不過,隻要有人見到了不就行了。
在於貴妃又一次催促立太子時,朝臣們很快就同意了。
於貴妃不由心喜,也就不再吊著皇帝性命。
雖自家哥哥近幾日不曾再送消息進宮,想來宮外應是無事。
聖旨擬下,指大學士為顧命大臣,皇帝再活著便是礙事。
尋了個好日子,於貴妃拿了個抱枕上前蓋住皇帝的頭臉,要送他一程。
四周宮女內侍皆臉色煞白,不敢吭一聲,隻見早已消耗盡生機的皇帝細腿兒蹬得幾蹬,便升了天。
“皇上駕崩啦!”內侍尖利的聲音響徹宮中,傳到宮外。
皇帝龍馭賓天,舉國上下皆哀。
朝臣進宮一看皇上那死相,怒斥於貴妃弑君,卻見她不慌不忙提醒道:
“皇上這身子,早已熬不下去了,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也是心疼他,才送他一程。”
“國不可一日無君,諸位有與我爭執理論的功夫,不如快些念了遺詔,請新帝登基。”
大臣們看著她這副嘴臉,不由都怒氣上湧。
“於貴妃,如今於國舅不在,你還是莫要如此篤定,小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太師,觀文殿大學士陸淮怒斥她道。
卻見於貴妃倏然一笑,朗聲道:“如今英王那個病殃子,說不得還能活得幾日。”
“除了福王,你們還能立誰?莫要拖延,不然等我兒登基,都要將你們一個個治罪。”
陸淮指了翰林學士道:“方清,既如此,你便將遺詔拿出來,好叫於貴妃死了心。”
杜文秀掙紮了一下,他卻不放,反而更為肆意。
杜文秀白了他一眼,道:“她先前中了毒,來我們家求救,說我不叫你納妾是不賢哩。”
陸方海將頭埋進她的肩頭,吃吃地笑:“還是我叫她找你,卻不想卻與你說這些。早知道不讓她來,惹你徒增煩惱。”
“嘁,我才不煩惱哩。”杜文秀尤自嘴硬,“有娶平妻的想法,不如早些離了我這裏,沒有男人我也過得挺好......”
陸方海的嘴巴蓋住了她沒說完的話,唇舌廝纏之下,她也越發委屈。
陸方海渾厚的聲音低低在她的耳邊響起:“我這一生,隻與秀娘相伴到老。旁的女子,縱是再好,我也不要的。”
杜文秀再忍不住,“嗚嗚”哭著,反手抱了過去,兩人糾纏在一起,如......魚得水。
事畢,杜文秀斜靠在陸方海身上,聽他講這一年的事情。
其實她也都猜得差不多,但是卻沒有他口中說來這般兇險。
杜文秀牢牢抱住他,嬌聲道:“當官兇險,不如農家快活。”
“嗯。我也想好了,這迴事了,我便功成身退,與秀娘過些平常日子,相伴到老。”陸方海柔聲說道。
杜文秀眼睛一亮,“騰”的一下彈起,忍不住揚了聲音道:“當真?”
陸方海含笑將她按迴被裏:“自然是真的。當日你鼓勵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可是我在外麵轉悠了近年餘,還是覺得我想要的就是與秀娘相攜一生,共白首。”
“功名利祿,非我所求。隻是不知秀娘想不想去京城過富貴日子,這才借著接二郎的機會過來問問清楚。”
“你要接二郎走了?”杜文秀略皺了眉頭,卻見陸方海笑道:
“是了,若再不接他,隻怕朝堂裏的那些老爺,要將福王定為太子,反弄巧成拙。”
“皇......他中的毒,竟已這般深了?阿洛送二郎到田莊,說是現在二郎出門都不避諱有人找尋了。”杜文秀沉吟道。
“嗯,於貴妃不肯叫太醫醫治,揚言道怕皇上再次被下毒。”
“她本就受寵,又跋扈慣了,皇後與眾嬪妃奈何她不得,隻就這麽拖著,便將人拖得不行了。”
“原先也沒想過這般快就接二郎迴去,不過這迴再不接,隻怕福王要成了唯一選擇,不能再將他藏下去了。”
杜文秀不語,想與他一起去接二郎,但是陸方海卻不準。
他原是悄悄過來,天不亮便要到田莊去,接了二郎立時就走。
“待京中事畢,我就迴來,到時候咱們一家子就能在一起了。”
杜文秀無法,隻得依他。
畢竟自己生了孩子才幾個月,這些日子又常常勞碌不堪,身子還虛著,也就不再堅持。
天色漸白,雞叫三聲,阿洛屋裏亮起了燈。
隻要阿洛在家,日日早飯必定是她準備的。
而此時,陸方海已經早已翻牆出了家宅,引來杜文秀一陣腹誹:
自家宅院,還這般高來高去,搬過來這些時日,一迴正門沒有走過哩。
不過既他迴來給了顆定心丸,杜文秀便知隻消這般安穩等下去,事情就定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心中放定,想著鹿二娘與二郎走了,程小妹一個人在田莊,便又使了徐阿大過去接人。
一直到後半晌,程阿大空車而迴,道:程小妹跟鹿二娘和二郎一道被接走了。
杜文秀一聽,滿臉的不敢置信,陸方海接二郎,還能強把程小妹帶走不成?
去尋了程素英,卻見她正忙,藥房裏人多,又不好說話,便隻得在工坊裏轉了一圈,悻悻而歸。
坐在家裏想得片刻,決定這話先不與程素英說,且看陸方海是怎麽個安排,反正他總要迴來,定要給自己一個說法才是。
時間一天天過去,說是事情已近尾聲,但還是又等了兩三個月。
京中都傳皇帝身子不成了,英王也瘦若削骨,出門見個人都一副搖搖欲墜的模樣。
於貴妃隻道自己勝券在握,越發懶怠做些麵子情,一副皇太後的作派,不加掩飾。
對老皇帝也越來越不堪,據進去探望的大學士迴來說,皇帝想要喝口水,都要看於貴妃高興不高興哩。
一時間朝堂內一片愁雲慘淡,大家很是抗拒福王繼位,但是眼看英王的身子骨越發的不好,兒子還都被於貴妃害得......
這個時候,大家卻悄無聲息接到了英王世子迴家的消息,登時像一塊大石重擊了水麵,激起萬丈波濤。
朝臣們一個個都想核實此消息真假,紛紛登門拜訪。
隻是除了大學士和幾位禦史,其他人都被婉言謝絕,不曾見到。
——不過,隻要有人見到了不就行了。
在於貴妃又一次催促立太子時,朝臣們很快就同意了。
於貴妃不由心喜,也就不再吊著皇帝性命。
雖自家哥哥近幾日不曾再送消息進宮,想來宮外應是無事。
聖旨擬下,指大學士為顧命大臣,皇帝再活著便是礙事。
尋了個好日子,於貴妃拿了個抱枕上前蓋住皇帝的頭臉,要送他一程。
四周宮女內侍皆臉色煞白,不敢吭一聲,隻見早已消耗盡生機的皇帝細腿兒蹬得幾蹬,便升了天。
“皇上駕崩啦!”內侍尖利的聲音響徹宮中,傳到宮外。
皇帝龍馭賓天,舉國上下皆哀。
朝臣進宮一看皇上那死相,怒斥於貴妃弑君,卻見她不慌不忙提醒道:
“皇上這身子,早已熬不下去了,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也是心疼他,才送他一程。”
“國不可一日無君,諸位有與我爭執理論的功夫,不如快些念了遺詔,請新帝登基。”
大臣們看著她這副嘴臉,不由都怒氣上湧。
“於貴妃,如今於國舅不在,你還是莫要如此篤定,小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太師,觀文殿大學士陸淮怒斥她道。
卻見於貴妃倏然一笑,朗聲道:“如今英王那個病殃子,說不得還能活得幾日。”
“除了福王,你們還能立誰?莫要拖延,不然等我兒登基,都要將你們一個個治罪。”
陸淮指了翰林學士道:“方清,既如此,你便將遺詔拿出來,好叫於貴妃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