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散去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 作者:白玉蘇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假的,咱們自去找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將這事兒好生掰扯掰扯。”
杜文秀目光炯炯,看向門前眾人。
吳氏醬菜坊的眾婦人不由一齊失了聲。
她們隻是工坊裏做工的,哪裏能拿到這般機密的契書。
沉默半晌,又齊齊圍了上來,不管不顧隻叫杜文秀履行東家的義務——發工錢。
眼見這些婦人如此不通人事,杜文秀不禁有些惱火。
轉頭喚了聲江水妹,道:“你跑得快,去縣衙裏報官,就說這裏有人鬧事。”
待江水妹應聲而去,杜文秀又轉向婦人們冷冷說道:
“這事情因果我都與你們講了清楚。而且我也知道,這吳氏醬菜坊自打吳娘子入了柳侍郎府,便再也不曾開工。”
“你們半點事情沒做,反倒自己編了瞎話過來逼我給工錢,若是天下銀錢這般好掙,我們工坊裏頭的工人又怎會日日起早貪黑不停歇?”
“若是現在退去,找你們自己東家過來,看在同行的份上,便是借些銀錢周轉,說不得我也會應允。”
“你們非要在此鬧事,那麽咱們便等著縣太爺召喚,自去公堂上決斷。”
她一番話字字鏗鏘,句句有力,把那些婦人唬得一時不敢吭聲。
看著氣氛也差不多了,天色也早已大亮,工坊的門卻還沒有開。
杜文秀一副渾然不懼的模樣,端著身子走上了台階,吳氏醬菜坊的婦人不敢如何動作,往兩旁閃身退去,讓開一條道來。
杜文嬋等人跟在她的身後,一群人擠過去,將來鬧事的婦人擠到了兩旁。
吳三妹上前拍門,大聲道:“常伯,開門啊,門口的小娘子們都散了,你莫要怕啊。”
一番話嚷嚷的,眾人皆都忍俊不止,吳氏醬菜坊的婦人們麵色紅得像是要滴出血來。
她們倒是想趁亂走了,可是江四娘還在人家手裏,大家夥一塊兒來的,又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如何好扔下她自己走人?
於是便期期艾艾守在這裏,看著文月坊的婦人們進門去湧入不遠處的一間屋子。
不多時,便看見她們換了衣衫圍裙出來,頭上還紮了頭巾包住發頭。
然後便走向不同的位置,各自工作。
杜文秀在程素英的陪同下向門口走來,幾人見了,扭頭想走,又不能走,隻得低頭瞧著腳下。
“幾位娘子也看見了,我們工坊日常便是這樣工作的。若是真的與你們吳氏醬菜坊合並了,隻怕你們也要隨我們的程序來安排。”
“我隻問各位娘子,吳子薇東家可曾與你們提過此事?”杜文秀柔聲問道。
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搖了搖頭。
她們自在鄉下做慣了活計,何時有人這般精細的要求?
“若是幾位不信我的話,桃花村工坊正經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又都離得不遠,大家也可以去那邊看一看,是否如我所說,與我們這邊一樣的流程。”
“杜東家,我們倒是想去看,可是你們把江四娘扣下,我們......”說話的婦人左右看了看,見大家都還圍在自己身邊,不由壯了幾分膽氣。
杜文秀恍然大悟,笑道:“諸位娘子不必擔心,這不是我們工坊的人去了縣衙報案嘛,多少還是要留一個人與我們去縣衙走一趟,將事情說個分明哩。”
“等事情結束,自會放江四娘子迴去,不是什麽大事哩。”
哎喲,她不說還沒事,這般一說,那還了得?
老話說的好,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這句話早已深深刻在平頭老百姓的靈魂裏,幾人是寧死不願跟衙門打交道的。
“那可怎麽辦呢,江水妹可是我們工坊跑得最快的,也不知道她走的哪條路......”
杜文秀皺著眉頭,苦惱道。
“她好像是走了那條路......”一個柔弱婦人的聲音在霎時寂靜的人群中格外清晰。
杜文秀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呀,原來是走的大路,或許走小路可以包抄到她哩。”
“那快去啊,還等什麽?”有那急性子的婦人著急道。
杜文秀慢悠悠瞥了她一眼,幽幽道:“哎,出門不是坐車就是坐轎,便是少有走兩迴,現在也跑不動了哩。”
眾人默然。
忽然,那急性子婦人拉了程素英:“勞煩這位娘子帶路,我與你走一遭,咱們好歹把江娘子攔迴來,可不能驚了縣太爺......”
一邊說個不停,拉著程素英就走,程素英也就半推半就與她去了。
這邊杜文秀一看,大家都還在門口站著呢,這拉貨的車子馬上就到,都堵在門口算怎麽迴事兒啊。
連忙將她們往工坊裏讓。
都是在醬菜坊做工的,誰能不好奇這大工坊的規模呢,推搡幾迴,幾位婦人也就磨磨蹭蹭進了大門。
說來也巧,她們才進得門來,身後大門便下了門檻,徑直駕了幾輛大車進來。
倒是把行在最後的婦人嚇了一跳,緊走幾步追上了同伴。
杜文秀發現她們異常,迴頭看見工坊中負責往京城送貨的老宋,不由笑道:
“這才幾日,京城中便又叫送貨?”
老宋手中拿著一大塊手巾,抹了一把子汗,咧著嘴道:
“可說是半月後是當今皇上聖誕之日,叫多送些子肉醬過去與百官做迴禮嘞。咱們工坊還有多少?不妨都裝上。”
杜文秀聞聽,也不急著進去,返迴去與他一起到賬房門口,卻聽杜文嬋發愁道:
“前些時已經拉了上百罐子出去,還想著會消停些時候呢,也沒再準備多些新的。”
“如今隻有這些日才做好的,卻是不多,隻怕不夠哩。”
老宋跟著她們去了庫房一看,大手一揮,豪邁說道:
“那這些都叫我先裝走就是,這趟送了過去,隻怕過不得幾日又要迴來再拉新的。便是陳家酒樓的西瓜醬豆,也是供不應求哩。”
“好你個老宋,都如此忙了,也不說給車隊裏頭多招些子人手,偏偏要自家這般忙碌,效率也不甚高。”
杜文秀見狀,調侃道。
這老宋包了往京城送貨的商路,三個月裏頭也不知道夠不夠半個月的時間在家,卻是忙得厲害。
老宋狡黠一笑,道:“嘿嘿,旁的不敢多說,不過若說要效率,馬上就要高起來啦。”
杜文秀目光炯炯,看向門前眾人。
吳氏醬菜坊的眾婦人不由一齊失了聲。
她們隻是工坊裏做工的,哪裏能拿到這般機密的契書。
沉默半晌,又齊齊圍了上來,不管不顧隻叫杜文秀履行東家的義務——發工錢。
眼見這些婦人如此不通人事,杜文秀不禁有些惱火。
轉頭喚了聲江水妹,道:“你跑得快,去縣衙裏報官,就說這裏有人鬧事。”
待江水妹應聲而去,杜文秀又轉向婦人們冷冷說道:
“這事情因果我都與你們講了清楚。而且我也知道,這吳氏醬菜坊自打吳娘子入了柳侍郎府,便再也不曾開工。”
“你們半點事情沒做,反倒自己編了瞎話過來逼我給工錢,若是天下銀錢這般好掙,我們工坊裏頭的工人又怎會日日起早貪黑不停歇?”
“若是現在退去,找你們自己東家過來,看在同行的份上,便是借些銀錢周轉,說不得我也會應允。”
“你們非要在此鬧事,那麽咱們便等著縣太爺召喚,自去公堂上決斷。”
她一番話字字鏗鏘,句句有力,把那些婦人唬得一時不敢吭聲。
看著氣氛也差不多了,天色也早已大亮,工坊的門卻還沒有開。
杜文秀一副渾然不懼的模樣,端著身子走上了台階,吳氏醬菜坊的婦人不敢如何動作,往兩旁閃身退去,讓開一條道來。
杜文嬋等人跟在她的身後,一群人擠過去,將來鬧事的婦人擠到了兩旁。
吳三妹上前拍門,大聲道:“常伯,開門啊,門口的小娘子們都散了,你莫要怕啊。”
一番話嚷嚷的,眾人皆都忍俊不止,吳氏醬菜坊的婦人們麵色紅得像是要滴出血來。
她們倒是想趁亂走了,可是江四娘還在人家手裏,大家夥一塊兒來的,又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居,如何好扔下她自己走人?
於是便期期艾艾守在這裏,看著文月坊的婦人們進門去湧入不遠處的一間屋子。
不多時,便看見她們換了衣衫圍裙出來,頭上還紮了頭巾包住發頭。
然後便走向不同的位置,各自工作。
杜文秀在程素英的陪同下向門口走來,幾人見了,扭頭想走,又不能走,隻得低頭瞧著腳下。
“幾位娘子也看見了,我們工坊日常便是這樣工作的。若是真的與你們吳氏醬菜坊合並了,隻怕你們也要隨我們的程序來安排。”
“我隻問各位娘子,吳子薇東家可曾與你們提過此事?”杜文秀柔聲問道。
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搖了搖頭。
她們自在鄉下做慣了活計,何時有人這般精細的要求?
“若是幾位不信我的話,桃花村工坊正經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又都離得不遠,大家也可以去那邊看一看,是否如我所說,與我們這邊一樣的流程。”
“杜東家,我們倒是想去看,可是你們把江四娘扣下,我們......”說話的婦人左右看了看,見大家都還圍在自己身邊,不由壯了幾分膽氣。
杜文秀恍然大悟,笑道:“諸位娘子不必擔心,這不是我們工坊的人去了縣衙報案嘛,多少還是要留一個人與我們去縣衙走一趟,將事情說個分明哩。”
“等事情結束,自會放江四娘子迴去,不是什麽大事哩。”
哎喲,她不說還沒事,這般一說,那還了得?
老話說的好,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這句話早已深深刻在平頭老百姓的靈魂裏,幾人是寧死不願跟衙門打交道的。
“那可怎麽辦呢,江水妹可是我們工坊跑得最快的,也不知道她走的哪條路......”
杜文秀皺著眉頭,苦惱道。
“她好像是走了那條路......”一個柔弱婦人的聲音在霎時寂靜的人群中格外清晰。
杜文秀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呀,原來是走的大路,或許走小路可以包抄到她哩。”
“那快去啊,還等什麽?”有那急性子的婦人著急道。
杜文秀慢悠悠瞥了她一眼,幽幽道:“哎,出門不是坐車就是坐轎,便是少有走兩迴,現在也跑不動了哩。”
眾人默然。
忽然,那急性子婦人拉了程素英:“勞煩這位娘子帶路,我與你走一遭,咱們好歹把江娘子攔迴來,可不能驚了縣太爺......”
一邊說個不停,拉著程素英就走,程素英也就半推半就與她去了。
這邊杜文秀一看,大家都還在門口站著呢,這拉貨的車子馬上就到,都堵在門口算怎麽迴事兒啊。
連忙將她們往工坊裏讓。
都是在醬菜坊做工的,誰能不好奇這大工坊的規模呢,推搡幾迴,幾位婦人也就磨磨蹭蹭進了大門。
說來也巧,她們才進得門來,身後大門便下了門檻,徑直駕了幾輛大車進來。
倒是把行在最後的婦人嚇了一跳,緊走幾步追上了同伴。
杜文秀發現她們異常,迴頭看見工坊中負責往京城送貨的老宋,不由笑道:
“這才幾日,京城中便又叫送貨?”
老宋手中拿著一大塊手巾,抹了一把子汗,咧著嘴道:
“可說是半月後是當今皇上聖誕之日,叫多送些子肉醬過去與百官做迴禮嘞。咱們工坊還有多少?不妨都裝上。”
杜文秀聞聽,也不急著進去,返迴去與他一起到賬房門口,卻聽杜文嬋發愁道:
“前些時已經拉了上百罐子出去,還想著會消停些時候呢,也沒再準備多些新的。”
“如今隻有這些日才做好的,卻是不多,隻怕不夠哩。”
老宋跟著她們去了庫房一看,大手一揮,豪邁說道:
“那這些都叫我先裝走就是,這趟送了過去,隻怕過不得幾日又要迴來再拉新的。便是陳家酒樓的西瓜醬豆,也是供不應求哩。”
“好你個老宋,都如此忙了,也不說給車隊裏頭多招些子人手,偏偏要自家這般忙碌,效率也不甚高。”
杜文秀見狀,調侃道。
這老宋包了往京城送貨的商路,三個月裏頭也不知道夠不夠半個月的時間在家,卻是忙得厲害。
老宋狡黠一笑,道:“嘿嘿,旁的不敢多說,不過若說要效率,馬上就要高起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