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二郎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 作者:白玉蘇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場好睡,便到了後晌兒,杜文秀在程素英這裏幫著她做了些雜事。
程素英原還有些過意不去,叫她歇著就是。
隻是她端坐著實在無趣,來迴走動一下心裏倒還鬆快。
晌午下了工,藥房裏來瞧著的人也多了起來。
有的是工坊裏的婦人有些子難言之隱,在程素英這裏倒還不避忌許多;
還有的家裏人有個頭疼腦熱的,趁著下工的功夫過來瞧病抓藥,一時間竟忙了起來。
杜文秀見她們娘兒倆忙得團團轉,也無暇顧及自己,便出去買了菜,自顧自做起了飯菜。
待菜香飄到屋裏,程素英才忙跑過來攔她,杜文秀笑道:
“怎麽?我自己出菜,都不讓在你這吃頓飯?還巴巴的跑出來攔。”
程素英急得臉都紅了:“不是,這怎麽能讓你動手呢,快放下吧......”
杜文秀側身讓過她上來奪的手,笑道:“你快去與我賺錢吧,這些小事,莫要操心。”
又喚等著瞧病的婦人將她拉了迴去,程素英無奈,隻得由著她。
做好了飯菜,瞧病的人也不似先前那般多了,程素英笑著說道:
“原先都是等人少了才胡亂做些吃了,今日托你的福,倒是吃頓好的。”
杜文秀笑著打趣道:“那你可要多吃點兒,才不枉我這般熱的天兒鑽廚房做東西吃。”
程素英笑著道那是自然。
屋裏的少年聞著飯菜的香味兒醒了,隻覺腹中饑餓難耐,但卻有些不好意思主動湊過去吃飯,端等著人來叫。
聽著外頭嘰嘰喳喳好一時,也不見人來,腹中饑餓感越發令人難受。
少年翻身下床,又感渾身乏力,扶著牆與藥櫃向外走去。
才到外間,便看見門口一正邁步進來的女娃睜著大大的眼睛看向自己,目光似乎有幾分疑惑。
轉而便化作驚喜:“呀,你醒來啦!”
女娃正是程小妹,程素英叫她喚少年起來吃飯哩,一進門便瞧見他往外走,轉頭高聲喊道:
“娘,多盛碗飯,人醒啦。”
少年臉上飛紅,腹內空空,難以忍受,便輕輕點了點頭。
程小妹迴頭說完,便自覺上來扶他。
少年緊緊抿了唇,也不說話,任由她扶著往屋外走去。
因著吃飯的人不多,杜文秀也隻做了幾個菜。
用蒜苗炒了一個迴鍋肉,紅燒香菇,做了個糖醋裏脊,炒了一把子空心菜,又用絲瓜打了個雞蛋湯。
就這,程素英母女還道如此豐盛,直叫杜文秀心口泛酸。
“咱們掙錢還不是為著吃口好吃的,這才幾個菜,便覺得豐盛了?”
程小妹大眼睛直勾勾盯著麵前菜色,咽了口口水道:
“我和娘平時都是隻吃醬菜拌飯哩,隻有娘有空的時候才蒸煮個菜。”
杜文秀心疼地撫摸程小妹柔軟的頭發,道:“洗手去吧,今日多吃些。”
轉而又看向少年:“你可好些了?”
少年聽聞,施施然行了一禮道:“已經好多了,多謝這位娘子救我性命,來日必定相報。”
杜文秀勾唇一笑,叫他也洗手吃飯。
程小妹還貼心地將水打來,少年卷了袖子,手放進盆中冰涼的井水中,隻覺得一陣暢快。
接著,盆中水下又出現一雙小手,少年不禁愕然。
卻是程小妹也同來洗手,三兩下洗完了,自取了手巾擺了兩下擦幹,隨手將手巾搭在盆沿兒。
“快點兒啊,杜娘子做的飯菜好香,我要忍不住先去吃了。”
看少年也瞧向自己,程小妹吐了吐舌頭,催促他道。
少年見狀,也加快了動作將手洗淨,然後上桌坐好。
麵前的美食香味隻往鼻子裏鑽,少年肚子發出輕微的響聲,霎時他便紅了臉。
杜文秀瞧了他一眼,盛了飯遞過來放在他麵前。
少年卻是端坐不動,等大家都坐好舉起筷子,才開始夾菜。
杜文秀知他身份特殊,原想著說不得就先吃了,沒想到竟還想著自己幾人,著實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頓飯下來,杜文秀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原想著兩個大人並兩個半大孩子,四個菜也盡夠了,說不得一頓飯吃完還有剩的,留著娘兒倆晚間吃。
不想一番風卷殘雲下來,四菜一湯竟然全部光盤。
“杜娘子,你做菜可真是太好吃了。”程小妹吃得一臉滿足,衝著杜文秀冒星星眼。
杜文秀微微一笑:“你若喜歡,有空了來跟我學就是。”
“真的嗎?”程小妹眼睛更亮。
杜文秀點頭:“藏雅軒的大師傅這段時間都在我家學菜哩,若你有時間,便也一道來學。”
“嗯!多謝杜娘子!”程小妹重重點頭,有模有樣地衝著杜文秀福了幾福。
“待我學會了,日日與娘親做這些好吃的飯菜,將娘親養得好身體。”
瞧她如此懂事,杜文秀會心一笑,又轉向少年:
“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
少年麵上一滯,半晌才說道:“杜娘子喚我二郎就好。”
杜文秀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
“若你好些了,我們這就迴家去,午後我還有別的事,不能一直待在外頭。”
少年順從起身,立在一旁。
杜文秀又與程素英寒喧良久,又與程小妹約好每日傍晚過去學做菜,才帶著少年離去。
“怎麽樣,能走嗎?”杜文秀問這少年,少年點點頭。
“二郎以後便住在我家,先養好身體再說。”杜文秀說道,絲毫沒有征求他意見的想法。
那喚作二郎的少年默默看了她一眼,也沒有提出異議。
陸府尉曾說,他家娘子是頂頂好的人,不過鄉野村婦,到底不懂待客之道,倒也無可厚非。
兩人迴了家,樹下乘涼做著針線的阿洛瞧見杜文秀,忙忙打從竹席上爬起。
“給你留了菜,怎麽這會子才迴來?”又看向她背後緩緩而來的少年,“這是?”
杜文秀道:“姨娘莫忙,我是吃了飯迴來的。這是二郎,是方海的遠房親戚,一路討飯過來投靠,也不好趕出去的。待養好了病,在咱們家做點子雜事就是。”
一席話把二郎的來曆交待的清楚,背後少年不由紅了臉。
才說著話,外院兒老楊頭兒又來報:“迴奶奶,親家老爺夫人已經到了門外哩。”
程素英原還有些過意不去,叫她歇著就是。
隻是她端坐著實在無趣,來迴走動一下心裏倒還鬆快。
晌午下了工,藥房裏來瞧著的人也多了起來。
有的是工坊裏的婦人有些子難言之隱,在程素英這裏倒還不避忌許多;
還有的家裏人有個頭疼腦熱的,趁著下工的功夫過來瞧病抓藥,一時間竟忙了起來。
杜文秀見她們娘兒倆忙得團團轉,也無暇顧及自己,便出去買了菜,自顧自做起了飯菜。
待菜香飄到屋裏,程素英才忙跑過來攔她,杜文秀笑道:
“怎麽?我自己出菜,都不讓在你這吃頓飯?還巴巴的跑出來攔。”
程素英急得臉都紅了:“不是,這怎麽能讓你動手呢,快放下吧......”
杜文秀側身讓過她上來奪的手,笑道:“你快去與我賺錢吧,這些小事,莫要操心。”
又喚等著瞧病的婦人將她拉了迴去,程素英無奈,隻得由著她。
做好了飯菜,瞧病的人也不似先前那般多了,程素英笑著說道:
“原先都是等人少了才胡亂做些吃了,今日托你的福,倒是吃頓好的。”
杜文秀笑著打趣道:“那你可要多吃點兒,才不枉我這般熱的天兒鑽廚房做東西吃。”
程素英笑著道那是自然。
屋裏的少年聞著飯菜的香味兒醒了,隻覺腹中饑餓難耐,但卻有些不好意思主動湊過去吃飯,端等著人來叫。
聽著外頭嘰嘰喳喳好一時,也不見人來,腹中饑餓感越發令人難受。
少年翻身下床,又感渾身乏力,扶著牆與藥櫃向外走去。
才到外間,便看見門口一正邁步進來的女娃睜著大大的眼睛看向自己,目光似乎有幾分疑惑。
轉而便化作驚喜:“呀,你醒來啦!”
女娃正是程小妹,程素英叫她喚少年起來吃飯哩,一進門便瞧見他往外走,轉頭高聲喊道:
“娘,多盛碗飯,人醒啦。”
少年臉上飛紅,腹內空空,難以忍受,便輕輕點了點頭。
程小妹迴頭說完,便自覺上來扶他。
少年緊緊抿了唇,也不說話,任由她扶著往屋外走去。
因著吃飯的人不多,杜文秀也隻做了幾個菜。
用蒜苗炒了一個迴鍋肉,紅燒香菇,做了個糖醋裏脊,炒了一把子空心菜,又用絲瓜打了個雞蛋湯。
就這,程素英母女還道如此豐盛,直叫杜文秀心口泛酸。
“咱們掙錢還不是為著吃口好吃的,這才幾個菜,便覺得豐盛了?”
程小妹大眼睛直勾勾盯著麵前菜色,咽了口口水道:
“我和娘平時都是隻吃醬菜拌飯哩,隻有娘有空的時候才蒸煮個菜。”
杜文秀心疼地撫摸程小妹柔軟的頭發,道:“洗手去吧,今日多吃些。”
轉而又看向少年:“你可好些了?”
少年聽聞,施施然行了一禮道:“已經好多了,多謝這位娘子救我性命,來日必定相報。”
杜文秀勾唇一笑,叫他也洗手吃飯。
程小妹還貼心地將水打來,少年卷了袖子,手放進盆中冰涼的井水中,隻覺得一陣暢快。
接著,盆中水下又出現一雙小手,少年不禁愕然。
卻是程小妹也同來洗手,三兩下洗完了,自取了手巾擺了兩下擦幹,隨手將手巾搭在盆沿兒。
“快點兒啊,杜娘子做的飯菜好香,我要忍不住先去吃了。”
看少年也瞧向自己,程小妹吐了吐舌頭,催促他道。
少年見狀,也加快了動作將手洗淨,然後上桌坐好。
麵前的美食香味隻往鼻子裏鑽,少年肚子發出輕微的響聲,霎時他便紅了臉。
杜文秀瞧了他一眼,盛了飯遞過來放在他麵前。
少年卻是端坐不動,等大家都坐好舉起筷子,才開始夾菜。
杜文秀知他身份特殊,原想著說不得就先吃了,沒想到竟還想著自己幾人,著實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頓飯下來,杜文秀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原想著兩個大人並兩個半大孩子,四個菜也盡夠了,說不得一頓飯吃完還有剩的,留著娘兒倆晚間吃。
不想一番風卷殘雲下來,四菜一湯竟然全部光盤。
“杜娘子,你做菜可真是太好吃了。”程小妹吃得一臉滿足,衝著杜文秀冒星星眼。
杜文秀微微一笑:“你若喜歡,有空了來跟我學就是。”
“真的嗎?”程小妹眼睛更亮。
杜文秀點頭:“藏雅軒的大師傅這段時間都在我家學菜哩,若你有時間,便也一道來學。”
“嗯!多謝杜娘子!”程小妹重重點頭,有模有樣地衝著杜文秀福了幾福。
“待我學會了,日日與娘親做這些好吃的飯菜,將娘親養得好身體。”
瞧她如此懂事,杜文秀會心一笑,又轉向少年:
“我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
少年麵上一滯,半晌才說道:“杜娘子喚我二郎就好。”
杜文秀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
“若你好些了,我們這就迴家去,午後我還有別的事,不能一直待在外頭。”
少年順從起身,立在一旁。
杜文秀又與程素英寒喧良久,又與程小妹約好每日傍晚過去學做菜,才帶著少年離去。
“怎麽樣,能走嗎?”杜文秀問這少年,少年點點頭。
“二郎以後便住在我家,先養好身體再說。”杜文秀說道,絲毫沒有征求他意見的想法。
那喚作二郎的少年默默看了她一眼,也沒有提出異議。
陸府尉曾說,他家娘子是頂頂好的人,不過鄉野村婦,到底不懂待客之道,倒也無可厚非。
兩人迴了家,樹下乘涼做著針線的阿洛瞧見杜文秀,忙忙打從竹席上爬起。
“給你留了菜,怎麽這會子才迴來?”又看向她背後緩緩而來的少年,“這是?”
杜文秀道:“姨娘莫忙,我是吃了飯迴來的。這是二郎,是方海的遠房親戚,一路討飯過來投靠,也不好趕出去的。待養好了病,在咱們家做點子雜事就是。”
一席話把二郎的來曆交待的清楚,背後少年不由紅了臉。
才說著話,外院兒老楊頭兒又來報:“迴奶奶,親家老爺夫人已經到了門外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