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燒尾宴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 作者:白玉蘇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有秋勇,身前兩個非親生的哥哥頂著,向來沒什麽主意。
這長大了,兩個人都不在跟前,讓他自己做主,便將日子過成了這般模樣,不由也是心下淒然。
“你且自己想吧,想通了,便上城裏來找我。”
呂三桂瞧著他這磨磨唧唧的模樣心中來氣,留下了地址,起身便迴了城,秋勇在後邊兒喊也喊不應。
“我還有許多話要說哩。”秋勇委屈巴巴地看著遠去的馬車,不由嘟囔道。
呂三桂迴了家,已是下午晌時候,家中仆婦已在楊氏的吩咐下收拾了大半。
瞧著自家有條理的模樣,再想想秋勇家亂糟糟的樣子,呂三桂心中更是添了幾分煩躁。
“怎麽這般早就迴來了,還想著你與兄弟許久未見,起碼要月上柳梢頭才得到家哩。”
不提還好,一提秋勇呂三桂更是生氣,便將自己迴村後所見所聞與楊氏說了。
“我道是什麽,卻原來是這些事。”楊氏笑道,一邊與他拿了家常的衣服換上,一邊說。
“人各有誌,你莫要強求他非得聽你的。這婆媳合不來,縱是皇家也沒有辦法。”
“月娘妹子又嫁作池家婦,再說這些子更是沒有意思。”楊氏說道。
呂三桂皺了眉頭:“我哪裏是說這個,不過是看他那窩囊樣子心中有氣罷了。”
“別人家的事,你氣什麽?更是不該插手。管得好了,是人家的好,管的不好了,全是你的錯。”
楊氏也不怵他,口若懸河道:“你自知是為了你那兄弟好,可是他心裏又作何想法,你可知道?”
呂三桂又想著秋勇今天那般表現,也不像是聽得進自己的話,歎得一時,也隻得撂開手。
“明日裏家中請客,聽你說又都是些女子,我還是要好生安排一番。”楊氏笑說道。
不過也是不喜見他愁眉不展,說到底,也是為別人家的事情煩憂。
“嶽父大人如今年紀大了,還是要想法子勸他,莫要出去經曆風霜才好。”
呂三桂又想起來一事,與楊氏商量道。
說起自家事,楊氏也苦了臉,她兄弟還小,以後仰仗著呂三桂幫扶,而他們卻一意孤行搬到了東興縣,隻將老父氣得跳腳罵了幾天。
她自知呂三桂這般說,是為了父親著想,年紀老邁,路途兇險,隻是不讓他出去,又讓他做些什麽呢?
“我是想著,東興縣臨江,不如就在這境內尋一處沙地,將那西瓜試著種一種,若事能成,便請嶽父大人在左近種瓜不是更好?”
呂三桂一番話,說得楊氏亮了眼睛:“那你且去尋去,若能成事,我親自去請他老人家來。”
呂三桂嗬嗬笑著應了,他嶽父也是個奇人,自幼失怙,乞討長大。
不願再受人白眼,便出外闖蕩,舍命闖出一番事業來,偌大一把年紀了,還年年來往西域這條商路。
隻是現在新帝登基,但是藩王環伺,卻沒幾個服氣的,說不得哪天又打起仗來,還是要早做打算的好。
第二天的燒尾宴,杜文秀一行人倒是來的早。
這個提著兩壇子醬豆,那個抱著一壇子醬瓜,還有的手中提溜著兩條臘肉臘雞,就這麽鬧哄哄的進了門。
楊氏看在眼裏,倒沒有嫌幾個人粗鄙,熱情招唿著入座。
“今次來的都不是外人,也就沒有分了男女席位,大家隨意入座就是。”
杜文秀依言坐下,伸手接了孩子,又向杜文嬋使了個眼色。
“外邊兒車上還有些不好帶的,還請嫂子使喚人去搬。”
杜文嬋淺淺施了一禮,對楊氏道。
楊氏滿口應著,先安排她入了座,這才喚人去搬外頭的東西。
“今天呀來的都是自家人,大家都不要客氣,就當跟自家一樣的啊。”
過了一會兒,楊氏身邊的丫鬟過來耳語幾句,楊氏滿臉驚訝,忙告了罪出去看了一眼。
迴來倒有些心神不寧的模樣,呂三桂瞧在眼裏,尋了個機會問她何事,楊氏這才將外麵的情形講與他聽。
“哎呀,嫂子,你們怎的這般客氣......”呂三桂對著杜文秀,一時倒不知道說什麽好。
原想著大家一塊兒聚聚,熱鬧熱鬧,可是沒想到杜文秀她們竟如此客氣。
“我們也不知該送些什麽,就帶了幾幅字畫盆栽來,又想與你們帶些自家的特產,隻好放在車上勞動你們自取了。”
杜文秀笑著說道。
雖是第一次賀人家喬遷之喜,但是也懂得其中道理,若真是拎著醬菜上門便是不像了。
隻是感覺拿著字畫端著盆栽上門,將醬菜臘肉放在車上,又有種掩耳盜鈴的感覺,便決定似今日這般行事。
若是呂三桂的妻子因為自己這起子鄉下人作派而不喜,那麽以後少來往也就是了。
沒想到她卻是真心實意招待自己等人,不因為一行人拿著醬菜臘肉而小瞧,實實讓杜文秀又高看了一眼。
“路上看到街邊雜耍小戲,我們也將人喚了來,與呂大哥家中也添些熱鬧,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杜文嬋更是活潑俏皮,躲在阿洛身後露出一個頭來,對呂三桂說。
“既如此,便是謝過嫂子妹妹們了,這可是我辦過的最有趣的燒尾宴。”
楊氏笑吟吟接話道,她是生意人家長大,各種客套話自是張口就來,但是今日這番話,卻是滿滿的真心。
雖然是借這喬遷之宴令自己與杜文秀她們認識一番,可也存著些小心思。
原想著,那邊女子居多,若是隻會那家長裏短的,自己雖吃得消,卻也不喜,以後難免少些來往才是。
如今看著眼前這些女子,皆是爽朗大氣的性格,與自己十分合拍,便也放下心來。
既是丈夫的親人,與自己合得來,自然是再好不過。
楊氏招唿眾人入座,又請了小戲上來表演,一時間歡聲笑語,填滿了偌大的院子。
菜色上齊,楊氏便殷勤招唿著,不知是燒雞的味道太衝,還是清蒸魚的味道太腥,她竟覺得有些反胃。
當著人麵,不敢失禮,她強壓了又壓,到底壓不下去,搭著丫鬟的手來不及說一聲便往外跑去。
杜文秀幾人疑惑看向呂三桂,隻見他變了臉色忙追了出去。
這長大了,兩個人都不在跟前,讓他自己做主,便將日子過成了這般模樣,不由也是心下淒然。
“你且自己想吧,想通了,便上城裏來找我。”
呂三桂瞧著他這磨磨唧唧的模樣心中來氣,留下了地址,起身便迴了城,秋勇在後邊兒喊也喊不應。
“我還有許多話要說哩。”秋勇委屈巴巴地看著遠去的馬車,不由嘟囔道。
呂三桂迴了家,已是下午晌時候,家中仆婦已在楊氏的吩咐下收拾了大半。
瞧著自家有條理的模樣,再想想秋勇家亂糟糟的樣子,呂三桂心中更是添了幾分煩躁。
“怎麽這般早就迴來了,還想著你與兄弟許久未見,起碼要月上柳梢頭才得到家哩。”
不提還好,一提秋勇呂三桂更是生氣,便將自己迴村後所見所聞與楊氏說了。
“我道是什麽,卻原來是這些事。”楊氏笑道,一邊與他拿了家常的衣服換上,一邊說。
“人各有誌,你莫要強求他非得聽你的。這婆媳合不來,縱是皇家也沒有辦法。”
“月娘妹子又嫁作池家婦,再說這些子更是沒有意思。”楊氏說道。
呂三桂皺了眉頭:“我哪裏是說這個,不過是看他那窩囊樣子心中有氣罷了。”
“別人家的事,你氣什麽?更是不該插手。管得好了,是人家的好,管的不好了,全是你的錯。”
楊氏也不怵他,口若懸河道:“你自知是為了你那兄弟好,可是他心裏又作何想法,你可知道?”
呂三桂又想著秋勇今天那般表現,也不像是聽得進自己的話,歎得一時,也隻得撂開手。
“明日裏家中請客,聽你說又都是些女子,我還是要好生安排一番。”楊氏笑說道。
不過也是不喜見他愁眉不展,說到底,也是為別人家的事情煩憂。
“嶽父大人如今年紀大了,還是要想法子勸他,莫要出去經曆風霜才好。”
呂三桂又想起來一事,與楊氏商量道。
說起自家事,楊氏也苦了臉,她兄弟還小,以後仰仗著呂三桂幫扶,而他們卻一意孤行搬到了東興縣,隻將老父氣得跳腳罵了幾天。
她自知呂三桂這般說,是為了父親著想,年紀老邁,路途兇險,隻是不讓他出去,又讓他做些什麽呢?
“我是想著,東興縣臨江,不如就在這境內尋一處沙地,將那西瓜試著種一種,若事能成,便請嶽父大人在左近種瓜不是更好?”
呂三桂一番話,說得楊氏亮了眼睛:“那你且去尋去,若能成事,我親自去請他老人家來。”
呂三桂嗬嗬笑著應了,他嶽父也是個奇人,自幼失怙,乞討長大。
不願再受人白眼,便出外闖蕩,舍命闖出一番事業來,偌大一把年紀了,還年年來往西域這條商路。
隻是現在新帝登基,但是藩王環伺,卻沒幾個服氣的,說不得哪天又打起仗來,還是要早做打算的好。
第二天的燒尾宴,杜文秀一行人倒是來的早。
這個提著兩壇子醬豆,那個抱著一壇子醬瓜,還有的手中提溜著兩條臘肉臘雞,就這麽鬧哄哄的進了門。
楊氏看在眼裏,倒沒有嫌幾個人粗鄙,熱情招唿著入座。
“今次來的都不是外人,也就沒有分了男女席位,大家隨意入座就是。”
杜文秀依言坐下,伸手接了孩子,又向杜文嬋使了個眼色。
“外邊兒車上還有些不好帶的,還請嫂子使喚人去搬。”
杜文嬋淺淺施了一禮,對楊氏道。
楊氏滿口應著,先安排她入了座,這才喚人去搬外頭的東西。
“今天呀來的都是自家人,大家都不要客氣,就當跟自家一樣的啊。”
過了一會兒,楊氏身邊的丫鬟過來耳語幾句,楊氏滿臉驚訝,忙告了罪出去看了一眼。
迴來倒有些心神不寧的模樣,呂三桂瞧在眼裏,尋了個機會問她何事,楊氏這才將外麵的情形講與他聽。
“哎呀,嫂子,你們怎的這般客氣......”呂三桂對著杜文秀,一時倒不知道說什麽好。
原想著大家一塊兒聚聚,熱鬧熱鬧,可是沒想到杜文秀她們竟如此客氣。
“我們也不知該送些什麽,就帶了幾幅字畫盆栽來,又想與你們帶些自家的特產,隻好放在車上勞動你們自取了。”
杜文秀笑著說道。
雖是第一次賀人家喬遷之喜,但是也懂得其中道理,若真是拎著醬菜上門便是不像了。
隻是感覺拿著字畫端著盆栽上門,將醬菜臘肉放在車上,又有種掩耳盜鈴的感覺,便決定似今日這般行事。
若是呂三桂的妻子因為自己這起子鄉下人作派而不喜,那麽以後少來往也就是了。
沒想到她卻是真心實意招待自己等人,不因為一行人拿著醬菜臘肉而小瞧,實實讓杜文秀又高看了一眼。
“路上看到街邊雜耍小戲,我們也將人喚了來,與呂大哥家中也添些熱鬧,以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杜文嬋更是活潑俏皮,躲在阿洛身後露出一個頭來,對呂三桂說。
“既如此,便是謝過嫂子妹妹們了,這可是我辦過的最有趣的燒尾宴。”
楊氏笑吟吟接話道,她是生意人家長大,各種客套話自是張口就來,但是今日這番話,卻是滿滿的真心。
雖然是借這喬遷之宴令自己與杜文秀她們認識一番,可也存著些小心思。
原想著,那邊女子居多,若是隻會那家長裏短的,自己雖吃得消,卻也不喜,以後難免少些來往才是。
如今看著眼前這些女子,皆是爽朗大氣的性格,與自己十分合拍,便也放下心來。
既是丈夫的親人,與自己合得來,自然是再好不過。
楊氏招唿眾人入座,又請了小戲上來表演,一時間歡聲笑語,填滿了偌大的院子。
菜色上齊,楊氏便殷勤招唿著,不知是燒雞的味道太衝,還是清蒸魚的味道太腥,她竟覺得有些反胃。
當著人麵,不敢失禮,她強壓了又壓,到底壓不下去,搭著丫鬟的手來不及說一聲便往外跑去。
杜文秀幾人疑惑看向呂三桂,隻見他變了臉色忙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