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嫂子,我說句話,你也莫多心。”呂三桂思忖著說道。


    “我這兄弟,自小與我一般長大的,如今他失了營生,我卻是不能不管他。”


    杜文秀淺笑道:“你這話說的,好像我們攔著你管你兄弟似的。”


    呂三桂一滯,想要解釋,卻又不知說些什麽。


    又坐得一時,杜文秀打破了沉默:


    “其實當時月娘在秋家時,兩個人置下幾十畝田地,雇著人種著,走的時候也留與他家,生計自是不愁的。”


    呂三桂點點頭:“到底是自家兄弟,我也尋了機會去瞧瞧他,也放心些。”


    “嗯。”


    眾人心中各有心事,一時又冷場下來。


    呂三桂便起身告辭,又囑咐她們莫忘了後日搬家開火,大家夥湊在一塊兒熱鬧熱鬧,杜文秀幾人自是應聲送他出去不提。


    且說這呂三桂迴了家,家中妻子楊氏正指揮仆婦忙碌不休,見他似心事重重的模樣,不由湊了過來。


    “不是說與你家嫂子送西瓜,如何又這般樣子?”她擔心地問道。


    呂三桂歎了口氣,將秋勇家的事情與她說了一遍。


    “這別人家的事情,我們也不好隨意置喙,若你放心不下,不如明日去探望一番。”


    楊氏這般說,倒合了呂三桂的心意。


    “我倒是有心要去,隻是這家裏亂糟糟的,你一個人,不知道撐不撐得起來?”


    楊氏“撲哧”一笑,纖手推了推他:“瞧你說的,便是你在家,也不過就是旁邊看著,左右有下人忙碌出力罷了,還能累著我不成?”


    呂三桂嘿嘿一笑,定下了明日下鄉去瞧秋勇。


    次日起了個大早,使人套了車,早早的便往桃花村趕去。


    隻是杜文秀卻是忘了告訴他,如今秋勇一家住的可是自家的房子哩。


    呂三桂在秋勇老院子門前轉了半晌,隻見門戶緊鎖,裏麵卻沒個人煙。


    還是趕車路過的老楊頭兒瞧著他眼熟,問了幾句。


    “楊叔,我是三桂啊,前幾年才從家裏出來的。”呂三桂笑嗬嗬的與老楊頭兒打招唿。


    先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後來想起來,驚掉了手中煙袋。


    “哎呀,你不是殺了二順的媳婦跑的那個?”


    呂三桂訕訕笑著,喏喏道:“那事兒已經了了啊楊叔,我哥哥二順已是去了官衙投案,如今我沒有案子在身哩。”


    解釋了好一會兒,老楊頭才聽得明白。


    呂三桂又跟他打聽秋勇一家的下落,才知道竟搬到了陸方海的老院子去了。


    老楊頭兒說到興起,也不急著趕車,與他蹲在門口聊起了大天。


    “哎,現在誰不說秋勇的老娘不辦好事兒啊,放走了那般好的媳婦,現在家中供著個祖宗。”


    原來那桐花借著懷了孩子,時不時的便吵鬧一番。


    粗布衣衫刮得皮膚生疼,要穿那綢衣才使得;


    又嫌飯菜不合口味,特特的打從城裏高價請了廚娘來,每日裏做些精細果子與她吃,美其名曰孩子愛吃。


    與秋勇的老娘也是合不來,先時還讓著,月娘走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每日裏捉雞攆狗,吵吵鬧鬧,村兒裏人都知道他家現在婆媳不合,本就同情月娘,這下更是看了笑話。


    雖月娘在的時候置下了幾十畝的田地,但是離了工坊的出息,秋家也算不得什麽過上了好日子。


    比之桐花先前的日子,不過是不用餓肚子罷了,哪裏由得她這般養得起仆婦的?


    桐花久貧乍富,又被那城裏請來的廚娘奉承著,越發要吃些人參燕窩的補著,稍有不如意,便拿腹中孩兒威脅。


    呂三桂才到門口,便聽到院兒內傳來的吵鬧聲。


    院門虛掩,輕輕一推便開,隻是院內景象讓他皺起了眉頭:


    秋勇好像不在家,他那瞎了眼的老娘正坐在院子裏麵的地上哭嚎。


    身邊站著個瘦弱的小丫頭,手中拿著打濕的手巾,不知所措看著她。


    而不遠處的躺椅上正躺著個大腹便便的孕婦,身邊侍候著一個收拾的極為幹淨的婦人。


    見他進門,那孕婦抬了吊梢眼,冷冷看了他一眼,又將手中剩的果子塞進嘴裏吃了。


    這才慢悠悠問道:“若是找我們當家的,自去田裏尋去。家裏的事兒,少打聽。”


    呂三桂久在外做生意,涵養心計都不缺,見這婦人作派,便不是好相與的。


    他往後退了一步,點頭道:“是來尋秋勇有些事,我去田裏找他。”


    又看了一眼坐地哭嚎的秋勇老娘,想起來杜文秀與月娘所說的那些事,他閉了嘴,轉身出門。


    隻是這秋勇家的田在哪,卻是要尋人問一問才知。


    正躊躇見,又碰到四處尋孫子的孟婆子,大老遠的看見他,擺著手便招唿著來了。


    “哎喲,三桂啊,才聽老楊頭兒說你迴來了,怎麽不到家去坐啊?”


    孟婆子一天到晚除了看孫子便是嚼舌根兒,如今見了呂三桂,便是透個隻言片語的,說不得便盡夠她念叨上半個月。


    呂三桂將自己過來尋秋勇,哪知秋勇去了田裏一事說了,孟婆子自告奮勇便要帶他去。


    呂三桂請她幫忙指個路,不敢耽誤她找孩子,那孟婆子道:“說不得又要去誰家蹭飯呢,等他吃飽了再找迴來才好哩。”


    無法,呂三桂隻得跟在她後麵朝田裏走去。


    一路上孟婆子盡是打聽二順家當時發生的事,呂三桂含糊過去,又問起秋勇家的情況。


    這倒是問在了孟婆子的專業上,嘰哩瓜啦一頓便將秋勇家的事兒倒了個底兒掉。


    還感慨道:“想來你方才也看見了,那閨女,嘖嘖,比之月娘可是差遠了。如今秋勇為著這個家,那個累的喲。”


    呂三桂跟著她出了村子,又走上許久,才知秋勇買的田竟不在桃花村,而是在鄰村,是月娘當時同杜文秀一起買的。


    “你說說,若不是月娘跟著方海家的做那個工坊,他們家哪裏有銀錢買田?現在老院的房子都沒有銀錢蓋哩。”


    孟婆子撇撇嘴,頗有些嫌棄的意味。


    “雖說月娘不能生,秋勇若是把她哄好了,迴頭在外邊兒生一個抱迴來,月娘還能說什麽?偏偏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紮心哩。”


    呂三桂早已聽杜文秀說過裏頭的事兒,倒沒有細問。


    隻是這孟婆子說得興起,一時倒停不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玉蘇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玉蘇蘇並收藏穿越古代後的農家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