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衍之策,一直以來稱得上是皇甫嵩的倚重。


    但這一次,皇甫嵩持有不同的看法,這是他在房中思索了一個下午的結果。


    他抬頭瞥了一眼梁衍,說道:“雖然我相信劉雲說的話是真的,董卓可能真的死了!但現下而言,這畢竟隻是劉雲的一麵之詞,董卓是不是真的死了?事實是我們尚未可知!但,劉雲叩關已是不爭的事實。”


    “那主公何不靜待幾日,派人前去查探洛陽局勢。”梁衍說道。


    在梁衍的心中,一直有一顆輔佐自家主公成就無上霸業的心。


    可奈何皇甫嵩一直恪守臣子之道,對他的那些諫言始終不予采納。


    這一次,在梁衍看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若董卓真的死了,以左將軍之威,與劉雲為盟,揮師東進,必無人可擋!


    皇甫嵩微微頷,說道:“我思慮再三,不管朝中局勢如何,劉雲始終是亂臣賊子,為禍涼州。陛下既命我屯駐右扶風,便是要我等戍守陪都,保境安民。劉雲,絕不可放他入關。”


    “若董卓已死,陛下自會有詔命下達,若陛下有命,我自當率軍前往平定董卓殘部。而若陛下無詔,緊守長安不放劉雲這等亂臣賊子入關,是我為左將軍,身為臣子的職責所在。”


    梁衍欲言又止,猶豫再三,還是應了一聲喏,點了點頭,悄悄的退了下來。


    坐迴席上,聽著身旁一群將領高談退敵之策,梁衍的眼前不由有些朦朧。


    這天下分明就在主公的心中,可奈何主公卻要裝作看不見?


    ……


    梁衍理解不了的,劉雲或許反而有些了解。


    每一位名將的身上,似乎都有著其鮮明的特色,像是一張標簽。


    在大漢朝的末年,皇甫嵩可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滅黃巾起義軍、敗王國叛軍,他硬生生的扼住了危機四起,大廈將傾的大漢朝,立下了無數赫赫戰功。


    但這個人,又是一名典型的儒帥,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家國天下,裝著陛下。


    他的麾下兵多將廣,雖無名將,但忠誠度極高。


    可就是手握這樣的權柄,在諸侯群起的年代,他像是一股清流,始終堅持貫徹執行著朝廷的詔令,並沒有任何擁兵自立的心思。


    也不管給他下的詔令是何進的意思,是董卓的意思,還是王允的意思。


    他好像認定,那就是陛下的意思,是朝廷的意思。


    這是劉雲在史書上所了解到的皇甫嵩,見了一麵之後,劉雲越的肯定了這個認為。


    但劉雲也給皇甫嵩貼上了一個老狐狸的標簽!


    皇甫嵩的昧是給別人看的,真正的他,絕對是個老狐狸。


    正因為此,雖然該說的話劉雲都給皇甫嵩說了,但他已經放棄了拉皇甫嵩為盟。


    現在他想要入長安,喝中原這口湯,恐怕並非那麽容易。


    李季派人從長安城中送出了一封密信,告知劉雲,在今日長安城中的戒備忽然間森嚴了起來,有一種如臨大敵的感覺。


    劉雲看完輕笑了一聲,能不如臨大敵嘛,畢竟他現在可是在長安城外。


    長安城的這個姿態,已經足以說明一切的問題了。


    皇甫嵩是準備和他幹一仗了!


    其實,劉雲是真不想要看到這一幕,打這一戰,對誰都沒有好處,何必呢!


    大家都算得上是好人,遷就一下,折中一下,不挺好嘛!


    但或許在皇甫嵩的眼中,他始終是兵,而劉雲始終是賊。


    這很誅劉雲的心。


    於是,劉雲抓耳撓腮的開始給李季寫密信。


    他也打算誅一誅皇甫嵩的心,就算是誅不了,也要讓他惡心到飯都吃不下去。


    ……


    珠玉,不該在勾心鬥角的陰謀詭計中,喪失他奪目的光彩。


    所以才有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洛陽的密信,在隨後的時間內,一封一封的快馬送到了劉雲的麵前。


    正如劉雲所猜測的,在董卓身死之後,司徒王允立刻就掌控了朝政大權。


    整個朝堂之上頓時煥然一新,一切都改頭換麵了。


    也開始了大換血!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曆史不可避免的真理。


    不過,曆史的進程到了這裏,因為劉雲的緣故有了諸多的變化。


    董卓死的早了,接下來的事情也就變得不一樣了。


    年幼的皇帝陛下下詔,詔袁紹、袁術、孫堅等聯盟諸侯進京。


    劉雲都不用想,這肯定是王允那老賊的注意。


    但說來奇怪,董卓死了已有幾日的功夫了,朝廷對於董卓殘部,時至目前,卻並沒有做任何的處置。好像又有點放任自流的意思,這一點倒是與原來的曆史,又重合了。


    這個做法,讓劉雲實在有些理解不來。


    王允什麽意思?


    是擔心袁紹等人權利過盛,想要分化瓦解?還是著急的想要重振朝綱,建立他王允在朝堂上的實際控製權?


    劉雲沒有當過官,這些神奇莫測的心思,真是有些琢磨不來。


    根據一宮洛陽處所打探到的消息,王允似乎也沒有諫言給身在長安的皇甫嵩下詔。


    這個緣由,倒是簡單,因為他劉雲在這裏,王允可能不敢擅動皇甫嵩。


    本來,在董卓死後,皇甫嵩是要去眉縣誅滅董卓全族,砍了董卓九十歲老媽的。


    皇甫嵩本來的人生軌跡在這裏變了,劉雲就隻能往自己身上想了,而這應該是絕對正確的。


    他揮師東來的消息,不出意外此時肯定已經傳進了朝堂。


    留皇甫嵩在這裏拒他,這真的就有點過分了……


    怎麽說,他劉雲好歹也是漢陽郡守,雖然是董卓舉薦的,但大家多少也給點麵子嘛!


    袁紹等人都被詔進京去複命了,可唯獨他劉雲,到如今一根毛的消息都沒收到。


    路途也並不遙遠,道路也沒有完全的阻隔,那就隻有這一個理由了。


    在如今以王允為的朝廷班子中,他被定義成了和白波,黑山一樣的草寇反賊。


    這個消息,讓劉雲真的很喪心。


    他很想不明白,怎麽說他也掛著漢陽郡守的印綏,怎麽就不當人了呢?


    隻是因為他是董卓舉薦的,身處涼州,帶的也是涼州兵,然後就成了反賊?當成了必須剪除的異己,這他嗎的!


    大口喝了一樽酒,劉雲將一堆信扔進了火盆。


    那就打吧,他也沒有什麽好虛的。


    百姓的信賴,比朝中那些屍位素餐之輩的信任,讓劉雲更有底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龍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說中的阿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說中的阿呆並收藏三國龍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