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本屬廣平郡,但卻非郡治,而隻是最北部的一座普通縣城罷了,故此城池卑小,戶口不繁。
廣平郡在漢時為趙國和钜鹿的一部分,魏時始置,但一直從屬於冀州。到了西晉,才將廣平和南方的魏郡、東麵的陽平郡,以及從陽平析分出來的頓丘郡從冀州割裂出去,改屬司州——因為這片地區,乃是故冀州最為膏腴之地。
原本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魏郡郡治鄴縣,袁紹、曹操先後立之為都,魏朝更以之為陪都,數代經營,極為繁盛。然而“八王之亂”時,各方勢力多次圍繞鄴城來迴廝殺,導致城池殘破,戶口十不存一,乃至於劉演雖一度據鄴,卻隻能屯兵於城北、曹操故離宮所在地三台。
而且鄴縣終究距離河南地區太近了一些,是以當日張賓才會勸說石勒殺歸河北後,在鄴城北麵的邯鄲、襄國之間建立根據地——石勒最終挑選了襄國,為其便於輻射整個冀州也。隻是建基匆匆、稱王稱帝亦匆匆,戰事無日止歇,物資並不充裕,乃不敢大肆擴建襄國城,或在附近營建新都,一切都隻能暫且湊合,就此導致了城池也小,宮室及朝廷官署更為逼仄的現狀。
——在原本曆史上,石虎篡位後,即於鄴城營建新都,而把建基之處襄國降格為陪都。
所以尚書省和宮城距離很近,程遐一得傳喚即至,其間石勒和張賓都沒能說上太多的話。然而即便如此,張賓亦勸諫石勒道:“老臣雖疑是程子遠妄行不法,然無證據。且程子遠為皇後之兄、太子之舅,若驟處刑責,恐傷東宮之心,且累及陛下。尤其軍方喪敗,此際不宜罷謫甚至斬殺重臣,以免朝局動蕩……”
張賓是很想要趁機弄死這個老對手的,但他終究不是程遐那般沒有大局觀,隻懷私意之輩。要知道程遐乃朝廷重臣,內外黨羽眾多,若在太平時節,哪怕逮著他小一點兒的過錯,張賓都可以趁機勸石勒興起大獄,不但要把程遐往死裏整,還須徹底鏟除其黨羽,以正朝綱。問題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羯趙政權可實在經不起太劇烈的動蕩啦。
所以張賓奉勸石勒,對程遐網開一麵——但是堅決不能再讓他立朝了!
張賓此番對付程遐,就跟程遐當初對付他一樣,第一步先將對方逐出都外,然後才好徐徐削其黨羽。而且在張孟孫想來,凡依附程遐者,多是因勢所迫,而隻要程遐失寵,分分鍾轉投陣營——是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等到局麵稍微穩定一些了,那時候想摘程遐的首級,還不是易如反掌嗎?
石勒雖然暴怒,倒還並沒有喪失理智——這要是程遐真把張賓給弄死了,複陰謀敗露,石勒非一刀將那奸賊劈為兩段不可;但如今張賓逃過一劫,於程遐的陰謀又查無實據,若是驟然翦除之,他也覺得跟老婆、兒子不好交代。
由此強按怒火,冷冷地說道:“太傅幾乎不能生還見朕,為河北盜賊孳生之故也。汝掌尚書省,卻不能鎮定地方,可知罪麽?”
程遐連連磕頭:“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既如此,命汝出鎮冀州,以平囂亂——汝可肯麽?”
程子遠不敢不應。固然他知道自己於此事上,手腳做得應該還算幹淨,即便石勒遣人調查——哪怕就派張賓去——也未必能夠得著什麽實據,可以定自己的罪。問題是君要臣死,還管這臣有沒有犯罪嗎?天子本來就是淩駕於律法之上的存在,況且又是馬上天子,石勒若真起了殺心,光舉起法律條文當盾牌,管蛋用啊?
此刻倘若不從石勒之意,甚至於還敢出言狡辯,石勒一怒起來,真可能直接就拔刀子,自己連跑妹子裙下求庇護都來不及……那還不如暫退一步,先出京去避避風頭為好……
石勒當即一拂衣袖:“汝自歸尚書擬製去。”趕緊滾吧,別讓我再見著你!
程遐狼狽而出。石勒這才拍案怒罵道:“以為這小人尚有些才幹,雖知懷有私意,朕方用人之際,不忍黜退,不想竟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圖謀太傅!”隨即對張賓承諾:“且待時局安穩了,必取此賊首級,向太傅謝罪。”
其實這也是說說罷了,他真光火的時候,確有殺程遐之意,但等這事兒徹底平息下去,終究是皇後的兄長、太子的舅父,頂多罷官,還怎麽肯下殺手哪?別的不說,倘若兒子因此而怨懟乃父,又怎麽好?
張賓及時扯開話題,說:“臣方自幽州歸來,不知前線戰事如何啊?前聞晉人迫近朝歌,不知如今朝歌如何了?”
石勒長歎一聲道:“石虎為朕斷後,護守朝歌,可惜未及一月,即中計而亡……”
張賓心說這石虎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暫不便細詢其事,就問:“則晉人既下朝歌,可曾深入魏郡否?”
石勒略略停頓了一下,突然間朝前略一俯身,湊近張賓,說:“太傅,國家之大敵,再不是晉人了。”
張賓聞言,不禁愕然:“陛下此言,臣莫明所以。”
石勒忍不住竟然笑起來了:“不出太傅所料,裴文約趁祖士稚與朕激戰之際,率軍歸洛,已逼迫晉主下詔禪讓矣。不在去歲歲末,便在今歲元旦,當已登基,唯尚不知其國號為何……”
張賓聞言,不禁驚駭,複覺嗒然若失。
裴該在羯營時,張賓與之多次懇談,不覺得那小家夥純在演戲,則其於司馬氏之厭惡,多半是真情實感。再加上張孟孫本人也是想輔佐明主,在亂世中建功立業的,故此早就猜到了裴該不可能長久附晉,一旦兵雄勢壯,必謀篡僭。隻是裴該這就逼迫晉主禪位了,就時機而言,確實過早了一些啊。
在張賓原本的料想中,裴該篡僭的最合適時機,應該在兩到三年以後。無論到時候晉人已大敗羯趙,長驅直入襄國,還是雙方長期對峙,不分勝負,裴該都不能夠再等下去了。除非形勢徹底扭轉,羯趙獲勝,進逼洛陽,否則這一曆史趨勢是根本扭轉不了的。
那麽,裴該為什麽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提前邁出那最後一步呢?是他利令智昏了,還是麾下將吏逼迫所致?張孟孫嚐試把自己放在裴該部屬的立場上思索這一問題。
石勒見張賓良久不語,就問:“太傅何所思啊?”
張賓輕輕歎息一聲,迴答道:“臣知裴文約因何急於謀篡了——是為收祖士稚也!”
石勒有點兒迷糊:“此言何意?還望太傅教朕。”
張賓便道:“祖士稚與陛下激戰於滎陽,若敗,裴文約必收其餘燼,與陛下繼戰。然其得勝,倘若趁機直進,則勢更雄強,必不甘再屈於人下。故此裴文約唯趁其兵馬疲憊,前尚不能破朝歌,入魏郡,後複為關中軍占據洛陽之時,以勢逼迫之,方能順利收服祖軍。則以臣之料,裴文約既踐祚,必為祖軍後援,允其繼攻河北……”
石勒撚著焦黃的胡須,緩緩說道:“倘若以祖軍來攻我,則裴軍大可全力以向上黨、樂平,恐怕並州不能守……可要召迴蘷安?”
張賓點頭道:“如今形勢危急,臣為陛下布畫,其策——首先,召還蘷將軍,使其率生力軍機動於魏郡……”隨即請石勒展開地圖,指點著說:
“襄國以南,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若唯恃安陽、蕩陰等數城,晉……敵軍乃可圍而不攻,卻將主力兜抄其後,直取我腹心之地。因此擬設三道防線,以城邑為依托,蘷將軍縱橫遊擊,或可逐漸削弱敵軍之勢,待其三鼓而竭,再尋機發起反攻。
“第一道防線,西起林慮,中為安陽、蕩陰,東則內黃,於頓丘以東,則須於河上密設堡壘,阻敵渡河。若此防線不守,諸軍乃當徐徐退至第二道防線——憑依漳水,以三台為其樞紐。再後第三道防線,則西起涉縣,中守邯鄲,西則肥鄉、斥丘。若此三道皆不能守,則大勢去矣。”
頓了一頓,又說:“如臣前日所言,當暫時放棄並州,而東依太行,南憑大河,做久守之勢,以待敵之自亂。然敵何以亂?裴文約既篡僭,陛下當急致書建康司馬睿,勸其紹繼晉祚,與我唿應,相約滅裴後,我家唯取並州,而將汲郡以西,俱歸晉人。再可致書劉越石、慕容廆,暫且約和。最關鍵的,拉攏拓跋氏,使不受裴文約之詔,而南下騷擾之,許以虖沱河以北各縣。
“蜀中巴氐、漢中周訪,亦可遣使,若能諸道並發,圍攻關中、河南、太原,即便不能大損裴文約之勢,亦可羈絆其人馬,使我得以喘息。今敵強,則當分之,我弱,則當聚力於一點,方才有望轉敗為勝也。”
兩個人一直商量到紅日西沉,張賓方才告退辭出。才出宮門,就見闕外烏壓壓的全是車馬,群臣於此恭候已久,紛紛前來與張賓見禮,熱情問候。
程遐吃癟的事兒,雖然發生在宮內,卻根本瞞不住宮外之臣。尤其程子遠受石勒的嗬斥,命其即歸尚書省,自己草擬製書,則徐光就在省內,怎麽可能聽不到風聲啊?徐季武惡程子遠久矣,當然會把消息散布出去,其意為:程遐要完蛋了啊,諸多依附之輩,還不趕緊改換門庭,來向我表忠心嗎?
張敬失勢之後,徐光就是文吏中的第三把手,則一把手張賓素不結黨,二把手程遐再一完蛋,則群吏除了徐季武,還能依附何人呢?至於荀綽、裴憲的集團,情況特殊,歸附者多為故晉官吏,或者豪門世家,程遐的舊黨羽就算想要改換門庭,也擠不進那個小圈子裏去。
隻是大家夥兒也會考慮,張太傅從前不結黨,有可能是被程遐逼迫所致,如今他一翻手按倒了程遐,說不定就樂意接納我等呢。終究太傅之尊,名義上為朝臣領袖,我們就算先去見太傅,知其不納,再投向徐尚書,徐尚書也挑不出什麽錯來。
除了程遐黨羽外,其他朝臣,亦基於各種理由,緊著來向張賓獻媚——比方說,純出公心,認為唯太傅才可扭轉時局;再比方說,即便不肯黨同太傅,也不願與其為敵,希望他別把自己給歸入程黨去,到時候下什麽毒手。
基於後一種理由,就連裴憲和徐光都急匆匆地趕來了,就跟宮外等著張賓出來。
群臣紛紛上前,向張賓致意,張賓逐一還禮,但說我才歸襄國,又與陛下商談半日,實在疲累,且待休歇數日,再與諸軍共謀國事吧。他唯獨跟裴憲、徐光二人多說了幾句話。
對於裴憲,主要是說當初裴該與我趙為敵,天王也不曾責罰於君,則如今裴該篡位登基,亦望君勿作他想。隻要有天王在,有我等竭誠輔佐,趙必不亡,且有望複興,裴文約如今四麵皆敵,其勢恐難長久,君可一定要站穩立場啊。
對於徐光,張賓則低聲說道:“陛下已決策,命程子遠出都,安靖地方。我當助陛下規劃大局,則於細事,唯寄望於季武了……”
為表親近,他還特意稱唿徐光之字。言下之意:君可代程遐執政也。
因為張孟孫考慮到,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軍爭為主,而政爭為輔,我基本上沒有多少精神頭來梳理政事,甚至於還可能出居於外,做蘷安的參謀,奮戰在對敵前線。那麽朝中政事,就不得不委托給他人,既程遐不可用,則唯有用徐光了。
徐季武論德論才,其實並非最合適的人選,可惜張孟孫挑不出第二個人來了——總不可能把政事交給荀、裴那路世家子弟吧,估計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把趙國給折騰成第二個故晉。關鍵當初程遐為搶第一的位置,跟張賓鬥得很兇,徐光則長期坐三望二,或者坐四望三,心思都用了在程遐和張敬身上,反倒跟張賓在表麵上還算是和睦的。
張賓複道:“還望季武專心於國事,勿起私意,某人乃前車之鑒也。”
徐光鞠躬如也地迴答道:“太傅放心,吾亦常恨某人私心太盛。今國家危難之際,正當戮力同心,共挽天傾,我又豈敢不從太傅之命,竭誠致力於王事呢?”
廣平郡在漢時為趙國和钜鹿的一部分,魏時始置,但一直從屬於冀州。到了西晉,才將廣平和南方的魏郡、東麵的陽平郡,以及從陽平析分出來的頓丘郡從冀州割裂出去,改屬司州——因為這片地區,乃是故冀州最為膏腴之地。
原本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魏郡郡治鄴縣,袁紹、曹操先後立之為都,魏朝更以之為陪都,數代經營,極為繁盛。然而“八王之亂”時,各方勢力多次圍繞鄴城來迴廝殺,導致城池殘破,戶口十不存一,乃至於劉演雖一度據鄴,卻隻能屯兵於城北、曹操故離宮所在地三台。
而且鄴縣終究距離河南地區太近了一些,是以當日張賓才會勸說石勒殺歸河北後,在鄴城北麵的邯鄲、襄國之間建立根據地——石勒最終挑選了襄國,為其便於輻射整個冀州也。隻是建基匆匆、稱王稱帝亦匆匆,戰事無日止歇,物資並不充裕,乃不敢大肆擴建襄國城,或在附近營建新都,一切都隻能暫且湊合,就此導致了城池也小,宮室及朝廷官署更為逼仄的現狀。
——在原本曆史上,石虎篡位後,即於鄴城營建新都,而把建基之處襄國降格為陪都。
所以尚書省和宮城距離很近,程遐一得傳喚即至,其間石勒和張賓都沒能說上太多的話。然而即便如此,張賓亦勸諫石勒道:“老臣雖疑是程子遠妄行不法,然無證據。且程子遠為皇後之兄、太子之舅,若驟處刑責,恐傷東宮之心,且累及陛下。尤其軍方喪敗,此際不宜罷謫甚至斬殺重臣,以免朝局動蕩……”
張賓是很想要趁機弄死這個老對手的,但他終究不是程遐那般沒有大局觀,隻懷私意之輩。要知道程遐乃朝廷重臣,內外黨羽眾多,若在太平時節,哪怕逮著他小一點兒的過錯,張賓都可以趁機勸石勒興起大獄,不但要把程遐往死裏整,還須徹底鏟除其黨羽,以正朝綱。問題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羯趙政權可實在經不起太劇烈的動蕩啦。
所以張賓奉勸石勒,對程遐網開一麵——但是堅決不能再讓他立朝了!
張賓此番對付程遐,就跟程遐當初對付他一樣,第一步先將對方逐出都外,然後才好徐徐削其黨羽。而且在張孟孫想來,凡依附程遐者,多是因勢所迫,而隻要程遐失寵,分分鍾轉投陣營——是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等到局麵稍微穩定一些了,那時候想摘程遐的首級,還不是易如反掌嗎?
石勒雖然暴怒,倒還並沒有喪失理智——這要是程遐真把張賓給弄死了,複陰謀敗露,石勒非一刀將那奸賊劈為兩段不可;但如今張賓逃過一劫,於程遐的陰謀又查無實據,若是驟然翦除之,他也覺得跟老婆、兒子不好交代。
由此強按怒火,冷冷地說道:“太傅幾乎不能生還見朕,為河北盜賊孳生之故也。汝掌尚書省,卻不能鎮定地方,可知罪麽?”
程遐連連磕頭:“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既如此,命汝出鎮冀州,以平囂亂——汝可肯麽?”
程子遠不敢不應。固然他知道自己於此事上,手腳做得應該還算幹淨,即便石勒遣人調查——哪怕就派張賓去——也未必能夠得著什麽實據,可以定自己的罪。問題是君要臣死,還管這臣有沒有犯罪嗎?天子本來就是淩駕於律法之上的存在,況且又是馬上天子,石勒若真起了殺心,光舉起法律條文當盾牌,管蛋用啊?
此刻倘若不從石勒之意,甚至於還敢出言狡辯,石勒一怒起來,真可能直接就拔刀子,自己連跑妹子裙下求庇護都來不及……那還不如暫退一步,先出京去避避風頭為好……
石勒當即一拂衣袖:“汝自歸尚書擬製去。”趕緊滾吧,別讓我再見著你!
程遐狼狽而出。石勒這才拍案怒罵道:“以為這小人尚有些才幹,雖知懷有私意,朕方用人之際,不忍黜退,不想竟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圖謀太傅!”隨即對張賓承諾:“且待時局安穩了,必取此賊首級,向太傅謝罪。”
其實這也是說說罷了,他真光火的時候,確有殺程遐之意,但等這事兒徹底平息下去,終究是皇後的兄長、太子的舅父,頂多罷官,還怎麽肯下殺手哪?別的不說,倘若兒子因此而怨懟乃父,又怎麽好?
張賓及時扯開話題,說:“臣方自幽州歸來,不知前線戰事如何啊?前聞晉人迫近朝歌,不知如今朝歌如何了?”
石勒長歎一聲道:“石虎為朕斷後,護守朝歌,可惜未及一月,即中計而亡……”
張賓心說這石虎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暫不便細詢其事,就問:“則晉人既下朝歌,可曾深入魏郡否?”
石勒略略停頓了一下,突然間朝前略一俯身,湊近張賓,說:“太傅,國家之大敵,再不是晉人了。”
張賓聞言,不禁愕然:“陛下此言,臣莫明所以。”
石勒忍不住竟然笑起來了:“不出太傅所料,裴文約趁祖士稚與朕激戰之際,率軍歸洛,已逼迫晉主下詔禪讓矣。不在去歲歲末,便在今歲元旦,當已登基,唯尚不知其國號為何……”
張賓聞言,不禁驚駭,複覺嗒然若失。
裴該在羯營時,張賓與之多次懇談,不覺得那小家夥純在演戲,則其於司馬氏之厭惡,多半是真情實感。再加上張孟孫本人也是想輔佐明主,在亂世中建功立業的,故此早就猜到了裴該不可能長久附晉,一旦兵雄勢壯,必謀篡僭。隻是裴該這就逼迫晉主禪位了,就時機而言,確實過早了一些啊。
在張賓原本的料想中,裴該篡僭的最合適時機,應該在兩到三年以後。無論到時候晉人已大敗羯趙,長驅直入襄國,還是雙方長期對峙,不分勝負,裴該都不能夠再等下去了。除非形勢徹底扭轉,羯趙獲勝,進逼洛陽,否則這一曆史趨勢是根本扭轉不了的。
那麽,裴該為什麽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提前邁出那最後一步呢?是他利令智昏了,還是麾下將吏逼迫所致?張孟孫嚐試把自己放在裴該部屬的立場上思索這一問題。
石勒見張賓良久不語,就問:“太傅何所思啊?”
張賓輕輕歎息一聲,迴答道:“臣知裴文約因何急於謀篡了——是為收祖士稚也!”
石勒有點兒迷糊:“此言何意?還望太傅教朕。”
張賓便道:“祖士稚與陛下激戰於滎陽,若敗,裴文約必收其餘燼,與陛下繼戰。然其得勝,倘若趁機直進,則勢更雄強,必不甘再屈於人下。故此裴文約唯趁其兵馬疲憊,前尚不能破朝歌,入魏郡,後複為關中軍占據洛陽之時,以勢逼迫之,方能順利收服祖軍。則以臣之料,裴文約既踐祚,必為祖軍後援,允其繼攻河北……”
石勒撚著焦黃的胡須,緩緩說道:“倘若以祖軍來攻我,則裴軍大可全力以向上黨、樂平,恐怕並州不能守……可要召迴蘷安?”
張賓點頭道:“如今形勢危急,臣為陛下布畫,其策——首先,召還蘷將軍,使其率生力軍機動於魏郡……”隨即請石勒展開地圖,指點著說:
“襄國以南,一馬平川,幾乎無險可守,若唯恃安陽、蕩陰等數城,晉……敵軍乃可圍而不攻,卻將主力兜抄其後,直取我腹心之地。因此擬設三道防線,以城邑為依托,蘷將軍縱橫遊擊,或可逐漸削弱敵軍之勢,待其三鼓而竭,再尋機發起反攻。
“第一道防線,西起林慮,中為安陽、蕩陰,東則內黃,於頓丘以東,則須於河上密設堡壘,阻敵渡河。若此防線不守,諸軍乃當徐徐退至第二道防線——憑依漳水,以三台為其樞紐。再後第三道防線,則西起涉縣,中守邯鄲,西則肥鄉、斥丘。若此三道皆不能守,則大勢去矣。”
頓了一頓,又說:“如臣前日所言,當暫時放棄並州,而東依太行,南憑大河,做久守之勢,以待敵之自亂。然敵何以亂?裴文約既篡僭,陛下當急致書建康司馬睿,勸其紹繼晉祚,與我唿應,相約滅裴後,我家唯取並州,而將汲郡以西,俱歸晉人。再可致書劉越石、慕容廆,暫且約和。最關鍵的,拉攏拓跋氏,使不受裴文約之詔,而南下騷擾之,許以虖沱河以北各縣。
“蜀中巴氐、漢中周訪,亦可遣使,若能諸道並發,圍攻關中、河南、太原,即便不能大損裴文約之勢,亦可羈絆其人馬,使我得以喘息。今敵強,則當分之,我弱,則當聚力於一點,方才有望轉敗為勝也。”
兩個人一直商量到紅日西沉,張賓方才告退辭出。才出宮門,就見闕外烏壓壓的全是車馬,群臣於此恭候已久,紛紛前來與張賓見禮,熱情問候。
程遐吃癟的事兒,雖然發生在宮內,卻根本瞞不住宮外之臣。尤其程子遠受石勒的嗬斥,命其即歸尚書省,自己草擬製書,則徐光就在省內,怎麽可能聽不到風聲啊?徐季武惡程子遠久矣,當然會把消息散布出去,其意為:程遐要完蛋了啊,諸多依附之輩,還不趕緊改換門庭,來向我表忠心嗎?
張敬失勢之後,徐光就是文吏中的第三把手,則一把手張賓素不結黨,二把手程遐再一完蛋,則群吏除了徐季武,還能依附何人呢?至於荀綽、裴憲的集團,情況特殊,歸附者多為故晉官吏,或者豪門世家,程遐的舊黨羽就算想要改換門庭,也擠不進那個小圈子裏去。
隻是大家夥兒也會考慮,張太傅從前不結黨,有可能是被程遐逼迫所致,如今他一翻手按倒了程遐,說不定就樂意接納我等呢。終究太傅之尊,名義上為朝臣領袖,我們就算先去見太傅,知其不納,再投向徐尚書,徐尚書也挑不出什麽錯來。
除了程遐黨羽外,其他朝臣,亦基於各種理由,緊著來向張賓獻媚——比方說,純出公心,認為唯太傅才可扭轉時局;再比方說,即便不肯黨同太傅,也不願與其為敵,希望他別把自己給歸入程黨去,到時候下什麽毒手。
基於後一種理由,就連裴憲和徐光都急匆匆地趕來了,就跟宮外等著張賓出來。
群臣紛紛上前,向張賓致意,張賓逐一還禮,但說我才歸襄國,又與陛下商談半日,實在疲累,且待休歇數日,再與諸軍共謀國事吧。他唯獨跟裴憲、徐光二人多說了幾句話。
對於裴憲,主要是說當初裴該與我趙為敵,天王也不曾責罰於君,則如今裴該篡位登基,亦望君勿作他想。隻要有天王在,有我等竭誠輔佐,趙必不亡,且有望複興,裴文約如今四麵皆敵,其勢恐難長久,君可一定要站穩立場啊。
對於徐光,張賓則低聲說道:“陛下已決策,命程子遠出都,安靖地方。我當助陛下規劃大局,則於細事,唯寄望於季武了……”
為表親近,他還特意稱唿徐光之字。言下之意:君可代程遐執政也。
因為張孟孫考慮到,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軍爭為主,而政爭為輔,我基本上沒有多少精神頭來梳理政事,甚至於還可能出居於外,做蘷安的參謀,奮戰在對敵前線。那麽朝中政事,就不得不委托給他人,既程遐不可用,則唯有用徐光了。
徐季武論德論才,其實並非最合適的人選,可惜張孟孫挑不出第二個人來了——總不可能把政事交給荀、裴那路世家子弟吧,估計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把趙國給折騰成第二個故晉。關鍵當初程遐為搶第一的位置,跟張賓鬥得很兇,徐光則長期坐三望二,或者坐四望三,心思都用了在程遐和張敬身上,反倒跟張賓在表麵上還算是和睦的。
張賓複道:“還望季武專心於國事,勿起私意,某人乃前車之鑒也。”
徐光鞠躬如也地迴答道:“太傅放心,吾亦常恨某人私心太盛。今國家危難之際,正當戮力同心,共挽天傾,我又豈敢不從太傅之命,竭誠致力於王事呢?”